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及低温原理》教案.docx
《《制冷及低温原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及低温原理》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制冷及低温原理教案1绪论31.1制冷的定义31.2研究内容、应用和发展32制冷方法41. 1物质相变制冷42. 2电磁声制冷63. 3气体涡流制冷7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83.1可逆制冷循环84. 2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103.3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123. 4采用混和制冷剂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204制冷剂224. 1概述224. 2制冷剂的性质224. 3混和制冷剂235. 4实用的制冷剂235多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245.1两级压缩制冷的循环形式255. 2两级压缩制冷的系统流程与循环分析255. 3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中间压力的确定及热力计算276. 4复叠式制冷285.5C0
2、2制冷286热交换过程及热换热器297. 1过程见p230238297.2 蒸发器297.3 冷凝器327.4 蒸发器供液量的自动调节337.5 制冷系统的传热强化与消弱367载冷与蓄冷377. 1载冷剂与蓄冷剂377. 2载冷新技术388. 3蓄冷388液态低温工质的制取398.2 低温工程的性质399. 2气体液化循环419溶液热力学基础4610. 1概述4611. 溶液的基本定律4712. 溶液相平衡条件4713. 二元溶液的相平衡4814. 5多种分气体的相平衡4815. 溶液基本热力(工作)过程4910气体的低温分离5110.1空气组成及其主要成分间的气液平衡5110.2空气的精储5
3、110.3精储过程计算5210.4精微塔塔板效率521绪论1.1制冷的定义要点t(1)人工方法(2)被冷却对象温度(3)过程实现制冷需要有补偿过程即有能量输入。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内在本质原因。普冷:120K制冷温度范围划分:深冷(低温):1200.3K超低温:V0.3K掌握术语:制冷剂、制冷量制冷循环制冷机、制冷设备制冷装置1.2研究内容、应用和发展内容:(1)方法机理循环:热物理过程(2)制冷剂:热物理性质、物理化学性质(3)制冷机械与设备:原理一一性能一一设计要点:研究目的意义课外学习应用:生活、生产、科研发展历史2制冷方法2.1物质相变制冷要点:基本概念:(1)物质集态:(2)相变(3
4、)潜热相变制冷:液体蒸发吸热效应一一制冷固体融化升华f1 .1.1固体相变冷却盐溶液吸热冰盐种类制冷温度-冰盐浓度干冰冷却:冰冷却:融点:0、潜热335kJkg冰盐冷却:冰融化吸热固态CO”三相点:-56.6C,0.52MPa三相点上吸热融化,下吸热升华,常压升华温度-78.5。2 .1.2液体蒸发制冷汽化吸热制冷要点:循环的基本原理:气液平衡饱和状态pf对应保持低温低压下蒸发代化四个过程保持高温高压下冷凝。疑法)j增压、降压实现循环方式多样蒸气压缩式制冷:要点系统基本组成:四个部件+冷剂工作过程压缩机作用:增压,循环动力膨胀阀作用:降压,控制流量耗能:机械能,电能蒸气吸收式设备、工质对要点:
5、系统组成1工作问路冷剂回路溶液回路工作过程热压缩概念耗能:热能蒸气喷射式制冷:要点t系统组成:喷射器,工质泵工作过程:循环TS图循环的热力分析:制冷剂:H2。、R等能耗:热能描述循环性能的指标:制冷量,锅炉热负荷冷凝器热负荷,泵功喷射系数,循环热平衡详解T-S图吸附制冷要点:1)制冷原理:a、固体吸附剂吸附冷剂蒸汽作用,b、吸附能力TOCrT,c、周期冷却与加热吸附剂形成吸附和解吸(脱附)2)吸附机理气2)单效液体蒸发吸附循环:见参考教材P203)工质对:氯化钢(Bacl2)+氨(NH3)系气组成与工作过程:分解/冷凝过程合成/蒸发过程固气相平衡图:(见参考教材P20)2.2电磁声制冷1. 2
6、.1热电制冷:要点:西贝克效应两种材料,冷热节点温差电制冷(半导体),热电效应(帕尔帖效应):.电回路直流电注意:热电效应强度仅材料的热电势热电制冷元件(热电偶):P型+N型半导体,连接铜线式铜片热电堆:并联式串联多个热电偶2. 2.2磁制冷要点:磁热效应的物理意义补充知识: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B=%F受力,1导线长度,I电流强度磁场强度:H磁导率B=MH磁矩:磁麻课外自习:低温磁制冷高温磁制冷3. 2.3声制冷要点*热声效应:热能与声能之间相互转换现象声波传播时会产生压力波动,位移波动,温度波动,当其与固体边界相遇,相互作用而有能量之转换。课外自习:2. 3气体涡流制冷1
7、 .3.1原理:1.2方法,使压缩气体产生涡流运动并分离成冷、热两部分,冷气流去制冷。工作介质:空气、Co八NH3涡旋(流)管:构成2 .3.2工作过程:高压室温气体等燧膨胀,冷热气流分离(压力能f速度能)详解工作过程的T一一S图:3 .3.3制冷计算涡流管的冷却效应:ATc=Ti-Tc等燧膨胀强度效应:Ts=T1-Ts冷却效率:c=-涡流管加热效应:ATh=Th-Tl制冷量:qo=CpcQo=q,(Po制热量:qh=Ca7;Qh=qmhqh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可应用于过程,则:食=Qh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3.1 可逆制冷循环3.1.1 制冷的热力学原理要点:逆向循环制冷循环热源、热汇概念制冷循
8、环的热力学本质:能量补偿实现热量转移:低温热源至高温热汇制冷逆向循环:能量转换关系见图3T制热J描述循环性能的参数(指标):热泵、制冷机、热泵型制冷机由收益能%偿能量COPr=%COPh=Qe重点理解关系式:COpH=COPR+1(有条件才成立)制冷系数,供热系数(热泵系数)循环效率(热力完善度):Z7=cprnp4 .1.2逆卡诺制冷循环8循环构成及工作过程:循环中的能量转换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循环的性能系数:COR=Qo/=TC=1/wTT1.%一1分析其特性:,注意应用:驾空的讨论要点:COP,77的特点、区别与联系3. 1.3劳论茨循环要点:条件是热源热汇是变温的制冷剂吸、放过程也
9、是变温的循环构成:条件:任何过程无传热温差等燧压缩与膨胀过程。可逆劳化茨循环的性能系数:放热量:q=2Tds=T(S9-S3)J3m吸热量:qQ=Tds=T(S1-S4)J4om兀、T的平均变量温差输入功:w=q-qoCoP=%=%/mom3.2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要点:3.2.1 循环系统组成与工作过程系统:四部件+Pipe+R工作过程:单级蒸汽压缩:一次性压缩POfPk3.2.2 2.2制冷剂的状态图热力状态参数:p、T、v、Ssh(1)压一一焙图:图的结构特性:一点、两线、三区、五态等值线族:等t、p、v、s、h、x临界点:在临界温度以上,物态只能以汽相存在(2)温燃图:3.2.3
10、 理论循环:(饱和循环)理论循环的假定:(见参考教材P69)五条理论循环在状态图上的描述:(见参考教材P70)Oh循环特性:循环各过程包括:功、热转换与交换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口系)循环特性指标:要点,单位质量概念(1):qo(2):qzv:压缩机吸气(3):w单位:kjkg,kjm3(4):W.qk压比:11(压机)排气温度:T2COP注意点:对于某一制冷剂采用理论循环分析可知:系统压力水平压机工作条件制冷能力经济性制冷机性能指标:o(kw)P(w)COPqvh(mis)压缩机理论输气量(1)制冷循环量:kg/s(2) o=qQqmqvhqzvkwh4q。=耳一=hv-h4与理论循环对比,
11、其等价于用有用过热循环与理论循环对比,前者的结论适用。蒸发温度低的制冷机适合采用回热。管管压力损失及热交换何人屿吸热:有害(保温)吸气管:!阻力:降低吸气压力(2)排气管:放热:有利(不保温)阻力:提高排气压力高压液管:V吸或放热、阻力:降低阀前压力低压液管:吸热阻力:提高出口压力压缩机不可逆过程压缩机损失:功率损失一耗功Te1.容积损失输气量JJjCOpJ概念:指示功:明直接用于气体压缩指示功率:i=%/wi.轴功:叫输入到主轴上的比功机械功率:m=wj/ws输入电功:上电机输入功电机功率:mQ=wv/we压缩机容积功率:=qvslqvh实际输气量m3s,理论输气量(输气系数)相变传热不可逆
12、的影响:存在传热,使:Tk,PkT,”,外JT,vv0-COPJ,QJ3.3.3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热力计算目的:为了系统部件设计或选型提供依据计算内容:确定计算工况计算实际循环特性计算制冷机性能和换热的各负荷计算方法与步骤:确定制冷系统,工质确定制冷温度、冷却介质温度,制冷量0或压缩机理论输气量确定循环工况:确定P-h图循环Tk=TH+、TO=T1.-7Tr=Tk+AT;.,Ty=T3-Tl注意点:吸气温度是否考虑无用过热视情况而定。换热温差的选取:水冷冷凝器:A=46K风冷冷凝器:A=1014K冷却液体的蒸发器:A=35K冷却空气的蒸发器:A=81()K计算实际循环特性:确定进出
13、口各设备制冷剂热力状态参数(由图、表、物性计算程序)计算各项性能指标注意点:各效率的确定制冷机性能及设备热负荷计算qm=qJo=qtn4=/Sqypi=QmWiPk=qtn叫Pe=心.吗COP=弧p,(封)CoP=耙/Pk(三)=%”Qkg=4,”Qgh=QmVh计算示例见P8688习题:一台制冷量为50KW的活塞式制冷机(开启式)冷却介质温度为32C,被冷却物温度为-10,制冷剂为R22,采用回热循环,吸气温度为OeC,试进行制冷机的热力计算。(取力=0.8,m=0.92,=0.75)一房间空调器KC-25(Q=2500W)制冷循环工况为:蒸发温度t0=7.2C,冷凝温度tk=54.4C,过
14、冷温度:46;蒸发器出口温度:150C,压缩机吸气温度:35,试进行热力计算。(R22,/=0.9,m=0.95,%=0.95,2=0.85)3.3.4制冷机变工况特性重点:工况变化对制冷剂性能的影响要点:工况参数:To,Tk,77,T3,0,p,呼8工况参数。外部参数:热源、热汇即冷却介质,被冷却物温度参数,流量参数。外部参数f内部参数(工况)Tk变化的影响:以饱和循环为例,由ph图说明当Ttk:循环:12341-123,41循环特性变化:tkWOT,4oJ,%2,COPJ制冷机性能变化:11qvs4(=qvn)qmJ%JqmJ,T=qm卬不定COPl(2)to变化的影响:totoll循环特
15、性变化:v,119T2WOT,%l,qzvJv1t,vv0TWv=%/匕(由此式不确定)KT-1对此,用理想气体压缩过程分析,有:%=-77-1K-I3丁-1Po当PK一定,对于某一制冷剂,K定=Z(Po)对该式求导,且:4叫dp=0,叫取得极值PkK条件是:兀*=(PKlPO)WP=max=KK-I当ZK(PA)I定,JfPoJf乃T,当11时,Wv对于大多数制冷剂:3制冷机性能变化:石J由J,CoPJ,P同上Wr3.4采用混和制冷剂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3.4.1 理论循环:循环假设:忽略流阻损失,和成分变化吸、放热过程为定压,节流等焰压缩,等端对于共沸混合物,其循环情况与纯质相同;对于
16、非共沸混合物,由相变变温特点,可用劳伦茨循环作为理想化的基准循环。对二元混合物的制冷循环,可表示为T-S图上,3.4.2 实际循环与纯质循环类似要考虑实际因素。相变温度滑移特别考虑,两器中温度分布分流中成分改变蒸发器中制冷剂温度的实际分布设定压蒸发时的温度滑移使得蒸发器入口处:1蒸发器出口处:T02制冷剂沿程压降,Pf出口蒸发温度改变7,两种效应是综合影响的,相叠加的结果,造成蒸发器中制冷剂温度的实际分布三种可能的情况:A7(P)7B:t(p)=7c:T(P)7成分偏移定压相变时,气、液相成分在变,不等于充注时的成分。实际中造成成分偏移的原因:P1144制冷剂4.1概述制冷剂分类纯质混合物无机
17、物氯化物碳氢化合物天然合成命名:据ISOO817制冷剂编号规定R数字或字母无机物:R7OO氟利昂和烷烧:其分子式:CnHnFxCly,BrzCnH242R(m-1)(n+l)(x)B(z)共沸混合物:R5()()(按命名先后顺序)非共沸混合物:R4OO(按命名先后顺序)制冷剂的选用考虑因素:制冷性能实用性环境可接受性4.2制冷剂的性质热力性质:p,t,V,h,s,Cp,a,k,a饱和蒸气压与温度关系临界温度粘性,导热性和比热容环境影响指数臭氧衰减指数0DP:物质气体逸散到大气中对臭氧破坏的潜在影响程度。以RIl的臭氧平衡影响做基准(为1),其他则相比于R11。温室影响指数(GWP):对大气变暖
18、的直接潜在影响程度;以C02的温室影响做基准(为1)。物理化学性质(见参考教材P93)4. 3混和制冷剂要点:混合物的T-X相图,定压下相变时的热力特征:非共沸混合物:相变温度滑移:ST=td-tb定压下,蒸发与冷凝要变温。共沸混合物:定压下,蒸发与冷凝不变温近共沸混合物T很小概念:分储,精储混合物制冷剂的特点4.4实用的制冷剂要点:X近年由于涉及臭氧层的损耗情况,为了能显示制冷剂元素的组成,知道是否含有氯(Cl)或溟(Br)等消耗臭氧的元素,因此制冷剂命名符号中,用组成元素符号代替字母R,方法是:C-碳,F-B-溟,C-氯,H-M则符号有:CFO含氯,氟,碳的完全卤代燃HCFC-含氯,氟,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冷及低温原理 制冷 低温 原理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