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43871.1-202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docx
《GB_T 43871.1-202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_T 43871.1-202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O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3871.1202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系统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Technicalguidelinesforidentiflcationandassessmentofenvironmentaldamage-EcosystemPart1:Farmlandecosystem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4-03-25发布2024-07-01实施生态环境e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工作程序25方案制定46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与确认47农田生态系统损害因果关
2、系分析78农田生态系统损害实物量化与恢复方案制定79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价值量化910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估1011报告编制12附录A(资料性附录)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推荐指标13附录B(资料性附录)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评估方法15,.Z11刖S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行为导致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
3、是GB/T4387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系统的第1部分。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法鉴定中心。本标准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解释。GB5084GB15618GB50288GB50433GB/T16453.1GBZT21010GB/T30600GB/T39791.1GB/T39791.2GB/T39792.1GB/T39792.2GB/T51240HJ624HJ627NY/T395NY/T396NY/T398NY/T1263NY/T34
4、99NY/T3665NY/T4155SF/ZJD060I001SF/ZJD0606002S1.190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总纲和关键环节第2部分:损害调查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要素第2部分:地表水和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系统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因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行为导致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本标准不适用于仅对农作物、土地等农业资源造成的财产性损害鉴定评估以及核与辐射事故导致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
5、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环境损需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生物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技术导则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农业环境损害
6、事件损失评估技术准则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导则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调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司法鉴定经济损失估算实施规范农作物污染司法鉴定调查技术规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鉴定文书格式的通知(司发通(2016)112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农田farmland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指GB/T21010中的01耕地(0101水田、0102水浇地和0103早地)3.2农田生态系统farmlandecosystem人类在以农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利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
7、关系,通过生态结构和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3.3农田生态系统损害damagetofarmlandecosystem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农区大气等环境要素和农作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服务减少。3.4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farmlandecosystemservicefunction农田生态系统生产的物质及其所形成的自然和人为环境对人类的服务作用,包括供给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4工作程序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程序包括方案制定、损害调查与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
8、实物量化与恢复方案制定、损害价值量化、恢复效果评估和报告编制。a)方案制定阶段了解农田生态系统损害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通过搜集所在区域的农田土壤和种植农作物状况背景资料确定鉴定评估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制定鉴定评估方案。b)损害调查与确认阶段损害调查分两个阶段,排除性调查和环境损害调查。首先,开展排除性调查,排除仅由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高背景值等致损情形。其次,开展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行为损害调查,调查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及所种植农作物基本状况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确定基线水平,判断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农作物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损害状况。c)因果关系分析阶段就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与农田生态系统
9、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分析判断。d)损害实物量化与恢复方案制定阶段筛选并确定农田生态系统损害的评估指标,将指标现状水平与基线水平进行对比,确定损害的程度和时空范围,计算损害的实物量。对受损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可恢复性评价,可恢复的,明确恢复目标,制定基本恢复方案,计算期间损害,并制定补偿性恢复方案。e)损害价值量化阶段对于可恢复的农田生态系统,除计算恢复费用外,恢复期的生态系统资源环境价值也应纳入损害数额计算;对于不可恢复的农田生态系统,采用资源环境价值量化法计算损害数额。f)恢复效果评估阶段定期跟踪监测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全面评估恢复效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对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应开展补
10、充性恢复。g)鉴定评估报告编制阶段编制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报告及恢复效果评估报告,根据要求建立工作档案。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程序见图U方案制定损害调杳与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与恢旦方案制定损害价值量化恢第效果评估鉴定评估报告编制图1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程序5方案制定1.1 基本情况调查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现场踏勘、遥感解译等方式,必要时可辅以走访座谈、诉状和庭审笔录查阅等方式,了解评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生产状况和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质、地籍地类、土壤类型、土壤背景值、土地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种植类
11、型、田间管理状况等信息。对于污染环境导致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还需要了解潜在污染源的生产工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等信息。5. 2方案编制根据已掌握的评估区基本资料、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信息和农田生态系统损害情况,对农田生态系统可能的损害类型和时空范围做出初步判断,根据鉴定评估的需要,明确农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内容,并设计相应的工作程序,通过调研分析、专家咨询、专项研究等方式,确定开展鉴定评估工作的具体方法,编制详细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情况简介、委托事项、拟采用的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信息。6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与确认5.1 排除性调查排除性调查参照NY/T36
12、65,主要对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事实进行初步分析和原因认定,若损害对象受损仅由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高背景值等因素所致,则停止调查,同时编制调查报告书;反之则按照下述程序,开展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5.2 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6. 2.1调查指标确定根据损害的类型与特点,选择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调查指标参考附录A。7. 2.2致害行为调查破坏生态行为导致农田生态系统损害的,收集破坏方式、破坏范围及分布等基本信息,调查破坏生态行为的起止时间、频次强度、破坏面积等,收集破坏生态行为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的证据资料。a)压占、硬化、挖损、塌陷、人工障碍层等土壤物理破坏,按照NY/T4155开展调
13、查。b)有害生物导致的损害应调查有害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入侵频率、发生传播规律和方式、活动范围等;外来物种致害的,参照HJ624开展调查。c)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损害应调查地下水水位、开采量、地下水点位等。d)水土流失导致的损害应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持续时间、范围分布等信息,并开展坡度、土壤侵蚀模数、农作物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损毁类型与面积、农田及生产道路侵蚀沟、重力侵蚀等指标监测,可参照GB50433、GB/T51240、S1.190执行。e) 土地沙化导致的损害应调查农作物覆盖度、农田及生产道路侵蚀沟、沙地、风蚀地或流沙分布面积等。f) 土地盐碱化导致的损害应调查土地盐碱化破坏分布
14、范围、盐碱化程度或水平、地下水水位高低、流向、灌溉水平、灌溉水与盐碱化有关的各项指标等。污染环境行为导致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按照NY/T3665开展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途径调查。6.2.3损害对象调查6. 2.3.1农田土壤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地貌、地籍地类等资料,结合现场勘查进行农田土壤损害调查。调查指标由评估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参照附录A执行。农田土壤的样品采集、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的确定及实验分析,按照NY/T395执行。6.2. 3.2农田灌溉水利用遥感影像、水文水质、水系分布等资料,结合现场勘查进行农田灌溉水质损害调查,必要时,结合历史资料调查污水灌溉情况。调查指标由评估人员参照GB5
15、084及附录A执行。农田灌溉水的样品采集、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的确定及实验分析,按照NY/T396执行。6.2.3.3农作物农作物损害调查按照SF/ZJD0606002开展。调查指标由评估人员参照SF/ZJD0606002及附录A执行。农作物的样品采集、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的确定及实验分析,按照NY/T398执行。6.2.3.4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损害功能类型,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监测采样、实验检测等方法开展调查。获取评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信息,明确损害发生前和损害期间评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农产品供给、土壤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持、
16、水源涵养等,涉及生物多样性的,参照生物多样性观测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执行;涉及物种遗传资源和文化服务功能的,对遗传资源价值和文化服务功能进行调查,参考附录A和附录B执行。6.2.4其它对己经开展的生态环境恢复、污染清除措施及其费用,以及可能开展替代恢复区域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现状和可恢复性进行调查。6.3质量控制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调查过程应符合下述质量控制要求:a)调查过程应系统、全面、客观,参照GB/T39791.2进行完整记录,调查记录应由调查人、记录人、见证人签字确认;b)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和分析检测过程应符合NY/T395等规范要求,水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和分析检测过程应符合NY/T396
17、等规范要求,农产品采集、保存流转和分析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应符合NY/T398等规范要求;c)制作鉴定材料清单,由移交方、接收方签字确认;d)对于搜集获得的资料,随机抽取5%10%进行资料复核;对于人员访谈和调查表(记录表)获得的资料信息,随机抽取5%10%进行回访复核。若复核结果有出入,应当重新开展损害调查。6.4损害确认6.4.1基线水平确认6.4.1.1基线水平确认方法一般按照下列顺序确认基线水平:a)以未受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行为影响的对照数据确认基线水平。采用在评估区附近,相对未受损害的相似区域的数据作为基线水平,对照数据应具有较好的时间和空间代表性;b)以未受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行为影响的
18、历史数据确认基线水平。通过资料收集、专项调查等方法,采用评估区受损前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或参考公开发表的文献研究数据作为基线水平,历史数据应具有较好的时间和空间代表性,且数据获取时间至损害行为发生期间不存在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若历史数据获取时间与损害发生时间邻近,则优先以历史数据确认基线水平;c)以相关标准或阈值确认基线水平。根据评估区农田利用方式和服务功能,以GB5084、GB15618等标准或阈值作为基线水平;d)对照数据、历史数据无法获取,且无相关标准或阈值的,可以调查获取的资料为基础,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分析,形成专家意见,以专家意见确认基线水平。专家知识背景应与农田
19、生态系统损害个案具有相关性;专家数一般不少于5人且为奇数;专家可从科研院所、一线技术人员中选取;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时,以多数专家意见确认基线水平;e)以上方法都无法确认基线水平的,必要情况下,可开展专项研究或模拟实验,确定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线水平。6.4.1.2基线水平表征农田生态系统基线水平表征指标主要为受损前的农田土壤面积、厚度、体积、理化指标,农田灌溉水质,农作物产量、品质及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况等,详见6.2.3。个案基线水平的具体表征指标由评估人员根据损害现场实际情况确定。a)对于主要提供供给服务的农田生态系统,基线水平包括农产品产量、品质等参数;b)对于主要提供支持、调节服务的农田生
20、态系统,基线水平包括固土保肥量、水源涵养量等参数;c)对于主要提供文化服务的农田生态系统,基线水平包括旅游人次和水平等参数。6.4.2确认损害将评估区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农区大气、农作物、农田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现状与基线水平进行对比,确定评估区损害事实和损害类型。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认定农田生态系统受到损害:a)评估区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农区大气、农作物中特征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出基线水平,且对农田生态系统有潜在或明确的致害风险;b)评估区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农区大气及农作物中相关理化指标(不包括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与基线水平相比发生不利改变;c)评估区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
21、及农区大气中特征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足以导致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产生毒性反应;d)农业生物种群特征(密度、动态、相互作用、空间结构等)、群落特征(种类组成、结构、动态特征等)或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生物多样性)与基线水平相比发生不利改变;e)与基线水平相比,评估区农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或丧失;f)造成农田生态系统损害的其他情形。7农田生态系统损害因果关系分析7.1 判定条件7.1.1 破坏生态行为的因果关系判定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认定破坏生态行为与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存在明确的破坏生态行为:b)损害对象出现受损事实;c)破坏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相关性;d)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在农田生
22、态系统损害之前;e)损害对象可以排除仅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高背景值等因素的影响。7.1.2 污染环境行为的因果关系判定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认定污染环境行为与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在损害对象中检测出特征污染物,且含量超出基线水平:b)疑似污染源存在向损害对象排放或者增加特征污染物的可能;c)无其它相似污染源,或者相似污染源对损害对象的影响可以排除或者忽略;d)污染环境行为发生在农田生态系统损害之前;e)损害对象可以排除仅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高背景值等因素的影响。可从污染物的同源性、迁移路径的合理性、受体暴露的可能性等角度开展条件b)专项分析判断。7.2 其它规定现场发生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GB_T 43871.1-202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43871.1 2024 生态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