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docx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徽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1.3 适用范围全市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适用于本预案。本预案所指的自然灾
2、害包括水旱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交通事故等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相关预案执行。地震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置按照六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执行。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快速反应;社会动员,依靠群众。1.5 机构及职责2.1 指挥机构自然灾害发生后,市、县(区)卫计委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市卫计
3、委成立六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卫计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卫生应急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小组成员由委卫生应急与疾病预防控制科、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发展与服务管理科、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妇幼健康服务科、综合监督科、办公室、财务科、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科、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局、市妇幼保健院、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等机构负责人组成。各县(区)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根据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卫生应急现场指
4、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必要时向市卫计委请求派出专家指导工作。负责建立信息报送与交流分析机制;提出救灾防病各项卫生应急措施和处置建议;向灾区派出现场工作组,指挥、协调、督促、检查现场工作。市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根据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市级领导小组可以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整合灾区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在灾区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前方指挥部,统一指挥、组织前方卫生应急工作。(2)设立若干个工作组(如综合协调组、疫情监测组、医疗救治组、督导组、物资保障组、爱国卫生组、信息宣传组等,确定各工作组负责人和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救灾工作的落实。(3)派出联络组或联络员,深入灾区及时了解灾情、伤病
5、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各项卫生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指导灾区卫生应急工作;联络组或联络员向派出部门报告和提出工作建议。(4)调用非灾区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与专用医疗器械与设备,保障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2.2 日常管理机构常态情况下,市、县(区)卫计委的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承担卫生应急管理职责的其他内设机构)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日常管理工作。自然灾害发生后,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承担卫生应急管理职责的其他内设机构)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各项工作。2.3 专家咨询组市、县(区)卫计委负责组建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现场处置的技术咨
6、询和指导,指导开展伤情、病情、疫情及灾区环境卫生学评估,对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提出建议等。2.4 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医疗机构(含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等是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自然灾害发生后,按照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部署,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2.4.1 院前急救机构院前急救机构负责灾区伤病人员院前急救、转运,并负责伤情、病情疫情等信息收集报告工作。2.4.2 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灾区和群众临时安置点的紧急医疗救援、基本医疗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心理援助等工作,并负责伤病员伤情、病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2.
7、4.3 疾控机构疾控机构负责灾区和群众临时安置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收集、报告、调查与处理工作、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环境卫生学评价、指导开展污染源无害化处理、消杀灭工作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参与食物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2.4.4 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灾区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等依法进行卫生监管。2.4.5 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负责血液及血液制品紧急采集、储备、调配、供应和相关信息报告等工作。3应急准备3.1 预案制定市卫计委负责制定六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类别,制订相应的卫生应急工作方案和
8、技术规范。县(区)卫计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本预案,组织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本单位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建立相关应急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方案、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应适时修订。3.2 风险评估市、县(区)卫计委应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健康危害进行评估,检查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要求有关单位落实卫生应急防范措施。医疗卫生机构要评估本单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并对可能出现的因自然灾害导致水、电、气等能源供应中断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3.3 卫生应急队伍管
9、理市、县(区)卫计委要按照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市卫计委从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中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市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队伍,各县(区)卫计委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建适宜数量的卫生应急队伍。根据专业特点和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的需要,为各类卫生应急队伍配备相应技术和物资装备(包括医疗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药品及疫苗、消杀灭药品和工具,个人防护装备、卫生应急服装和标识,交通工具,通讯、办公、后勤和生活物资等)0市、县(区)卫计委或有关单位应当为卫生应急专业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夕柩害
10、保险,必要时接种相关疫苗,降低应急救援人员发生人身伤害带来的损失,并预防相关疾病的感染。3.4 培训与演练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度,对市、县(区)卫计委承担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置职责的队伍和工作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3.5 经费保障市、县(区)卫计委协调有关部门,安排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3.6 物资保障市、县(区)卫计委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物资(药品和疫苗、医疗器械和设备、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消杀灭药品和器械、个人防护用品等)储备机制。市卫计委统筹建立市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储
11、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并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卫生应急物资的优先运输和配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和管理工作,根据本地区易发和常发的自然灾害情况,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定期检测、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使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确保正常使用。3.7 基础设施保障新建、改建、扩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时,责任单位和部门在项目设计和设施配套方面,要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3.8 交通运输保障市、县(区)卫计委和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交通工具,要与承担的卫生保障任务相适应。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市、县(区)卫计委要主动协调铁道、交通、
12、公安、部队、武警等有关部门,尽量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优先运输卫生应急人员、物资和伤病员。在特殊情况时,协调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3.9 通信与信息保障市、县(区)卫计委要结合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通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立健全市、县(区)、乡三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信息网络体系,保障通信和信息通畅,确保及时掌握和报告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信息。3.10 建立协调机制市、县(区)卫计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与工商质监、民政、气象、地震、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住建、交通、电力、公安、发改和财政等相关部门,以及部队和武警卫生部门的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灾害 卫生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