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docx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第一篇: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一、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为适应新时代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联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和联户担保贷款方式。这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进信用社业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1.定价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贷款利率定价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专业人员在做好对市场利率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评价。而目前农
2、信社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信贷人员未能有效,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影响了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2 .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信用社定价机制中资金成本测算缺失、利率风险意识不强、利率测算专业知识不足、贷款利率的定价依据较缺乏、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及信用社自身成本、效益等,造成了贷款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削弱了贷款竞争力,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3 ,定价方法不完善银监部门和省联社虽然制订了以行业信用状况、担保方式、银企贡献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对贷款利率定价
3、实行差别化管理,但都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价浮动标准,极易造成利率水平不适应业务发展与市场变化需求的问题。二、对我市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1.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信用社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客户盈利水平和自身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制订出更为合理可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建立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抵偿等情况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2 .监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和省联社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
4、的指导力度,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使其逐步形成由市场内生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且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窗口指导、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加大对农信社执行浮动利率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和监督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促进其制定合理的利率价格,并支持其利用利率手段改善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3 .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支农主渠道,争取本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将涉农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4 ,充分利用点多面广和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大资金组织力度,进一步增加存款总量,确保支农实力。信用社在我
5、市占据着点多面广的优势,这些就更加有利于建设好农村信用社,健全和完善信用联社内部融资机制,充分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调节资金的能力,集中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而且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力。5 .做好宣传工作,为各项利率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农村金融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要利用储蓄、收息和收贷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利率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及时知晓和正确理解现行利率政策,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理解程度
6、还不够,新的政策实施农民还不了解,以及我国企业根据以往的需求也容易忽略农村信用社,种种客观外部条件需要我们必须做到加大宣传农村信用社,下大功夫对农村信用社的新政策进行宣传,一扩大其影响力。6 .农村信用社要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安全为前提,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的贷款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等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科学合理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要根据不同客户状况,市场的差异和变化进行贷款定价,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量化贷款价格、识别规避风险、整合信贷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要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从审查管理程序风险。限额、风险定价、利率风险管理制度等方
7、面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序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增强自身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第二篇:利率定价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在利率浮动空间加大、市场竞争加剧、信贷资产占比较高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地方法人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增强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从理论上讲,所有的贷款定价都应包括资金与管理成本、风险贴水以及预期收益率。最简单的利率定价方法认为,贷款利率应包括四部分:(1)银行筹集可放贷资金的成本;(2)银行的非资金性经营成本;(3)对银行由于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所做出必要的补偿;(4)为银行股东提供一定的资本收益率必需的每一贷款项目的预期利率水平。之后形成的价格定价方法是
8、在设定的统一的基准利率之外,加上违约风险溢价和期限风险溢价而形成。这一方法基于银行难以准确计量成本的实际,并充分考虑了市场竞争。而最近的客户盈利性分析方法,则基于银行是否对贷款征收了足够的利息来补偿其成本和风险进行定价,假设银行在对每笔贷款申请定价时应考虑与客户的整体关系,注重从与客户整体关系中得到的收益率。上述贷款定价方法,潜在地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银行能够精确地了解其成本;二是信息对称,银行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与客户的所有关系,并可以精确地予以量化;三是计量技术完善,银行能够精确地计算客户风险溢价和期限风险溢价;四是银行能够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无障碍地取得所需资金;五是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贷
9、款经办者完全以银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存在任何道德风险。然而,由于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问题,目前商业银行不仅难以准确地核算成本、识别和计量风险,而且还缺乏风险定价的内在动力,存在较为突出的道德风险,在基础数据缺乏、市场本身不够完善的背景下,也缺乏实行贷款风险定价的操作基础。因此,难以直接借鉴这些相对成熟的利率定价方法。首先,从宏观角度看,市场竞争是不充分的。其一,间接融资仍然占据绝大部分份额。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主渠道。在银行掌握着大量资金资源的情况下,总体上银企地位并不对等。其二,虽然近几年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银行间竞争加剧,但实际上在市场开发方面,竞争仍然停留在
10、浅表层面,存在对成熟客户竞争过度和市场开发深度不足并存的问题。其三,由于信息开发和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信贷市场上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贷款利率浮动并未根据风险溢价原则调整配置,而只是普遍调高资金获取成本,以利率风险定价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意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并未充分实现。其次,从微观上看,存在激励扭曲。所采取的可行措施就是:继续对现有贷款企业增加贷款,以保持其相对持久的活力、发展和巩固大客户、对现有客户提高利率以增加收益。再次,在操作层面上,存在技术障碍。地方法人机构由于传统的粗放式信贷经营模式,不仅缺乏同质客户群体的历史数据,而且没有专业、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难以实现利率风险计量;同
11、时,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缺乏科学的风险溢价确定方法和定价机制。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会计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还面临着客户的逆向选择和内部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第五,逐步建立规避利率风险产品。贷款市场化定价后,不仅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将面临利率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尝试建立规避利率风险的对冲机制,谨慎开发包括利率期货、远期协定、期权、互换等在内的风险避险工具,开发贷款票据化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第五,逐步建立规避利率风险产品。贷款市场化定价后,不仅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将面临利率波动风险、流动性
12、风险。因此,有必要尝试建立规避利率风险的对冲机制,谨慎开发包括利率期货、远期协定、期权、互换等在内的风险避险工具,开发贷款票据化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三)构建有效的贷款定价机制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专门的贷款定价部门,从贷款定价的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和审批等方面设计科学的操作流程,为贷款定价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高效的利率分级授权体制。根据市场特点和业务发展要求,对分支机构分别授予相应的利率定价决策权,以便于基层机构根据客户情况、自身成本以及竞争状况等合理定价。三是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将客户经理的收益与其创造的效益挂钩,从而使贷款价格的高低成为影响客户经理收益的关键因素,使客户经理在贷款
13、定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维护银行的利益。四是建立利率后续监督机制。对每一客户贷款利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四)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模型在完善贷款定价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银行或国外的定价模式,应根据银行自身实际,包括内部政策框架的健全程度、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力、客户结构、员工素质等,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仔细分析影响贷款价格的各种因素,灵活地选择贷款定价方式。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断地改进和修正现有定价方法,逐步建立起适合本行实际的贷款定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存贷款利率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并颁布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导致
14、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能力不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贷款定价自主权。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体系,对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力、防范信贷风险、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贷款定价是银行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贷款费用、贷款风险和盈利目标,结合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和客户合作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贷款利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具备了贷款定价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系统内资金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不能提供权威性的内部资金价格,资金成本的确定缺乏可靠依据;二是财
15、务管理系统尚不能够将成本费用细分到不同的客户、产品、部门或机构,难以归集不同客户、不同信贷产品的经营成本和收益;三是在风险量化技术方面比较欠缺,主要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及贷款方式等分析判断贷款风险,没有建立起对违约风险的定量测算和评估系统,难以提供准确的风险成本数据;四是数据积累不足,信息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如仍不能实时提供全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金融产品价格等经营信息,缺乏对历史数据的长期收集和分析,没有建立违约数据库,信息加工处理难度较大;五是缺少熟悉金融产品定价的专业人才和实际操作经验,基层信贷人员对贷款定价的原理和方法知之甚少,习惯于以企业信用等级作为贷款定价主要甚至惟一的指标,贷款定价政策的执
16、行存在一定困难。要建立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体系,必须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贷款定价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分工可划分为资金筹集、资金调拨、资金运用等部门,通过核算部门间资金成本,对各种资金来源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资金转移价格,有效地引导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这就要求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根据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并可将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分离,使贷款决策集中于信贷风险分析,由资金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负债的匹配性管理。利率市场化后,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应更加灵活,对市场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
17、顾总分行之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二是建立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科学计量贷款风险。正确评估信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补偿水平是贷款定价的关键环节。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验,加快建立、完善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贷款风险评级、计量体系。逐步积累、整合、清洗风险计量所需基本历史数据,包括客户评级基础数据、评级历史及级别迁移、违约数据及违约清偿记录等一系列数据;建立两维的信贷风险评级体系:以违约概率(PD)为核心的客户风险评级和以违约损失率(1.GD)为核心的债项风险评级;实现风险级别的细分,并保证评级分类及风险评估的一致性,在产品定价中更准确地反
18、映出风险差别。三是完善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四分一体财务核算体系。通过推行全面成本管理,设立成本中心,建立以分产品核算为基点和主线的成本归集和分摊体系,科学、合理地将银行营运成本分摊到机构、部门、产品和客户,真实评价客户综合贡献和产品盈利能力,为完善贷款定价体系提供支持。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平台。上述工作都需要依托系统实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设成本核算、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贷款定价提供科学、高效的系统平台。利率定价信息系统既要从成本管理系统中获取运营和操作成本信息,也要从风险管理系统中获取有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占用等风险参
19、数信息,还要从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中获取收益率曲线和流动性调整等信息;从关系定价的角度来看,还应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获取客户综合贡献度的信息;从用户端来说,还应该具备移动办公的功能,使系统用户(尤其是前台营销人员、业务谈判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登录以得到系统的信息支持。五是加快人才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贷款定价涉及市场营销、信贷审批、资金营运、财务管理等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人员,必须加强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贷款定价政策和方法,以保障贷款定价的顺利实施。目前基层行对贷款定价不够重视,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将贷款定价纳入对信贷人员的考核范畴。对此,应建立以盈利性为核心的信贷业务考核
20、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信贷营销、管理人员重视贷款定价和客户的综合贡献,充分发挥贷款定价体系功能,实现全行信贷业务盈利最大化目标。第三篇:1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自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相继开展了以加强扁平化垂直管理和条线化专业经营为核心特征的组织架构变革,新的组织结构体系初步成型。按照笔者的理解,各家商业银行在构建新组织架构的过程中,无论具体形式有多大差别,追求的重点都集中在两点:一是业务经营上力求形成条线化”的架构,突出业务条线的集约化经营和集成化管理功能;二是内部管理构建垂直化、专业化”的架构,突出管理支持和运营上的集中化、专业化管理职能。在这个
21、大背景下,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作为业务管理职能建设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垂直化、专业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和机制建设形成管理上的合力。利率定价的核心在于银行价格政策的决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业务或者产品的价格能够在覆盖银行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率定价的核心管理职能应该落实到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的时候,应该落实到管理会计部门)。因为只有这个部门才能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来控制银行各类成本,包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率 定价 机制 建设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