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我市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毛小平同志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完全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上颁发了“优秀人才贡献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和“引进人才贡献奖: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无锡现代化建设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全市百万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工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大
2、力推动“53(F计划和“7+1”政产学研联盟两大抓手,全面启动了党政干部的“双新”工程,以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致力把人口增长压力变成人才集聚动力,把人才辈出之地变成人才荟萃之地。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无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当前,无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担负着由全面小康向建设基本现代化转变、由工业明向生态明转变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全市上下要根据特别尊重人才、特别政策、特别环境、特别机制的要求,以求贤若渴、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下面,就强人才
3、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的两个认识,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江泽民同志2001年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两院院士代表大会上提出,“人才是战略资源”的科学判断。两个科学判断,一个从历史发展高度,强调人才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一个是站在世界发展的视野,强调人才的战略性、全局性作用。两个判断本质相同,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新概括、新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有机结合的新境界、新体现。深刻把握“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两个判断的核心内涵,关键要用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强化对人才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结合无锡实
4、际,就是要充分认识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关键作用,充分认识当前抢抓人才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充分认识无锡做好人才工作不可得的比较优势和现实条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认识人才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就要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斯为盛,惟才是兴“。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从无锡发展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一大批眼界开阔、胸襟宽广的领导干部,一大批有勇有谋、敢于创新的经营管理者,一大批知识丰富、成就卓越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推动了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速了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举世
5、瞩目的“苏南模式: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会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都得益于我们拥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全球眼光,善于同国际接轨的各类人才。无锡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从国际经验来看,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跃居世界超级大国,是因为战时美国吸纳和集聚了大批国际领军人才和精英人才,形成了吸纳全球人才的化传统,增强了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毁于二战,崛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20年快速崛起,主要得力于战时留存的科技管理人才的支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评论日本崛起时讲过“二战可以毁灭日本的物质财富,但无法毁灭日本的创新资源,这就是人才和知识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成功转型,悄然跃起,主要依靠了海外留学人才
6、的回归和国际高质人才的集聚。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反复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新途径的引领者。谁能够培养、集聚、用好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认识国内外人才流动的新变化,就要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全球产业结构大变动、大组合,带来国际人才大流动、大循环。当前我们面临着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人才溢出的机遇,也面临着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人才区域集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国内城市抢抓人才的挑战,特别是周边地区紧紧抓住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机遇,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力度之大、出手之快、先声夺人。上海以“海纳百川
7、、服务全国”的精神,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和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环境,强力扩大人才集聚效应;杭州立足吸引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创业环境、体制机制三大创新,大力构建“创业天堂、休闲之都”的独特优势。苏州、南京依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致力形成集聚人才新“磁场机遇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逝之不再。只有早一步,快半拍,才能抓住主动权、制胜权。充分认识无锡自身优势和现实条件,就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性和坚定性。无锡具有重才兴教、崇工尚的历史传统。无锡历史底蕴深厚,化教育发达,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载入史册的就有近百位政治、化名人。近代以来,无锡在全国有影响的政治家、科
8、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就有260余人。目前,无锡籍的两院院士有67人,已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具有集聚人才不可得的人环境。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接上海,西连南京,地理相近,化相通,既可以接受上海全方位辐射,又可以保持差别化、特色化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分工。特别是随着沪宁城铁、京沪高铁开通,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同城效应进一步放大,无锡对人才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无锡人才工作具有扎实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在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530”计划的城市名片,“7+1”政产学研联盟的特色品牌,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城市和打造人才特区的典型实践,使无锡对海内外人才
9、的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只要充分发挥和提升无锡现有优势,就能变成集聚人才的强大合力,变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的两个认识,必须以超前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竞争的眼光来思考、谋划人才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新观念,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新思路。结合无锡实际,当前有必要在思想上破除三个意识、确立三个观念:要破除重物轻人意识,确立以人为本观念。目前在我们部分地方和干部中还存在着引进人才不如引进设备、企业发展靠人才不如靠技术等偏面认识,忽视了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挫伤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造成人才流失,本质上是“见
10、物不见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服务人。体现在人才工作上就是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中使社会大的价值。要破除急功近利意识,确立长远发展观念。在我们一些工作中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现成人才、轻潜在人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才即期效应和投资回报效应,怕投资、怕风险。既不能储备人才资源,又不能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其实质是功利主义思想和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发培养人才需要战略眼光,长远考虑。要舍得投资,舍得时间,用发展的眼光引人、育人、用人。超前谋划,厚积薄发,以人力资源优势变成创新发展优势。要破除安于现状意识,确立大胆创新观
11、念。现在有些单位和地方对人才工作满足现状,恪守常态,甚至还有些同志对“53(F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心存疑虑,对“7+1”政产学研合作心不足,等等。所有这些,本质上是墨守成规,拘泥路径依赖。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市现有人才工作与发展形势、目标定位还不尽适应。人才投入的力度不大,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04年为2.25%,2008年不升反降,仅为2%左右。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有所增强,但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尽明显,缺少引领产业创新的战略型、领军型人才。形势发展,变动不居,人才工作,唯有创新。过去产业外延扩张、粗放增长需要吸引一般技能人才,现在产业高端攀升、转型升级需要吸引大量科技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型 发展 机遇 打造 人才 集聚 新高 全市 工作会议 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