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docx
《贵州省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贵州省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二。一八年五月1A前S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甚至引发生态灾难和社会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我国发展进入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2、理念,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日益艰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防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安全,事关国土生态安全,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未来八年,既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
3、林业发展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2010年,我省编制实施贵州省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一期规划),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明显加快,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通过规划实施,森林火灾损失明显下降。近年来,气候异常加剧,森林火灾频发,我省已经进入森林火灾的高危期、易发期和多发期。为应对日趋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结合我省省情,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贵
4、州省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用以指导我省今后八年的森林防火工作。本规划涵盖全省88个县级行政单位及贵安新区。重点实施预警监测系统、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森林消防队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能力、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等五大建设任务,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实现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一期规划建设成效1(一)森林火灾预防体系更加健全1(二)森林火灾扑救体系全面加强2(三)森林防火保障体系日趋完善J二、森林资源概况S(一)地类构成5(二)森林资源5(三)活立木蓄积6三、面临的形势和
5、问题I(一)面临的严峻形势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8四、总体思路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U(三)规划范围与期限12(四)规划目标13(五)建设分区与布局14五、重点建设任务20(一)预警监测系统建设20(二)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22(三)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28(四)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建设30(五)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31六、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岔(一)建立健全防火责任机制33(二)建立健全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机制33(三)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34(四)建立健全科学防火管理机制35(五)建立健全依法治火长效机制36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8(一)投资估算范围38(二)投资
6、估算38(三)资金筹措40八、规划环境影响评价41(一)规划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1(一)环境保护技术措施41(三)环境影响评价43九、规划组织实施44(一)明确任务目标44(一)加强统筹协调44(三)加强环境保护44(四)加强项目组织44(五)严格项目管理45(六)实施考核评估45附表:1 .森林防火基本情况统计表2 .2001-2017年森林火灾情况统计表3 .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现状统计表4 .森林防火火险区域分布表5 .森林火险等级划分表6 .森林防火建设任务及投资测算表7 .重点建设任务一览表附图:1 .全省森林资源分布图2 .全省森林防火火险等级区划图3 .全省森林防火建设分区图一、一期规
7、划建设成效2009年9月开始实施的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性森林防火规划。我省于2010年编制实施贵州省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7年来,规划累计完成投资33135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6335万元,地方投入6800万元。通过一期规划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明显加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全省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大幅下降,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2011年至2017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3
8、22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953起,较大森林火灾369起,无重特大森林火灾,过火总面积11268.17公顷,受害森林面积2995.85公顷,人员伤亡19人。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森林火灾次数下降86.5%,火场总面积下降84.9%,受害森林面积下降85.6%,人员伤亡数下降78.4%o据统计分析,从2011年至2017年,全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0.055%o,远远低于国家下达的1%。及省政府下达的0.8%。的指标。(一)森林火灾预防体系更加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初步建立。建成火险要素监测站123个,可燃物因子采集站23个,重点林区实现24小时、48小时森林火灾发生概率预
9、报,火险预测预报精度大幅提升。各级森林防火部门制定预警响应规定,与气象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火险形势,及时发布火险等级预报和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初步实现“因险而动、因险施策”。火源管控能力逐步提升。按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出台的关于加强火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分类管理林区火源,严防人为火灾发生。全省各级森林防火机构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和巡查制度,高火险期适时发布禁火令,实行封山禁火。适时开展计划烧除和可燃物清理,有效减少火灾隐患;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全面禁烧和回收利用,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通过疏堵结合,提升了野外火源管控水平。全民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完善宣传教育设施,全省累计建成各类
10、防火宣传碑牌2800座(块),配备宣传车131辆、宣传器材1200套。及时发布森林防火信息,积极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突出宣传重点,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广度,深化宣传实效,不断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全民防火意识显著提升,基本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二)森林火灾扑救体系全面加强立体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全省建成瞭望塔334座、视频监控系统170套、检查站83处,形成了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和地面巡护相结合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初步实现火情“早发现”。通信指挥系统得到提升。全省共建设车载台144台,固定电台175台,配备通信车105辆、卫星通信设备64套、手持对讲机3365部,初步建立以超短
11、波通信网为基础,以卫星通信和机动通信为补充的通信系统,森林防火通信率由不足20%提高77.16%,专网通信逐步由模拟语音向数字语音和数据传输相结合方式转变。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软硬件得到升级完善,建立了省到各市、州信息系统基础网络、指挥调度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快速上传下达和火情“早报告工消防专业力量不断壮大。全省新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5支175人、半专业队伍200支6019人。新建改造专业队营房3744平方米,配备森林消防车47辆、运兵车84辆,巡防摩托车472辆,灭火机、割灌机、消防铲等中小型机具168455台(套)。建成104个物资储备库,计10364.6平方米。大型消防水车、高
12、压水泵、高压细水雾等机具装备开始推广应用,灭火效率和控制大火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实现火灾“早扑救”。(三)森林防火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全省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达到101个,森林防火专职管理人员443人。国家和省统一指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专家出谋划策的组织指挥与业务指导体系基本建立。防火投入稳定增长。一期规划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投资33135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6335万元,地方投入6800万元。地方各级政府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森林经营主体将经营一部分收入用于森林防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以政府为主导、森林经营主体为补充的森林防火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13、。法制体系逐步健全。国务院分别于2009年修订森林防火条例、2012年制定出台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贵州省2014年制定出台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省、市、县各级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林业局出台森林防火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森林航空消防工程建设标准、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各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制定了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森林防火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全面提升。二、森林资源概况贵州省国土总面积17616770公顷,据全省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成果统计,全省林地面积10371667.54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8.87%;非林地面积7245102.46公顷,占41.1
14、3%。全省森林(含非林地上的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面积9742110.3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35158897.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3%,林木绿化率56.83%。(一)地类构成乔木林地6870283.9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竹林地152820.51公顷,占0.87%。疏林地40863.19公顷,占0.23%o灌木林地2988463.81公顷,占16.96%,其中特殊灌木林地2719005.96公顷,占15.43%;一般灌木林地269457.85公顷,占l.53%o未成林造林地704013.34公顷,占4%。苗圃地1730.07公顷,占0.01%。迹地29955.27公顷,占0.
15、17%,其中采伐迹地18412.59公顷,占0.1%;火烧迹地8159.09公顷,占0.05%;其它迹地3383.59公顷,占0.02%o宜林地169795.83公顷,占0.96%,其中造林失败地27919.23公顷,占0.16%;规划造林地117794.52公顷,占0.67%;其它宜林地24082.08公顷,占0.14%o其它非林地6658844.06公顷,占37.8%o(一)森林资源全省共有森林面积9742110.39公顷。乔木林地6870283.92公顷(其中林地乔木林地6679885.19公顷、非林地乔木林地190398.73公顷),占森林面积的70.52%;竹林地152820.51公
16、顷(均为林地竹林地),占1.63%;特殊灌木林地2719005.96公顷(均为林地特殊灌木林地),占29.05%o(三)活立木蓄积全省活立木蓄积535158897.4立方米。林木蓄积532853531.5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99.57%0其中乔木林蓄积531270487.5立方米,占99.27%;疏林蓄积1583044立方米,占0.3%。散生木蓄积2305365.8立方米,占0.43%。三、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
17、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日益艰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森林防火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事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也是森林防火工作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森林防火工作仍然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和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
18、求还有很大差距。(一)面临的严峻形势全球进入了森林火灾易发期。近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异常变化,受干旱、高温、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希腊、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相继爆发了历史罕见的森林大火,全球已进入森林火灾的易发期。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全球气温仍将继续攀升,发生极端天气的几率和频率大幅增加,森林防火气候形势极其不利。我国进入了森林火灾高危期。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8年2013年)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森林面积由1.95亿公顷增力口至J2.O8亿公顷,净增12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
19、.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由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净增14.16亿立方米。重点林区可燃物载量增加,部分重点林区每公顷已经高达5060吨,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发生森林大火的每公顷30吨临界值,具备了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物质条件。我省进入了森林火灾多发期。我省大部地区林农交错,农村“烧秸秆”、“烧地头”普遍存在,上坟烧纸屡禁不止,这些传统习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随着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及森林游憩的快速发展,全省森林游客大幅增长,“驴友”户外运动风行,林下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火源管理极其困难。(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森林防火能力急需进一步提升预警监测体系不
20、完善。缺乏统一森林火险预警平台,火险预报模型适用性不强,火险要素监测站密度低,建设标准不统一,设施设备运行管理不到位。大面积林区瞭望塔数量不足,配套生活设施简陋,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水平不高,火情瞭望覆盖率仅为18.74%。卫星林火监测时效性不高,空间分辨率仅为1公里,识别能力有待提高。防火信息化水平不高。我省林区现有防火通讯覆盖率仅为77.16%,存在较大盲区,卫星通信、机动通信保障能力不强。有线基础网络建设滞后,难以满足语音通信、火险预警、图像监控、视频调度、信息指挥等防火业务工作的需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设施设备老旧,兼容性差,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突出,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森林消防队
21、伍数量不够、能力不足。全省现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5只共175人,其中贵阳市2支65人、六盘水2支60人、遵义市1支50人,其他6个市州没有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已经建成的专业队伍建队标准不高,管理体制不规范,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保障机制不健全,队伍营房、训练场所、灭火机具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标准低,装备差,数量不足,大型装备、以水灭火设施设备匮乏,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急需提升。森林航空消防、林区道路和阻隔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全省尚未建有航空护林站(场)。现有重点林区路网密度仅为5.36米/公顷,现有道路路况差,桥涵毁坏严重,通行能力不足,严重制约扑火队伍快速机动能力。全省林火阻隔网密度仅为3.49
22、米/公顷,没有形成有效的林火阻隔网络,容易蔓延形成大面积森林火灾。2 .森林防火体制机制尚未健全森林防火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政府、森林防火成员单位、森林经营主体责任不明晰,森林防火部门监督不到位。基层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专职指挥制度未能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健全,相关责任人得不到追责。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现有投资规模难以完全满足森林防火发展需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完全纳入地方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森林防火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地方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到位率低,维护运行经费不足。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未全面建立推广。科学防火体系有待健全。科技防火创新意识不强、科学管理水
23、平不高,森林防火科研能力不足,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不够。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可燃物和火源管理、灭火技术和手段、灭火机械研发、无人机和卫星应用、森林防火标准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火力度有待加强。个别地方贯彻落实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不到位,火源管理制度、火险隐患排查制度、森林防火考核和奖惩制度等配套规章制度不完善。林区社情民情复杂,森林防火法治意识淡薄,违规野外用火难以控制。执法体系不健全,执法力量不足,森林火灾案件查处难度大,警示震慑作用发挥不够。四、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
24、绕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分区、分类施策”的治理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完善科学防火体系,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和灾害损失,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贵州保驾护航,为我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范胜于救灾,坚持把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预警监测,完善分级预警模式和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森林 防火 规划 2018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