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受“雅贿”行为及数额认定问题探析.docx
《收受“雅贿”行为及数额认定问题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受“雅贿”行为及数额认定问题探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收受“雅贿”行为及数额认定问题探析实践中,因收受字画、玉石、奢侈品等“雅贿”让行受贿双方觉得更具“隐蔽性”“安全性”,故“雅贿”易得到“雅贪”的欢心。相对于普通财物,“雅贿”物品往往真伪难辨、价值难定,而且市场波动较大,因此,“雅贿”行为与数额的认定不同程度地存在界限不明、标准不统一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雅贿”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关于“雅贿”行为的一般认定在“雅贿”相关案件中,被审查调查人往往以“不知道物品的实际价值”“以为物品是假的”等主观上缺乏认识的方式进行辩解,从而给审查调查工作带来困难。通常情况下,被审查调查人主观上对“雅贿”物品的价值具有明确认识,如现场购买、具有价格票据或刷卡付
2、款记录,或者要求请托人购买事先看中的物品等情形,此时以购买时的市场价格作为物品实际价值认定受贿数额并无争议。除上述对“雅贿”物品价值具有明确认识的情形外,在收受玉石、字画、奢侈品等贵重物品时,也存在对收受的“雅贿”物品价值认识不明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雅贿”物品价值多少,被审查调查人都是可以接受的,都包含在被审查调查人的犯罪故意之中,即被审查调查人对此具有受贿的概括故意。同时,被审查调查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导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受到侵犯的危害结果,仍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其对收受“雅贿”物品属权钱交易行为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被审查调查人虽对“雅贿”物品实际价值缺乏
3、明确的认识,但在收受贿赂这个故意支配下的行为本质上属于受贿,应由专门机构对“雅贿”进行鉴定,以最终的真伪及价格认定意见决定受贿数额。比如,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便利为个体老板乙承揽建设工程提供帮助,收受乙送予的一幅宋代国画。甲虽对该国画的具体价值不了解,但以多年的收藏经验,认识到该画可能很值钱。事后经专业机构鉴定,该画价值30万元。甲主观上对该国画大概价值具有概括认知,客观上实施了利用职务便利为乙承揽建设工程提供帮助的行为并收受该国画,因此,应认定甲构成受贿罪。关于“雅贿”行为的特殊情形实践中,还存在被审查调查人对“雅贿”物品价值认识确实明显错误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对“雅贿”行为的认定存在不同
4、认识。笔者认为,此时应严格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综合评判主客观因素,对“雅贿”行为进行精准认定。具体情形如下:1 .请托人高价购买“雅贿”物品,故意隐瞒实际价格,甚至将其他票面金额明显低于实际价格的票据与“雅贿”物品一并交给被审查调查人,而被审查调查人不知道真实价格的。比如,上述案例中,乙为了感谢甲提供的帮助,将一幅宋代国画送至甲家中,甲拒绝收受,并让乙带走,否则就断绝交往。乙见状便谎称此画是一位爱好书画的好友临摹的,根本不值钱。甲虽爱好书画,但不能辨别真假,便信以为真收下。事后经过鉴定,该画为真迹,价值30万元。笔者认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因甲不具有受贿故意,只是因为对书画价值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受 雅贿 行为 数额 认定 问题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