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docx
《X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了解X农村“三资”管理运营工作,我单位组织人员,利用9天时间,先后到X镇X村、X镇X村和X镇X村,对X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特别是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X区辖8个镇、3个街道,117个行政村,总人口16.35万。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307.8万亩,其中农用地303.5万亩(包括耕地42.9万亩,园地2.2万亩,林地159.3万亩,草地98.8万亩,农田水利及养殖水面0.3万亩),农村宅基地、工矿商服等建设用地3.8万亩,“四荒地”等
2、未利用地0.5万亩。截至2022年底,全区村集体资产总额8.37亿元,其中使用扶贫资金形成的集体资产5.93亿元,占集体资产总额70.8%o全区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3.09亿元,其中使用扶贫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2.61亿元,占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的84.7%。二、选村考虑X村地处X区和X市靖边县交界处,省道X线南北贯穿全村,属于“五类村”。该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突出。村集体资产中经营性资产较少,资源盘活利用率不高,集体经济薄弱,但主导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在川道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X村地处X区与志丹县交界处,属于“非五类村”。该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人口老龄
3、化、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村集体资产中经营性资产不多,资源盘活利用率不高,主导产业发展缓慢,体量较小。但村干部年富力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在拐沟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X村地处X西南部,与宝塔区相邻,距离延安市中心15公里,属于“脱贫村”。该村资源丰富,资产较多,基本建成了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三变”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农村“三资”管理相对科学规范,在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在55个脱贫村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这三个不同类型、各具代表性村进行调研,全面掌握X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存在
4、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农村“三资”管理意见和建议,为上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取得成效近年来,X区超前谋划、积极创新,以摸清底数为关键、以确权明责为核心、以管护运营为抓手、以富民强村为导向、以长效利用为目标,走出一条“公益资产利民、经营资产强村、到户资产富民”的农村“三资”特别是经营性资产管理新路子。(一)摸清底数、明晰产权,解决“管什么”的问题。一是精准摸清资产底数。从2017年起,X区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财政、审计、水务、交通等部门,将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行业部门帮扶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和帮扶单位自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作
5、为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的重点,每年开展一次核实登记入账。在“三资”清查中,X区创新推行“上下联动、两线比对”工作法,由行业部门对照年度项目实施计划,自上而下与镇、村比对核实资产状况;由村“两委”根据现有资产及使用情况,自下而上与镇级核对,镇级分类汇总后再与行业部门对账,实现了“资产清、资金明”。截至2022年,全区清查登记集体资产3172个。二是合理细分资产类别。在摸清“三资”底子的基础上,扶贫资产按照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3种形式,将农业设施、光伏电站、用于经营的厂房、股权股份等可以直接产生收益的资产归类为经营性扶贫资产;将村内水、电、路、村卫生室等公共基础设施,不能直接产生收益但可长期
6、受益的资产归类为公益性扶贫资产;将通过财政补助(补贴),支持贫困户自身发展生产形成的生物性资产或固定资产等归类为到户类资产。全区共有扶贫资产2221个,其中经营性资产326个、公益性资产964个、到户类资产931个。三是科学确定资产权属。按照“因地制宜、便于管护、群众受益”的基本原则,科学确定资产权属。将各级组织实施的到村产业扶贫项目形成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和通村组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非经营性资产,确定为集体资产,统一移交确权至村;对跨村域的公共设施、跨村组的光伏扶贫资产,确定为国有资产,由行业部门或国有公司统一代行所有权;直接投资到户形成的资产归农户所有,由区级补助实施单位统一登记
7、建账、不确权。截至2022年底,确权到村的扶贫资产5.9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61亿元;确权到行业部门或国有公司的扶贫资产总额5.8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5亿元。(二)分类明责、多元经营,解决“怎么管”的问题。一是明确责任分类管。明确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总责,各镇(街道)党(工)委为本行政区域内“三资”管理监管责任主体。对归属国有的扶贫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归属村集体所有的扶贫资产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到户类扶贫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二是创新模式线上管。2020年5月起,X区以农村“三资”电算化管理为抓手,在全市率先与农行X支
8、行合作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统一推行集体“三资”线下台账管理和线上平台管理,将应确权至村的集体资产统一移交至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三资”台账管理。三是健全制度规范管。把建章立制作为资产管理的首要举措,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不断制定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资产管理有抓手。先后制定出台了X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办法X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X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代管实施方案等长效机制。这些制度规定的出台,使集体资产管理有制度、维护有依据,对进一步提升“三资”使用管理水平,为资产管得久、用得好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注重效益持续管。为确保确权到村集体的各类经营性资产持续运营、发挥效益,
9、X探索形成了集体资产运营有效路径。入股合作经营,即借助当地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优势,通过合作经营、委托管理、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业态互补,合作共赢。如,X镇X村,将土地资源和政府投资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量化折股,入股到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每年保底给合作社固定分红35万元。如,X村动员村民集资70万元入股到合作社,其中贫困户入股45万元,每户1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25万元,与X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旅游扶贫停车场。2022年,X村集体经济收入13.6万元。委托经营,即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委托投资平台代为运营管理,按固定收益率或经营效益获取收益。如,X区
10、注册成立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将位于X镇杨园村的7.65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和55个村集体电站全部委托给新能源公司运维管理,公司提取7%的运维管理费用和税点,其余全部返回村集体。截至2022年12月,共兑现电站收益1719.43万元。出租经营,即采取出租的方式,对归属于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由村集体将资产租赁给有意愿、有实力的经营主体运营管理。如,X镇X村、招安镇枣湾村、砖窑湾镇金盆湾村等55个贫困村和12个非贫困村将扶贫资金建设的1261座集体大棚、305座弓棚,以每米80100元的价格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三)创新模式、科学分配,解决“怎么用”的问题。一
11、是全面推行财会代管。为全面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2021年起,X在全区统一推行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由镇(街道)财政所代理记账制管理。依托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银农直联模块,按照“村级申请一镇街审核一财政复核”的程序,117个村全面推行集体经济财务镇(街道)财政所代管记账和线上支付模式,做到“村财镇管区监督”,资金使用更加规范、资产管理更加安全,有效预防和遏制农村“微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优化资产收益分配。合理分配经营主体与村集体、村集体与脱贫户、脱贫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收益,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对经营性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实行二次分配,一部分用于帮扶边缘户、困难户、老弱病残和监测户
12、;一部分用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设立卫生保洁、森林管护、资产管护等公益性岗位,确保所得收益重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X区每年在农村开的的各类公益性岗位稳定在HOO个左右,既有效解决了管护力量不足问题,又帮助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拓宽了渠道。三是强化资金收益监管。在村一级成立“以监委会为主体、村民代表参与”的监督机构,对资产运营、财务状况、入股分红等进行定期研判,不断健全投资运营、风险防范和收益分配等制度。在区、镇两级推行村级报账员、镇街记账员、区级指导员“三员”服务制度,实行纪检监察、财政审计、行业部门共同监督,形成了“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共同监管”的经营性资产管理新格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三资 管理工作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