论克莱斯特《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中的矛盾冲突.docx
《论克莱斯特《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中的矛盾冲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克莱斯特《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中的矛盾冲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克莱斯特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中的矛盾冲突【摘要】米夏埃尔科尔哈斯是德国著名作家克莱斯特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马贩子科尔哈斯由于遭受容克贵族的不公对待,遂而用暴力伸张正义,最后被处死的故事。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矛盾冲突:主人公科尔哈斯性格上正直与残暴的冲突,吉卜赛女人的神秘纸条与社会司法制度的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克莱斯特把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投射于作品人物上,其作品也影射现实环境的混乱与危机。【关键词】冲突;法制;现实;理想;克莱斯特一、引言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VonKleiSt)是德国戏剧家、小说家,1777年出生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没落贵族。17岁时,克莱斯特入伍当兵,后因
2、不满军营中的盲目服从与机械操练而辞去职务。1801年,他开始文学创作生涯,短短十年为后世留下八部戏剧、八部中短篇小说以及若干书信及散文作品。其生前郁郁不得志,未能得到认可;晚期生活窘困,靠姐姐救济。1811年克莱斯特与其患癌女友举枪自杀于柏林近郊,年仅三十四岁,他的作品在生前无人问津,死后才获得重视。米夏埃尔科尔哈斯是克莱斯特的一篇中篇小说,发表于1810年,取材自中世纪的民间编年纪事,作品有事实依据。科尔哈斯的人物形象取自于一位名叫汉斯科哈泽(HansKohlhase)的贩马商人。1532年10月,他在前往萨克森的途中被领主冯札舒维兹(VonZaSChWitZ)扣留两匹马当作通行费用,在萨克
3、森法庭调解未能成功的情况下,科哈泽怒而焚烧领主的房子,于1540年被捕获并判处死刑。本文重点聚焦于充斥在作品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中三组矛盾冲突,以下将逐一进行具体解读。二、正直与残暴的冲突16世纪中叶,勃兰登堡贩马商人米夏埃尔科尔哈斯与妻儿生活于哈韦尔河河畔,他教育孩子们敬畏上帝、勤劳、忠实,并且以身作则,生活规矩,正直为人,乐善好施,是“良民楷模”。在一次到邻国萨克森市场贩马的行途中,科尔哈斯被一根横木拦截于萨克森边界,通过一番交流,得知需要一份官方通牒。科尔哈斯虽心有疑惑,但他此时还是试图通过温和的手段一一给予一定的钱财或求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当这些方法均尝试无果后,他选择了遵从容克的要求,
4、即留下两匹良种黑马作为抵押。因为他内心认为,或许是由于养马业的不断繁荣,萨克森官方或许真的出台了这样一项举措。从此可以看出,科尔哈斯起初是正直且愿意遵守法则的。当他到达德累斯顿,并得知所谓的通关文牒只是无中生有,虽然内心不悦,但也未打算再深究原委。可当他回到城堡打算凭借开具的书面证明索回原先滞留在此的黑马时,他看到原先毛发油亮、健壮的黑马现已经被折磨得瘦弱不堪,其仆人被驱逐出城堡,再加上城堡主的强词夺理,其心情就转向盛怒。但在此种情况下,科尔哈斯仍强压怒火,冷静思考,心中的正义感仍占上风。他留下马匹,打算回家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去法院状告,以让事情得以更公正的解决。他满怀正义感,不仅要为自
5、身的受辱申请赔偿,还要为未来的同行者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向法庭申诉的过程中,由于上层人员互相包庇、袒护,导致案件无法得到正常的审理。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黑白颠倒,破坏秩序的人能够高高在上、毫发无损,而遵守秩序者的呼声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忽视,甚至还被官方定义为可恶的好斗之徒。充满正义感的科尔哈斯一步步地被逼着放弃了正规的法律途径,采取暴力手段以使自己的诉求得以满足。而在此过程中,与正直相矛盾的残暴属性便从科尔哈斯的身上凸显出来。他决定拿起暴力武器,捍卫自己的武力自卫权,他最先带领一支七人的小队伍,冲向特隆卡容克的城堡纵火,将整座城堡烧为灰烬,搜刮了城堡里的财物,屠杀了城堡里的城堡主及其妻儿,以及
6、其他仆人。他草拟了科尔哈斯通令,告诫每个居民禁止窝藏特隆卡容克,否则将烧毁他们的一切财产,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在寻找容克的过程中,科尔哈斯也变得愈发残暴。他多次深夜纵火,烧毁了一大批房子、教堂、学校,几乎所有郊外的谷仓都未能幸免于难,甚至连郡府大楼都变成了废墟,残害了众多无辜的民众。直到马丁路德出面“调解”,他都在不断延续种种残暴行为,到处烧杀抢掠,多次击败派来镇压的军队,致使整个都城陷入混乱与恐怖的境地。他还用君权神授的观点来粉饰自己的暴行,自称为“大天使米歇尔的地方执行官”1,而事实上其更像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科尔哈斯不断施加暴行的行为因为马丁路德的布告而停止,他放下武
7、器,停止纵火,并解除武装、遣散队伍。因为他相信马丁路德的话,相信博士能帮助自己用和平的手段匡扶正义。在得到官方“赦免”后,他遣散队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钱财与礼物,还把在复仇过程中缴获的武器与金钱上缴给地方政府。四处纵火的残暴者又转变了,流露出他正直温暖的一面。三、神秘与法制的冲突作品中真正给科尔哈斯带来极大帮助的是一个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纸条。这起偶然事件发生于科尔哈斯被押送柏林的七个月前,在抓捕特隆卡容克的途中,有一次他在市场上围观正在占卜的吉卜赛女人,那个吉卜赛女人一看到科尔哈斯便突然起身走向他,把这张小纸条递交到他手上。科尔哈斯通过这位吉卜赛老妇的嘱咐得知,造张纸条是能救命的护身符。并且这
8、张纸条上承载了三个关键信息一一萨克森最后一位摄政者的姓名、亡国的年份以及夺权者的姓名。同样神秘且碰巧的是,当萨克森选帝候派人去拿到纸条时,其在柏林街头随机喊来的拾荒老妇人竟恰巧就是这个神秘莫测的吉卜赛女人,而她的真实意图是要告诫科尔哈斯,有人要用借口骗取纸条,千万不能把纸条交出去。在行刑那天,科尔哈斯又得到了吉卜赛女人的消息,称萨克森选帝候已在现场。这张纸条本能让科尔哈斯在萨克森选帝候那里换取自由与性命,但科尔哈斯不愿这样做,他不相信选帝候的为人,认为会再一次受到欺骗,很有可能会在上交纸条之后仍是一无所获。这张神秘字条让科尔哈斯最后占据了很大的主动权,至少他让把自己送上断头台的萨克森选帝候痛苦
9、不堪,捍卫了内心正义天平的平衡。为了抓到特隆卡容克以实现复仇目的,科尔哈斯起义后不断地杀人放火。在马丁路德的劝诫下,科尔哈斯停止了暴行。马丁路德谴责他的行为,但他对天赋权力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自己被人类社会逐出怀抱,是被逐出了集体的人;法律若拒绝保护公民,公民就可以拿起自我保护的棍棒。科尔哈斯的辩护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在中世纪,在得不到独立法庭时,武力自卫被视为是实现正义的合法手段;其二是受到现代启蒙思想影响,特别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思想。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国家权力是受人民委托来实现某种目的的,那它就必然要受那个目的的限制,当这一目的显然被忽略或遭受打击时,委托必然被取消,权力又回到当初授权
10、的人民手中,人们又可以重新把它授予最能保卫自己安全的人。当政府已经开始祸害人民,统治者的恶意已昭然若揭,或他们的企图已为大部分人民所发觉时,人民就将被迫揭竿而起,推翻他们的统治了。当立法机关被变更时,当握有最高执行权的人玩忽和放弃职责,当立法机关或君主在行动上违背他们的委托,人民的这种最高权力就能体现出来,政府就将解体。”1对和平合法解决案件抱有积极态度的科尔哈斯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官方给予赦免以及重新调查审理案子只是一番假装公正的说辞,实际上科尔哈斯遭到官方软禁。在此种情况下,科尔哈斯只能选择再一次采取暴力手段,打算和纳格施密特联手,摆脱官方的控制。而这恰好陷入了萨克森方设下的圈套,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米夏埃尔·科尔哈斯 克莱 米夏埃尔 科尔哈斯 中的 矛盾 冲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