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docx
《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IntelligenceEducation:PracticalanApproachtoSmarterEducation作者:祝智庭/彭红超/雷云鹤作者简介:祝智庭,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技术使能的智慧教育、面向信息化的教师能力发展、技术文化等,ztzhu;彭红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生态、数据智慧、精准教学,hongchao5d;雷云鹤,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上海市普陀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究方向:智慧教育与精准教学、基础教育信息化
2、课堂改革,IeiyUnhe。上海200062原发信息:开放教育研究(沪)2018年第20184期第13-24,42页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其重要性已获广泛认同,智能教育的需求随之产生。为了诠释智能教育的内涵与探讨其实施办法,文章梳理了经典的智能教育理论(从IQ到MD,并从智慧型人才的角度提出智能包含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志趣智能以及智能与品性融合成为智慈的观点。之后,文章结合智能教育的由来和智慧教育理念,解析了智能教育应具有的三方面内涵: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学习智能技术的教育和促进智能发展的教育。透析三方面的智能教育发现,智能教育可以作为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或者说,智慧教育可以对智能教
3、育起导向作用。文章最后就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智慧教育理念引导智能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IntelligenceEducationzPracticalanApproachtoSmarterEducation关键词:智能教育/智慧教育/人工智能/人机协同/混合智能/教育信息化2.0期刊名称:教育学复印期号:2018年11期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79(2018)04-0013-13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人机协同的混合增强智能理念以及智能教育(IntelligenceEducation,简称IE)发
4、展方向,其中涵盖实施全民智能教育”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o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正式起航。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规划提出,智能教育应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在实施全面智能教育方面,规划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可以看出,规划分智能教育为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即Al支持的教育)与提高对Al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即学习Al技术的教育。诚然,这两者在教育+AI”阶段非常重要,但没有体现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因为,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前者仅是教育变革的手段,如果仅将后者作为智能教育的目标,又未能观照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关系,会有“见物不见人”之嫌。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的根本出发,深度审视智能教育。一、智能教育概念辨析在辨析智能教育概念之前,需要认识清楚何为智能。对智能(IntelligenCe
6、)的研究古已有之,主要属于哲学和脑科学关注的范畴。智能的发生更是与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的四大奥秘(刘泉宝等,1994)。(一)经典的智能理论:从IQ到MI1 .智能理论的发展现代智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阿尔弗雷德比纳(AIfredBinet)与泰奥多尔西蒙(TheodoreSimon)的智力测验。当时,智能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学习的单一且通用的才能(APtitUde),这种才能被称为自然智能(NaturalIntelligence)(Binet&Simon,1905)o简单讲,智能是一种解答智力测验题(去除受教育程度因素的干扰)的能力(Gardner,2008:P6
7、-7)o对于测验结果,比纳采用智龄(MentalAge,智龄是美国人意译的)来表征,后来刘易斯推孟(1.eWiSTerman)在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中将智龄修订为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即著名的智商IQ。对智能是否为单一通用的能力,争议很大。对此,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SPearman)发明了因素分析(FaCtorAnalySiS)技术,得出“智能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结论(SPearman,1904)o然而,智能由哪些能力组成,心理学家的回答并不统一。在诸多智能理论中,最著名的当属罗布特斯阍白格(RobertStemberg)的三元智能理论(TriarChi
8、CTheoryofHUmanIntelligenCe)和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前者得到心理学界的赞誉,后者受教育界宠爱。斯腾伯格从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角度,分智能为分析性智能(AnalytiClmelligence)、实用性智能(PraCtiCal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Intelligence)(Sternbergf1999)分析性智能是识8人界定问题并寻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实用性智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执行这些解决方案的能力;创造性智能是产生新奇、有用的解决方案的
9、能力。三元智能理论修正与扩充了传统智能,不仅关注学业成就,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即传统智能仅是分析性智能的一部分);不仅关注已有成就,也关注成就的获得与应用。加德纳则从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出发,提出智能具有九种类型(严格讲,加德纳认为是81/2种智能)(Gardner,2008,P8-23):语言言语智能(Verbal-Iinguistic).数理逻辑智能(1.ogiCaI-mathematical)、人际沟通智能(Interpersonal).自我内省智能(IntraPerSonaI)、音乐韵律智能(Musical-rhythmicandHarmonic).视觉空间智能(Vi
10、SUaI-SPatiaI)、自然观察智能(NatUQliStic)、肢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存在智能(ExistentiaI)o2016年,加德纳提到他正考虑加入第十种智能:教学教法智能(TeaChing-PedagOgiCal)(Gardner,2016)o现代智能理论经历了从一元结构到多元结构的发展,并在心理学界引起诸多争议,但教育学界对多元化评估学生的理念是一致的。这或许就是加德纳智能理论广受欢迎的原因。2 .智能含义的新界定现代智能理论的提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但人们对智能的定义没有取得统一。业界较认可的定义是1994年由52位专家签署的(Gottfreds
11、on,1997),即智能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包含推理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理解复杂观点能力、快速学习能力、从经验中学习能力等。它不仅限于书本学习、专业学术技能或参加考试能力,还反映出一种更广泛、更深入地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抓住重点,理解事物,找到解决办法等)。可以看出,这一复杂定义将智能分为两方面:(1)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内智,其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外能。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言语、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这一智能过程与心理学领域的“认知概念吻合,因此,笔者将此类智能称为认知智能(Cogniti
12、veIntelligence)o从智慧人才观来看(见表1),学习者在此方面的智能水平会影响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习得。协作、沟通、领导力等能力是智慧型人才需具备的能力(祝智庭,2014;祝智庭,2016;祝智庭、彭红超,2017a),也是全球公认的21世纪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素养(P21,2017)o这些能力需要以情感活动为纽带,需要个体具备雌自身及他人的情绪或情感,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思想、行为的本领。这一本领即情感智能(EmOtionalIntelligence)家楣,2005;Salovey&Mayer,1990)o其实,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人际沟通智能、自我
13、内省智能中有部分涉及情感智能,但在智慧教育(SmarterEducation,SerE)的境域中,笔者建议提高情感智能的地位,将它作为与认知智能并列的第二类智能。善于研判、善于创造、富有想象力是智慧型人才的高阶本领,这种超越知识、经验的本领与志趣智能(SPiritUalIntelligence,也译作精神智能灵性智能。志是精神核心,趣反映生命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志趣智能更贴切)息息相关。作为一种受需求驱使的,个人探寻、追求意义和价值”的智能,志趣智能允许个人进行创造、改动规则(认知智能为按规则精准办事的智能)或情境(情感智能为按情境适当处事的智能)(Zohar,2012),是与认知智能、情感智
14、能不同的第三类智能(ODonnell,1997)0这种智能探寻的意义价值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这种自以为是只有得到众人的赏识,才可能对社会文化演进与革新有贡献。人们公认的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品性(Character).然而,这个智能的范畴是什么?笔者认为教育所关注的智能主要包括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志趣智能。智能不等于智慧,只有兼具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善行才是智慧。这种良好的内在个人特质,即是人格品性。由此可知,智能与品性的融合,才是对智慧型人才“智慧”内涵的诠释(见表1)。这一见解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中共教育部党组,2015)
15、的理念一致:爱国是品性,励志属志趣,求真是认知,力行关乎情感。(二)智能教育正解培育智能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各类入学考试便是评估学生认知智能的。由于国内教育测评大多停留于知识检验,所以智能教育一直没有明确出现国家的教育政策文件中。此次智能教育赫然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究其原因,要归功于人工智能的突破式发展。人工智能最早出现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旨在研究能够展现人类智能的机器。因此,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智能,它属于机器智能(Machine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计算智能能存会算,即具有快速计窗口记忆存储能力;蝴智能能听会说、能
16、看会认,即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麟能力;认知能力能理解会思考,即具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思维能力。相应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分三层(王亚飞等,2018):计算智能+教育(浅层应用)、感知智能+教育(中层应用)、认知智能+教育(深层应用)。虽然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当前主要处在第一层次,但已取得突破式进展(如语音识别、翻译),让人们对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教育抱有信心,由此诞生了智能教育的第一个内涵: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或工具为自身或他人服务是智慧型人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21世纪学习框架
17、(P21,2017)的共同要求。自2012年12月我国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初具成效,各类智能设施设备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会用、善用这类设备也成为具有信息与技术素养公民的新需求。为此,规划提出,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提高对AI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这可以归为智能教育的第二个内涵:学习智能技术的教育。学习智能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仅限于此,又难免太过狭隘。一方面,学习Al技术的知识、原理与应用,只是掌握认知智能的一部分,不能诠释智能含义的全貌(智能包含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和志趣智能三类)。另一方面,仅注重人工
18、智能人才的培养,又过于单一,不符合当代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人才多样化”理念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智能教育应注重提升各类人才的全智能水平,由此得到智能教育的第三个内涵:促进智能发展的教育。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智能教育应具有三方面内涵: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学习智能技术的教育和促进智能发展的教育。二、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一)智能技术支持教育的方式:人机协同智能技术以何种方式融合教育?笔者认为是人机协同的方式。具体讲,人机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Q)教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工作,涉及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行为。从重复性工作到创造性工作的转变主要依赖于志趣智能,因此只能由教师完成。而在学习过程中,机器可以作为
19、智能导师,给予个性化的精准导学服务。(2)学习难免会遇到挫折和挑战,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如伤心),继而导致学生怕学、厌学。维持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挑战的勇气属于情感智能,也须由教师完成。问题是,学生的消极情绪不易识别。这方面,机器的表现更出色。通过面部表情与学习行为的综合分析,机器可以精准地识别学生的学业情绪。(3)学习所需的智慧资源(含智能学具)的研发,以及(4)测量工具的设计和教学设计一样,均属于创造性工作,由教师负责更为明智,而对资源的适性推荐以及依据测量规则自动组题、批阅等,可交付机器负责。作为学习的结果,除了培养思维能力外,(5)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
20、6)情感品性也是AI+时代重要的核心素养,只有教师胜任,因为这需要情感交流、人文关怀。最后,身心健康对教学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机器虽然不能完成医疗师的医治任务,但可以实时监测并反馈每位学生的身心状况。(二)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点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增强、赋能并非像地球的万有引力那样,可作用于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不同的智能技术在教育中有各自的最佳作用点。由上述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阶段,因此,笔者将从这三方面解读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最佳作用点。1 .计算智能的数据分析决策计算智能是受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启发设计出来的一类算法的总称,如遗传算法受大自然的进化规律启发、
21、蚁群算法受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这类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点是数据分析决策,即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产品主要为个性化学习平台或系统。其中,较著名的当属Knowton平台(KneWton,2017),它通过分析引擎与推荐引擎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教育数据的分析决策涉及技术、数据和学术三方的协同。勃兰特雷德(BrandtRedd)在美国教育技术主管协会(StateEducationTechnologyDirectorASSoCiatiOn)的教育数据标准分类(FOX,etal.,2013)基础上修订的教育技术标准矩阵(Redd,2013)(见图1),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及不同智能学习系统的
22、数据互操作提供了参考。该矩阵的纵向维度为教育标准分类,主要有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学术标准三类。横向维度为标准的四层架构,分为数据字典层(DataDictionary).逻辑数据模型层(1.ogiCalDataModel),序列化层(SeriaIiZation)和协议层(PrOtOCOI)。矩阵列出了20种标准的定位,根据它们的位置,可以直观地得至悔类标准的归属、作用域、区别与联系。技术、数据、学术三方的标准处理好后,借助数据智慧机制,将数据进化为信息、知识乃至教育智慧,这依然需要人机协同完成(彭红超等,2018)o图1教育技术标准矩阵按优势互补的原则,人机协同的数据分析决策可分为数据驱动决策与
23、数据启发决策。从数据智慧图谱(彭红超等,2018)看,这一协同决策主要发生在知识层与智慧层。教育大数据由数据层跃升为知识层主要是机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得到数据模式(Pattem)的过程。知识层的模式数据是一种巧数据(SmartData),蕴含着高密度的特征、规模、趋势等巨大价值(祝智庭等,2017)按照相关关系,智能机器可以进行数据驱动决策;按照因果关系,教育者可以进行数据启发(涉及联想、推理、归因等环节)决策(彭红超等,2018).2 .感知智能的作用点:人机自然交互感知智能通过感知技术实现机器的自然交互,它关注人的自然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等。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处于感知智能阶段,在诸如图
24、像识别、语音识别、眼球追踪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类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点为人机自然交互。图像识别与眼球追踪等作为视觉智能,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业情绪。另外,视觉智能中的眼球追踪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了解学生的认知、元认知(TaUb&Azevedo,2016)及学习风格(Cao&Nishihara,2012)等提供了便利;手写识别技术为自动识手写文字提供了可能,这项技术用于智能阅卷的识别准确率已高达90%以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2018)o语音识别作为听觉智能,可以识别、理解语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文本或指令。这项智能可以让机器明白师生在讲什么。总体而言,这类智能主要有两方面的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教育 智慧 实践 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