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电力改革20大趋势.docx
《2023中国电力改革20大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国电力改革20大趋势.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2023.05目录引言全球能源危机与双碳背景下,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破浪前行6第一章2015年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进展9“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建立和完善输配电价体系,理顺电价形成机制9循序渐进:省级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五个组成部分10经营性用户全面参与交易:建设批发与零售两级市场,扩展发用电双方交易主体12更广地域内的电力流动:省间与区域电力市场132021-202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重点142023-2025年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展望14第二章中长期电力交易1601中长期市场将迎来更多市场主体,交易占比维持高位,交易总量快速增长16
2、02煤电继续发挥价格基石作用,未来电价将持续反映新能源占比的变化1703优先发电电源逐步入市,与煤电机组同场竞争,资产经营风险增加1904多年合约机制有望进一步完善,逐渐成为可再生项目主要风控手段之一2005作为与现货市场衔接的必然手段,中长期分时段交易将进一步推广21第三章现货电力交易2306现货市场加速推进,预期卜四五期间省级市场全面建成2307现货市场限价将逐步放松,但其对中长期价格传导作用仍然受限2508省间与区域现货市场初见雏形,有望进一步促进可再生消纳并逐步打通省间价格壁垒2709储能迈出参与现货市场第一步,但其收益恐难达到理论预期水平28第四章零售市场2910随着工商业用户全面入
3、市、电网代理购电逐步退出,售电公司将迎来更大市场2911售电公司“洗牌”持续,短期内发售一体企业优势维持,长期看风控和客户服务是核心竞争力3012电力零售套餐开始体现差异化设计,更好满足用户对价格波动的风险偏好31第五章辅助服务市场3213新版“两个细则”呼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增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辅助服务品种.3214调峰辅助服务融入现货市场,调频、备用辅助服务市场化发展,其他辅助服务品种补偿机制优化调整3315辅助服务供给主体扩维,服务成本开始向下游传导3516辅助服务市场利好新型储能,但难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36第六章容量市场与容量补偿机制3717容量机制从目前少数省份起步,将进一步优先覆
4、盖新能源比例较高且现货市场连续试运行的省份3718短期内基于容量成本的行政定价仍会是容量机制的主流,且有望进一步分时段细化.38第七章输配电价格机制4019多种储能费产或将重新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输配电价继续下探空间有限4020增量配网进展速度不及预期,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项目或将成为配电业务发展改革新渠道42参考文献44引言全球能源危机与双碳背景下,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破浪前行中国电力体制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迄今取得了多阶段突破和切实进展。2002年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5号文件”率先打破电力系统的垂直一体模式格局,实现了“厂网分离”;201眸的“9号文件”及其一系列配套
5、文件进一步在批发、配电、零售的环节引入竞争,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中长期电力交易常态化和现货交易的大范围试点。随着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政策与市场都在向适应“双碳”理念、推动“双碳”进程的方向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托底基石,电力行业同时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电仔。一方面,电力行业是国内.氧化碳排放最大的行Ik来源,年排放量达40%左右,充分发展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的低零碳发电技术,可以在中短期内快速推动低零碳转型;另一方面,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的低碳转型也要依赖于终端用能电气化,因而推动电力低零碳发展将对
6、全社会、全行业的“双碳”进程带来溢出效应。电力行业的“双碳”进程,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作为“硬件”支撑,还需要市场改革作为“软件”赋能。2021年10月,作为“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继续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支撑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等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在“双碳”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为了“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于2022
7、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并“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这一文件明确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电力市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至E030年,一个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基本建成。电力市场化建设,已成为赋能“双碳”进程的重要行动。回顾“电改”的历程,我们看到改革的行动也正在多个目标中调整锚点和寻找平衡,不仅关注如何引入竞争、提升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也关注如何在保障电力系统低碳稳定运行的前提卜进一步提高零碳电力渗透率。实际上,随着各国可再生发电渗透率
8、的持续提升,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议题。特别是在2021到2022年间,在全球能源危机和国内季节性缺电叠加的背景下,电力市场支撑高比例可再生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欧洲可再生电力渗透率水平领先全球,其电力市场也相对成熟,但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冲击下也正在寻求进一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旨在增加可再生发电占比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从而可以在满足气候承诺的前提下为电力消费者和本土制造业提供更多保护。在此背景下,未来几年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至关重要。首先,目前各省在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等短周期交易方面普遍刚刚起步,亟待进一步巩固基础、形成连续机制。第:,在可再生
9、多年合约这样的长周期交易方面,目前的机制尚未真正发挥稳定投资预期、大规模吸引社会资本的作用,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间。第三,在2025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目标下,目前在多层次市场协同运行、跨省跨区灵活调度与交易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迫切需要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判断,上述提到的几个方向,在接下来几年都会有比较密集的改革动作,需要保持密切关注。落基山研究所一直以来深入观察并积极助力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过去一年,我们发布了电力市场与电价改革一一通向零碳电力增长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立足于2030年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总体目标,深入探讨了适合国情且更
10、有利于零碳电力增长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电力价格机制。我们还深入到省级层面,在西剧区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探索一打造零碳电力系统的青海样本中,针对青海省在2030年基本建成零碳电力系统的目标,提出了分步推进到省内电力市场建设的路线图。上述专题报告更多着眼于咛交长的时间维度,并回答“电力市场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我们也将聚焦更短的时间维度,以年度回顾和展望报告的形式,回答“电力市场化改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问题,期望为国内外关注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读者提供兼顾广度与深度的阶段性洞察,并助力电力市场多方参与者更好地建设电力市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本报告的各章节,将按照电力市场的组成部分
11、,按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输配电价的思路,细化回顾近期市场建设进展,并展望未来一至三年内电力市场化发展趋势。此外,我们近期也发布了企业绿色电力采购机制中国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进展、分析与展望,更侧市于从企业采购绿电的角度来解读机制变化。图表ES2023-2025年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20大趋势总结电能量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01中长期市场将迎来更多市场主体,交易占比维持高位,交易总量快速增长02煤电继续发挥价格基石作用,未来电价将持续反映新能源占比的变化03优先发电电源逐步入市,与煤电机组同场竞争,资产经营风险熠加04多年合约机制有望进一步完善,逐渐成为可再生项目主要风控手段之一
12、05作为与现货市场衔接的必然手段,中长期分时段交易将进一步推广06现货市场加速推进,预期十四五期间省级市场全面建成市场07现货市场限价将逐步放松,但其对中长期价格传导作用仍然受限08省间与区域现货市场初见雏形,有望进一步促进可再生消纳并逐步打通省间价格壁垒09储能迈出参与现货市场第一步,但其收益恐难达到理论预期水平零售市场10随着工商业用户全面入市、电网代理购电逐步退出,售电公司将迎来更大市场11告电公司“洗牌”持续,短期内发售体企业优势维持,长期看风控和客户服务是核心竞争力12电力零售套餐开始体现差异化设计,更好满足用户对价格波动的风险偏好辅助服务市场13新版“两个细则”呼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3、,新增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辅助服务品种14调鞠助服务融入现货市场,调频、备用辅助服务市场化发展,其他辅助服务品种补偿机制优化调整容量市场15辅助服务供给主体扩维,服务成本开始向下游传导16辅助服务市场利好新型储能,但难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17容量机制从目前少数省份起步,将进一步优先覆盖新能源比例较高且现货市场连续试运行的省份输配电价格机制18短期内基于容量成本的行政定价仍会是容量机制的主流,且有望进一步分时段细化19多种储能资产或将重新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输配电价维续下探空间有限20增量配网进展速度不及预期,微电网、源网荷储体项目或将成为配电业务发展改革新渠道第一章2015年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
14、思路和进展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在2002年“电改”实现“管办分开、厂网分开”的基础上,2015年“9号文”开启的新一轮电改,将推进电价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体系等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八年以来,电价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管住q间、放开两头:建立和完善输配电价体系,理顺电三成机制2015年以前,国内电力价格体系是“上网电价目录电价”模式: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面向发电方(电网支付给发电厂)的上网电价和面向用电方(电网向用户收取)的目录电价。2015年开始,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理念下,国家分三批
15、逐步推动核定省级输配电价(图表1),按“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税金”的形式确定输配电价,形成“上网电价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销售电价”的工商业电价顺价模式(图表2),为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发电厂与用户直接交易打卜.了基础。此外,本轮电改针对配电环节进行了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营,通过竞争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图表1输配电价改革进程首批试点(5)溜匕、安徽、云南、贵州、宁夏全面推广(14)炼、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江建东、河南、海南、甘肃、吉海、新弱2020-2022年第二监管周期省级输配电价核定完成2014201520163201
16、6.920172020早期探索(2)牺、深圳电改后动第二批试点三、天津、西西四川、重庆、(12)山省除西藏)冀南、冀北、输配电价核定西南、蝴完成广东、广西开始制度化运行来源:落泉山研究所图表2工商业电价顺价模式示意图用电侧发电侧输配电侧上网电价发电侧与用电侧通过巾场交易形成力属发电厂收入输配电价政府核定In属电网公司收入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府核定销售电价依据左侧三个组成部分确定用户支付价格来源:落基山研究所循序渐进:省级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五个组成部分国内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省为实体,这一特性确定了“省级电力交易+省间电力交易”两个空间尺度的市场构建思路,同时也决定了省级电力市场建设成为电力市场化进
17、程的优先和重点事项之一。省级电力市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首先需支撑电价从计划体制向巾场体制平稳过渡,而后需健全完善交易品种,实现对电力系统各功能的系统性覆盅。截至目前,国内省级电力市场进程可划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如图表3)。图表3国内省级电力市场组成及发展进程电能量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现货交易从多日到多年尺度的电能房交易,以年度和月度交易为主包括日前和日内电能量交易,两批共14个省级试点,正向全国推广辅助服务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除调峰外)针对日内调峰设计,逐步向现货市场和调节型容量市场转变面向调频、备用、无功补偿、灵活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容斌容量补偿机制/容成市场维持系统充裕度
18、,激励可用发电容量,提高电力供应韧性来源:落基山研究所a.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中长期交易指发用电双方从多日到多年尺度的电能量交易,走省级电力市场建设中最先开始的步骤,也是电力交易量的绝对主体。目前,电力中长期交易以年度交易和月度交易为主,通常在上一年/月末由发用电双方通过双边协商或集中交易的方式交易次年/月的电量,部分地区少量开展了多日、周等尺度的电力交易。中长期交易继承/电力计划体制时期部分特点,例如以年度尺度交易/计划作为电力运行的核心参考、价格水平长期稳定等,这也使电力中长期交易成为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的桥梁。年度和月度为代表的中长期交易为发用电双方提供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电量和价格预期,实
19、现对冲短时电力价格波动的作用。b.电力现货交易电力现货市场指发用电双方在日前和日内尺度的电能量交易,通常以每15分钟一个单元,每日96个单元组织交易。建立电力现货市场是发现实时电力电能量价值的基础,理论上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及波动是电力中长期交易价格的参考。国家于2017年推出了第一批8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试点,2021年推出第二批6个试点,目前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已在各省普遍展开(图表4)首批试点(8)公布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实现首次现货结算W(以广东起步实施了国内首次电力现货交易结算运行图表4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程2017.8试运行后动第二批试点(6)非
20、试点省份(7+)三(以广东起步)成为首个建设启动建设启动启动现货市场试运行的试点上海苏徽、重庆西夏、青海、辽宁、河南、湖北江西、冀南、黑龙江等2018.82019.52021.52022洪源:落基山研基所C.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是较早展开试点的市场种类。其交易主要在发电机组之间展开,可调度机组(通常为火电机组)在口时间尺度竞争调节(调降)发电机组出力,用于对冲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从而促进新能源更高比例消纳。调峰辅助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点的辅助服务市场品种:国际电力实践中一般不设置单独的调峰服务,而是通过现货市场实现相应功能:在国内现货市场建成之前,可认为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承担
21、了现货市场的部分任务。随着现货市场的建立和扩展,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也在发生变化,正逐渐向调节型容量市场转型,以激励火电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改造。d.辅助服务市场(除调峰外)辅助服务是指除电能量生产、输送、使用外,为维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保证电能质量所需的各项服务。有偿辅助服务主要包括调频(二次调频)、备用、无功补偿、黑启动等。受物理特性和地域特点的影响,不同省区、不同辅助服务品种的定价方式存在差异。目前,已有市场建设的省区中,辅助服务市场一般以调频辅助服务(.次调频)为主要品种,主要由发电侧提供服务并分摊成本。e.容量补偿机制或容量市场容量?机制或容量市场,是电力市场化体系下,为确保远期电力系统
22、充裕度,而设立的交易品种。一般国际实践中,容量服务通常由发电方提供,由用电方购买。顾名思义,与传统上按电量结算收入的方式不同,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通常按有效联网容量结算收益,不考虑实际发电出力状态。经营性胱全面参与交易:建设批发与零售两级市场,扩展发崩双方交易t体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推动其参与市场化交易,电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经营性电力用户的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八成,这意味着相当水平的发电量和更多种类、更大数量的电源侧主体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市场交易,新能源、水电、核电等非火电机组的部分或全部电量,也将逐步纳入电能量市场交易体系。按照交易主体,电力市场乂可划分为电力批发市场
23、和电力零售市场。电力批发市场由发电企业与电力批发用户(在国内一般指具备一定电压等级和用电量的电力大用户)或售电公司进行交易;电力零售市场由电力零售商(售电公司等)和用户进行交易(图表5)。图表5电力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示意图来源:落基山研咒所除居民、农业、驶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行业电力用户以及电力生产供应所必需的厂用电和线损之外,其他电力用户均属于经营性电力用户。电力批发市场中,电力大用户和售电公司为买方,发电方为卖方,双方直接进行电能量交易。般电力用户由于体量较小,需要在电力零售市场中与售电公司进行交易,再由售电公司代理,间接参与批发市场。电力大用户也可以选择参与电力零售市场。电力批发和零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中国电力 改革 20 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