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docx
《通辽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辽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通辽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国家中医药局规划财务司关于印发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遴选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在通辽市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适应区域中心城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特制定通辽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的基础1 .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通辽市位于自治区东部,地处蒙、吉、辽3省区交界处,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5.95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均GDP为4.4万,居民人均可支
2、配收入为24508元。2022年常住人口283.46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92.7万人。汉族占50.06%,蒙古族占46.15%;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0%o2 .医疗服务利用现状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1324.7万,20202022年年均增长5.2%,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年均增长4.1%,基层卫生机构年均增长5.9%o2022年三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19.2%,20202022年年均增长率为4.7%。2022年全市医院出院人数为38万,20202022年年均增长率为2%,其中三级医院出院人次数占全市医院的49.2%,年均增长率为7%。2020年住院主要疾病为
3、心血管、神经、肿瘤、消化及呼吸疾病,分别占1331%、1327%、11.0%、3.6%和9.8%。(二)医疗资源配置状况1 .医院及其分布2022年通辽市共有医院84所,其中,综合医院33所、中医类I和蒙医医院分别为18所和13所、专科医院20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44所。公立医院30所,其中自治区属1所,市属6所,区属5所,旗县属18所。三级医院均为公立医院,包括自治区属1所;市属5所,其中综合医院2所,专科医院2所,蒙医院1所;区属1所,旗县属2所,均为蒙医类医院。2 .床位及其使用率2022年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0731张,医院实有床位15400张,其中三级医院占42%。2022
4、年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7.31张,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以下简称国家规划)标准少0.7张。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千人口床位数1.85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张,低于国家规划1.902.00张的标准。2022年医院床位使用率为60.71%,其中,综合医院、中医,包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2类医院、蒙医院、专科医院分别为56.56%.32.49%,60.19%和64.99%o三级、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2床位使用率分别为71.96%、47.04%和26.68%。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虽然超过了70%,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均低于自治区(
5、62.0%和38.4%)和全国(81.6%和54.7%)平均水平。全市医院平均住院日为8.6天,其中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蒙医院、专科医院分别为7.4、9.2、7.5和22.4天。三级、二级、基层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为9.0、8.0和6.3天。3 .卫生人力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为9381人和8483人,其中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占53.6%和76.8%o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口医师数和护士数分别为3.1人和3.0人,比国家规划标准低0.2和1.l人。医院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6人和2.3人,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022年医
6、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数和日均负担床日数分别为4.8人次和1.l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人次和0.3天。(三)医疗服务能力和专科学科建设水平1 .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个重点建设专科核心技术开展标2包括一级医院、未定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准,创伤科开展比例3为90.2%,达到国家标准(90%),其余专科核心技术开展比例与国家标准有较大差距,其中,肿瘤科、心血管科开展比例分别为62.4%和40.0%,比国家标准低7.6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呼吸科、神经科和儿科核心技术开展比例分别为33.8%、26.2%和39.4%、通辽市人民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比例达到
7、61.4%,其中创伤和肿瘤专科优势明显,2022年肿瘤专科的三四级手术占比、疑难病种覆盖比例、核心技术开展比例分别为42.3%.27.2%和41.8%,但比国家标准低42、52和28个百分点。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综合实力较强,进入国家前100位。2 .医院重点专科学科情况2022年通辽市各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42个,其中:6个国家重点专科,30个自治区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6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数量最多,2022年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分别为5和7个。市属医院中仅通辽市人民医院2016年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近五年自治区仅设置中医、蒙医作为省级重点专科,并未设置西医类临床重点专科。2022
8、年通辽市共有重点学科57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学科包括自治区级13个,市级59个。其中,西医类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均在通辽市人民医院;市级重点学科59个,3核心技术开展比例=核心技术开展的种类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定的核心技术总数*100%。4儿科核心技术在总人群开展率为39.4%,但M岁以下人群实际开展率仅为1.95自治区重点学科最近一次评审是2016年,发文时间是2017年。市级重点学科最近一次评审是2019年。评定周期一般是35年。分布在通辽市人民医院(22个)、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6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个)、通辽市第六人民医院(2个)、通辽市第三人民医院(1个
9、)、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3个)、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2个)、通辽市蒙医医院(1个)、库伦旗蒙医医院(1个)。3 .医师教育经历和职称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中博士、硕士和学士分别占1.1%、16.1%和57.0%。其中,三级医院博士占2.1%、硕士占29.0%。自治区属医院的博士、硕士占比分别比市属医院高6.2和42个百分点。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中正高、副高职称者分别占9.2%和15.1%,其中,三级医院分别占11.8%和16.4%;自治区属医院正高职称医师占比比市属医院高5.9个百分点。4 .高层次人才诸如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杰青、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
10、席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杰青等头衔的高层次人才数为0。仅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有国医大师1名。担任自治区医学会和医师协会主任/副主任及候任主委分别为5人和3人,主要来自通辽市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5 .教学能力及教育平台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市人民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2年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共规培医师263人,西医类61人;通辽市人民医院西医类规培108人,涵盖了10个科室,与自治区人民医院规培128人涵盖16个科室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通辽市现有研究生导师131名,其中博导2名,均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类专业导师,西医类专
11、业硕士导师70名,其中通辽市人民医院9名,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4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55名,通辽市妇女儿童医院1名,通辽市第三人民医院1名。6 .科研能力及绩效20162022年共有科研项目3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减少了5项,自治区项目(294项)减少了6项,其他项目(26项)减少了8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五年共有科研项目274项,占81.7%,包括国家级14项、自治区级258项,而通辽市人民医院总项目数38项,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29项。项目经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五年共有2726.1万元,占87.8%,2019年人均经费达9624元,而同年通辽市人民
12、医院仅人均131元。20162022年共发表文章2070篇,其中SCl论文261篇。2022年发表国内核心期刊文章57篇,比2015年减少58篇;SCI文章55篇,比2015年增加25篇,SCI文章影响因子上升了83.2%o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市人民医院、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五年间发表文章构成比分别为79.1%、32.1%.9.7%和8.2%,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SCl文章占79.3%,通辽市人民医院占19.9%。(四)现状评价1 .医疗资源总量不低,但分布不均衡,结构不甚合理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辽市医疗资源总量不低,但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占
13、全市人口总数25%的中心城区集中了78%的三级医院。市域北部和南部的副中心城市霍林郭勒市和奈曼旗缺少优质医疗资源。三级医院在蒙医领域实力较强,但西医实力相对较弱。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偏低。医疗资源结构不甚合理。近年来自治区属医院、市属医院建分院扩大规模,服务量及其占比不断增加,基层服务量占比呈下降趋势。医师平均学历偏低,硕士及以上学历医师比重不高;三级医院,包括区域医疗中心领军医院高层次人才匮乏。专科资源配置不均衡。三级医院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等专科资源配置相对较强,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通辽市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床位均超过100张,有硕士导师等教学师资。通辽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
14、消化内科、儿科、肿瘤、骨科在区域内有明显优势,但呼吸科、儿科等专科资源配置不足。自治区属医院定位不甚清晰。自治区属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数量、专科学科平台和医学教育平台建设明显优于市属医院,理应主要为自治区内的疑难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优质蒙医药服务,但该医院以服务市内患者为主,手术量占住院患者比例比通辽市人民医院高约3个百分点,但三四级手术占比、核心技术开展比例均较低,反映该医院开展了大量普通西医技术服务,并未完全实现其功能定位。2 .医院运营效率和服务体系系统效率有待提高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和资源闲置并存。2022年全市千人口床位数及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床位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比国家规划2025年标准
15、低0.8和0.02张,但医院床位使用率仅为60.71%,反映目前不存在医院床位总量不足问题。资源整体利用率有待提高,不同级别医院利用率差异较大,有较大调整资源利用结构的空间。医院运营效率有待提高。2016-2019年三级医院平均业务收支结余呈下降趋势,其中通辽市人民医院业务收支结余逐年下降且降幅明显,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则有所上升。通辽市人民医院20162019年的业务收入增加1.2亿,但支出增长1.79亿,而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业务收入增加4.22亿,支出增长3.82亿,2019年在床位数比通辽市人民医院少12%的情况下,实现了收入仅少2.7%、支出少10.3%。医疗服务体系的系统效率
16、有待提高。20152019年全市基层机构门诊服务量占比从52.6%下降到43.9%,基层医院6床位使用率低于自治区(38.4%)和全国(54.7%)水平,除与基层服务能力和激励机制有关外,也与自治区属医院、市属医院建分院、扩大规模及做大服务量和收入的运行模式有关,加之内蒙古民族6包括了级医院、未定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大学附属医院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医疗服务体系系统效率不高。3 .专科优势不突出,学科建设导向存在偏差,与区域医疗中心定位有较大差距专科优势不突出。2019年复旦专科排行榜中,内蒙古自治区内有9所医院获得了华北地区31个专科声誉榜(共有40个临床专科排名)提名,
17、但通辽市的三级医院均未获得排名或提名,没有区域内领先的优势专科,与省会城市、包头、鄂尔多斯市等地有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开展和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有待提高。通辽市人民医院的三四级手术占比、核心技术开展比例、疑难病种覆盖比例优于市内其他三级医院,但除创伤科外,肿瘤、心血管、神经、儿科、呼吸专科的核心技术开展比例均与国家标准有很大差距,也不及包头、鄂尔多斯及赤峰等市的领先医院水平。通辽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儿科、肿瘤、骨科在区域内有明显优势,但与周边医疗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西医类专科、学科建设亟待加强。一是蒙医类学科实力较强,但西医类学科建设较弱。自治区和通辽市均未设置西医
18、类临床重点专科,西医类专科缺少支持。二是西医类重点学科发展导向存在偏差。通辽市重点学科评审以科研能力和绩效为主,虽然有利于吸引和培养科研人员和研究型医生,提升科研绩效,但也存在专科、学科和医学教育难以融合和相互促进,科研与临床实践结合度不高、成果转化不强,对临床技术提升、促进专科发展的作用有限等问题。区域医疗中心设施配置水平有待提高。根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目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通辽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规划)基本具备了初具规模的医教研基本设施配备,但通辽市人民医院的硬件设备配置低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新院区建设规划中未有实验室、临床研究等相关设施,受资金等条件限制,科研教学
19、硬件设施设置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尚有一定差距。4 .人才队伍问题突出,制约专科学科发展专科、学科带头人缺乏,后备力量不足。全市三级医院专科、学科带头人比较缺乏。政府对专科、学科建设支持力度不高,医院主要依靠自己培养的人才及自然成长的优势专科学科,很难引进和培养出高层次医学人才。专科、学科后备力量不足,2020年全市拥有博士学位的医师仅54人,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50人,主要是蒙医类医师。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骨干数量和后备力量均不足。2020年通辽市人民医院研究生学历医师仅占24.8%,低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64.5%),博士数量更是远不及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后备力量不
20、足对实现形成省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专科、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的学科目标有较大影响。引进和留住人才难度大。20162020年全市三级医院总共招聘硕士以上学位医师数250人,流失研究生学历医师62人,约占招聘研究生医师的四分之一。地区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以及医院发展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等是引进和留住人才困难的重要原因。医学教育平台支持有限。通辽市的医学教育平台包括以蒙医为主,西医相对较弱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以及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通辽职业学院。通辽市人民医院虽然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但这些大学原本在国内排位不在前位,师资力量、学生质量等都受到限制,并对通
21、辽市人民医院支持力度有限。缺乏高水平西医类医学教育平台是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短板之一。人才相关配套政策需完善。一是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不足。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对人才的稳定投入机制。二是医院编制有限,不利于区域医疗中心人才引进。三是收入分配机制尚需完善。市内医院高水平人才收入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医院尚未有效建立以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科研成果为主的收入分配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人才激励不足。5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相对滞后“三医联动”改革有待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新体制下“三医”良性联动不充分,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
22、改革有待巩固完善。比如: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就医外转率较高;医疗机构经营运转困难,人员待遇低,发展后劲不足;医保统筹协同弱,兜底保障难,可持续发展风险大,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建机制、“上下联动”推进分级诊疗有待加强。高层级公立医院做大规模、做大服务量、做大收入的运行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活,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高层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动力机制不同向。虽然组建了医疗集团和医共体,但通过支付机制、价格机制等形成的上下联动机制尚未到位,上下“联而未动”,分级诊疗格局尚未形成。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滞后
23、。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及用人自主权改革并未得到很好落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不利于医院人才引进、培养和有效激励。二、规划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1 .规划思路按照“打造高峰、辐射周边,盘活存量、提质增效,重点突破、引领区域”的思路,规划通辽市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及相应的医疗资源配置。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布局与人口分布相匹配,普遍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满足居民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医疗服务需求,打造优质医疗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和定位,形成以通辽市人民医院为领军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为支持医院、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等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辽市 区域 医疗 中心 建设 发展规划 2023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