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工程支路( B6路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工程支路( B6路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工程支路( B6路 )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一基础设施工程支路(B6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1.2 项目区位项目区位图1.3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范围起于A18路平交口,止于A28路平交口,呈南北走向。道路全长1820.571m,桩号范围:K0+016.368K1+836.889。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15m。1.4 卷册划分及文件组成本次为酉阳县桃花源新城双福龙池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一基础设施工程支路(B6路)施工图设计,其内容按专业分成以下六册:笫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排水工程第三册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第五册交通工程第六册景观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其余部
2、分见另册。1.5 对初设审查专家意见(道路部分)的执行情况初设阶段暂无意见。1.6 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出版说明2022年9月26日,通过酉阳县桃花源新城城市路网规划设计专家及部门审查;2022年11月2日,通过酉阳自治县规划委员会。目前本项目已通过各阶段主管部门技术审查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但尚未取得工程规划许可、初设批复、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下穿高速批复、地勘合格报告书等正式批复文件,后期仍存在调整可能。应本项目业主要求,出版本次施工图设计文件,若后期与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出现冲突,非我公司原因造成方案调整和返工的,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2.1 设计依
3、据。工程咨询合同。酉阳自治县小坝组团(桃花源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桃源康养小镇(桃源康养基地二期)项目(河道改道工程)施工图。游龙大道竣工实测地形图。业主提供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2.2 采用的规范标准国家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暖设部分)(2015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U)(2019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地方规范: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
4、施工质量脸收规范(DBJ50/T-078-201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J50T-029-2019)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M2)2.3 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根据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第7.1.4条,明确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三、建设条件3.1 自然地理3.1.1 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街道。项目周边已建成的道路主要有渝湘高速、国道G319及一些硬化乡村道路等,交通较为方便。图2.1.17线路交通位置图3.1.2 气象与水文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而季差大,春
5、早、夏热、秋冬多绵雨;雨量充沛而分布不均,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9,最热月为7、8两月,最冷月为1月,极端最高气温达40cC(2006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7.1OC(2008年1月200)根据近30年的气象资料,区内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350mm,年最大降水量155Omm(1982年),最大日降水量204.8mm(1976年8月28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14.2mm;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冬季降雨较少。场地主要为偏西北风,夏季偏南风略占优势。多年平均蒸发量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
6、装规范(GB14886-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I1)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u-20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l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
7、2013)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适用于车行道路面设计)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岩层层面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图2.3构造纲要示意图主要有2组优势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裂隙1.1:裂隙产状
8、195210N7685,优势裂隙产状203/81,间距1.52.5m,张开l2mm,延伸长一般l1.5m0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1.2:裂隙产状287302Z64-75,优势裂隙产状295/69,间距1.52.5m,张开l2.5mm,延伸长一般1.52.0m0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区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构造简单,裂隙不发育。2)地震据自IOll年以来的近千年间,重庆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区内有记录的3级(33.9级地震)以上的弱震有七次,重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宸中距酉阳地区最近,震级最强
9、的首次破坏性地震是:发生在清咸丰六年五月壬子(1856年6月10日)的黔江小南海地震,地震震级6.25级,震中区域为黔江后坝乡与湖北咸丰大路坝乡之间(今黔江区小南海镇与咸丰大路坝镇之间)。其余酉阳及邻区的地震宸级皆小,地震烈度小于6,属地震频率高,震级小的弱震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0级地宸,该地震为距线路区500公里内震级大于7级的宸级最高、影响最大的地宸,该地震距工区约500公里,工区有明显震感,地震影响烈度为V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OOU-2O1O(2016年版),工区所属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
10、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1029.3mm,年平均风速1.72.0ms,瞬时最大风速18.9ms.场地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2)水文场地南东侧有一小河沟(干河沟),河道宽约16.0020.0m,河道中部已修建河提,河提修建后河沟净宽度为Iom左右,拟建道路与干河沟相交位置,河底标高为877.68877.70m,勘察期间为干涸状态。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结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重庆市酉阳县县城防洪总体规划报告,项目区位于酉阳新城小坝组团,为城市规划区,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采
11、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现干河沟河岸整治工程正处于设计阶段,与拟建道路相交位置河沟整治设计河底标高为863.13m,河道25年一遇洪水位为865.47m(设计提供),拟建桥梁梁底标高为866mo3.2 工程地质条件3.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中山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地貌成因为山麓斜坡堆积,主要地质作用为山谷洪流冲洪积为主,夹有山坡面流坡积作用,线路区多为原始地貌,场区局部人类活动频繁地段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地形标高地形标高867.68m897.09m,相对高差约29.41m。地形坡角一般为35,局部存在陡坎,高度23m,坡度5060。3.2.2 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拟要
12、工程场地位于酉阳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其岩层优势产状95。N12,工程区无基岩出露,据场地附近地表调查,层面间距1255mm不等,张开38mm,表面起伏粗糙,无胶结,未见有泥痕及泥化夹层。综合判定其要由碳酸盐、方解石等矿物组成。中等风化岩体结构类型为块状及层状结构,主要结构面类型为层面及裂隙面,结构面结合程度差,为较完整岩体。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山体处及土层下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4)基岩面及风化带特征拟建线路区原始地形总体为东西高,中间低,场地区域地段均被人工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圆砾所覆盖。勘察深度范围内均未揭露基岩。根据临近场地经验基岩顶面倾斜方向与原始地形坡向近于一致,角度一般3
13、8。3.2.4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南东侧有一小河沟(干河沟),河宽约16.00-20.0m,河沟中部已修建河提,河提修建后河沟净宽度为IOm左右,拟建道路与干河沟相交位置,河底标高为877.68877.70m,勘察期间为干涸状态。调查访问,河流常年处于干涸状态(由于上游修建水库,导致河沟干涸)。上游已建水库为一级和二级水库,一级水库修建时间三十年以上,二级水库修建十年以上,据访问,从水库修德至今泄洪一次,为2017年8月丰水季节泄洪,泄洪时干河沟水深为1米左右,干河沟的沟底河床高程约866.00-866.60m,泄洪时干河沟水位高程约867.00-867.60m,泄洪时长为23天,据调
14、查访问,干河沟三十年来就泄过一次洪,常年处于干涸状态。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结合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重庆市酉阳县县城防洪总体规划报告,项目区位于酉阳新城小坝组团,为城市规划区,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现干河沟河岸整治工程正处于设计阶段,与拟票道路相交位置河沟整治设计河底标高为863.13m,河道25年一遇洪水位为865.47m(设计提供),拟建3.2.3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拟建线路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残
15、坡积(Q4el+dl)粉质黏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砂岩、泥岩。各地层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D素填土(Q4ml):第四系人工堆积,杂色,主要由白云岩块、碎石及粉质黏土组成,其中块碎石含量一般2055%,块径为20100mm,松散-稍密状,稍湿,主要分布于原住宅区密集处,为居民区修建院坝及房子形成,属抛填,堆填时间为5年左右。该层场地内大部分区域有分布,根据钻探揭露,该层厚O.(X)-3.80m(Z6-24)o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Q4al+pl):第四系冲洪积,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含约510%碎石角砾。稍有光泽,干强度
16、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上部约O.3O.5m为耕植土,含少量植物根茎。该层主要分布与场地表层,在圆砾土内零星分布,多呈透镜体状,根据钻探揭露,该层厚0.06.30m(Z6-51)。圆砾土(Q4al+pl):笫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褐色,中密,圆砾土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多为中风化灰岩、白云岩,少量强风化岩石。其中粒径220mm的含量2335%,2080mm的含量153O%,磨圆度较好,级配较好,多呈亚圆状,少量次菱状,分布不均。主要填充物为粉质黏土,局部含少量细砂、粗砂。全填充。主要下伏于粉质黏土,局部出露,现场钻探施工揭露最大厚度13.50(Z6-26),未完全揭穿该层。3)寒武系
17、上统耿家店组(C3g)白云质灰岩(盐酸滴定法监测):浅灰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2)建筑场地类别本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圆砾土,覆盖层厚度50m(根据区域资料及相邻区域勘察资料推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相关规定,对本拟建道路区域进行地宸效应评价,详见表2.2.5-1所示。表2.2.5-1地震效应评价表一表钻一代性孔覆盖层厚度(m)地基土类型士的类别(以不利判别)等效剪切波速m/s(以不利取值)防别一.类筑地分一建震划一基征计特期一设本周Z6-5450(注1)素填、粉黏、圆砾中软土187.
18、3山类标准设防一般地段0.45s注:1、根据区域资料及相邻区域勘察资料推测本线路区域覆盖层厚度50m;2、压实后的路基填土剪切波速值以实测值为准,再对该段路基重新复核地震效应。根据上表评价,拟建道路开挖后以填土、粉质黏土及圆砾土为路基持力层,场地类别为In类,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拟建道路主要为填方方道路,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道路两侧将形成4.6m的填方边坡及6.5m的挖方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应根据工程情况适当加强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设
19、计地震分为第一组。3)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总体上地势较为平坦,未见其他高陡环境边坡分布。场地无液化土层分布,无软土宸陷问题,场地岩土体层位较为稳定,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拟建道路区域填筑后道路两侧将形成最大高度7.4m的填方边坡。在地震作用桥梁梁底标高为866mo2)地下水类型场地主要地层为少量素填土、粉质黏土、圆砾土,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层,圆砾为透水层,其渗透性较强,干沟地表水与场地地下水有较强的水力联系,泄洪期干沟地表水将对场地地下水进行补给,故地表水对拟建场地影响中等。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出了孔内循环水,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的观测记录,观测结果为拟建场地无地下水。综上
20、所述,场地地下水水量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场地原始地形沟谷地段及地形低洼处可能形成少量临时性地下水。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根据地区经验,工程区内圆砾土渗透系数K=2.75md粉质黏土渗透系数K=0.001mdo4)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及其四周无污染源,场区无腐蚀性堆积物,根据临近场地资料和地区经验,拟要场地属于11类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在II类环境、A类条件、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对钢结构均有微腐蚀性。3.2.5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地震稳定性1)场地土
21、类型本次勘察剪切波数据根据该地区经验和周边相似场地报告结论并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相关规定,场地内素填土状态为松散稍密(根据现状推测道路堆填状况),剪切波速平均值取132ms,为软弱土;粉质黏土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78186ms,平均179.20ms,为中软土;圆砾土剪切波速值域251274ms,平均264.84ms,中硬土。原民房及道路拆除后其地下管线依然存在,以水、电、气、网、给排水等市政管网为主,场地上空还架设有输电线缆,工程开工前应汇合相关单位给予明确并加以保护、拆除或改迁。场地区域未发现人防洞室等
22、地下洞室。3.3 工程地质评价拟德道路为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1820.571m,桩号范围:K0+016.368Kl+836.8890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15mo设计速度40kmh,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规模小。拟建场地属中山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勘察场地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区域地形地貌较为单一。经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拟建线路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素填土,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粉质黏土、圆砾土,线路区域地层变化较小,除填土外无其他特殊岩土层。3.3.1 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线路区内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堆积(
23、Q4ml)素填土,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粉质黏土、圆砾土,地层变化较小,除填土外无其他特殊岩土层。场地附近无断层通过,地震活动微弱,场地及周边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及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综上,场地区域总体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但路基填筑后道路两侧将形成最大高度4.6m的填方边坡及最大高度6.5m的挖方边坡,应进行针对性设计,以确保其稳定。3.3.2 工程地质评价3.3.2.1 边坡工程地质评价设计方案,拟建道路修德后道路两侧将形成最大高度4.6m的填方边坡及最大高度6.5m的挖方边坡,均为土质边坡,边坡具体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工程支路 B6路 施工图设计说明 棚户区 改造 项目 一期 基础设施 工程 支路 B6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