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 11205-2023 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docx
《NB_T 11205-2023 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_T 11205-2023 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29.240.01CCSK45NB中华人民共和能源行业标准NB/T112052023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Inspectionspecificationforprotectiverelaycomprehensiverecordingandintelligentoperating-maintenanceequipmentinsubstation2023-05-26发布2023-11-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目次弟tII1 枪囹12 规范性引用文件I3 术语和定义I4 检潮条件24.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24.2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24.3 检测系统模型24.4 检测用设备2
2、5 检脍与测试25.1 结构及外观检查25.2 基础功能测试25.3 网络分析功能测试105.4 二次系统可视化功能测试125.5 智能运维管理功能检查165.6 动模试验235.7 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235.8 功率消耗试验245.9 外壳防护245.10 保护联结阻抗检验245.11 辅助激励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检验245.12 机械性能试验245.13 绝缘性能试验245.14 电磁兼容试验245.15 过载能力试验265.16 连续通电试验26附录A(奔科性)检测系统模型27附录B(资料性)琥合词诊断测试工况28附录C(资料性)同源数据比对测试工况30附录D(资料性)智能避检测试工况31
3、附录E(类料植)检睑测我工况33NB/T11205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eI5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能继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元华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
4、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高压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昌学院、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
5、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北京北斗银河科技有限公司、航天银山电气有限公司、上海泽鑫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玮、初阳、梁馨玉、黄佳胤、艾淑云、毕殂、郑伟、刘清泉、栗磊、王宾、陈昊、丁心志、韩伟、郭铸、孙迅雷、赵萍、李本瑜、孙沛川、王会增、张红涛、张举良、武芳
6、瑛、姜帅、侯赭、王正、谢镜池、秦贵锋、王道军、文博、许守东、汪勋婷、谭金龙、温才权、李道豫、王思皓、陈胜、孙弘毅、索江镭、卢迪勇、李琅、陈春银、李金梅、马辉。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检验测试的条件、项目、方法及结果的判定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为该类装置的检验测试提供技术支撑,其他具备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功能的装置(模块)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
7、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261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4598.26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2686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GB/T32890继电保护IEC61850工程应用模型D1./T478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1./T5532013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1./T86
8、0(所有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1./T860.10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D1./T1900-2018智能变电站网络记录分析装置技术规范D1./T2378-2021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JF1534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NB/T42015-2013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技术条件NB/T42088-2016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子站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D1./T2378-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protectiverelaycomprehensiverecordingan
9、dintelligentoperating-maintenanceequipment一种可适用于符合D1.T860(所有部分)标准的变电站,集成了故障录波、网络记录分析、二次系统可视化、智能运维功能的设备,由采集单元与管理单元组成。来源:D1./T23782021,3.13.2同源数据比对homologyalignment同一来源、相同意义的模拟量或开关量经过不同采集路径取得的数据称为同源数据,例如同一电流互感器(TA)不同绕组的数据、同一套保护装置A相跳闸的GoOSE(genericobjectorientedsubstationevent,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和MMS(manuf
10、acturingmessagespecification,制造报文规范)报文。基于同源数据的比对分析即同源数据比对,在一、二次系统平稳运行情况下进行的同源数据比对称为稳态同源比对,在一、二次系统故障或扰动等情况下进行的同源比对称为暂态同源比对。来源:D1./T23782021,3.2,有修改4检测条件4.1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对装置进行功能性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25%75%c)大气压力:80kPa-106kPao4.2 试验基准大气条件检验装置有关准确度试验的环境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20C+5Cob)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
11、另:86kPa-106kPao4.3 检测系统模型检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单元、采集单元、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中心交换机、远方主站等二次设备,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见附录A。4.4 检测用设备检测所使用继电保护试验设备应满足GB/T7261-2016中4.3的规定,网络性能测试仪应满足JJFl534,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应满足NB/T420152013,并应经过第三方校准机构校准合格。5检验与测试5.1 结构及外观检查采集单元、采用工控机的管理单元应按D1./T5532013中4.14.1的规定进行结构、外观检查。5.2 三5.21 软件版本及设备识别代码检查5.21
12、.1 检验方法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软件版本及设备识别代码的检验方法如下:a)分别记录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软件版本和设备识别代码。b)通过主站(或仿真客户端)读取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软件版本和设备识别代码。5.21.2 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5.1.5、5.1.6对软件版本及设备识别代码的要求。5.2.2 网络端口独立性检查5.2.2.1 检验方法用网络性能测试仪向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网络端口发送广播、多播、组播、单播等各类报文数据。报文的发送间隔不应大于100Us,网络性能测试仪同时监视装置的其他网络端口,在此过程中给装置上电并保持运行5min然后再掉电。测试时应分别验证装
13、置的所有网络端口。5.222技术要求在装置上电、运行、掉电等过程中,装置的任何端口均不应转出测试仪发送的任何报文。5.2.3 录波通道命名检查5.2.3.1 检验方法录波通道命名的检验方法如下:a)导入SCD(SUbStationconfigurationCleSCriPtion,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检查是否按要求自动生成录波通道名。b)手动设置长度为64字节的录波通道名称,检查通道名称的设置是否生效。5.2.3.2 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6.11、6.2.6.12、6.2.6.14对录波通道命名的要求。5.2.4 数据管理功能检验5.24.1 检验方法数据管理功
14、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数据存储介质和数据分区情况是否满足要求。b)整分触发GoOSE信号变位,检查采集单元记录的数据时间是否正确。c)检查管理单元是否能同时管理站内所有采集单元存储的录波与网络分析相关数据。d)检查管理单元上录波文件、报文文件、告警信息等的展示情况。e)检查管理单元上报文分析的解析结果。5.24.2 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1.1、6.2.8对装置的数据管理功能要求。5.2.5 通信接口检驶检查管理单元、采集单元的通信接口数量与接口类型是否满足D1./T2378-2021中8.2对管理单元、采集单元的通信接口要求。5.2.6 双机配置检查5
15、.2.6.1 检验方法双机配置检查分两种配置模式检验。a)模式一为主备模式,检验方法如下:1)将管理单元配置为双机主备模式,检查双机中是否仅有主机与保护装置、采集单元等通信;2)模拟主机异常,检查是否自动切换到备用机;3)主机正常运行时,检查备机是否拒绝主站的TCP连接。b)模式二为双主配置模式,检验方法如下:D将管理单元配置为双主工作方式,检查管理单元双机是否能同时与保护装置、采集单元等通信;2)检查管理单元双机是否能同时支持与主站进行通信,并响应主站命令。5.2.6.2 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5.3.1.2对双机配置的工作方式的要求。5.2.7 安全性检查5.2.7.1
16、 记录数据安全性检查5.2.7.1.1 检验方法记录数据安全性的检验方法如下:a)设置采集单元A段录波时间长度不少于100mS,B段录波时间长度不少于6000ms。b)采集单元单电源工作,通过状态序列设定切断采集单元电源前5s用突变量起动触发记录。c)再上电重启采集单元,检查采集单元的定值是否与断电前一致,检查采集单元断电前的告警记录和录波数据是否完整,检查采集单元已记录的信息是否丢失。d)检查采集单元是否能完整存储停电时刻前2s的暂态数据,检查是否能存储停电时刻后100ms的暂态数据。5.27.1.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2及7.2.4.Ie)对数据记录安全性的要
17、求。5.27.2网络安全检查5.2.7.21检验方法网络安全的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a)检查装置是否采用安全可控的操作系统。b)用网络报文记录分析仪记录装置的站控层通信接口的报文,检查是否发送非法报文。c)对装置进行漏洞扫描,检查装置是否存在中高危漏洞。d)被测装置的所有采集接口全部连接至网络性能测试仪,网络性能测试仪发送报文,同时监测装置的采集接口,模拟装置出现异常或断电,检查装置采集接口是否存在组播注册以外的报文发出。e)使用管理员修改用户权限,检查修改后的权限是否有效。5.2.7.2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3对装置网络安全性的要求。5.2.8异常情况告警功能检查
18、5.28.1检驶方法异常情况告警功能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是否具有运行、异常、录波、对时指示灯,检查采集单元面板指示灯状态和颜色。b)在采集单元启动录波、电源失电、异常报警等情况下,检查采集单元的硬接点告警输出信号。c)通过8个客户端(录波主站、管理单元等)与采集单元建立MMS连接,检查采集单元上送的告警信息是否带时标并精确到1ms。5.2.8.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4对面板指示灯、硬接点信号和上送告警信息的要求。5.2.9定值控制字检查5.29.1 检验方法采集单元的定值和控制字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采集单元定值是否支持就地直接修改,检查是否采用二次
19、值。b)检查控制字是否能够投退,检查控制字投退时定值名称是否不随之改变。c)检查采集单元定值参数的设置、显示和定值清单的排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d)检查任一电流定值最小值设置是否不大于0.051。(I为交流电流额定值:1A、5A)oe)检查每种启动元件是否存在对应控制字控制投退。5.29.2 2技术要求应满足D1./T23782021中6.2.5对定值和控制字的要求。5.2.10管理单元性能检查5.2.10.1 通信能力检查5.2.10.1.1 检联方法通信能力的检验方法如下:a)检查管理单元是否具备与调度数据网交换机或2M路由器的通信接口,并能与模拟主站通信。b)模拟主站下发召唤命令100次,
20、检查管理单元响应召唤的成功次数是否不小于95次。c)模拟255台设备接入管理单元,检查管理单元是否能够全部接入。d)检查管理单元是否具备以太网通信接口,逐一检查各接口工作是否正常。5.2.10.1.2 技术要求通信能力的检验技术要求如下:a)与调度机构或区控(集控)主站通信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1) 支持调度数据网、2M方式接入;2)管理单元响应主站端召唤的成功率不小于95%。b)可同时接入采集单元或保护装置等设备不小于255台。c)管理单元应支持以太网通信。5.210.2信息传输时间检查5.210.21检验方法模拟系统中连续发生各种故障和扰动,使保护装置连续产生动作报文,采集单元连续产生录波,
21、检查:a)使用网络报文记录仪,记录保护装置发送报文的时刻和管理单元转发报文的时刻,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为事件报告传输时间。b)使用网络报文记录仪,记录保护装置发送录波完成报文的时刻和管理单元转发录波简报的时刻,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录波文件传输时间。c)在管理单元查询模拟量及开关量和定值信息,从界面点击查询时开始计时,到相应数据画面完成刷新时停止计时,检查响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d)拔下/插上站控层网线,测量管理单元产生通信中断告警到主站接收到通信中断事件的时间:e)拔下/插上站控层网线,手动测量站控层网络通信状态的反应时间。5.210.22技术要求在管理单元满负荷情况下,信息传输时间应满足如下
22、要求:a)事件报告传输时间:包括起动、告警、动作、复归等事件信息,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传输时间不大于5s,管理单元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s。b)录波文件传输时间: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传输时间不大于30s。c)查询响应时间:模拟量及开关量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s,定值由保护装置等设备到管理单元的传输时间不大于30s。d)故障简报:由管理单元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10s。e)通信状态:由管理单元到主站的传输时间不大于5s。f)站控层网络通信状态变化能在Imin内正确反应。5.210.3 系统资源检查5.210.3.1 检验方法模拟系统中连续发生各种故障和扰动,使
23、保护装置连续产生大量动作报文,采集单元连续产生录波:a)检查管理单元系统可用率。b)检查管理单元CPU负荷率和网络负荷率。C)检查调用整幅画面的时间。5.210.3.2 技术要求管理单元系统资源应满足D1./T23782021中7.1.3对管理单元硬件资源、系统可用率、CPU负荷率、网络负荷率和画面整幅调用时间的要求。5.210.4 时间同步检查5.210.41检验方法接入SNTP网络对时信号IOmin以上,检查管理单元的对时误差;断开对时信号,再连续运行24h后检查管理单元的时间与标准时间源的时间差。5.2.10.4.2技术要求管理单元时间同步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对时能力:应能接受SN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B_T 11205-2023 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记录与智能运维装置检测规范 11205 2023 变电站 保护 综合 记录 智能 装置 检测 规范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