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救援的实施与策略(2024).docx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救援的实施与策略(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救援的实施与策略(202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救援的实施与策略(2024)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经历从激进手术到保守治疗,再到如今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转变。SAP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迅猛,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会发生消化道瘦、严重腹腔感染、大出血、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重症胆囊并发症等外科急危重症,保守治疗收效甚微,常需果断采取外科救援以挽救生命。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文献,首次将外科救援概念引入SAP救治中,阐述SAP病程中外科救援策略与不同情境下外科救援要点,并对如何提高外科救援成功率提出个人见解,旨在进一步提高SAP整体治愈率。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并发症;外科救援;策略
2、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情凶险的急腹症,发病率为(4.9-73.4)/10万人10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20%,部分患者会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脓毒血症等一系列急危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达20%30%2-3o部分SAP患者病情进展迅猛,需尽快采取一系列迅速、有效的外科干预措施,方能遏制进行性加重的连锁反应。因其重要程度与紧迫性类似于地震或火灾后,从废墟中解救出患者,国外学者将其称为surgicalrescue,即外科救援4o本文中外科救援定义为因SAP及其并发症所引起或即将迅速引起的MODS、大出血、消化道瘦、脓
3、毒血症或脓毒性休克,非手术治疗无效,医师需要紧急采取外科干预措施,其不仅包括传统的外科手术,也包括介入和内镜等抢救性治疗。笔者将对外科救援在SAP救治中的必要性,如何把握外科救援时机、指征及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外科救援在SAP患者救治中的必要性SAP病程中存在2个死亡高峰,病程早期(发病12周)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激活炎症细胞,导致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级联反应5o当机体的抗炎反应和促炎反应失去平衡时,将导致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免疫系统广泛抑制,最终导致持续炎症一免疫抑制一分解代谢综合征60病程后期(发病4周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免疫功能较差,大量肠道细菌及内毒素释放入血,导致
4、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进而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pancreaticnecrosiszIPN)及相关并发症,从而引发M0DS7-81.得益于重症医学理念的发展和生命支持设备的进步,SAP早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MODS死亡的患者明显减少。然而,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亦可导致多种急性致命并发症,如严重腹腔感染、消化道瘦、腹腔及消化道出血、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重症胆道系统并发症,此类情形常需要果断外科干预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此外,笔者临床实践发现,因不同原因转诊的SAP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基础状况极差,已错过最佳外科干预时机,需经历抢救一ICU调整状态一后续多次手术的漫长过程9o此过程中各种
5、并发症可相继出现,来势迅猛,处理棘手,故SAP病程后期病死率居高不下。鉴于此,对于需要外科干预的SAP患者,积极抗炎、对症、支持治疗虽可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但疗程长且收效甚微,无法完全扭转治疗局面。相反,及时有效的外科救援性干预可迅速中断炎症级联反应,减轻菌群易位和毒素入血,尽快纠正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状态,减少甚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极大程度降低SAP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总体预后。因此,SAP的外科救援应同时具备必要性、时效性和实效性3个特点。临床医师需高度重视外科干预在SAP治疗中的救援性作用,将外科救援理念贯穿SAP救治全程,掌握外科救援的干预策略及实施要点,方可提升SAP患者的整体治
6、愈率101.二、SAP外科救援的时机和指征(一)IPN的救援时机和指征IPN的治疗核心在于尽早并有效控制感染源。具体措施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应用抗菌药物、穿刺引流以及外科干预。目前普遍认为,SAP发病4周后可形成较为成熟的包裹性坏死,届时坏死组织液化充分,清创及术后引流效果较好,即遵循延迟、弓I流及清创的3D原则,尽量延迟至4周后行外科干预。但有研究结果显示:超过20%的患者可在4周内发展为IPN,而此时病灶常未形成充分包裹,毒素大量入血可引起脓毒血症和MODS,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11o且感染源的持续存在会不断加剧机体炎性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程度,极大影响患者预后12o此时应打破常规立刻实施外科
7、救援性清创,还是继续坚持至4周再采取措施,尚有争议。笔者认为:敢于打破常规,果断行外科救援性清创非常必要,需正确领悟姜洪池教授提出的SAP外科干预三不原则,即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一个模式、不应一蹴而就。总体而言,应遵循延期干预的原则,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IPN发生较早且并发MODS、患者病情危重而无法坚持至4周时,应尽早施行外科救援性干预13-15oAzuhata等16也认为:一味延迟并不合理,IPN一旦确诊,应在612h内立刻启动感染源控制措施。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最常见的感染源控制措施,但对于必须行外科干预的患者,外科干预仍为最迅速且有效的感染源控制措施。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轻度腹腔感染,应
8、在1824h内有效控制感染源;合并脓毒血症的腹腔感染应在6h内有效控制感染源;合并脓毒性休克时则应立刻控制感染源17-181这充分体现外科救援的时效性和紧迫性。(二)其他并发症的救援时机和指征SAP其他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屡、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和胆道系统并发症等,其救援时机存在共同点,即病情危重,积极对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病情持续恶化,若不及时外科干预则存在生命危险,需外科救援迅速介入方可挽救患者生命。对于腹腔出血,积极扩容、应用止血药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的同时,出血仍无法控制甚至引起休克者,需立刻采取介入或手术措施控制出血。对于消化道出血,积极行保护胃黏膜治疗无效,继而血流动
9、力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需立即内镜直视下止血。对于消化道瘦,当感染症状明显,瘦口较大,体液大量丢失,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严重紊乱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时,需尽快行外科手术。对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当保守治疗乃至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减压效果不佳时,每46h动态监测腹内压,治疗1624h无效且腹内压持续20mmHg(1mmHg=O.133kPa)伴MODS患者建议果断行减压手术19o对于重症胆道系统并发症,根据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及其时机选择需结合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状态综合判断200当出现合并胆囊坏疽或急性重症胆管炎且内镜或穿刺治疗无效、反复急性重症胆管炎发作、腹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 急性 胰腺炎 外科 救援 实施 策略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