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睢县夷商文化初探.docx
《豫东地区睢县夷商文化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豫东地区睢县夷商文化初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豫东地区睢县夷商文化初探睢县地处河南省商丘市西部,与杞县、宁陵、柘城和民权县相邻,上古时代,这里主要是东夷、先商文化和商文化的分布区域。从整个河南范围看,睢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即豫东地区。豫东自古就有早期先民在此生活和繁衍,是大汶口文化和典型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后来随着商人的南下,河南商丘包括睢县在内的地区成为商人的地盘,商人以此为根据地,西进伐夏并取代了夏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近年来,豫东考古取得了较大成绩,睢县境内的文化面貌得到了较全面认识,但由于商丘地处黄泛区,考古发掘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考古材料,拟对豫东睢县夷商文化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睢县地处河南东部,是
2、商丘市东张西望战略的重要支点城市。睢县自古就有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在新石器时代,这里是华夏和东夷文化的交汇之地。睢县和其他地方一样,名称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更,由于春秋时期宋襄公葬于此地而得名襄陵,后改襄邑,在北宋时睢县为拱州,金时改称睢州,民国时期改称睢县,后延续至今。睢县之睢,与睢水相关。睢水故道始自今河南开封市杞县,流经商丘市睢县北,再向东流向商丘市南,随后进入安徽,经淮北市滩溪县南、宿州市,最后进入江苏注入古代泗水。流经睢县的睢水是黄河的支派,水源来自汴水,东流在睢陵(今睢宁)附近入淮水。睢水始于何时,史无明文,最迟在春秋时期睢水就已经见于文献。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鱼石、向为人、鳞朱
3、、向带、鱼府出舍于睢上,华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华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鱼府日:今不从,不得入矣。右师视速而言疾,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登丘而望之,则驰。聘而从之,则决睢瀛,闭门登牌矣。左师、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华元使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以靖国人。”当时宋国九卿分别是戴公、庄公和桓公后代,华元因为桓公后代司马荡泽杀公子肥而逃亡,桓公后人左师鱼石在黄河边劝华元,并答应其可以讨伐荡泽,本以为华元会忌惮桓氏之强,即使讨伐荡泽亦不过灭其部分。不过,当华元派遣华喜、公孙师进攻荡氏、杀了荡泽后,因为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五人皆出于桓氏之族,担心罪及同族而住在睢水边上,准
4、备随时出奔他国。华元进行劝阻,他们并没有答应,因为他们看出华元并不是真心挽留,拒绝华元后又担心再也没机会回到都城。华元则急速离去,然后掘开睢水堤防,关闭城门登上城墙,鱼石等五卿只好逃奔楚国。这是文献中较早提及睢水的记载,说明最迟春秋时期睢水就已经存在,另外在左传定公四年和哀公六年也提及睢水,只不过此睢水应是湖北沮水,与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睢水并非一水。后世文献提及睢水之处较多,如史记项羽本纪:“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22页。就曾提到楚汉战争期间在灵壁东睢水之上所发
5、生的战争,汉书亦有类似记载。汉书地理志中说:“睢水首受狼汤水,东至取虑入泗。”周振鹤、张莉编著: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水经中说:“睢水出梁郡鄢县,东过睢阳县南,又东过相县南,屈从城北东流,当萧县南,入于陂。”水经注曰:“睢水又东迳高乡亭北,又东迳亳城北,南亳也,即汤所都矣。睢水又东迳睢阳县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以嗣殷后,为宋都也。北魏郦道元原注、陈桥驿注释:水经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74-378页。从水经注可以看出,睢水从河南开封陈留往东经襄邑、宁陵、睢阳等地,和水经说法已有不同,当是运河变迁所致,有学者认为从陈留到商丘的睢水,因
6、汉平帝以后黄河屡次决口而湮塞不通,水经注和水经说法不同,是因为曹操治睢阳渠使得睢水畅通之故,可能因为仅仅是对睢水故道的疏浚而非新辟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65-266页。睢县因睢水而得名,睢水见载于先秦文献,睢水得名则与原始先民的早期宗教信仰相关。东夷和商人都有鸟崇拜的习俗,睢字中的隹是一种短尾之鸟,隹部字作为地名或方国名称见于甲骨文。在甲骨文中有地名淮,不见睢字,潍、淮和睢等字作为地名,尽管属于部或目部,但文字构成中的隹,为一切鸟类通称,鸟则是一种长尾丰羽若鸡凤之鸟,本不相同。许慎说文解字有隹鸟二部,二部互相混用,陈梦家认为隹夷即鸟夷,初居东北,后南迁
7、分布山东等地,隹夷之名因捕鸟而有陈梦家:隹夷考梦甲室商代地理小记之一,禹贡半月刊1936年(第5卷)第10期。陈梦家是较早对隹夷进行研究的学者,当然夷人是以捕鸟为生还是具有鸟信仰可以进一步讨论,但这一族群是因鸟而名大体是可以确认的。“目”字在古文字中常见,最早的横目形字符见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一片甲骨之上,这种写法与郑州南关外商早期陶文、藁城台西村陶文和殷墟甲骨文写法相同。“目”字不仅多见于殷墟甲骨文,在青铜器上也有这种横目形的字符,如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博物馆的一件铜方彝、陕西宝鸡竹园沟西周墓出土的一件鬲形鼎也有铭文目字。殷墟甲骨文中的“目”,曾被商人征伐,后成为商王的田猎区,殷周
8、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目”字,有的是首领名,有的是家族名,还有的是方国名。就“睢”字而言,“目”和“隹”都是象形字,“睢”作为合体字,为形声字,“目”为形符,“隹”为声符,其字本义为人仰视空中之鸟,说文解字中“仰目也,从目隹声”的解释还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原始本义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72页。包括睢县在内的豫东地区,在历史上曾长期为夷商分布地,无论是东夷还是商族,都有崇拜鸟的传统,这不仅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而且在出土文物造型和纹饰上亦有体现,因此,在此地留下和鸟有关的地名就在常理之中了。睢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其所在的商丘地区为东夷和夏商族群的交汇地,相较于东夷,商的先人来
9、到此地定居较晚。在先商文化扩张到此地以前,当地的主要考古文化为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后来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又在此地发展起来。从目前的考古成果分析,商丘一带也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东界。在龙山时代,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的龙山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龙岗和乔寨遗址,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提镇周龙岗村南,原有岗蜿蜒起伏状若盘龙,故名。该遗址南邻惠济河,居住区面积60000平方米,在遗址内的水渠两侧和西南部的大坑坑壁有文化遗迹和文物裸露,龙山文化层的厚度大约2米,其上面为商文化层。1978年4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发掘,发现灰坑6个、残陶窑1个,出土了一些文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0、: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考古1981年第5期。周龙岗遗址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其次是夹砂灰陶,黑陶数量较少,技术多轮制,陶器纹饰大多为篮纹、方格纹、绳纹和弦纹等,主要器型有深腹罐、平底罐、鼎、钵、肆、甑、盆、豆、鬻、圈足盘等,还有凿、石镶、骨镶、蚌刀等。在周龙岗遗址还发现了少量蛋壳陶残片。在河南睢县平岗镇犁岗村和岗下村之间,在这里曾采集有龙山文化陶片。犁岗遗址为3米高的烟堆,遗址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主要是商代文化遗存,地面采集有陶鬲、陶罐、陶羸等,同时在这里也发现属于龙山文化的陶片,反映出这里是夷商文化分布地。乔寨龙山文化遗址位于睢县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
11、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1947年曾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篮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壶、铜镜、五铢钱等汉代陪葬品,空心汉墓砖尤多见。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7年、1978年两次到遗址现场调查,确认该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12、单位。龙山文化是一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器物有罐形鼎、鬻、高柄杯、平底盆等。豫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处于海岱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内,海岱龙山文化的分布,除了山东大部外,还包括苏皖北部和豫东地区,海岱龙山文化延续了约600年左右的时间,去掉数值最高和最低的,其年代范围大约在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67页。从目前海岱龙山文化的分布看,虽然在有些地区比大汶口文化的分布有所扩展,但还没有覆盖全省范围,比如在鲁西北,龙山文化遗址就主要分布在大运河以东地区。龙山文化时期诸多文明要素已经出现,特别是在龙山文化晚期先民开始向鲁西北
13、等地迁徙,在那里建立起诸多中心城址,比较重要的遗址如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阳谷景阳冈、临淄田旺、寿光边线王、在平教场铺、日照两城镇、河南永城王油坊与造律台等。睢县周龙岗遗址属于龙山文化的王油坊类型,王油坊遗址位于河南永城郊王油坊村东北,发现于当地称之为烟堆的台丘之上,面积大约100OO平方米,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1977年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概况,考古1978年第1期。,在扰土层下即为龙山文化层,1977年发掘发现的11座房址都属于龙山文化晚期,还有23个灰坑也属于龙山文化晚期,没有发现龙山文化时期墓葬,所发现的14座墓葬皆为东周
14、时期。11座房址形状有两种,即方形和圆形结构,房内地面发现灶坑和火烧土痕迹,房子朝向不固定,上层房子墙壁内侧用土坯砌墙,下层房子墙壁则用硬泥筑成,建筑技术不如晚期进步,下层发现的3座房子均朝南。龙山时期的灰坑为圆形或椭圆形,下部为锅底状,灰坑中出土陶器、骨角器和蚌器等。灰坑中陶片有些能够复原,从遗址出土的陶器看,有夹砂和泥质陶,泥质灰陶数量相对较多,其他陶色的器物较少,方格纹陶器数量较多,也存在素面、篮纹、绳纹陶器。陶器种类有鼎、碗、罐、羸、圈足盘、甑、秀、尊、瓮等,没有发现陶鬲,在炊器中深腹罐数量最多,说明罐为主要炊器。鼎主要为罐形鼎,鼎足多扁三角形,袋足羸同一件器物上部与羸足分属泥质和夹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豫东 地区 睢县 文化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