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docx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钢琴演奏与教学中量听能力的培养一以舒曼作品童年情景为例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聆听能力”的培养,以具体钢琴作品舒曼的童年情景为例,提出可行性方案。旨在通过理解“聆听能力”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促进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研究意义:“聆听能力”是钢琴演奏与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可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演奏的水平,拓宽学生音乐视野。让学生学会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为音乐教育实践提供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二、前期研究综述
2、关于对“音乐聆听”的理解国内外钢琴演奏与教育大师们都有着自己深刻的看法,如李木子(2017)在钢琴艺术上发表的文章聆听、感受、表演、超越一记“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音乐节”系列讲座中写道,我国教育泰斗但昭义教授表示“乐谱所能带给演奏者的提示仅仅是作曲家创作意图中的一二,要想真正把握完美的演奏一首乐曲除了乐谱还应该找到这些隐藏在乐谱中的音乐密码,比如了解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创作风格已经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聆听、感受和演奏演同一时期同一作曲家的同一风格作品等方法”。朱吴冰(2018)在钢琴艺术杂志中提到过她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时,享有美国最成功教师之一盛誉的钢琴教育家授卞和京(WhaKyUngB
3、yUn)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对她的音乐从“去听”到“听至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无意识聆听到发觉录音机录下和实际弹奏有出入的对比聆听,到抛开录音机在内心深处建立链接与演奏时进行调试的互动聆听,再到最后触动内心想象而激发大脑发出指令,从而带动肢体去表达的深度聆听几个方面阐述。2010年学者沈茜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中发表的论文“在想象中呼吸与聆听一钢琴演奏中控制联想鉴赏方法的提出”的文章中也提到,作曲家以标题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命名,这种形式会将鉴赏者带入到演奏氛围与情景想象的听觉“画面”中去,从而引导人们更深层次的感知美、欣赏美和朱昊冰形成了内外的呼应。因此聆听能力”的培养在演奏与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
4、具体将如何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例子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三、作曲家风格特色及“聆听能力”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一)作曲家风格及作品特色童年情景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1838年时在莱比锡所写,这套作品原有三十首,但舒曼最后只选择了其中的十三首发表。这套作品的作品号是op15,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因此相比他早年的创作而言,更游刃有余地展现了舒曼音乐风格中的细腻与诗意。这套作品是一部很私人化的组曲,可以理解为舒曼写给克拉拉的情书。这里用成年人的视角描绘了儿童时期的场景,而这些场景都是舒曼作为克拉拉父亲的钢琴学生,在克拉拉儿童时与其相识,一起度过的美好过往的点点滴滴。这套作品的十三首曲子按照顺序是异国和异国
5、的人们奇怪的传说捉迷藏孩子的请求心满意足重要事件梦幻曲在壁炉旁木马游戏过分认真惊吓入眠诗人的话,整套作品串联起了一幅只属于他们的美好画面。作为作曲家,舒曼的童年并不像莫扎特、李斯特等人一样很早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他出生于一个出版社家庭,七岁学习钢琴,十六岁遵循母亲的意愿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继续进修钢琴。克拉拉的父亲维克正是他重要的钢琴老师,但由于舒曼对于钢琴演奏的强烈的炙爱与急于求成的心情,导致了他手指受伤从而无法继续演奏的客观事实,因此为了继续他对音乐的追求与梦想,他将目标转向了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方面。1840年舒曼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而他创办的新音乐杂志也在当时音乐界引起了很
6、大的反响,他为当时的音乐界带来了独特的见解和洞察力。舒曼的音乐创作中,动机精致、短小是他的特点,他的音乐中还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文字游戏”。例如第一部作品阿贝格变奏曲AbeggVariationsOp.1中“阿贝格”这五个字母A-B-E-G-G正好构成了他音乐中的主题动机,这样的“游戏”遍布在舒曼的各个作品中,比如说专属于克拉拉的“克拉拉旋律动机”,比如说他笔下的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约瑟比乌斯和佛洛里斯坦。其中佛洛里斯坦(FIorestan)代表了他音乐作品中狂放、反抗斗争的形象而约瑟比乌斯(EUSebiUS)则代表了内敛安静与温文尔雅的人物形象。舒曼有时还会在谱面上将他们用E或F标注出来
7、等等。这些独特的魅力都是其他作曲家所不能匹及的。舒曼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体现是组曲形式,如0p.2蝴蝶、0p.9狂欢节、0p15童年情景等,每套组曲都串联了各种有趣的故事。蝴蝶中舒曼根据保罗的小说以散文形式而创作了十二首作品,通过化妆舞会拉开序幕,展现了一段纠葛的爱情故事,这套作品里的前十首都采用了小说里的情节,只有最后两首作品老祖父之舞和终曲是舒曼所作。在舒曼的“故事”里,终曲的钟声敲响了6次,褪去狂欢和喧哗,一切散场,回归平静,讲述了一场爱恨情仇的错综复杂和喧闹之后最终走向落幕的故事。狂欢节则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音乐套曲的重要标志,他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当时的社会文艺思潮。这套作品由21首小曲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年情景 钢琴 演奏 教学 聆听 能力 培养 舒曼 作品 童年 情景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