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试行).docx
《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试行).docx(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前言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地的命脉在树和草”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统一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要求,保证修复质量和效果,特制定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参考了国内多部门制定发布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相关技术标准,规定了工程实施流程
2、、各环节的目的、任务及主要内容、综合监测工程及保护修复技术要求、工程验收、绩效评估等。本指南主要用于指导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根据项目开展情况,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编,使之更具可操行性,更具指导意义。起草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单位: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目录1 .总则11.1. 目的11.2. 适用范围11.3. 定义11.4.工作依据11. 5.基本原则41.6. 工作目标51.7. 绩效目标61. 8.工程施工标段划分原则62.工作流程与管理要求72. 1.总体工作流程73. 2.管理要求93.调查与评价103. 1.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调查内容103. 2.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调查
3、方法123. 3.生态系统划分与服务功能分析154. 4.生态系统关键问题识别155. 生态保护修复规划176. 实施方案185.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185.2.土地复垦与土壤污染修复205. 3.生物多样性保护246. 4.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297. 项目实施396.1.项目程序396. 2.项目招投标397. 3.项目质量和进度保障措施397.验收归档418. 1.保护工程验收417.2.保护修复工程资料归档448 .后期管护459 .监测评估469.1.监测目的469.2.监测任务469.3.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原则469.4.监测对象及方法479.5.监测周期549.6.监测成果549.7
4、.生态修复绩效评估5510 .成果总结6211 .附录6311.1. 附录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提纲6311.2. 附录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提纲6611.3. 附录3、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提纲6911.4. 附录4、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引用标准目录表7211.5. 附录5、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初步验收资料7711.6. 附录6、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竣工验收资料7811.7. 附录7、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料归档目录791 .总则1.1. 目的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指导我省有效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5、修复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2. 适用范围本工作指南适用于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用于指导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关键生态问题识别、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方案制定及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修复绩效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工作。1.3. 定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通过整合各类资金,综合工程技术、园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三生”布局,对区域国土空间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保护保育和修复治理,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活动。1.4. 工作依据(1)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
6、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
7、号)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1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17)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9)29号)18)财政部国
8、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19)国土资源部、中央编办、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92号)20)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33号)21)关于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18)1960号)22)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年)的通知(国标委工一(2018)50号)23)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
9、条例(2)技术标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应遵循现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详见附录4),涉及山体、水体、森林、农田、湖泊、湿地、草原以及农村、城镇等生态系统。(3)规划与相关资料1)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贵州省“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3)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4)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5)贵州省乌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6)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20132020年)7)乌蒙山片区(贵州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8)贵州省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42030年)1.5. 基本原则1.1. 1.坚持系统修复
10、,整体推进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采用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局部再到整体的综合方法,把维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作为核心,明确保护与修复目标,突出主导功能提升和主要问题解决,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施跨区域、跨部门整体推进、系统保护、全面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诸要素。1.5. 2.坚持统筹布局,分步实施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识别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空间分布和主要结构特征,对区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范围进行修复区域划分,与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县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系统整合。根据各分区特点和主要问题,明确具体项
11、目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实施计划安排等,科学确定保护修复的布局、任务与时序。1.6. 3.坚持创新制度、长效机制以国家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为契机,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制度体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稳定持续的资金筹措机制;强化绩效评估和考核,积极发挥政策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1.7.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生态功能重要性,合理安排项目布局。紧紧围绕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制定系统性的保护修复方案和实施路线图。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撑,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区域生态产品供给
12、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双提升。1.8. 5.坚持生态保护、产业调整坚持保护优先,注重与生态修复、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现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助推绿色发展。1.6. 工作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基本解决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内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生态功能支撑和生态涵养明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明显提升,生态廊道系统功能提升。1.7,绩效目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安全、健康、稳定、无污染,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保护和利用,促
13、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要求、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技术标准等,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绩效指标(详见附录5),作为各地编制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依据。1.8.工程施工标段划分原则(1)设计工程相对集中的原则上不能再分标段,应划分为一个标段。(2)设计工程分散的应根据工程布置情况划分标段。(3)污水处理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划分标段。(4)河道治理项目应根据流域单元单独划分标段。2.工作流程与管理要求2. 1.总体工作流程总体工作流程:资料收集一编制工作大纲一开展现场调查评价一(编制规划)一制定实施方案一工程实施一验收
14、归档一后期管护一监测评估一成果总结。1、资料收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流域水文概况、社会经济现状、水环境质量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矿产开发现状、地质环境背景以及生态系统现状等基础资料。2、编制工作大纲:综合整理、归纳总结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内容,编制工作大纲。3、开展现场调查评价:采用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等手段,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生态监测、专家咨询、群众访谈等,全面掌握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自然资源利用、土地权属、相关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重点调查分析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以及受损情况,准确识别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对区域
15、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出发,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针对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资源利用和权属、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状况等开展综合评价,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措施建议等。4、制定实施方案:在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打破行政界限,以独立的流域、山体为单位,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目标任务可量化、可考核,实施措施合理经济,生态效益明显,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实施方案应包含:实施区域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目标任务(包括建设范围、建设目标与内容、实施期限等
16、),可行性分析(包括区域生态问题分析与诊断、技术路线、保护修复分区和工程布局、工程措施与子项目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年度计划(建设时序与进度安排),效益评估与风险防控,制度科技创新和组织保障等。5、工程实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依据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实施的全程监管;为保障工程实施和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前遴选有资质、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开展工程协调监督,确保工程质量。6、验收归档:工程实施结束后,组织专家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资金筹措、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工程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整体验收意见报有关部门备案。建立档案资料
17、管理制度,及时将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等过程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保证归档文件及时、完整登记。7、后期管护: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做好工程后期管护,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需要进行工程移交的,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积极探索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经费,确保修复工程建成并稳定运行。8、监测评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工程验收通过后,均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变化趋势、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情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情况,以及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监测;工程通过验收一段时间后
18、,遴选有资质、有经验的效果评估机构,制定评估方案后进行效果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9、成果总结:注重总结组织管理、实施模式、工程技术、科技应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好做法,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建立健全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对于调查区域大、治理工程集中连片的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要求编制治理规划,且在治理规划通过验收后方能制定实施方案。2.2.管理要求1、资料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等过程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保证归档文件及时、完整登记。2、质量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依据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实施的全程监管。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生态
19、保护修复工程计划、实施、验收等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3、技术管理:各子项目要严格实行统一的技术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技术思路和技术路线,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4、长效管理:为保障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长效性,需确定管理机构,做好工程运行维护,并定期进行监测考核和信息发布,加强社会监督。5、安全管理: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及其他安全生产相关规定。6、资金管理: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应依法依规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等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强化工程质量控制,切实做到程序合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3.调查与评价
20、调查评价工作目的是查明调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自然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重点调查分析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以及受损情况,准确识别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措施建议等。3.1.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调查内容3.1.1.自然资源特征调查自然资源特征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象资源、旅游资源等,具体调查内容如下:1、土地资源:查明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重点分析区内基本农田、耕地、林地、草地等的面积及空间分布,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调查区潜在土地资源。2、水资源:查明调查区域内地表水系特征
21、、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下水水质现状,开发利用条件等;计算区内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如区内存在地下水富水区域,应准确划分富水区地下水系统,分析系统内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提出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开采靶区。3、生物资源:调查区域内陆生植物、陆生动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大型真菌等的种类,重点分析区内各类动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重点描述区内珍惜濒危动植物。4、矿产资源:调查区域内矿产资源禀赋与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历史矿产集中开采区,应重点评价其可利用浅层资源量,评估其潜在经济价值。若区内由煤肝石堆、磷石膏堆、镒渣堆、铅锌渣堆等,需查明堆积体的空间分布和体量,从尾矿资源回收利用方向开展分析。应查明调查
22、区域内地热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热水资源,查明地热勘察类型及可勘探性,推荐地热勘探靶区。5、气象资源:收集调查区域内30年的降水,光照,风力风速风向资料,掌握调查区域内光照资源现状水平,风力基础状况,区域主导风向,结合区域内已有项目以及乡镇发展规划,初步评估区内气象资源特征。6、旅游资源:收集调查区域内已开发旅游资源单体、综合体资料,查明区内旅游资源现状,开发中与待开发旅游资源状况;初步评估区内旅游资源单体、综合体吸引游客的要素,各旅游资源单体与综合体之间相互联系、呼应的要素。3.1.2.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土地占压与损毁、水污染与水资源枯竭、地貌景观
23、破坏、地表河网与河道破坏、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等,具体调查内容如下:1、地质灾害:查明调查区域内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调查地质灾害点的规模、形态、活动历史等特征,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点的诱发因素、分布规律、形成机理等,评价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性。2、土壤污染:调查调查区内土壤类型、厚度、结构、成因、组分等;成土母质结构、有机质、矿物质组分等;土壤有机质、含水量、易溶盐、PH等;评价调查区内土壤质量与污染现状。3、土地占压与损毁:调查区内土地压占与损毁情况,包括废弃工矿场地、尾矿库、堆渣场、弃土场、垃圾弃场等对土地压占与损毁。查明各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山水 林田湖草 生态 保护 修复 工作指南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