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村《愤怒》对雨果《悲惨世界》的继承与创新.docx
《论北村《愤怒》对雨果《悲惨世界》的继承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北村《愤怒》对雨果《悲惨世界》的继承与创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北村愤怒对雨果悲惨世界的继承与创新我国当代作家北村的小说愤怒和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的悲惨世界有极为相似之处,但是也恰恰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因此,北村的创作既是对雨果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其的发展,体现出了北村写作的自觉意识。北村愤怒雨果悲惨世界继承发展关于曾经的先锋派作家北村自1992年转入灵性写作的评论有许多,这些评论大都是关注基督教思想对北村写作的整体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杨泽文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北村的愤怒写作视角转向弱势人群,是为弱势人群代言与呐喊,宣告了北村“现实写作”的全新开始,摆脱了外在生活的裹挟,鲜明地向现实生活显示了自己的批判精神和道德立场,澄明了弱势人群的真实生存状态和
2、生存前景。笔者寻找具体论述北村单部作品的源流性文章鲜有发现,但是齐宏伟先生和北村的访谈,以及评述北村愤怒与悲惨世界一书的相关观点对我的论文写作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认为“两部作品在精神上有密切关联,亦有微妙差异,在关联和差异之间或可看出愤怒的独特价值与不足之处”。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论述北村的作品愤怒是对雨果悲惨世界的继承与创新。虽然北村在写愤怒时的确受到雨果的悲惨世界的影响,但笔者认为,愤怒不只是“中国的悲惨世界”那么简单。北村在写作愤怒时,有他特定的“这一个”而非“那一个”的自主创作意识。一方面,本文将从书中的人物设置、主题表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愤怒对悲惨世界的继承;另一方面,从文学
3、批评的作者、环境、文本三方面来论述愤怒对悲惨世界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论述来为北村的愤怒正身,让读者更加了解北村的灵性写作,以及其在当下中国文坛的重要意义和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在故事情节、人物设置、思想内涵都如此相像的情况下,北村的作品愤怒要如何实现他的灵性突围呢?是不是完全模仿,依葫芦画瓢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北村是一个自主写作意识很强的作家,在相似的结构下,他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对当下中国社会现状进行了一次思想的介入,和悲惨世界形成“互文性”关系。一、愤怒对悲惨世界的继承(一)继承了基督教生存观“创造堕落救赎”的基本架构悲惨世界和愤怒两本书都是社会底层人民“受苦一报复感化埋名立德”
4、的故事模式。具体看来,前者写的是中心人物冉阿让“失业工人T苦役犯T百万富翁一好市长一自首归案一潜逃一边逃遁边施善一善终”的经历,后者写的是主要人物马木生“农民一杀人犯一潜逃(被感化)一慈善家(副县长)一被自首(死缓、内心获得救赎)”的人生经历。愤怒的主人公马木生是农民,在家里活不下去了,和妹妹到城里打工。没想到妹妹惨死,赶来的父亲竟在这地狱般的城市里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但马木生相信父亲己经死了,是被打死的。马木生决定讨个说法,于是上访。可是四处上访没有说法,于是,他成了专门偷贪官的大盗。再后来,他杀死了可能导致父亲死亡的钱科长,然后逃亡。逃亡的路上,他遇到一位牧师的点化,内心深处有所触动
5、,便到一个西部小城埋名立德,广行善事,甚至成了副县长。做好事并没有给他内心带来平静,他收养了一个孤女,在对她倾注的爱中暂时得到解脱。之后,女儿爱上了他,他便告诉了女儿自己的真实经历。女儿检举了他,他也顺从了这样的安排(可称之为“间接自首”),被警察孙民逮捕归案。后来孙民也受到马木生感化,为十年前打死马木生父亲的冤案主动投案自首。最后,他们二人都在监狱里获得了内心的安宁。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发表于1862年的法国,北村的愤怒发表于2004年的中国,后者一发表,很多读者惊呼其为“中国版的悲惨世界”,余杰也说这是“一次向雨果悲惨世界遥远的致敬”,可见愤怒的故事框架确实是受到了悲惨世界的影响悲惨世界写贫
6、苦劳工冉阿让不忍看到姐姐的孩子们挨饿而偷了一块面包,因此被捕入狱,其间他屡次越狱,一共被关了十九年。他出狱后在盗窃的过程中受到米里哀主教高尚行为的感化,从此洗心革面。他化名马德兰,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办工厂,当上了小城市的市长。他默默帮助无数百姓,得到众人的爱戴,并救助了流落街头的芳汀,在芳汀去世后抚养她的遗孤珂赛特。然而高高在上、象征着公正的法律并没有因此放过他,他依然遭到法律的鹰犬沙威噩梦般的追捕。冉阿让的一生就是带着小珂赛特在这种逃避追捕、颠沛流离,又不断行善助人的过程中度过的。在巴黎起义中,他从起义者手中解救了即将被起义军处死的沙威,良心受到极度震撼的沙威,在释放了他多年苦苦追逐的猎物后,
7、投河自尽。起义失败之时,冉阿让在弹火纷飞中救起了珂赛特的心上人起义的领袖之一马吕斯,却遭到马吕斯的误解而被迫与相依为命的珂赛特分离。最终误解消除,冉阿让像圣徒一样安详地死在已结为夫妇的珂赛特与马吕斯的臂弯中。基督教生存观的基本架构为“创造一堕落一救赎”,此三者不在同一平面,而是分属不同层面,处于“堕落”层中的那个人只能模糊感知“创造”层的真、善、美、爱,却不能靠自己成就“救赎”。“堕落”层中的人无法向“创造”层和“救赎”层超越,唯有领受救赎。而领受救赎”后的超越则是神圣护理下的超越,“肉身”践履“圣道”和“堕落”层的僭越式超越有质的不同。北村的愤怒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角度进行创作的,和悲惨世界有异
8、曲同工之妙。(二)继承了人物关系的设置形式雨果在作者序里提出“本世界的三个问题一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上表可以轻易看出这三类人的代表“冉阿让一马木生”“芳汀一马春,“珂赛特李好,他们是下层人民不幸的痛苦命运的代表。“悲惨世界”这名字的原意就是“受苦的人们:冉阿让为了一块面包,终生受法律追捕;女工芳汀被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剥削了生存权利,被迫卖淫;天真的孤女珂赛特,在沉重的劳动下受尽摧残。他们的不幸,集中代表了当时法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成为“一纸血淋淋的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法律、道德、风尚的控书”。愤怒中的马木生的苦难历程,始终充盈着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符号和时代特征;春儿做工
9、时被老板克扣工钱,进入拘留所后竟然被卖到妓院,逃出火坑后又被车撞死;李好是个在车站边捡吃的流浪小孩,是中国当下社会流浪儿童的代表。这些小人物都是不受生活待见,自生自灭的“小草”,却又是那样的真实,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大众。因此,这两本书都反映了广大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景象,把真实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北村是借了雨果的身子安放当代人的灵魂。(三)继承了人性关怀下的“明光照耀”式主题雨果的悲惨世界在冉阿让、芳汀、珂赛特身上反映了男人、女人、儿童即千百劳苦大众的共同命运,寄托着作者真挚深沉的同情。作品把人们不幸的根源归咎于现代社会的“文明”,指出在穷人头上,“层层叠叠地有一大堆可怕的东西:法律、偏见、人
10、和事”。作品着重揭露了法律的“可怕”。沙威的形象着重体现了法律的冷酷、刻板和残暴,他身上只存在两种感情:“尊敬官府,仇视反叛。”因此,他成了违反人类一切正常感情的冷血动物。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当时法律的憎恶和痛恨。雨果试图让自己的作品有助于解决他所指出的社会问题,“将一种以仁爱替代压迫、以道德感化消除社会弊病的人道主义精神贯穿叙事结构的始终”。米里哀主教是博爱主义的化身,冉阿让的感化由他一手完成:“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冉阿让就是在主教的感化下完成了向善的转变。愤怒中的李百义在杀人后的逃亡路中遇
11、到一个牧师,听了他讲的两种罪行:“一种是行为的,就是犯的罪行;另一种是心里犯的罪,你虽然没有做出来,但你想做,你在心里已经做了,这叫罪性。”李百义还听王牧师讲了圣经约翰福音第八章的一个故事:文土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出去了
12、,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个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他听完后深受震撼,发现人其实都是有罪的,开始反省自己的罪性。这就是教义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使得一个杀人犯能够从内心认识到“善”。还有一个比较触动李百义的事情是民工们把烧热的沥青倒在下坡拐弯的路上,路过的车出了车祸,死了一些人,民工们就围过去抢钱,他自己虽然没有抢,但是他妒忌了,这时候他意识到恶并不是有钱人才有的,民工们也有。这时候李百义的内心深深感到了悲伤,意识到自己的罪恶感。这和冉阿让被莫里哀主教感化是如出一辙
13、的,都是通过内心的向善转而去做好事。这两部作品都强调了道德感、良心的力量,它们可使恶人变为善人,闪耀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光芒,释放出无穷的力量。二、愤怒对悲惨世界的发展(一)文本结构上有了突破愤怒截取了悲惨世界部分故事框架,是“非长河式”的写作雨果的写作是鸿篇巨制的,描写笔墨宕得很开,以冉阿让的一生经历为主线,但是对像沙威、米里哀主教等人的描写所占的篇幅也颇多。和雨果写作悲惨世界时所用的华丽的文风、雄辩的言辞、滔滔不绝的铺陈相比,北村在愤怒中的叙述是朴素的、沉厚的、坚硬的,有时竟是笨拙的。然而,那犹如石头缓缓滚动的叙述的力量,让人无法忽视。雨果笔下是浓墨重彩的油画,北村笔下则是黑白分明的木刻,木刻
14、画下的黑白分明让读者触目惊心。然而,愤怒只是取了悲惨世界其中一部分故事框架,愤怒里李百义的经历写到做县长那里就没有再继续写了,那时候李百义有了不一样的轨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愤怒不是照搬悲惨世界的,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故事框架与叙事方式。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而北村的愤怒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关照,属于现实主义的写作。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明确地写道:“什么是这一个?让我们试就这一个的双重的存在形式这时和这里来看,则它所包含的辩证法将具有一种和这一个本身一样的可以理解的形式。”黑格尔以“这时”和“这里”作为“这一个”的双重存在形式,这就使我们认识和表现“这一个”成为现实的可能,只有通过对“这时”“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愤怒 悲惨世界 论北村 雨果 继承 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