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4125-2023 钢质管道焊接规程.docx
《SYT 4125-2023 钢质管道焊接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YT 4125-2023 钢质管道焊接规程.docx(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25.160.01J5.200CCSP942023-05-26发布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PSY/T41252023代替SY/T41252013钢质管道焊接规程Weldingspecificationforsteelpipelines2023-11-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钢质管道焊接规程WeldingspecificationforsteelpipelinesSY/T41252023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3年11月26日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北京-XX.-1刖三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
2、0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0106号)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本规范共分4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通用规程、专项规程等。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对术语进行精简,删除焊工、焊接工艺评定、手工焊等国家标准已进行规定的术语,补充完善热焊道、定位焊缝、低温环境焊接等术语。2 .对通用规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完善了焊缝位置、焊前准备、施焊、焊缝返修、焊缝检验等技术规定。3 .对专项规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完善了焊接工艺选择、焊接材料
3、选择、定位焊缝、自动焊应用、不等壁厚管口焊接等技术规定。4 .依据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对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焊接和切割用保护气体等焊接材料质量要求进行规定,给出新标准的焊接材料型号。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44号,邮编:065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国石油集团工程
4、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隋永莉常亮樊宁军汪凤张书丽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刘家发郑玉刚庞鑫峰张琴靳海成闫新宇崔成武夏培培吴林恩赵忠刚文莉闫臣杨叠石晓松李曾珍孙晶邓俊冯大勇于麟川张洪元王学军代炳涛汤日光邓军高安翔杨燕刘照元牛虎理李明勇1总则12 术语23 通用规程43.1 一般规定43.2 焊接材料43.3 焊缝位置53.4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焊机操作工)63.5 焊接设备63.6 焊前准备63.7 施焊83.8 焊缝返修93.9 焊缝检验104 专项规程114.1 焊接方法114.2 焊接材料选择124.3 焊前准备134.4 管口组对144.5 预热、道间温度154.6 施焊164
5、.7 焊接工艺174.8 对口器撤离234.9 焊缝返修24附录A低温环境管道焊接施工技术措施25附录B焊接材料选用27附录C坡口图33标准用词说明40引用标准名录41附:条文说明42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Thegeneralrulesofweldingprocedurespecification43.1 Specifications43.2 Weldingmaterial43.3 Weldingposition53.4 Weldingprocedurequalificationandwelder63.5 Weldingequipment6
6、3.6 Preparation63.7 Welding83.8 Repairwelding93.9 Inspectionofwelds104 Thespecificrulesofweldingprocedurespecification114.1 Weldingmethod114.2 Weldingmaterial124.3 Preparation134.4 Fitting-up144.5 PreheatingandtemperaturecontrolOfinterpass154.6 Welding164.7 Weldingprocedure174.8 Removeofline-upclamp
7、234.9 RepairWelding24AppendixATechnicalmeasuresforpipelineweldingconstructioninlowtemperatureenvironment25Appendix B Selectionofweldingmaterial27Appendix C Figureofgroove3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0l-istOfquotedStandardS*1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21总则1.0.1为使钢质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做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制定本规范。
8、1.0.2本规范适用于输送介质为气体、液体和浆体的长输管道及油气田集输管道的焊接,管道材质为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耐蚀合金双金属复合管(奥氏体不锈钢复合管、银基复合管等),焊接方法为鸨极氮弧焊、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包括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气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或实心焊丝电弧焊等)、等离子弧焊、埋弧焊,以及上述焊接方法相互组合的方法。1.0.3钢质管道焊接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焊接工艺规程weldingprocedureSpecification(WPS)根据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的,用于工程焊接施工的工艺文件。2
9、.0.2焊道bead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条单道焊缝(图2.0.2)o图2.0.2焊道和焊层示意图1焊层;2焊道2.0.3焊层Iayer多层焊时的每一个分层。每个焊层可由一条焊道或几条并排相搭的焊道所组成(图2.0.2)o2.0.4根焊道rtbead管与管、管与管件或管件与管件之间多层焊接时,在焊接接头的底部焊接的第一道焊缝,通常为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道。2.0.5热焊道hotbead根焊采用下向焊方法时,为避免焊缝扩散氢含量过高或焊道厚度过薄导致裂纹而在完成根焊焊接后快速进行的第二层焊道,通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开始施焊。2.0.6填充焊道fillerbead在根焊或热焊完成后,盖面焊之前的焊
10、道。2. O.7立填焊道stripperbead采用下向焊方法焊接时,为弥补立焊位置焊层厚度不足而进行的一次或多次补填焊道。3. 0.8盖面焊道capbead多层焊时,最外面一层的成型焊道。4. 0.9补强覆盖焊接法weldswithoverbuild由于焊接热影响区软化而导致焊接接头强度降低时,采用增加盖面焊缝宽度和余高来实现焊接接头的整体强度高于母材的焊缝成型方法(图2.0.9)。(b)盖面焊缝焊接顺序示意图图2.0.9补强覆盖焊接法示意图注:1图中5为钢管壁厚,单位为毫米(廊)。2图中hl为焊缝金属高度,单位为亳米(mm)。3图中1、2、3为焊道顺序。2.0.10连头焊tie-inwel
11、ding将两个相邻固定管道连接在一起的最后一道或两道焊口的焊接作业。2.0.11返修焊repairwelding无损检测后,为修补焊口缺陷而进行的打磨、焊接等作业。2.0.12定位焊缝tackweld焊接前为装配和固定构件接缝的位置而焊接的短焊缝。2.0.13低温环境焊接lowtemperaturewelding特指管道施工时,焊接环境温度范围为-30C的焊接作业。3通用规程3.1 一般规定3.1.1 焊接工艺规程应依据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3.1.2 焊接工艺规程应经建设方批准,承包商在施工期间应按照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焊接作业。3.1.3 3耐腐蚀双金属复合管的焊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12、准耐腐蚀合金双金属复合管焊接及无损检测技术标准SY/T7464的规定。3.1.4 1.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管道焊接应采取低温环境焊接施工技术。焊接作业时,应按规定填写有关原始记录。3.2 焊接材料3.2.1焊接材料包括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金属粉芯焊丝、焊带、焊剂、保护气体、电极和衬垫等,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使用单位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按相关标准或技术规格书的要求进行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2.2焊接材料的储存应按照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执行。凡有受潮、生锈、变质等迹象的焊接材料不应用于工程焊接。3.2.3纤维素焊条、药芯焊丝和金属粉芯焊丝不应进行烘
13、干。3.2.4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保护气体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气体类型有惰性气体、活性气体或两者的混合气体。使用的保护气体类型、混合气体成分比例和气体流量应在焊接工艺规程中进行规定。2二氧化碳气体纯度不应低于99.5%,含水量不应超过120X10-6(体积分数),使用前应预热干燥。3氨气纯度不应低于99.96%,含水量不应超过40X10-6(体积分数)。475%85%氨气与25%1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M21气体),其体积分数偏差不应大于10%,含水量不应超过80X10-6(体积分数)。3.3 焊缝位置3.3.1 焊缝位置分为管对接水平固定位置(5G)、管对接斜45固定位置(6G)、管对接垂
14、直固定位置(2G),当焊接作业超出焊接工艺评定所适用的位置范围时,应重新进行评定。3.3.2 焊缝位置(图3.3.2)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3.3.2的规定。表3.3.2管对接的焊缝位置范围焊缝位置位置代号图3.3.2中代号钢管轴线与水平面夹角()管对接水平固定位置5GA-1515管对接垂直固定位置2GB80100管对接斜45固定位置6GC图3.3.2钢管对接焊缝位置3.3.3管道自动焊时,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钢管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宜依据合格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确定。3.4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焊机操作工)3.4.1 焊工应具有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资格证和相应工程项目的上岗证。3.4.2 对于
15、管道纵向坡度为5G和2G焊缝位置的管道自动焊,焊机操作工应分别持有5G和2G位置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资格证。对于管道纵向坡度超出5G和2G焊缝位置的管道自动焊,焊机操作工除具有相应焊接工艺的5G位置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资格证外,还应通过焊接工艺规程所规定的最大坡度的上岗考试。3.5 焊接设备3.5.1 焊接设备、加热设备及辅助装备应确保工作状态正常,安全可靠。焊接电源应有次级电压保护装置。仪表应定期校准、检定或比对检验。3.5.2 当有数据传输要求时,焊接设备应具备主要焊接工艺参数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的能力。3.5.3 焊接设备应能在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0%,环境温度-30C+50C的条件下稳定
16、工作。3.5.4 焊接电缆直径应符合电焊机出厂说明书的要求。若无要求,则焊接电缆标称截面宜大于或等于70m11电缆长度不宜超过50m。若电缆长度超过50m,应增加焊接电缆直径。3.5.5 焊接设备启动前,应检查设备、指示仪表、开关位置和电源极性。在正式焊接前,应在试件上进行焊接工艺参数调试。3.6 焊前准备3.6.1 1制备坡口前应对钢管管端的内、外制管焊缝进行修磨。焊缝的修磨长度和高度,应依据具体的焊接工艺和无损检测方法确定。3.6.2 6.2焊接坡口应根据工艺要求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坡口形式和尺寸应考虑焊接方法、母材种类与壁厚、有利于焊接操作、节约焊材、避免缺陷产生、减少焊接变形与残余
17、应力等因素。3.6.3 6.3制备坡口可采用冷加工法或热加工法,应确保坡口尺寸和坡口面质量符合要求。含不锈钢管材的切割宜采用机械冷切割方法或等离子切割方法。3.6.4 坡口两侧的内外表面不应有影响焊接质量和无损检测质量的杂质。坡口两侧的清理宽度和清洁度要求,应依据具体的焊接工艺和无损检测方法确定。3.6.5 不应强力组装,应依据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选择组对定位方式及所使用的对口器类型。3.6.6 组对定位过程中,内焊机或内对口器不应在钢管内表面留下刻痕、磨痕和油污。自动焊时应使用轨道定位器辅助进行轨道安装,确保在整个管周上焊炬均能够对准坡口中心。3.6.7 定位焊缝不应有裂纹,否则应清除重焊。存
18、在气孔、夹渣的定位焊缝应去除。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端应便于接弧,否则应进行修磨。3.6.8 组对定位后,坡口间隙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3.6.9 组对错边量宜沿钢管圆周均匀分布,且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要求。3.6.10 不锈钢焊件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3.6.11 预热及预热温度应根据母材交货状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厚度及焊件拘束程度、施焊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预热时不应破坏钢管的防腐层,预热后应清除表面污垢。3.6.12 12预热宽度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预热温度可采用红外测温仪、接触式测温仪或测温笔等工具进行测量。3.6.
19、13 施焊前,应核对用于焊接施工的焊材和母材。3.7 施焊3.7.1 1在下列任一种自然环境下,若无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应施焊:1雨雪天气。2大气相对湿度大于90机3自然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温度。4低氢型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5m/s。5纤维素型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8m/s。6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和埋弧自动焊,风速大于8ms7气保护电弧焊,风速大于2m/s。3.7.2 宜用卡具将地线与被焊管牢固接触,不应在坡口以外的钢管表面上起弧,应避免电弧灼伤母材。3.7.3 根焊过程中应对管道两侧的管端或焊接设备的前后端进行封挡,防止管内空气流动过快产生气孔。3.7.4 7.4根焊道与第二层焊道
20、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3.7.5 拆除包装的焊丝宜连续用完,当日未用完的焊丝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3.7.6 7.6低氢焊条在使用过程中应存放在保温桶内,随用随取。超过4h的低氢焊条应重新烘干后使用,重新烘干次数不应超过2次。3.7.7 7自动焊或半自动焊过程中发生导电嘴烧熔时,应更换导电嘴,并打磨去除焊缝中、坡口壁的铜污染。3.7.8 需要对焊口进行切割时,切割宽度应至少比盖面焊道每侧宽5mm,以去除原焊缝热影响区。如果切割后所形成的新焊口是连头焊口,应使用连头焊口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操作。3.7.9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及奥氏体不锈钢与非奥氏体钢异种钢焊接时,宜采用小电流、短电
21、弧、快焊速和多层多道焊工艺,8并应控制道间温度。3.7.10 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满足热处理工艺要求。3.7.11中断焊接后重新开始焊接时的焊缝温度不应低于预热温度,如果焊缝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程规定的预热温度,应重新预热焊口。3.7.12 应在前一焊道全部完成后再开始下一焊道的焊接。坡口和每层焊道上的锈皮及焊渣,在下一步焊接前应清除干净。焊接下一焊道前,应用砂轮磨除已完成焊道表面的熔渣、密集气孔、引弧点高凸处。焊口完成后,应将接头表面的熔渣、飞溅物等清除干净。3.7.13 在焊接过程中发现的层(道)间焊接缺陷,应采用打磨、焊接等方式立即进行修补。进行修补焊接时,应将缺陷完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YT 4125-2023 钢质管道焊接规程 4125 2023 管道 焊接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