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课件.docx
《X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课件.docx(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云南省科学技术厅2016年7月目录一、科技创新成效和创新发展新态势3(一)“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效3(二)创新发展新态势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主要目标12三、重大部署14四、重点任务19(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9(二)增强创新源头供给27(三)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30(四)强化技术创新引导39(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1(六)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45(七)扩大科技对外开放50(八)打造区域创新高地54(九)实施科技扶贫行动56(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59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64(一)强化创新政策保障64(二)增
2、强科技投入保障65(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66(四)持续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67(五)加强规划实施与考核67(六)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69(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70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规划。一、科技创新成效和创新发展新态势(一)“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效“十二五”以来,我省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
3、创新型云南行动相关相关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建成创新型省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全国排名提升1位。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R&D经费支出、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均实现翻番。科研论文综合指标全国排名第9位,猴基因编辑技术等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实现翻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全国排名第10位。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标全国排名第22位,提升4位;技术市场合同合约合约交易总额实现翻两番。高新技术企业918户,数量位列全国第17位,西部第3位;创新型(试点)企业338户;科技型中小企
4、业3288户;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重全国排名第1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突破关键技术1000余项,开发新产品100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6%o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综合指标全国排名第17位,提升3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全国排名第7位,提升4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至2个,技工贸总收入、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持续增长。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氯化法钛白粉量产技术、车用柴油发动机、高端数控机床、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大型铁路养护
5、机械、红外技术及产品等全国领先;稀贵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微型O1.ED显示器、EYE-BOOK穿戴式计算机等全国先进。科技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富氧顶吹炼铅工艺综合能耗、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吨铝电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国际领先;密闭直流电弧炉高钛渣生产、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碳钢与不锈钢复合材料制备等技术国际先进;甲醇转化制汽油大型反应器、均四甲苯分离提纯结晶器等生产装置填补国内空白;“两段中和+组合膜分离”、长距离固液两相输送、一步法煤变油、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聚甲醛生产、合成氨生产等技术全国领先;高速铁路专用铜合金导线、高强度铝合金圆杆、宽幅铝合金板带、高强度钢筋、
6、石油/天然气用管线钢、有色冶金工业阳极等一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科技支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累计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量居全国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超级稻新品种“楚粳28号”创百亩连片平均亩产世界纪录;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理论及技术应用全国领先;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烟草、甘蔗、茶叶、橡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等品种选育及种植技术研发水平保持全国先进;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烤烟种子供种占全国75%以上;甘蔗糖分含量、出糖率、蔗糖单线生产规模全国第一;自主培育的“云岭牛”成为我国
7、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累计扩繁云岭牛及其杂交肉牛5.9万头;“滇撒配套系”、“滇陆”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增至11个;云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县、乡、村三级信息示范服务站10971个。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条件平台建设持续加强。截至2015年,培引科技领军人才、高端科技人才121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540名,创新团队149个;全省R&D人员达5.29万人。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含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31个、519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
8、工作站163个;云南空港国际科技创新园开工建设;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络平台建成运营,设备利用与共享水平居全国第19位。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早孕期一站式产前筛查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国内领先的自然周期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技术平台,肝移植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国数十家大型肝脏移植中心,9种体外诊断试剂填补国内空白,高原损伤性皮肤病研究及综合防治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中药、化学药、疫苗申报注册71项,获得临床批件13项,获生产批件9项,三七龙血竭胶囊获新药证书,认定“云药之乡”56个,8个中药材品种的15个基地通过GAP认证;高原湖泊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泥
9、资源化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取得新成效;建设国家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9个;森林火情预警、灾害气候预报、太阳能光伏取水、太阳能公共照明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选派7814名科技人员服务“三区”、“三农”;科普人员达8.5万人以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3.29%o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相关相关计划,修订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0条突破性政策,以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发展众创空间等重大举措;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相关相关计划,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和维权力度;改革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实施研发投入后补助,落实
10、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基金,多渠道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深化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与省人民政府,以及省科技厅与州(市)人民政府等会商机制,形成共同推动创新发展的工作格局。全方位推进科技合作创新取得新进展。推进科技入滇常态化,深化京滇、沪滇、滇港澳台、泛珠三角区域等科技合作,集聚国内优势科技资源,200个科研平台、89户科技型企业、387项科技成果、134个人才和团队入滇落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97个,全国位两院院士及其团队在云南工作。加强与欧、美、澳、俄等发达国家合作,实现一批国外科技成果
11、落地孵化、转化及产业化。启动建设中国一东盟创新中心、中国一南亚技术转移中心,规划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5个,推进与老挝、斯里兰卡等国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在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合作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一批农作物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周边国家转移转化。科技合作指标居全国第14位。(二)创新发展新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当前,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
12、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日本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韩国实施创造经济行动相关相关计划,俄罗斯实施2020创新发展战略,欧盟实施地平线2020相关相关计戈上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正处于传统增长引擎动力减弱与新兴产业力量成长壮大并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艰巨,以往用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三拼”的老办法,走高投入、高
13、能耗、高污染“三高”的老路已难以为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我国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做出了网络强国、国家大数据、人才优先、互联网+行动相关相关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全国各地积极部署,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竞相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云南跨越式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为云南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新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14、科技创新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面对创新发展新态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网建设、重点发展八大产业、实施八大民生工程等重大部署,科技创新支撑云南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与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环境不优;科技投入总量不足与投
15、入分散并存,州(市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并存,领军人才缺乏;创新平台总量不足与使用效率不高并存,高水平平台不多;成果总量不足与转化率低并存,能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成果数量不多。综合判断,我省科技创新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创新竞争加剧的巨大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云南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第一动力”的作用,增强创新自信,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16、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创新是弓怜页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聚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引领,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要任务,强化科技支撑五网建设、八大产业和八大民生工程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满足生
17、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和惠及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着力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汇聚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相关相关计划,全面构建特色区域创新体系,为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系统完整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加强创新法治保障,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管控管控转向创新服务,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2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规划重点部署市场
18、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3 .坚持开放发展。全方位开放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入滇,强化“四个落地”,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辐射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4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八大产业重大科技需求,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和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及重大新产品,助推重点产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道路,构建发展新优势。5 .坚持人才优先。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加大人才培养稳定支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为建设面向南亚东
19、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中等、西部前列,形成特色鲜明的云南区域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有力支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建成云南空港国际科技创新园,努力将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南亚东南亚与国内创新资源交汇的枢纽、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先行者、科技创新有效支撑产业升级的示范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区域性重要引擎。支撑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突破。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生态保护、城乡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突破应用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支撑引领生态环境
20、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助推云南成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支撑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更加惠及民生,社会公益领域科技水平整体提升,适应民生改善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发展;科技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全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转移转俗口应用推广,科技助农增收致富效果凸显,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自主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科技人才高度集聚,科技型企业快速壮大,园区和基地集群发展,创新基础条件持续改善,科技创新产出明显提高,在若干重点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重点企业和产品进入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构建我省经济跨
21、越式发展新优势。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显著提升,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规更加健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为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提供有力保障。表:“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指标与目标值序号指标2015年指标值2020年1科技进步贡献率(%)44.05602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0.801.5,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
22、业务收入的比例()0.49.o4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人年/万人)10.3025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613.56被SCI、EIxCPCl-S收录的论文数(篇)39465000序号指标2015年指标值2020年g三7技术市场合同合约合约交易总额(亿元)52.821208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12.46159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13.753010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户)918150011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3.294.2三、重大部署未来五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实施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23、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支撑引领作用。一是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围绕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科技需求,部署重点研发相关相关计划,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支撑五网建设。聚焦八大产业,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信息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部署创新链,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全链条设计,协同攻关,一体化推进创新源头供给、技
24、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持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产品、大品牌、大企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围绕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领域部署重点研发相关相关计划,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新产品,有力支撑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实施脱贫攻坚、公共服务提升、教育提质惠民、创业促进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社保扩面提标、健康云南和人口均衡发展等八大民生工程科技需求,部署一批专项研究和工作,推进重大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福祉、建设幸福云南提供重要支撑。专栏1五网建设、八大产业和八大民生工程科技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三 科技 创新 规划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