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docx
《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年5月前言1一、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与特征2二、总体要求3三、建设思路4(一)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4(二)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5四、建设内容7(一)基础通用标准7(二)核心要素标准8(三)业务类型标准11(四)融合业态应用标准12五、组织实施13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推动我国产业融合化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亟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夯实
2、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技术基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统筹推进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一、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
3、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服务型制造是产业融合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核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对产品功能需求和体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基于产品的服务进行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交付、运维、升级,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增值。二是服务型制造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系统性变革,制造企业需要从产品主导思维向客户主导思维转变,对企业战略决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评价核算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优化和改变。三是服务型制造的核心产出是具备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组合,是在制造能力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为支撑,融通产品、设备、数据、服务、人才等要素资源,创造新价值。四是服务型制造强调
4、以制造业为根基,通过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制造技术与实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型制造融通制造和服务的一揽子需求,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是实现需求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服务型制造,与利益相关方构建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这也是制造业平抑宏观经济波动、促进工业稳增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此外,服务型制造要求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产业融合所需的共性技术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等,建立用户参与、共享制造、集成服务的新型产业生态,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业态创新的重要途径。二、总体要求坚持
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统一融合、先进适用、覆盖全面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对促进我国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引领、规范和支撑作用。加强统筹,合力推进。加强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产学研用各方的合作交流。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产业联盟和制造业企业等
6、多方资源参与标准研制,共同推进标准应用与实施,建设协调配套的标准群,有序推动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行业协同,强化应用。针对服务型制造跨行业、多领域特征,以应用为导向,急用先行。引导和推动覆盖多行业多领域关键场景、关键模式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发挥标准在产业融合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加快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新引领,持续完善。结合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索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适时优化、完善体系架构,逐步形成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优化供给,开放合作。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企业作用,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
7、积极参与服务型制造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走出去工到2025年,基本形成能够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2()项以上服务型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通用、核心要素、业务类型及融合业态应用相关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提升服务型制造标准公共服务能力,满足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需要,促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三、建设思路(一)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由基础通用、核心要素、业务类型、融合业态应用等四个分体系组成,综合考虑分体系之间的交互关系,形成标准体系逻辑结构(图1)。基础通用标准是其他服务型制造标准分体系的底层支撑;核
8、心要素标准是服务型制造体系的中枢,通过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品服务组合的有效供给;业务类型标准用于指导产业实践中的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融合业态应用标准用于满足制造与服务融合产生的新业态需求。图1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二)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对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进行扩展延伸,形成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图2)。4触合业态应用4.2面向生产招务型制造新业态4.1面向生活的服务型制造新业态3业务类型3.10其他创新模式3.9生产性置服务3.8节能环保服务3.7总集成总承包3.6全生命周期管理3.S检聆检测认证服务3.4共享制造3.3供应链管理3.2定制化服务3.1工业设计服务服务
9、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2核心要素1基础通用“人才2.3组织与毒2.2资源池2.1产品服务蛆合1.3统计评价1.2管理1.1术语定义二人才用留心人才培育3人才招我3人才评价3跨组织协同J-U企业蛆织与流程3产品服务知识库3产品服务数据库3产品服务供需网络3产品服务组合售后管理3产品服务组合交付3产品M务组合测试川基础设施配置3产品服务组合设计3产品服务需求工程1.4区域服务型制造综合评价1.1.1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企业务型制造投入产出测算3企业服务型制造综合评价图2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3安全风险管理3客户管理四、建设内容(一)基础通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用于统一服务型制造相关概念,规范服务型制造
10、通用性技术和要求,包括术语定义、管理、统计评价等3个部分。1.术语定义标准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服务型制造相关术语的概念、理解和使用,为其他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2 .管理标准管理标准用于规范服务型制造的相关责任主体及核心要素的管理要求,包括客户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2个部分。(1)客户管理标准:规范客户参与产品服务组合全生命周期中的行为,以保证产品服务组合的高效实施,实现供需双方利益最大化,包括客户参与行为分类、客户参与流程指南、客户体验管理等。(2)安全风险管理标准:提出保障产品服务组合设计、测试、交付和运营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的管理标准,包括工程建设安全、服务设施安全、服务行为
11、安全、服务数据安全、知识共享安全、资产处置安全等。3 .统计评价标准统计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企业和区域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情况,包括企业服务型制造综合评价、企业服务型制造投入产出测算、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区域服务型制造综合评价等4个部分。(1)企业服务型制造综合评价标准:规范评估企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成熟度等级,评价内容包括战略组织、能力体系建设和发展成效等。(2)企业服务型制造投入产出测算标准:规范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附加值的测算方法。(3)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标准:用于评估服务型制造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衡量公司治理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新生态。(4)区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务 制造 标准 体系 建设 指南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