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保定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保定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6月一、“十二五”林业发展情况1(一)主要工作成效1(二)当前面临的林业形势和存在主要问题5二、“十三五”林业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定位8(三)建设原则9(四)发展目标10三、总体布局12(一)“三网”建设重点12(二)“四带”建设板块13四、重点建设任务15(一)实施绿色攻坚工程15(二)强化森林资源保护19(三)壮大提升林业产业21(四)加强基础保障体系建设23(五)全面深化林业改革27五、保障措施29(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林业发展29(二)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激励机制29(三)创新机制,激发林业发展活力30(四)实施项目拉动,增
2、加林业资金投入31(五)依法治林,保护生态建设成果31(六)科教兴林,强化科技支撑能力32(七)扩大开放,拓展林业发展领域32(八)加强宣传,增强全民绿化意识33保定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林业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加速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环境改善示范区的攻坚期。为实现全市林业更快更好发展,根据国家和省、
3、市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特编制保定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林业发展情况(一)主要工作成效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以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为带动,大力推进“三横四纵”通道绿化,完成了绿化里程2400公里、面积15万亩的高标准生态林带和景观林带建设;积极开展城镇、村庄绿化和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全市共完成造林350余万亩。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国省干道两侧、高速高铁两侧、平原农田林网、城镇村屯周围等重要生态区域绿化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全
4、市有林地面积已达83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75%,超出规划确定25%的目标1.75个百分点。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00万立方米。2、林果产业不断壮大。果品产业发展迅速。到2015年底,全市果树栽植面积达到273.8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62万吨,果品产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形成了大枣、核桃、苹果、柿子、梨、桃六大果品产业基地。果品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企业达246家,年加工消耗果品35.6万吨,加工率25.2%。花卉产业不断提升。全市花卉栽植总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值4.2亿元,共有花卉生产企业175家,年产盆花770万盆、观赏苗木2.86亿株,带动了4.1万户花农致富,花卉产
5、业已成为百姓致富的朝阳产业。林板产业稳步推进。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达到600多家,人造板年产量达到44万立方米,年产值10.8亿元。林下经济异军突起。林粮、林草、林药、林菌、林禽等多种复合发展模式快速兴起,发展面积20多万亩,年产值突破1.8亿元。种苗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各种性质的规模性苗圃场发展到50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和重点合作社达13家。每年完成新育苗面积5万亩,新育苗木1亿株,年产合格苗木1.6亿株,全市每年育苗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值达13亿元。3、生态资源保护全面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全面加强。大力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加强对林木采伐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共排
6、查并依法处理非法侵占林地案件214起,涉及林地面积4350多亩。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加强。新建立了阜平银河山、唐县大茂山、易县摩天岭3处自然保护区,扩大了野生动物繁殖地、栖息地的保护基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不断改善;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监督管理和动物救治,全市驯养繁殖经营单位达到36家,申报国家级监测站7个。湿地保护及森林公园管理全面加强。完成了全市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全市共建成野三坡、白石山等享有盛誉的国家、省级森林公园7处,总经营面积78.9万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带动了森林旅游快速发展。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加强。完成了市本级及县级专业扑火队营房建设820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
7、设进一步完善,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装备应急能力显著提升;科技防火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林木受害率控制在S3%。以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面加强。加强对以美国白蛾为重点的林业有害生物实施科学防治,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漫延,实现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4%。的控制目标、无公害防治率91%以上、监测预报准确率86%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6%以上。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建立交易平台,推进林权流转。“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立林权流转中心16家,完成森林资源流转面积34.577万亩,拍卖额达300多万元,使林木平均实现增值6.25%。完善金融支
8、持,盘活林业资源。拓展对林业发展的投入渠道。“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林权抵押面积12.1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金额42200万元,森林投保面积147.57万亩,保险金额103347万元。建立合作组织,实现规模经营。引导发展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积极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十二五”期间,全市成立林业合作组织380多个,参与农户2.29万户,经营林地总面积56.01万亩。5、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体系建设逐步壮大。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基层林业站建设资金,不断完善科技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市、县、乡三级林业站87处,其中被国家评为“标准化林业站”5处;
9、在岗工作人员39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5人。林业站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岗位培训配套等建设不断增强。科技队伍能力建设日益增强。以河北农业大学、林业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通过岗位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以开展科技特派员、“林业科技惠民行动”、“科技赶大集”等活动,不断增强技术人员实践能力;以顺平县开展农村乡土实用技术人才建设为试点,不断壮大基层“土专家”队伍;积极探索“科技互联网+”等新形式,建立了“全市林果技术咨询专家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科技服务范围。科技推广与示范成效不断显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先后组织实施了苹果、梨、核桃、柿子、樱桃、葡萄等技术推广项目16个,其中“
10、核桃低效林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柿树密植栽培综合管理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荣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累计示范推广林果新技术26项、新品种20多个,建立了果品高标准示范基地35个,示范推广面积达60多万亩,经济效益近4.8亿元。(二)当前面临的林业形势和存在主要问题1、有利形势。首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河北省委也提出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各级政府对林业的高度关注,必将进一步推动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其次,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保
11、定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大力实施生态建设,提升环首都生态承载力,明确提出了加大京津保湿地恢复和营造林力度,打造生态支撑区,是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保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全社会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森林资源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已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等多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日趋明显,全社会重视林业、支持林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第四,各级政府对林业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提供了发展动力。非公有制
12、林业的迅速崛起,各种商业资本和民间投资介入林业生产领域,给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林产品和森林旅游休闲的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深层次推进,林果产品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这些都将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目前,全市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活立木蓄积分别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1/10,荒山面积较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同时,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山区好于平原,西北部好于东南部,碎片化和退化老化问题严重,现有林整体质量不高、综合效益较低,难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防护林网络。二是
13、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全市尚有37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局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仍较严重,生态建设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艰巨性等特点表现突出,资源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剧。当前,造林绿化进入“啃骨头”阶段,而且造林成本逐步提高,未来时期绿化难度越来越大。三是扩大生态空间用地的问题亟待解决。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加大京津保地区营造林和湿地恢复力度,必须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必须要有足够的生态用地。调整用地规划,扩大生态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林业投资严重不足。林业投入力度和规模与生态建设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财政投入较小,引导撬动能力较弱,林业投资机制不活,渠道较
14、窄,社会资本进入林业领域的机制还没有形成,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生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支持生态公益性事业的有效措施制度亟待完善。五是林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结构不优、龙头不强、效益不高,龙头带动力弱,市场竞争力差,产业发展滞后比较明显。林下产业规模小,林地资源闲置,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还不高,产业对生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六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整体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因素明显。缺乏区域间沟通协调,统筹安排,目前合作也仅限于水源林、资源保护等小规模、小范围的局部合作,全方位、高起点、深层次的合作尚未开展,跨区域制度性的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二、“十三五”林业主要发
15、展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紧紧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理念,以夯实保定生态支撑基础、形成保定生态优势为总体目标,着力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太行山绿化攻坚、湿地保护与恢复、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壮大林业产业,加强资源保护,
16、提高森林质量,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推进依法治林。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重点项目为带动,推进全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为建成宜居宜业城市,实现保定生态文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二)发展定位1、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支撑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生态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保定被确定为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以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生态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冀,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增加森林植被,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保定的生态承
17、载力,将其打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支撑区。2、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中心区。充分利用毗邻北京的北部山区和平原地带具有天然的山川、河流、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类型,通过统一规划,系统治理,加快形成以大片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凸起带,有效阻隔城市无限扩张并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奠定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的牢固基础。3、京津保城市群生态宜居区。根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保定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要向京津看齐,向世界顶级城市群看齐。坚持生态宜居的建设理念,依托森林景观、城市风光和田园风景等要素,精心规划,科学打造,将保定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相结合,彰显保定人文特色与山清水秀绿色魅力,
18、使保定成为生态之城、宜居之城、魅力之城,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满足宜居宜业需求、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创造必要生态条件。4、京津冀生态产业示范区。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经济林果产业等绿色产业形态,提供绿色有机产品和生态服务,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发展现代新兴生态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打造生态产业示范区。(三)建设原则1、坚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森林、湿地和人居环境是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居民福祉增量的重要领域,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水相依、人居和谐,构成
19、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坚持三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做到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突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科学保护和恢复湿地,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发展林果基地、森林旅游、花卉、林下经济、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3、坚持科技引领,提质增效。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优化科技、人才、信息资源配置,培育现代林业科技人才、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注重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科学
20、经营水平,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强化林业科技普及,优化林业生产力发展要素,以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提高林业产业市场竞争能力。4、坚持依法治林,城乡统筹。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使生态建设事业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使山区、平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林业建设功能拓展,推进由生态、生产功能为主向生态、生产、生活、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5、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监督作用,发挥财政扶持政策的引领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调动社会
21、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通过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等活动,让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生态环境,使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6、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活化林业发展机制,增强林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放活经营释放林业活力,全面提升林业经营发展水平,实现林业增值、林农增收、生态良好。7、坚持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立足毗邻京津优势,坚持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理念。努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生态效益跨区域补偿合资合作。努力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格局。(四)发展目标1、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
22、达到35%,蓄积量达到1700万立方米。2、到2020年,完成造林3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5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3、到2020年,全市果树面积达到320万亩,果品产量力争达到280万吨;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4、到2020年,全市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90亿元,林业产业贡献率进一步提升。5、到2020年,湿地保护面积达到88万亩。6、到2020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7、新增省级重点公益林68万亩,面积达到195.93万亩,进一步做好
23、重点公益林森林保险工作。8、苗木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造林绿化种苗合格率达到90%以上,特色林果良种使用率达到100%,林业重点工程基地供种率达100%,乡土树种使用比例达85%。专栏1:“十三五”林业规划指标体系指标名称目标值属性森林覆盖率(%)35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1700约束性造林面积(万亩)350预期性果树面积(万亩)320预期性果品产量(万吨)280预期性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190预期性专栏1:“十三五”林业规划指标体系指标名称目标值属性新增重点生态公益林(万亩)68预期性苗木种植面积(万亩)235预期性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V4%
24、o预期性湿地保护面积(万亩)88预期性三、总体布局“十三五”期间,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保定生态建设的要求,根据保定国土空间不同的区位、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禀赋和林业产业特点,规划了森林生态建设布局。总的架构是:以通道绿网、水系绿网、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以京保生态过渡带建设、西部山区水源涵养带建设、南部平原林业产业带建设、环城市森林带建设四大板块为基本面,构建“三网”“四带”的绿色生态建设格局;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攻坚、生态经济林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和环城林带等一系列绿化工程,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和重要节点绿化建设,在全市形成“依山为屏、绿带纵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定 林业 发展 十三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