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项目(一期)———道路及综合管网工程(B7路)深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城乡一体化项目(一期)———道路及综合管网工程(B7路)深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项目(一期)———道路及综合管网工程(B7路)深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乡一体化项目(一期)道路及综合管网工程(B7路)深基坑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2项目区位本项目设计存在桥台基坑开挖,按照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需对以下情况的深基坑、高边坡项目进行专项方案设计:“(一)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2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12米且土层厚度云4米,土质边坡高度28米。(二)深基坑:岩质基坑高度212米,岩土混合基坑高度28米且土层厚度24米,土质基坑高度25米。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经现场踏勘,结合实测和地勘资料本段统计整理共有2段深基坑。深基坑序号所在位置边坡类型边坡规模防护形式1号深基坑A5号桥台四周土质深基坑,长166m。边坡面积I3
2、61m2最大坡高8.2m坡率法+彩条布临时防护二、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2.1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道路周边红线及已发件用地:3、地形图;4、勘察报告;5、本项目道路、结构设计文件。2.2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O33O-2O1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3深基坑专家意见以及回复1、复核基坑边坡岩土参数和稳定性。回复:遵照专家意见,经过复核,岩土参数均取自地勘报告,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完善基坑边坡截排水设计。回复
3、:遵照专家意见,已完善基坑边坡截排水设计。3、完善设计图说、基坑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回复:遵照专家意见,已完善完善设计图说、已补充基坑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4、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渝建安发201927号”文规定进行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论证。河底标高为866.00-866.60m,勘察期间为干涸状态。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结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重庆市酉阳县县城防洪总体规划报告,项目区位于酉阳新城小坝组团,为城市规划区,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
4、准。3.2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山前平原地貌,地貌成因为山麓斜坡堆积,主要地质作用为山谷洪流冲洪积为主,夹有山坡面流坡积作用,线路区多为原始地貌,场区局部人类活动频繁地段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形总体东高西低,地形标高地形标高866.58m876.22m,相对高差约9.64m。地形坡角一般为310。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3.3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酉阳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其岩层优势产状95N12,工程区无基岩出露,据场地附近地表调查,层面间距1255mm不等,张开38mm,表面起伏粗糙,无胶结,未见有泥痕及泥化夹层。综合判定其岩层层面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构造纲要示意图主要有2组优
5、势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产状195210N7685,优势裂隙产状2030/81,间距1.525m,张开l2mm,延伸长一般l1.5m.回复:遵照专家意见,已在设计说明中补充强调“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按“建办质201831号、渝建安发201927号”文规定进行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论证5、完善监测设计,进一步强调“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要求。回复:遵照专家意见,已在设计说明中补充强调“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三、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而季差大,春早、夏热、秋冬多绵雨;雨量充沛而分布不均,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9C,最热
6、月为7、8两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高气温达40(2006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7.1(2008年1月20日)。根据近30年的气象资料,区内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350mm,年最大降水量155Omm(1982年),最大日降水量204.8mm(1976年8月28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14.2mm;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冬季降雨较少。场地主要为偏西北风,夏季偏南风略占优势。多年平均蒸发量1029.3mm,年平均风速1.72.0ms,瞬时最大风速18.9ms0场地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水文:场地南东侧有一小河沟(干河沟),河宽约16.00-20.0m.河沟中部已修建河提
7、,河提修建后河沟净宽度为IOm左右,拟建道路与干河沟相交位置,少量细砂、粗砂。全填充。与圆砾土互层。(4)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白云质灰岩(盐酸滴定法监测):浅灰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碳酸盐、方解石等矿物组成。中等风化岩体结构类型为块状及层状结构,主要结构面类型为层面及裂隙面,结构面结合程度差,为较完整岩体。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山体处及土层下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拟建线路区原始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场地区域地段均被人工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圆砾土所覆盖。勘察深度范围内均未揭露基岩。根据临近场地经验基岩顶面倾斜方向与原始地形坡向近于一致,角度一般38。3.5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南东侧
8、有一小河沟(干河沟),河宽约16.00-20.0m,河沟中部已修建河提,河提修建后河沟净宽度为Wm左右,拟建道路与干河沟相交位置,河底标高为866.00-866.60m,勘察期间为干涸状态。调查访问,河流常年处于干涸状态(由于上游修建水库,导致河沟干涸)。上游已建水库为一级和二级水库,一级水库修建时间三十年以上,二级水库修建十年以上,据访问,从水库修建至今泄洪一次,为2017年8月丰水季节泄洪,泄洪时干河沟水深为1米左右,干河沟的沟底河床高程约866.00-866.60m,泄洪时干河沟水位高程约867.00-867.60m,泄洪时长为2-3天,据调查访问,干河沟三十年来就泄过一次洪,常年处于干
9、涸状态。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结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287302/6475,优势裂隙产状295/69,间距1.52.5m,张开12.5mm,延伸长一般1.52.0m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区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构造简单,裂隙不发育。3.4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工程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J+吟粉质黏土,见少量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J町基岩为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白云质灰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
10、杂色,主要由白云岩块、碎石及粉质黏土组成,其中块碎石含量一般2055%,块径为20100mm,松散-稍密状,稍湿,主要分布于住宅区密集处,为居民区修建院坝及房子形成,属抛填,堆填时间为5年左右。(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1m+N)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含约510%碎石角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上部约0.30.5m为耕植土,含少量植物根茎。与圆砾土互层。(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p)圆砾土:黄褐色,中密,圆砾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多为中风化灰岩、白云岩,少量强风化岩石。其中粒径220mm的含量2335%,2080mm的含量1530%,磨圆度较好
11、,级配较好,多呈亚圆状,少量次菱状,分布不均。主要填充物为粉质黏土,局部含数K=0.001md3.6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工程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据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白云质灰岩,以地表岩溶形态为主,本次勘察范围内未出露。建设场地为溶蚀槽谷地带,上部第四系土层(粉质黏土、圆砾土及人工素填土)覆盖,厚度大,未揭露有隐伏的溶洞及土洞发育,据收集该区区调资料综合判定其岩溶微发育,对拟建物影响小。场地主要特殊岩(土)为人工素填土,勘察区场地范围内地表因居民住宅区修建房屋回填的素填土,
12、主要为松散-稍密,现状素填土的均匀性差、厚度较小(一般小于2m),分布范围小,对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影响小。场地现状稳定。四、土体力学参数土体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表项目名天然重度(KNm5)饱和近度(KNZm3)地基承我力特征值fa(Kpa)天然强度亢剪眄标饱和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模同Es(MPa)变形模量Eo(MPa)基底摩擦系数C(Kpa)(o)C(Kpa)(o)粉质黏土(软塑)19.820.080*26.114.916.810.84.191/0.25*圆砾土19.5*20.0*250*10*38*7*28*/*210.40*素填土19.5*20.5150(W5*28*3*
13、25*2.5/Q30(W体发展规划、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重庆市酉阳县县城防洪总体规划报告,项目区位于酉阳新城小坝组团,为城市规划区,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现干河沟河岸整治工程正处于设计阶段,与拟建道路相交位置河沟整治设计河底标高为863.13m,河道25年一遇洪水位为865.47m(设计提供),拟建桥梁梁底标高为866m0据干沟附近钻探揭露,干沟中及其两岸分布土层为粉质黏土、圆砾土,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层,圆砾土为透水层,其渗透性较强,干沟地表水与场地地下水有较强的水力联系,泄洪期干沟地表水将对场地地下水进行补给,故地表水对拟
14、建场地影响中等。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出了孔内循环水,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的观测记录,观测结果为拟建场地无地下水。场地及其四周无污染源,场区无腐蚀性堆积物,根据临近场地资料粉质黏土及人工索填土对硅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综上所述,场地地下水水量受大降水补给,水量小。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场地原始地形沟谷地段及地形低洼处可能形成少量临时性地下水。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I一2001)(2009年版)本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地下水及土对位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根据地区经验,工
15、程区内圆砾土层渗透系数K=2.75mdo粉质黏土渗透系(1)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可靠。(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增强边坡处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有条件放坡的路段,尽量以坡率法放坡达到自然稳定,减少支挡工程,提高坡体的自稳性。(4)基坑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及时根据边坡的变形情况调整工程措施。6.3 支护方案6.3.1 1号深基坑对本段深基坑采用1:1.5放坡+彩条布临时防护的方案,坡顶设置截水沟。6.4 施工要求边坡开挖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一体化 项目 一期 道路 综合 管网 工程 B7 基坑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