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划转相关财税问题探析.docx
《资产划转相关财税问题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划转相关财税问题探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绮t划雌关财税问独瓣斤)引言企业发展进程中,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原有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甚至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资产划转作为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优化国有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从税法层面,资产划转往往伴随着资产所有权在参与重组主体之间的转移变动而触发相应税项的纳税义务,因此,税收成本构成是企业资产划转重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和权衡的关键决策因素。出于鼓励和支持企业重组以优化企业的考量,自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有关企业重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
2、014)109号),该通知有两大亮点,一是将企业重组使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标准降低,大大扩展了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企业重组范围;二是明确集团内部重组可申请特殊性税务处理,即以低税负实现资产和业务的调整,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出于鼓励和反避税平衡的考量,税法对有关企业重组交易适用相关税收优惠也提出了条件和要求,这意味企业在选择重组交易时需对交易安排进行重点审视以规避税务风险。一、案例导入C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是由A自然人出资的合伙企业(持股10%)和B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共同出资设立,C公司现持有D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D公司)100%股份,A、B、C、D公司均属于非房
3、地产开发企业。2021年7月C公司将约60%的资产(含一栋办公楼、土地使用权和部分债权、债务、劳动力)按账面价值无偿划转给D公司,对于划转资产的行为拟选择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二、财税处理分歧以上案例中C公司会计分录做减少“资本公积”,同时减少划出资产;D公司会计分录做增加划入资产,同时增加实收资本。因经营发展需要,本次资产划转前4个月,即2021年3月C公司受让了W公司持有的20%D公司股权,并于3月31日完成了股权变更手续,自此,C公司对D公司由持股80%增加到了100%,相关财税政策争议焦点集中在以下:(一)C公司做减少“资本公积”的划转决定和会计核算的恰当性按照国税局2015年
4、第40号公告精神,企业母公司向其全资子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根据有无支付对价按不同方式进行账务处理:方式一:若子公司以其100%股权作为支付对价,母公司则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接受投资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方式二:若母公司采用无偿划转方式,母公司则冲减实收资本,子公司接受投资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评论分析:方式一中母公司取得子公司100%股权,其计税基础为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计税基础,而方式二的处理会导致此次划转资产计税基础丢失,不能计入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C公司未来对外转让D公司股权时,本次划转资产的计税基础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故建议C公司采取第一种方式,即按增加
5、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未来出售D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并未减少,有利于股权流动。(二)A自然人持股是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A自然人股东是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观点一:可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A自然人股东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理由是本次划转无非股权支付额,按财税(2014)109号、国家税务局公告2015年第40号、财税(2009)59号等相关财税文件规定,对100%直接控股的企业之间,交易双方不确认损益所得,可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观点二:不可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A自然人股东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理由是个人所得税不能按财税(2014)109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48号等企业所得税重组文
6、件的规定执行,对于C公司划转资产,A合伙企业应将其分解为从C公司收回实物资产再投资至D公司两项经济行为进行税务处理。评论分析:由于自然人持股的合伙企业股东持股比例共计10%,小于15%,符合财税(2014)109号、财税(2009)59号等文件规定,可以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本次划转行为为C公司向D公司的资产划转,C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适用相关企业所得税重组文件规定,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若本案例为股权收购、合并或分立,则应遵照国家税务局公告2015年第48号第一条执行,即当事双方若为自然人,则应按相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三)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中“账面净值”概念如何界定观点一:账面净
7、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区别,账面净值即资产原值减去折旧、摊销,不扣除减值准备金。理由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十六条提及的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所对应的备抵项目后的净额,此处备抵项目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不包括减值准备金。故从会计制度上看划转资产账面净值是不扣除减值准备金的余额。观点二:账面净值是资产计税基础减除相关备抵项目后的余额,包括减值准备金。理由是根据国务院令第512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条例中提及的“资产净值”和“财产净值”概念均指资产或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相应折旧、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财税(2014)10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两个文件中所称的
8、账面净值是税法上的资产净值概念。评论分析:以上两种观点根本分歧在于账面净值到底要不要扣除减值准备金。一般来说,当税法和会计制度不一致时,应遵从税法的规定,因此适用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中所述的“账面净值”应以税法的规定为准,即不但要扣除折旧、摊销,还要扣除减值准备金。但需注意的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第三条通知中提及资产划转交易双方取得资产或股权的计税基础均按“原账面净值”确定,公告对通知中“原账面净值”的表述进行了补正,将“原账面净值”改为“原计税基础”。(四)本次资产划转(即重组行为)前12个月的事项是否受“连续12个月”条件的限制观点一:不受限制,仅考虑划转资产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产 划转 相关 财税 问题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