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
《高等教育论文:“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论文:“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等教育论文:赛教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社会对商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被许多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为了比赛而比赛、“赛教二元分离”等却影响了学科竞赛的应有效果。本文基于“赛教融合”视角,提出了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为创新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关键词新商科;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新商科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经济与管理类教育的新概念,即在传统商科的基础上,把新科技、新观
2、念和新方法引入学科中,以应对社会与经济方面的新挑战。新商科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热点。早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就明确将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赛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视角,将学科竞赛融入专业教学中,即把学科竞赛的资源、过程和考核方式等引入日常教学,形成全新的“教”“学”流程,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商科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的要求。一、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在教育及商业领域应用日益
3、广泛,商科教育所处环境也在发生巨变,这对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与传统商科相比,新商科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育人机制等方面均需做出相应改变。1 .培养目标由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在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及模糊性的乌卡时代(VUCA),商科知识体系更新重建速度快,新概念、新范式层出不穷,传统的以单向知识输出为主的“填鸭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符合时代要求。新商科关键在“新”,体现在新思维、新理论、新工具和新能力四个方面。新思维是指遇到复杂商业问题时,转变常规思维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的思维过程;新理论指要实现从传统理论范式向现代理论范式的转变,研究新经济形态的内
4、在逻辑和新商业生态运行的内在规律,建立与新商业经济相适应的理论和运营管理规则;新工具是指能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把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财富。在数字经济时代,拥有海量数据并不困难,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能否通过数据获取及分析等环节而实现价值创新与增值;新能力是指新商科人才应具备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新商科旨在培养具有广泛的商科知识和技能,具备商业新思维及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参与学科竞赛,使学生在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重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应用相结合。2 .课程体系由相对独立向交叉融合转变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并指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使命是通过教育与社会实践相
5、结合,促进文理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性思考能力的时代新人。传统商科教育注重学科的分类,像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均相对独立。但随着现代商业发展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动态化等趋势,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单一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壁垒、学科壁垒亟须打破。商科课程体系由相对独立向交叉融合转变,这不仅需要破除现有专业间的课程体系壁垒,更需要在更大范围实现商科与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交叉融合的商科课程体系,既能提供丰富全面立体式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有助于培养更具综合素质、更具创新精神的商科人才。赛教融合
6、视角下,学校层面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及知识模块进行调整,开设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的创新性课程,建立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或知识模块。对学生而言,要想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学生个人及团队需具备跨界思维能力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知识,促使学生关注学术与商业的实时动态及应用,而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 .育人机制由学校单方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传统商科教育知识体系主要由学校单方主导与输出,这会导致知识结构与实际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相脱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数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经济管理新现象层出不穷,经济新形态、商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商科理论体
7、系已远落后于社会实践。早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就要求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将“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造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从学科竞赛视角看,目前许多商科竞赛都融入企业实际需求,使学科竞赛更接地气、更加实用。如由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于2022年发起的“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大赛”,就以企业真实命题、业界人士指导、行业专家评审等方式实现产教融合、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参与企业市场调研与商业策划的能力,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赋能。二、学科竞赛视角下商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8、1 .学科竞赛管理不规范,出现竞赛异化现象1989年12月20日,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发起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至此拉开了中国高校学科竞赛的序幕,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也由此登上舞台。从理论上讲,学科竞赛应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强化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目标明确、组织有方的竞赛活动既可以为参赛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及综合运用的机会,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探索兴趣和拼搏精神。优质的学科竞赛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拓展,是第二课堂,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更加热爱,对知识更加敬畏。但也应注意到,目前一些学科竞赛出现异化倾向,已背离“以赛促学”的初衷,
9、削弱了学生对竞赛的尊重。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除了由政府相关部门、国家以及省级各级学会和协会等主办以外,还有许多比赛由企业主办或协办,种类繁多、名目各异。有些比赛名称听上去很正规,但是比赛组织混乱无序,学生参赛体验不佳。还有些比赛打着协会或学会主办的旗号,表面上科学规范,背地里却由企业主导,实行企业化运营,以盈利为目的,学生参赛费用高,甚至存在花钱买奖的现象。调研中发现有的商科竞赛一年举办若干次,只要交费参赛就能获奖,甚至没有校赛环节。伴随着学科竞赛种类越来越复杂、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每年能参加的学科竞赛项目可达百余项,学生疲于应对,出现参赛疲劳的情况。许多比赛在选题、组织、评审等环节
10、存在良莠不齐现象,还有许多比赛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重复性高。这种缺乏规范管理的学科竞赛,严重影响了学科竞赛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深度融合的关系,降低了学科竞赛对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2 .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脱节,没有真正实现“赛教融合”赛教融合的本义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深度融合。通过学科竞赛激发师生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方式,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学和竞赛相脱节的情况,为了比赛而比赛,竞赛与日常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实现“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当前大学生学科竞赛过多过滥、鱼龙混杂,低
11、水平竞赛会对学生学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赛事组织对参赛作品没有设门槛要求,仅仅缴纳报名费就会获得奖项,造成部分学生投机心重,只参加容易拿奖的竞赛活动。第二,赛教融合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和引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应创新培养方式,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及合作式等教学方式。许多高校教师为了创新教学模式,既积极参加面向教师的教学竞赛,又参加面向学生的学科竞赛。但在教师竞赛中,一些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态度、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和方法并没有被移植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出现“赛教二元分离”现象。而在学科竞赛中,一些教师过多干预比赛进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被压制。第三,高校学科竞赛与课程教
12、学衔接不到位。从教师视角看,学科竞赛并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竞赛内容也没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从学生视角看,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多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将竞赛的方法、内容、考核标准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在竞赛中也只是按照比赛的规则和要求进行操作,没有将课堂中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3 .竞赛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科竞赛效果降低许多高校对师生参加学科竞赛激励不足,无法调动参赛积极性。对学生而言,为了参加学科竞赛,学生在选题论证、资料整理分析、计划书撰写、答辩准备、PPT制作等比赛环节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若激励措施不到位,如参赛经费得不到保障、大学生综合测评加分不足等,均会降低学生参赛热情。对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论文 融合 视角 下新商科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