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II》《电力系统继电保护II》课程教学大纲.docx
《《电力系统分析II》《电力系统继电保护II》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分析II》《电力系统继电保护II》课程教学大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电力系统分析n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电力系统分析11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ofPowerSystemII课程编号:C1284应开课学期:5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先修课程:电路原理、工程电磁场、电机学II一、课程性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状态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它本身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具备专业课的性质,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同时又具有密切联系
2、生产实际的特点。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分析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窕方法及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与控制、保护等相关学科方向的关系;掌握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故障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将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计算为核心内容,要求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掌握复杂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建模方法;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理解电力系统运
3、行与控制的必要性并掌握潮流、频率、电压调整与控制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熟悉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并掌握电机参数,掌握电力系统三相短路、不对称短路的计算方法;理解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过程,掌握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性分析。了解特高压、智能电网和电力改革背景下电力系统分析领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工程创新意识。三、支撑的毕业要求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和评价依据2工程实践: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教学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等基本概念和
4、术语,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故障分析、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课外作业、专题讨论培养学生将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达成途径:课堂讲解;平时作业;专题讨论;课外作业。评价依据:平时作业;课外作业分析报告;期末考试试题。评价方式:评估平时作业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评估课外作业分析报告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评价期末考试的得分率。5创新型研究: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
5、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教学目标: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掌握复杂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建模方法;掌握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对称分量法、正序等效定则、小干扰法、等面积定则。能够应用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短路计算、稳定性分析等工程问题计算模型,并应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的各项指标;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运行特性和运行约束;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理解电力系统运行对计算收敛性、计算速度的要求;能够对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计算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判断;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故障分析、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采用MAT1
6、.AB软件或其它工具软件设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稳定性计算的仿真计算方案;理解不同类型电厂的特点,理解节能环保对环境、社会及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达成途径: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课外作业:专题讨论。评价依据:平时作业;课外作业分析报告、专题讨论个人表现及答辩报告;期末考试试题。评价方式:评估平时作业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评估课外作业分析报告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给出成绩;专题讨论个人表现与报告的完整性,给出成绩;评价期末考试的得分率。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1)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及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2) 了解电力系统的产生与发展(3) 了解
7、电力系统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重点难点: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压等级、中性点接地方式、电网接线方式、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电力网各元件的特性与数学模型(6学时)(1)理解电力网各元件的特性及参数的物理意义(2)掌握电力网各元件的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3)掌握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重点难点:输电线路的结构及等值模型,变压器的等值模型与计算,电力负荷的等值模型,电力线路的等值模型与标幺制,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6学时)(1)掌握电力网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2)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特性(3)掌握辐射状网络和闭式网络的潮流估算方法(4)理解电力系统潮流调整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
8、难点:电力网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辐射状网络和闭式网络的潮流估算方法第四章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6学时)(1)掌握复杂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2)掌握潮流计算的功率方程(3)掌握潮流计算的牛顿-拉弗逊法(4)理解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5)了解稀疏技术在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及其它潮流计算方法重点难点: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牛顿-拉弗逊法潮流计算,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第五章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调整与控制(10学时)(1)理解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调整与控制的必要性;(2)理解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与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掌握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的
9、基本概念(3)掌握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4) 了解负荷的合理分配及自动发电控制(5)理解无功功率平衡对系统电压的的影响(6)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方式及方法(7)掌握有功功率最优分配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8) 了解最优潮流的有关概念级数学模型重点难点:有功功率平衡相关概念、频率控制原理及应用,无功功率平衡相关概念、电压控制方法及应用,经济运行的相关概念及经济调度计算第六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10学时)(1)掌握故障分析的基本概念(2)掌握无限大功率电源三相短路的特点、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3)掌握交流电流初始值的计算方法(4)掌握运用运算曲线求任意时刻短路电流的方法(5)掌握
10、转移电抗的概念及求取方法(6)掌握不对称故障分析方法及对称分量法(7)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序参数和等值模型(8)掌握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构成(9)掌握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重点难点:短路类型、短路危害及短路计算的目的,无限大功率电源三相短路的特点,冲击电流;计算的条件和近似,复杂系统交流短路电流初始值计算,计算电抗。对称分量法,变压器序等值电路,零序网络的构成,正序等效定则,复杂系统的不对称故障计算。第十章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6学时)(1)理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基本概念(2)掌握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3)理解不同形式的同步发电机的转矩特性及功率方程(4)掌握静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5)
11、掌握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物理过程及分析方法(6)掌握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7) 了解复杂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方法重点难点: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等面积定则五、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序号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时数1课外作业由授课教师确定02专题讨论由授课教师确定03平时作业1、电力设备额定电压确定2、电力网络元件参数计算3、简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4、电力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与修改,雅可比矩阵的形成,功率方程式的形成5、频率调整计算6、调压计算7、机端三相短路暂态电流、次暂态电流初始值计算8、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短路电流实用计算9、零序网络的形成10、应用正序等效定则进行复杂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系统分析II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II 电力系统 分析 II 保护 课程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