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和计划.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和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和计划.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四年级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了初步的探索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勤于观察,喜欢思考,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这些对同学们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探索是有复利的。另外,部分学生们懂得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没有开展,因此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活动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
2、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形成,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材分析本教材为2021年新编写的新苏教版教材,全册共五个单元,17课内容。每个单元分别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内容。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冷和热,分别由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水受热以后水遇冷以后四课组成。引导学生知道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探究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水受热、遇冷以后产生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进而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地球、月球与太阳,分别由地球月球太阳太阳钟四课组成,这四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两层,形成平行逻辑结构和延伸逻辑结构。地球、月球、太阳这三个次级主题由近及远引导学生认识
3、存在于他们身边的天体及其运动和变化,并从规律性的角度来整理这些变化。第一课侧重于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第二课侧重于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第三课侧重于对太阳的了解和认识,第四课侧重于技术,了解古人根据日影变化的规律制作了日号等计时工具。这四课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先了解某个天体的客观特征,然后探索该天体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并将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应用于实际。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昆虫,分别由庞大的“家族”养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三课组成,按照“认识昆虫一一饲养昆虫一一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并通过“饲养”昆虫的方式,让学生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和发现
4、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繁殖,分别由用种子繁殖用根、茎、叶繁殖动物的繁殖三课组成,采用并列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本单元前两课,介绍植物的繁殖。第二部分即本单元第三课,介绍动物的繁殖。从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为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添上繁殖的一环。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分别由生物与非生物动物的庇护所环境变化以后三课组成。三课内容设计的逻辑关系是:由表及里,先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再认识动物的家,最后认识非生物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出发,归纳概括出某类事物
5、的共同特征;再以对具体场景的分析,得出自然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调查记录表,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规律;比较现有设计,进行评估交流”等方法,探究生物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养,即“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第二部分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一一作出假设设计方案一一搜集证据一一处理信息一一得出结论一一分
6、享交流”的过程,着重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进行指导。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方法,能合作完成热对物质影响的各类实验操作。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通过阅读、探究、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人类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识过程,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了解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能通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情况。在实作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的一
7、些繁殖方式和行为,学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认识生物的共同特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运用调查、比较、推理的方法,发现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思考人类生活生产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论一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
8、享和交流。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意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知道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知道动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为,学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发现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
9、学观念。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论一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措施1 .钻研教材,努力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活动。5,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6 .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7 .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间
10、安排周次单元主题课题课时备注1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12.热胀冷缩123.水受热以后124.水遇冷以后13-4第一单元复习2机动14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156.月球267太阳168.太阳钟17-8第二单元复习2机动18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910.养昆虫210I1.探究昆虫的奥秘110-11第三单元复习2机动112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1213.用根、茎、叶繁殖11314.动物的繁殖113-14第四单元复习2机动115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1516.动物的庇护所11617.环境变化以后116-17第五单元复习2机动118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11、219-20期末复习期末复习4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2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3 .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来。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2
12、.出示小诗:夏天,妈妈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冬天,爸爸糟了,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咦,花裙子怎么干啦?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水结成了冰。坏了!缸怎么破啦?3 .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 .教师引导: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缸又为什么会破呢?聪明的同学一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1单元一一冷和热。5 .冷和热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个话题一一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1冷热和温度二、探究活动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1 .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老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
13、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2 .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方法及要求。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温水的感觉。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进行体验。3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暖。4 明明是同一杯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我们用手测量温度,准确不准确呢?(不准确)怎样才可以准确的知道水的温度呢?(要想知道水,准确的温度,必须
14、使用温度计。)5 .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温度计的外部特征及结构。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温度计又该如何使用呢?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些什么?6 .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麻。2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师生共同阅读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边读边弄清楚这样使用温度
15、计的原因。预设:用手捏住温度计的上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温度计内液面的位置;如果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量的便不是水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计内液柱稳定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教师再次出示课本第2页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进一步强化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7 .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练习情况,相机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并且强调温度计是易碎品,在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8 .出示几种错误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说一说这些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错在哪里?9 .教师小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在测量温度时.,
16、我们必须要正确的使用温度计,这样才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活动二:做热水变凉实验,探究水温下降的规律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杯热水倒到杯子中,过一会儿,杯子中的热水就变凉了。大家知道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10 出示问题: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先快后慢的下降?或者其他?11 教师引导: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究竟是怎样下降的?请同学们进行预测,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填写在活动手册上。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4,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做实验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17、并且阅读旁边的实验设计与记录,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支架、温度计、烧杯、热水、三脚架、实验记录表等等。实验方法:安装好测温装置。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热水,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安全。在实验中,我们每隔两分钟就要测量一次水温,并且记录下数据,要连续测量6次到7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液泡始终不能离开水面或者触碰到杯壁和杯底,还要及时准确的记录数据。各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这次实验。5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进展情况,并且做
18、适当的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测量温度的方法要准确,数据要记录清楚,并且填写好活动手册。6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展示各小组绘制的曲线图。56教师小结:刚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一开始很快,后来越来越慢。7.研讨问题问题1:实验我们做过了,实验结论我们也得出来了,请大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比较一下,看一看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有的同学一致,有的同学不一致。)教师引导: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问题2:我们刚刚通过实验,懂得一杯热水在
19、变凉的过程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一开始非常快,后来越来越慢。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们持续观察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会不会一直往下降低呢?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记录。活动三:观察各种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2,出示课本第3页的4种温度计,引导:你们认识这4种温度计吗?3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温度计的特点和用
20、途。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4 .其实还有许多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温度计,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学生不常见的温度计的图片,并作一些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增进学生对各类温度计的了解。5 .教师小结:温度计主要的功能是测量温度,不同的温度计其特点和用途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温度计。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温度计,学会了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明白了一杯热水
21、在变凉过程中,温度下降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温度的知识。第一单元冷和热2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 .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锌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2、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下降。2 .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3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2 .出示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你认为水在
23、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3 .学生预测。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4 .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实验方法: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实验注意点: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