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铝山路西延段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新能源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铝山路西延段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铝山路西延段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能源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铝山路西延段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1 .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标准1.1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2)本项目相关资料;(4)我公司其他各专业提供图纸;(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7)重庆市璧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8)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9)重庆市璧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1.2 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1)低影
2、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7T-292-20I8(2)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4)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6)城市道路与开发空间低影响开发设施(15MRl05)(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8)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I6MR204)(9)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10)透水路面试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11)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18DBJ50/T-276-2
3、017(12)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13)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11)(1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15)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其他相关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2 .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补充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18DBJ50/T-276-2017;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等:回
4、复:根据专家设计依据中补充相关规范标准。详见设计说明11.1.2章节。2、应有各下垫面分析;回复:根据专家补充下垫面分析。详见设计说明1143章节及HMS02下垫面分析图。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35号文件相关要求,本次设计道路工程增加相应海绵城市设计。本项目参照壁山区海绵城市近建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2019.04)中路幅宽度小于24要求制定本次设计海绵城市的控制指标。1)径流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70%;2)年径流污染去除率50%;5 .设计目标(1)道路1.ID设施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2)在道路路幅分配满足条件时设置相关1.ID设施对道路路幅范
5、围内初期雨水进行净化:(3)在道路路幅分配满足条件时设置相关1.ID设施延缓雨峰,满足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缓排指标;6 .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1.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1.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1.l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7 .设计内容7.1 设计思路3、给水及燃气管道设置于生物滞留带下方,应注意各管线检修井与海绵设置关系;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优化给水燃
6、气等位于生物滞留带下方时管线与检查井的关系,补充管网防水处理。4、雨水口设置应保证雨水均进入海绵设施: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本次设计雨水口设置保证雨水进入海绵设施。5、补充透水铺装下渗雨水收集措施;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透水铺装下穿孔管设置,详见HMS-041.ID设施平面分图设计图。6、末端按智慧城市预留监测点设置;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在线监测系统,详见设计说明主要工程数量表及11.5.9章节。3 .工程概况铝山路道路起点接与现状黛山大道相交,起点桩号为KO+OOO,向东延伸,经过规划道路,铝山路终点和锡山路相交,终点桩号为K0+895.300,全长895.300米,设计起点坐标X=66
7、190.212,Y=28162.489,终点坐标X=66071.118,Y=29048.010o铝山路线形较为平顺,道路沿线共计1条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为1800m,设计时速为30kmh,对平曲线半径为1800m,未进行超高加宽设计。4 .总体目标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1)公交停车港处不布置生物滞留带。2)采用雨水篦子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道路交叉口及未设置生物滞留带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雨水口)。3)生物滞留设施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应采用防渗措施,于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按下列原则敷设:6米的填方段防渗膜敷设在靠
8、近车行道路基一侧(后简称半包);6米的高填方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4)道路纵坡W2%时,生物滞留带可不设挡水堰:道路纵坡2%-7%采用阶梯状雨水生物滞留带;道路纵坡27%的道路两侧不设置生物滞留带,采用普绿化带,保持景观整体性5)人行道至少保证2.5m以上的人行通道宽度。6)污水管道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所有污水检查井需采用防渗措施。7)道路1.lD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本次设计仅含土建部分不含植物设计)。7.2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优先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径流汇集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带
9、,通过生物滞留带对雨水的滞留、过滤、蒸发、抑制降雨径流,使汇流时延长,峰流减小,发挥控制面源污染、洪峰流量削减等方面的作用。本工程中采用的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不改变现状道路的雨水管道系统,但是道路范围内雨水在排放到雨水管道系统前需先通过生物滞留带进行雨水洪峰、面源污染、径流总量进行控制。7.3 道路断面及下垫面分析7.3.1 道路断面本次设计道路为双向4车道,路幅宽度为26m,具体分配如下:B=3.Om(绿化带)+2.011(人行道)+16.0111(机动车道)+2.0m(人行道)+3.0m(绿化带)=26.0mo7.3.2 下垫面分析根据道路相关设计资料,其下垫面情况如下,单位(n):道路总面积
10、(m2)车行道路面积(m2)人行道(m2)绿化带(m2)生态滞留沟宽度(m)生态滞留沟(m2)综合雨量径流系由综合流量径流系26405.6516367.335786.13574.7233677.470.730.76本次设计雨水控制范围为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汇水范围,总面积为26405.65m,7.4 1.ID设施的选择为了更好的实现雨水径流控制,结合土壤渗透性能,综合考虑场地建设进度和前期的雨水控制措施,优先选择以渗透、调蓄、净化为主的技术,本项目主要选择生物滞留设施(净宽3()m,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内)、人行道透水铺装两种低影响开发措施,根据汇水情况,通过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对雨水进行汇集,另外
11、,考虑选择路缘石开口、雨水检查井改造、绿化带微地形处理等技术。7.5 径流路径通过上述1.ID设施布局,道路原设计排水方式转变为生态排水模式,雨水径流路径如下图,雨水经过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进行渗透、滞蓄、净化,可对道路初期雨水进行源头水量减量以及水质净化的效果。径流路径示意图7.6 计算过程7.6.1 总体控制指标计算本次设计根据道路绿化带及人行道布置选用生物滞留带(净宽3.0m)和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这两种1.lD设施,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如下表:道路总面积(m2)车行道路面积(m2)人行道(m2)绿化带(m2)生态滞留沟宽度(ra)生态滞留沟(m2)综合雨量径流系综合流量径流系巾2
12、6405.6516367.335786.13574.7233677.470.730.76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一览表受控总面积(m2)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滞留设施调蓄容积V调蓄(mD实际控制降雨量(mm)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4693.470.76588.4045.12904人行道(透水铺装)5786.138521.915非受控绿化带574.72902.186道路总面积26405.65经校核可见,设计生物滞留带能有效控制70.67%的雨水径流,故本项目设置滞留沟满足要求。7.6.2 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VT计算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292-20184.3.1规定的容积法进行计算。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能源 产业园 配套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山路 西延段 道路 工程 海绵 城市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