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二期)-9号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二期)-9号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8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道路工程(二期)-9号路-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项目区位御临镇片区道路工程(二期)-9号路位于重庆市两江协同创新区,道路起点接启动区支路延伸段、自北向南延伸,下穿寨子路,后与七号路、六号路、五号路、四号路平交,近期与黄胡路平交(远期下穿黄胡路),1.2 工程规模该道路工程设计全长为1804.703m,实施范围为K0+138.524Kl+749.277,实施长度为1610.753m,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26m。1.3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岩土、交通标志标线、排水、综合管网、桥涵和照明工程的设计工作,共分八册。本章节为第一册道路工程。
2、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 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合同;2、重庆市两江新区总体规划;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4、寨子路三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7.06.26);5、黄胡路工程(二期)(龙兴段)-施工图设计(重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0.11)6、御临镇片区道路工程(二期)-9号路(Ko+000.759Kl+805.462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2021.Ol)7、高边坡专项论证专家意见8、业主提供的地块设计资料2.2 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城市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重庆)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范(DGTJO8-2109-2012)(上海)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
4、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o路面防滑涂料(JT/T712-200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玻璃纤维土工格栅(GB/T21825-2008)路桥用塑性体(APP)沥青防水卷材(JT/T536-2018)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JiZT992.1-2015)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第2部分:聚酯玻纤非织造土工布(JT/T992.2-2017)4.1.1交通位置勘察区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
5、御临镇,区内交通较为便利。41.2气象、水文勘察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C,极端最低气温T.8C,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
6、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85.11141.8mm,多年最大日降雨量126.6mm,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绝对湿度17.6mb,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雾酸雨发生,大气降雨是该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表水汇入河流内。项目区域
7、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勘察场地西侧御临河,距离项目区场地最近点约100m,最远处约650mo御临河为长江上游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竹县乌木乡境内的高峰寨,海拔845m。流经大竹、邻水、长寿,于渝北区太洪岗注入长江。流域面积3860.9Km2,主河道长218.2Kn,平均坡降2.47%。勘察时水位约167.5m,蓄水期175水位约为173.21m,50年一遇洪水位182.83m183.31m,历史最高洪水位194195m。项目区范围内离御临河最近点地面高程182In左右,一般不受御临河水位涨落影响,但在极端情况下有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风险。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
8、16)重庆市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设计导则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规范强条的情况。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的执行情况1、K1+060现状道路应该有保通措施。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本次设计已考虑现状道路的保通措施,并已计入工程量中,详细设计在下阶段完善。2、补充与东滨河路的平面、标高、边坡的关系。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补充与东滨河路的关系。3、依据地勘资料优化特殊
9、路基的处理范围。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地勘资料及实测地形图优化路基处理范围。4、依据地勘,增设相应高填方段处理措施。回复:对于高填方段边坡处理措施为:采用分层压实回填,当原地面坡率缓于于1:5时,在清表后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当原地面坡率陡于1:5时,在清表后开挖成形成台阶,台阶应有不小于3m的宽度,台阶高宽比不大于1:2,台阶面成5%反坡,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开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在原地面挖台阶后填筑填料。要求每层填土需达到压实要求后方可回填下一层填土。4、水文地质、气象、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1 自然地理产状55Z8
10、2o,裂隙间距0.41.5m,平均间距0.95m,张开度l3mm,裂面平直,无充填,延伸长度为310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4.2 .3地层岩性通过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J)、残破积粉质粘土层(QFT)、沼泽沉积淤泥质粉质粘土层(Q;),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o1)土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素填土:黄褐色,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和泥岩、砂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约20%-35乐粒径5T0cm,最大可达50cm,回填时间约5年,回填方式为机械抛填。主要为修建公路及社区平场形成。场地内广泛分布,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9.9m
11、(ZK752)0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FIU)粉质粘土:褐色、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粒组成,含少量砂、泥岩碎石,碎石含量越5%,粒径l-3cm。粉质粘土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呈可塑状,稍湿。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1.2m(ZK475).第四系全新统沼泽沉积淤泥质粉质粘土层(Q.h)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软塑流塑状,含有机质,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钻探揭露最大厚度4.3m(ZK540)2)基岩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zS)泥岩、砂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大部分地段下伏于人工填土层之下,局部裸露。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岩性主要为泥岩,砂
12、岩呈透镜体存在。(1)泥岩(Jz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量高。(2)砂岩(J,s-Ss):灰白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项目K0+600Kl+060段西侧50m处展布一溪沟,当地称玉溪,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流动,汇入御临河,溪沟宽210m,水深0.52m,上游较窄,下游较宽,勘察时水量较大,约10501.s,水位约173.30m,受大气降雨及御临河水位变化影响较大,水位涨落较为频繁,历史最高洪水位194195m0拟要线路填方坡脚处最低高程约177m,一般不受玉溪水位涨落影响,但在汛期易受坡脚浸泡危害。K0+660处拟建线路填方段
13、覆盖溪沟,建议修德足够大小的排水箱涵以避免水体阻塞。项目区其它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水田、鱼塘及小溪沟积水,鱼塘水深一般为1.002.50m拟建工程修筑后,完善地表水排泄后,地表水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4.2工程地质条件4.2.1 地形地貌勘察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单元,具浅丘地貌特征,未平场前地面呈宽缓的沟槽及丘坡相间分布,小里程班号区域地形坡度较平缓,一般坡度5。15,局部沟谷地段地形坡角较缓,地面高程175m195m,相对高差约20m;大桩号区域地形坡度较陡,一般坡度1030,局部沟谷地段地形坡角平缓,地面高程180m220m,相对高差约40m。丘陵形态多为脊状丘。地势整体上南高北低,起伏较
14、大,沟岭相间,沟谷地段多为荒废多年的农田(大多为水田)、鱼塘,丘陵地段多为荒废多年的坡地。4.2.2 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大盛场向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勘察区内及附近无断层发育。岩层产状2903201115,层间局部发现软弱夹层,结合较差,为软弱结构面。受区域构造应力及外管力作用影响,岩体风化裂隙发育,据踏勘和区域地质资料,岩体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产状295/77,裂隙间距0.51.2m,平均间距0.85m,局部张开度12mm,裂面平直,无充填,延伸长度为35m,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2)基岩裂隙水项目区域内基岩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砂岩、泥岩。砂岩为含水层,地下水
15、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该类地下水主要在露头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部分接受松散岩类孔隙水的给。接受补给后,部分地下水顺层作短暂运移到地形低洼处分散溢出地表;主要部分则沿裂隙顺含水层倾斜方向流动,直至裂隙发育段之下界或砂岩尖灭处,然后回升再沿走向作纵向运动,在沟谷切割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地表。临近地表冲沟的岸坡地下水一般与河水联系相对较好。其运移方式为顺坡向排泄,流入地表冲沟;在汛期涨水季节,随着河水位的抬高,及河水位高于岸坡附近的地下水位,则河水向岸坡附近地下进行渗透补给,岸坡地下水位随着河水的抬升而逐渐抬高,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河水位的升降而相互转换的;枯水期则是地下水补给河
16、流。综上:项目区内,地表冲沟两侧小范围岸坡地段,地下水受河水补给,储量较丰富,局部地势低洼地段,汇水面积较大,地下水储量较丰富。根据设计意图,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区域均为填方段,其中K0+450K0+700段回填后将阻断原有地表水排泄通道,设计时应考虑相应的排水方案,施工时候应做好防水措施,暴雨状况下需随时观测水量以避免水量暴增对工程施工造成危害。K080段之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其余地段地下水储量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水、土腐蚀性根据现场调查走访,勘察区周边未见污染源。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附录K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11类。据临近场地勘察报告;明月大道
17、二标段工程地质勘察(重庆市二零八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年6月编制)中水质简分析报告结合地区经验判定,环境水和土体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4.2.5不良地质作用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经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脂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地下河道、沟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在自然状态下场地石、石英,云母次之,钙、泥质胶结。3)基岩风化带特征及岩土界面特征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结合钻取岩芯风化程度,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可划分强、中等风化带:(1)强风化带:岩体结构破坏严重,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
18、,锤击易碎,风化裂隙发育,胶结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强度极低,岩块手易折断:强风化带埋深019.9m,揭露厚度一般1.62.8m。(2)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致密,岩体较完整,钻取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锤击不易碎,强度较高,中等风化岩层层理结构清晰,埋深,1.621.9m。场区地势总体比较平缓,局部起伏较大,岩土界面倾角总体随地面起伏而起伏,岩土面倾角一般约为515左右,K0+280K0+360段基岩面起伏较大,约45。基岩面上部覆盖层无整体临空面,因此拟建场地不会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滑移,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4.2.4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与补排关系根据地下水在土层、岩石中赋存条件,将
19、场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中,少量赋存于残破积粉质粘土层及沼泽沉积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接受补给后,向下渗透及迳流的方式向低洼处排泄,部分渗入基岩裂隙中,补给基岩裂隙水,并在四周高中央低的洼地地带形成上层滞水,该类地下水动杰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具较大的动态变化特征。本次勘察揭示填土层结构松散稍密,孔隙一般较大,是良好的透水层。粉质粘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本次勘察对土层采用小水量和无水钻进过程中,因此除地表冲沟两侧及地势低洼地段钻孔有测出水位,地下水较丰富,以湿地形式呈现,其余地方
20、此类地下水较贫乏。出路基范围。(3)一般路基道路两侧挖、填方边坡高度土质小于2m、岩质小于5m段。路基路床下为填土时回填士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表4.6.2要求进行压实处理。(4)软土路基处理片区部分区域为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填方路提设计标高大于淤泥顶面以上1.5In且淤泥深度22.Om时,采用抛片、块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片、块石排淤层应高于水面或淤泥层Im,且应碾压密实;片、块石短边尺寸不得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连槽碎石或砂砾垫层厚度60cm,再进行填土
21、分层碾压。填方路段当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的淤泥深度小于2.Om时,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池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池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晾干路基;铺筑级配砂砾料垫层,接着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5)下穿道拟德9号路K0+286.326处下穿在建寨子路,寨子设计路面高程202.520m,9号路设计路面高程最低处193.68011,将在两侧形成0.08.84m的岩、土质边坡,按照设计意图,将修建衡重式挡墙进行支护。2)路线分段评价1)K0+140-K0+460(填方路堤段、中间两车道下穿)(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8
22、8210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188198m左右,现状地形较为平缓,线路主要穿越半荒废田地、在德寨子路填方区、原始媛坡、工程建设抛填区。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压实填土、松散稍密填土、残坡整体稳定。4.3勘察区工程地质评价4.3.1 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资料及本次现场调查,线路范围及周边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稳定场地。土层之下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未见有断层发育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未发现有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
23、埋藏物,线路段现状斜坡(边坡)整体稳定,对开挖、回填形成的环境边坡进行有效防治后,适宜本道路建设。4.3.2 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道路路基类型按拟瓮遒路设计方案可知,拟建道路路基部分可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一般路基。(1)填方路基填方边坡第一级坡高8m,坡度为1:1.75,第二级坡高8m,坡度为1:1.75,第三级及三级以上填方边坡坡高8m,坡度为1:2,每级之间设2m宽的马道。填方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约11。),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2m,阶面设向内倾斜24%的横坡,填方路基坡脚设护脚墙。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2n)外设排水边沟。(2
24、)挖方路基挖方边坡第一级坡高8m,8m以上每8m为一级,两级边坡间留2.Om宽马道。通常基岩采用1:0.75放坡,遇土层时坡度不陡于1:1,本次设计上级边坡采用1:1.5,下级边坡采用1:0.75。挖方边坡的岩质边坡部分采用有机基材护坡的形式,挖方边坡的土质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挖方边坡坡顶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CJJ194-2013)表4.7.2要求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建议取160kPa,待后期回填压实后以现场实测为准。压实系数不小于0.96o建议填方边坡在按设计坡率进行放坡后对坡
25、体采用格构护坡并加强排水。下穿道两侧边坡建议在土质挖方超过2m,岩质挖方超过5m段均应设置挡墙支护,并结合地形设置系统的截排水措施,减小地表地下水对边坡的不利影响,挡墙持力层可选择压实填土和中风化基岩。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有序进行,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稳定,弃土、弃渣的堆填不应引起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水的排导及防护工作。该段路基挡墙持力层部分为不同持力层,分别为填土和基岩,建议设计时考虑不均匀沉降。3、K0+460-K0+540(填方路堤段、软土路基段)(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83192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183187m左右,现状地形较为平缓,线路
26、主要穿越半荒废田地。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沼泽沉积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土层厚度约1.04.3m左右,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该段地表水较为富集,多呈湿地状,地下水位较高,基本与地面持平。(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161,设计路面高程192.4192.7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填方路基段,轴线最大填方高度为9.38m,将在道路两侧形成的4.911.6m左右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排水方面,按设计意图,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将在坡脚2m外设排水边沟。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两侧填方边坡将稳定。(3)防治措施建议:该段穿过水田土层富
27、含腐殖质,土体长期浸泡及耕作下强度极低,且多为流塑状软塑状,建议对采取换填处理,再压密回填。建议选择强夯压实填土做路积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419.7m左右,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161176,设计路面高程192.725202.520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填方路基段,轴线最大填方高度为7.78m,将在道路两侧形成的4.212.3m左右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该段填方范围内横坡坡度较为平缓,一般小于10,填方土体不易沿原始地形发生整体横向滑移失稳。排水方面,按设计意图,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将在坡脚2
28、m外设排水边沟。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两侧填方边坡将稳定。中间两车道为下穿道,设计路面高程最低处为191.16bn,在建寨子路路面高程为202.520m。将在道路两侧形成O.O11.4m高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下穿道西侧挖方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最高约11.4!1。西侧1)+2801)+350段为挖方岩质边坡,最高约10%其余段为挖方土质边坡,最高约11.4m。根据分析,土质边坡直立开挖不会造成土体临空并沿原始地面或岩土界面滑移失稳,但土质边坡直立开挖易发生圆弧形滑移失稳;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岩质边坡边坡坡向为251,开挖坡角按最不利情况90考虑,边坡岩体已砂岩为主,边坡岩体
29、类型为IV类。根据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关系,边坡为切向坡。裂隙口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裂隙1.2倾向坡内,会发生掉块。Y1.l交线与边坡斜交。Y1.2交线与边坡斜交。1.1-1.2交线与边坡斜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岩体破裂角取45+2=61oo受裂隙及层面切割,会发生局部崩塌、坡面掉块现象。等效内摩擦角取56。(3)防治措施建议:建议将现状地面清除表层粉质粘土,施工成逆坡台阶后,该段穿过水田部分土层局部含腐殖质,建议对工程性质较差的土体采取换填处理,再压密回填。对于穿越松散稍密填土段,度议先对该类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再压密回填。段议选择强夯压实填土做路基持力层,建议应对回填士按城市道
30、路路基设计规范选择强夯压实填土做路基持力层,德议应对回填士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表4.7.2要求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建议取160kPa,待后期回填压实后以现场实测为准。压实系数不小于0.96o建议填方边坡在按设计坡率进行放坡后对坡体采用格构护坡并加强排水。K0+610K0+680段覆盖溪沟,德议修德足够大小的排水箱涵以避免水体阻塞。5、K1+080K1+180(挖方路堑段)(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84225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185212In左右,现状地形起伏,为一山脊,线路主要穿越原始斜坡,斜坡
31、整体坡度约15。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33.8In左右,大部分土层较薄,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地下水较贫乏。(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195,设计路面高程189.62195.80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挖方路基段,轴线最大挖方深度为17.9m,将在道路两侧形成的4.523.Om左右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西侧(右侧)边坡为岩质反向坡,边坡岩体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裂隙1.l倾向坡内,会发生掉块。裂隙1.2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Y1.l交线与边坡斜交。Y-1.2交线与边坡斜交。1.1-1.2交线与边坡斜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
32、制。岩体破裂角取45+2=61oo受裂隙及层面切割,会发生局部崩塌、坡面掉块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6。根据设计意图,挖方边坡的岩质边坡部分将采用有机基材护坡的形式,挖方边坡的土质部分将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挖方边坡坡顶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将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围。道路东侧(左侧)边坡为岩质顺向坡,边坡岩体已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边坡岩体类型为V类。计算以验证其按设计放坡率岩体沿岩层面滑动并从边坡开基持力层,莫议应对回填士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l94-2013)表4.7.2要求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压实
33、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建议取160kPa,待后期回填压实后以现场实测为准。压实系数不小于0.96。建议填方边坡在按设计坡率进行放坡后对坡体采用格构护坡并加强排水。4、K0+540-K1+080(填方路堤段)(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7419I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17419Im左右,现状地形较为平缓,线路主要穿越原始缓坡、半荒废田地、溪沟、居民聚居区。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仅在大里程端居民聚居区分布人工填土,土层厚度约0.57.2m左右,大部分土层较薄,局部土层较厚,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K0+610K0+680段覆盖溪沟,勘察时水深Im左右,溪沟及溪
34、沟两侧地下水富集。(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168220,设计路面高程187.28190.09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填方路基段,轴线最大填方高度为15.6m,将在道路两侧形成的3.914.2In左右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其中K0+600-K0+650段、K0+880K0+920段横坡较陡。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K0+600K0+650段、K0+880K0+920段路基按设计坡率分阶填方后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边坡高度较高,易发生沿填土土体内部的圆瓠形滑移,应加强支护。排水方面,按设计意图,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将在坡脚2m外设
35、排水边沟。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两侧填方边坡将稳定。(3)防治措施建议:建议将现状地面清除表层粉质粘土,施工成逆坡台阶后,该段穿过水田部分土层局部含腐殖质,建议对工程性质较差的土体采取换填处理,再压密回填。对于穿越松散稍密填土段,建议先对该类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再压密回填。建议移失稳。排水方面,按设计意图,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将在坡脚2m外设排水边沟。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两侧填方边坡将稳定。(3)防治措施建议:建议将现状地面清除表层粉质粘土,施工成逆坡台阶后,该段穿过部分土层为松散人工填土层,层厚一般小于1m,建议对工程性质较差的土体采取换填处理,再压密回填。建
36、议选择强夯压实填土做路基持力层,建议应对回填士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表4.7.2要求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建议取160kPa,待后期回填压实后以现场实测为准。压实系数不小于0.96。该段道路距御临河10011,右侧填方边坡坡脚处高程约189m,位于御临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故极端气候下,该段道路右侧填方边坡可能遭受洪涝灾害风险,建议修建水工路肩墙以防止洪水爆发时侵泡坡脚以及水位迅速回落时对填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7、Kl+250Kl+320(左侧挖方边坡)(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86220m左右,道路中
37、心线地面高程约195210m左右,现状地形起伏,为一山脊,线路主要穿越原始斜坡,整体坡度约17。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61.6m左右,土层较薄,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地下水较贫乏。(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198,设计路面高程197.5-198.3ma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挖方路基段,轴线最大挖方深度为11.8m,将在道路东测(左侧)形成的3.517.6m左右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东侧(左侧)边坡为岩质顺向坡,边坡岩体已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边坡岩体类型为V类。经计算,天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挖坡脚处
38、剪出的可能性。经计算,天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故在暴雨工况下,Kl+080Kl+180段左侧挖方顺向岩质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故边坡在暴雨状态下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失稳。排水方面,按照设计意图,挖方边坡坡顶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将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围。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西侧(右)挖方边坡将稳定,东侧(左侧)挖方岩质顺向边坡将基本稳定,存在滑移风险。原始斜坡整体坡度稍大于岩层倾角,故可宏观判断该处斜坡岩层临空时可能发生顺层滑移,与定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3)防治措施建议:该段道
39、路沿线场地主要为泥岩,地表局部少许粉质粘土层覆盖。根据道路设计标高,拟开挖厚度约217.9m左右。按道路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主要为中风化泥岩,可直接采用基岩做为特力层。道路左侧边坡在极端状况下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失稳,建议按层面放坡或修建桩板墙进行支护并修建截排水沟。6、Kl+180l+250(填方路提段)(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90210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191196m左右,现状地形为斜坡,线路主要穿越原始缓坡。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1.013.5m左右,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区内地下水较贫乏。(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19
40、5,设计路面高程195.80197.45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填方路基段,轴线最大填方高度为4.5m,将在道路两侧形成的1.77.Om左右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该段填方范围内横坡坡度较为平缓,一般小于10,填方土体不易沿原始地形发生整体横向滑(3)防治措施建议:建议将现状地面清除表层粉质粘土。建议选择强夯压实填土做路基持力层,建议应对回填士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表4.7.2要求进行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建议取160kPa,待后期回填压实后以现场实测为准。压实系数不小于0.96。该段道路距御
41、临河80m,右侧填方边坡坡脚处高程约182m,位于御临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故极端气候下,该段道路右侧填方边坡可能遭受洪涝灾害风险,建议修建水工路肩墙以防止洪水爆发时侵泡坡脚以及水位迅速回落时对填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9,K1+350-K1+440(半挖半填路基段)代表剖面(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83225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200205m左右,现状地形为一凹形斜坡,线路主要穿越原始斜坡,整体地下坡度约20。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72.0m左右,土层较薄,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该区域地下水贫乏。(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
42、走向2017,设计路面高程200.5204.6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半挖半填路基段,轴线最大挖方深度为5.311u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西侧(右侧)形成的7.215.Im左右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该处横坡坡度较陡,计算以验证其按设计放坡率填筑后填方土体沿原始地形滑动的可能性。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该段路基按设计坡率分阶填方后右侧填方边坡将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由于边坡高度较高,填方土体可能沿原始地面发生滑移失稳。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东侧(左侧)形成的2.516.Im左右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东侧(左侧)边坡为岩质顺向坡,边坡岩体已泥岩
43、为主,夹薄层砂岩,态。故在暴雨工况下,Kl+250Kl+320段左侧挖方顺向岩质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故边坡在暴雨状态下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失稳。排水方面,按照设计意图,挖方边坡坡顶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将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围。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东侧(左侧)挖方岩质顺向边坡将基本稳定,存在滑移风险。原始斜坡整体坡度稍大于岩层倾角,故可宏观判断该处斜坡岩层临空时可能发生顺层滑移,与定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3)防治措施建议:该段道路沿线场地主要为泥岩,地表局部少许粉质粘土层覆盖。根据道路设计标高,拟开挖厚度约211.
44、8m左右。按道路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主要为中风化泥岩,可直接采用基岩做为持力层。道路左侧边坡在极端状况下可能发生顺层滑移失稳,建议按层面放坡或修建桩板墙进行支护并修建截排水沟。8、K1+300-K1+350(右侧高填方边坡)(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180207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191199m左右,现状地形为一凹形斜坡,线路主要穿越原始斜坡。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52.7m左右,土层较薄,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该区域地下水贫乏。(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201,设计路面高程198.3199.5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填
45、方路基段,轴线最大填方高度为7.4m,将在道路右侧形成的5.016.2m左右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1.75坡率放坡,该处横坡坡度较陡,计算以验证其按设计放坡率填筑后沿原始地形滑动的可能性。经计算,在暴雨工况下,该段路基按设计坡率分阶填方后右侧填方边坡将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由于边坡高度较高,填方土体可能沿原始地面发生滑移失稳。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右侧填方边坡将基本稳定。计以避免设置不必要的工程措施。10,K1+440K1+520(右侧挖方路基段)(1)地形地貌及岩土特征:该段现状地面高程约206226m左右,道路中心线地面高程约204212In左右,现状地形起伏,为
46、一山脊,线路主要穿越原始斜坡。区域内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土层厚度约0.29.9m左右,大部分土层较薄,东侧施工区填土较厚,下伏沙溪庙组泥、砂岩。地下水较贫乏。(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走向212,设计路面高程189.62195.80m。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该段为挖方路基段,轴线最大挖方深度为7.7m,将在道路西侧(右侧)形成的8.215.5m左右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按1:0.75坡率放坡。道路西侧(右侧)边坡为岩质反向坡,边坡岩体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根据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关系,边坡为逆向坡。裂隙1.l倾向坡内,会发生掉块。裂隙1.2与边坡呈大角
47、度相交。Y-1.l交线与边坡斜交。Y1.2交线倾向坡内。1.l一1.2交线与边坡斜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岩体破裂角取452=6受裂隙及层面切割,会发生局部崩塌、坡面掉块现象,边坡岩体类型为V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6。根据设计意图,挖方边坡的岩质边坡部分将采用有机基材护坡的形式,挖方边坡的土质部分将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挖方边坡坡顶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将在坡顶外至少5m处设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围。综上,按设计意图施工后,该段道路西侧(右)挖方边坡将稳定。但可能发生风化松动岩块掉落。(3)防治措施建议:该段道路沿线场地主要为泥岩,地表局部少许粉质粘土层覆盖。根据道路设计标高,拟开挖厚度约1.I8.5m左右。按道路设计标高开挖后,路基主要为中风化泥岩,可直接采用基岩做为持力层。右侧挖方边坡建议按设计意图放坡开挖边坡岩体类型为V类。计算以验证其按设计放坡率岩体沿岩层面滑动并从边坡开挖坡脚处剪出的可能性。经计算,天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故在暴雨工况下,K1+350K1+440段左侧挖方顺向岩质边坡按设计坡率放坡后处于基本稳定状杰。故边坡在暴雨状态下可能发生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