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O一六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全面评估易县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1一、发展基础1二、机遇挑战8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定位13四、发展战略14五、发展目标15第三章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京津冀产业体系19一、战略发展旅游业19二、优化发展现代工业26三、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35四、创新发展文化产业43五、对接发展京津冀产业链49第四章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乡发展结构52一、提升城镇现代化水平52二、打造特色小城镇54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6第五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58一、建设便捷交通体系58二
2、、健全能源、电力、水利供应体系61三、推进全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63四、建设完善电信、网络等体系63第六章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优化人居生态环境64一、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64二、加强水、气、废弃物、噪声等管理65三、持续改善城乡敏感区域环境质量67四、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预警体系建设67五、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倡导绿色生活68第七章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69一、努力扩大就业69二、完善社会保障70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71四、保持人口生育稳定73五、保障居民住房需求74六、推进科技发展74七、提升县域教育水平75八、关注健康养老发展77九、繁荣文体事业78第八章打赢脱贫攻坚战
3、,确保贫困人口脱贫81一、特色产业扶贫82二、多举措精准扶贫82三、易地扶贫搬迁85第九章完善社会管理,提供政治保障86一、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86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88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89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89一、加强组织领导89二、完善实施机制90三、强化监督检查90四、提高公众参与90序言“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期。保定市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紧紧围绕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提高生态环境等重大环节,是全面落实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的重要规划,是指导全县今后五年
4、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阐述了易县在“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的主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保定市总体规划;易县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易县政府关于易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本规划执行期为2016-2020年第一章全面评估易县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始终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面对复杂形势和“7.21”特大洪灾,县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5、,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成功应对经济转型时期的严峻挑战,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保持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奋力开创了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新局面。从综合实力看,经过“十二五”的持续提升,经济总量逐步壮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5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9亿元,年均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7亿元,年均增长1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7元,年均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1.6亿元,年均增长21.3%;
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2.67亿元,年均增13.9%;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6%o期间省外资金共计完成150.6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75亿元。国外资金共计完成350万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减少23%。多年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在统工业企业60家。2015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11.8%;五年累计实现利税40亿元,同比“十一五”增长387.8%;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5亿元,同比“十一五”增长623.7%O“十二五”在统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8%,2015年在统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同比2
7、010年增长123.9%;“十二五”在统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7%,2015年在统工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13.9%;在统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1%,同比20比年增长18.2%o从经济结构看,经过“十二五”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日趋修正,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二五”末农业产值26.4亿元,工业产值49.4亿元,服务业产值34.7亿元,其中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6.75亿元,旅游业增加值为14.71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1%。三产结构比例为23.9:44.7:31.4,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县政府坚持产业高端发展,着力引进重大项目,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优势产业集聚
8、。“十二五”期间易县所有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均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大项目占比逐年升高。采用PPP运作模式,成功引进东旭集团投资易县省级开发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引进光伏发电、航天民品等一批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京兰水泥项目、保定太行和益水泥有限公司800td活性石灰生产线项目、易县民爆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项目促进了易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2015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门票收入7200万元,旅游收入12亿元,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比2010年增长44%、146%。其中农家游接待71.25万人次,收入3510.2万元。文化产业
9、取得了较快发展,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称号。从城乡建设看,经过“十二五”的大量投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以“旧城内涵改造、新城外延拓展”的构想,大力实施“一河两城”战略,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启动新城区建设强劲势头,区域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益提升。新城区作为县城建设的主战场,重点实施“三路两区”工程,易兴西路建设全部完工;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先后投资3.08亿元实施了朝阳路、开元南大街、同兴路、步行街的综合改造
10、,东关新村支路建设,完善了给水、通讯、燃气、雨污水、供热等管网及路灯和人行便道铺装的市政配套设施系统,集中供热三期顺利完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米。荆轲公园、北易水综合治理、文化广场改造等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强力实施“七个一”工程升级版,县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被省政府列为“36+1”县城建设投融资试点县;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灾后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被省政府列为城乡统筹试点县。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27%。从生态环境看,经过“十二五”的不懈努力,生态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就,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坚持生态立县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
11、态环境规划和建设,区域生态品质和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县城”,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提升了城市形象。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友好型工业和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全面取缔“土立窑”制灰生产工艺和砖瓦窑等落后产能。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绿化美化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45.5万亩。其中,重点林业工程共完成33.5万亩,占全县造林总面积的73.6%;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完成义务植树617万株。在林业重点工程的带动下,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林面积从一五”末的
12、142.9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199.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4%。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0.4%、13.7%.13.5%和18.8%,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从社会发展看,经过“十二五”的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切实抓好就业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41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县企业参保286
13、74人,扩面增长率保持在7%左右,圆满完成了历年扩面参保任务,发放养老保险金11265万元,基金结余17183万元。目前易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2.6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4.8万人。易县利用国债资金、政府投入、自筹资金等多种方法,先后投资1.5亿元,用于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业务用房4.5万平方米,改建加固业务用房1.2万平方米,469个村卫生室全部新建,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十二五期间,共争取到位上级各项扶贫资金1500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通过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扶贫方
14、式,创造性的开展扶贫工作,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6000万元,实施95个村146个扶贫致富产业项目;投入彩票公益金1000万元,实施了10个贫困村24.9公里村组道路建设,实现了5.68万人稳定脱贫。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1096元增加到2015年的2900元。从民主法治来看,经过“十二五”的持续治理,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民主法治意识显著提高。以“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契机,以“法律十进”为抓手,创新普法形式,完善普法网络;突出普法重点,注重普法实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先后组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集中学
15、习16次,受教育人数累计3000余人;组织干部年度法律知识考试3场次,全县40多名县处级干部,700余名科级干部参加了考试。法治教育宣传形式多样,在50余村创建了法治宣传一条街和法治宣传墙;成立法治宣传服务队,开展“送法律进乡村”系列法律宣传活动,贴近村民实际生活开展法律宣传。“六五”普法期间的各类宣传活动中,共向群众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0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2000余人次,在村居张贴标语法20000余条,在村居集中宣传法律知识300余次。从文体发展来看,经过“十二五”的传承和发扬,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组织举办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石家统村慰问文艺
16、演出活动、易县庆祝建党90周年“唱支红歌给党听”歌咏比赛、“易水清风一一易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书画展”等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力度,清宫传刺绣制作技艺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姚氏正骨术被保定市政府公布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组织清西陵宫廷菜、易县铜雕锻刻制作技艺等14个项目申报了保定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规划了占地5000亩的易县文化产业园区,编制了易县易水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制定了易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组织
17、实施了占地1300亩投资59.3亿元的燕都古城项目,占地100O亩投资26亿元的中华砚文化博览城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易县狼牙山欢乐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组织开展文化产业基地创建活动,河北燕都环境艺术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易县崔氏砚雕厂被确定为河北省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1个。2014年易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兴建了易县滑雪场等一批体育场所,878精品游基地和狼牙山户外基地分别被命名为“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和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总之,“十二五”时期,是易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易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
18、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十二五”时期的持续发展,易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使易县具备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一轮发展的现实条件。“十二五”规划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2015年备注完成值规划目标年均增长(%)完成值年均增长(%)经济发展全县生产总值亿元67.83Ill8.9110.68.9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元121652000010187999.1预期性全部财政收入亿元3.315.912.35.9612.5预期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773.715.94.419.8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
19、58.4)(508)2447620预期性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25:42:3321:44:3524:45:31预期性城镇化率%263327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个(4710)(7500)(22414)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1.9554.622042.6720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461)(1200)(1600)预期性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万人/年221350320预期性旅游社会总收入亿元4.871212预期性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26222032810185448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678592310665712.5预期性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5年降低
20、29.88%达市要求达市要求约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100100约束性城市污水处理率%60以上8080约束性林木绿化率%485954约束性二、机遇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易县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时期,既迎来许多新趋势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一)优势和机遇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易县距北京120公里,距天津190公里,距石家庄170公里,距保定60公里,是京一保一石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人口疏散的重要区域。京原铁路,京昆、张石、荣乌高速及4条国家干道、6条县道,贯穿全县,境内6个高速出口,多条交通干线与北京市中心和保定市紧密相连。2、旅游资源丰富全
21、县有16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清西陵1处世界文化遗产,有4A景区2处、旅行社6家、星级宾馆2家、农家旅馆1200多家,住宿接待能力1万余人,旅游从业人员2万余人。3、生态环境良好易县位于保定的上风、上水位置,为保定“后花园”。西部、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带植被种类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全县林木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各区县前列。4、历史文化悠久易县因易水而得名,古称易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首批千年古县之一。目前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7处。其中清西陵、燕下都、老子道德经幢、紫荆关、圣塔院塔(荆轲塔)、北福地遗址等6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矿产资源丰富易县地处太
22、行山成矿带北段,区内地层齐全,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内生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丰富,金矿、铁矿、花岗岩、瓦板岩、石灰岩等资源储量位居保定市前列,另外,铸石用玄武岩、麦饭石、方解石、瓦板岩为易县特色矿产产品。易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玄武岩生产基地,是亚洲最大的天然石板生产、出口基地,是著名的“中国石材之乡”,素有“世界板材看中国,中国板材看易县”之称。6、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措施。易县在整个协同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
23、的位置,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易县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交通建设等产生综合性的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易县争取政策倾斜、解决突出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承接京津战略产业转移上未利用土地储备丰厚,各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度的提高,将为易县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二)困难和挑战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务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易县正在经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爬坡和阵痛,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虽为23.9:44.7:31.4,但工业和服务业占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易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三个 规划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