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基本内容与当代意义及理论逻辑和现实转换与创新发展论析.docx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基本内容与当代意义及理论逻辑和现实转换与创新发展论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基本内容与当代意义及理论逻辑和现实转换与创新发展论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基本内容与当代意义及理论逻辑和现实转换与创新发展论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是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也呈现一个鲜明特征,即主要不是对思想本身进行简单地复现,而是围绕破解当代问题而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正本清源、立本开新,充分挖掘、阐述其思想理论的真理内容和当代意义。应当说,这样的研究立场、范式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即立足当代现实将守正与创新统一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是人类文明思想的伟大革命,首次将文明问题真正置于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之上,为人们科学看待和解决文明问题提供了先进思想武器,为人类谋求发展进步和开创全新文明形态开辟了巨大历史空间。一、文明思想的
2、根本革新马克思恩总需运用其科学立场观点方法审视、阐述文明问题,形成了先进深刻、逻辑严密的文明观。(一)从人的现实活动出发看待文明本身文明观是人们对文明问题(本质、形态、发展规律等)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文明观的发展革新,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哲学世界观的发展革新。马克思指出,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人类在其劳动生活之中创造了文明,文明成果内含的科学、价值和道德理念及其承载的先进精神,最终都要凝结在时代的哲学之中并为其全面深刻把握、论证。哲学作为思想化理念化精神化的文明成果,反过来(经由人们的全部活动和奋斗斗争)
3、推动、引领和规范文明不断向前稳定、健康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哲学或者哲学世界观本身,能够抓住并反映文明问题的根本,是其活的灵魂。第一,超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从人的现实活动出发揭示文明的本质。能否正确揭示文明的本质,首要取决于看问题的立场前提是否科学,即究竟是从概念、精神出发剪裁现实,还是从现实本身出发如实说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实现文明观的革命,就在于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从人的现实活动出发看待文明现象、问题,从而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问题在于归根结底从精神、观念因素出发理解主体及其能动性,而无法全面、准确把握文明的现实本质;旧唯物主义将文明的动力、基础归结到某种
4、纯粹的物质性,看不到人的活动本身的创造力及其辩证本性,找不到人类文明事业发展的真正根基。人类文明其实是自己劳动创造的文化成果。现实不能直接满足人,人只有改造现实才能发展进步,这就要发展生产力,改造社会生活,建设先进文化,进而创新文明成果。文明由此不断发展起来、演进更迭,这个过程也始终是理想与现实、受动与能动、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从现实的人和从人的现实活动出发看待文明,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前者侧重活动的主体,后者侧重主体的活动。活动始终是主体的活动,主体始终是在其活动之中传承和创造文明的。文明成果是主体发展的客观前提,主体发展是文明成果的价值归宿。当然这里对于人的现实活动本身也要全面理解。任
5、何实践活动都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交互创造和发展过程;但现实活动作为人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又改造着这样的社会关系;人类活动具体如何创造和发展其文明,只有通过把握其具体关系总体才能全面解答。离开现实的人及其现实活动,“文明”本身是说不清楚的。而只要人类还是在自己的活动之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建设着自己的文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文明观就始终具有当代性。第二,合理区分文化与文明,在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把握文明的本质。准确把握文明的涵义,必须将其与文化进行合理区分。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本身没有直接明确定义,但其理解、定位是清楚的,文明就是用来指称人类活动创造的积极文化(广义)成果,
6、这一般存在于并表现为普遍的社会财富(物质、制度、精神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价值需求(从物质到精神)的现实化,存在并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全部活动领域;积极的文化成果指其中那些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价值、意义,能够彰显发展的进步性质的部分、内容。人类活动及其社会历史发展是特殊形式的物质运动,特殊就特殊在人类活动始终有其理想追求、价值取向、道德立场,并且要在创造性劳动中使其现实化,转化为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现实。文明之所以是积极成果,是以是否有益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进步来衡量的。前者属于客体尺度,后者是主体尺度(关于人的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本身。也就是说,文明成果是否及如何积极,既
7、要从是否合乎社会历史发展进步规律来分析,也要从是否合乎主体(人类、人民群众、现实个人)发展进步规律来判断。主体尺度既内在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本身,又具有独立意义,它反映的是文化成果对于主体发展进步是否具有正效应、正价值。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共同体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进步性质,总体上还是看其文明成果的发展水平、状况。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一词在不同问题情境、文本语境中的使用,这样的定位、理解始终具有贯性,反映着人类社会历史及其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二)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把握文明演进规律文明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就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
8、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显然不是从文化、宗教、精神等因素来抽象诠释文明,而是严格从人类社会自身的矛盾运动出发全面分析问题。第一,超越空洞思辨,揭示文明进步的根本物质基础和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不同于旧文明观的首要之点,就是对
9、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经济因素的重视和揭示。他们指出,人类文明绝不是凭空而来,人类的存在本身首先要解决吃喝住穿等物质问题,必须不停歇地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和物质生活,这样才能不断满足自身存续和发展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发展了的物质生产进而又满足这样的新的需要,等等;如此曲折往复、上升进步,历史及其文明才得以不断创造。物质生产的这种改造现实世界的总体能力、水平就构成一个时代的生产力,而“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这里的“决定”作用是总体性和根本性的,离开特定的生产力基础,文明“大厦”就无由生成、进步,一个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及其结构特性更
10、是内在规定着其文明成果的发展高度和总体样态。这就是说,不能离开现实物质生活、物质生产活动空谈文明和发展进步,而要从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点出发审视问题,从人们面对的物质生活总体出发把握其矛盾运动规律、趋势。第二,深入问题根本,全面分析文明的客观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现实的文明往往是一种总体形态,包含着物质、政治、社会、精神等各个方面。全面、准确地阐明其本质、关系,就必须如实考察它在人类总体物质活动中的生成变革过程。物质文明的良好发展构成人类文明生成存续的首要基础,这始终包括物质生产的特定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良好解决两大方面,”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
11、顾其他事情”,人们周围的感性世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工完全意义上的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即社会生产力的特定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文明时代的到来,而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这就包括生产体制、科技水平、产业形态、经济形式等一系列经济事业的历史性进步。特定的物质文明孕育其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进入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时期亳无例外地都是统治
12、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政治文明作为制度成果以其强大能动力反过来组织、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但其发展高度超不出社会制度的内在规定、限制;政治文明最终会走向消亡,“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1.至于社会共同体的公序良俗、道德风尚、文化精神等,都是在特定物质文明基础之上才能够发展起来,并在普遍的相互作用之中形成文化发展整体。意识形态作为贯穿共同体政治、社会生活的观念力量,既要提炼、鼓吹代表其文明成就的思想道德理念,为现实统治秩序的合理性辩护,还要借助政治权力和国家机器发展、维护其绝对权威
13、,”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的思想观念表现,“全部问题只在于从现存的现实关系出发来说明这些理论词句“。只有追溯到其经济社会根源,才能抓住精神文明的经济实质和制度本质。第三,从社会形态出发把握文明形态,超越抽象文明形态史观。如果说在特定的文化共同体那里,文明总是呈现为某种总体形态,那么文明的发展变革从历时性的一面看就表现为其形态的更迭演进。文明形态发展演进的动力、规律等问题,也是文明观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与诸多侧重从文化、精神等因素归结问题的思想观念不同,唯物史观是从“社会形态”考察其文明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能就文明形态阐述文
14、明形态,而要揭示其生成、变革的根据,必须追溯到社会形态。特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构成特定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特定的文化共同体及其文明形态就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中生成变化,进而呈现出某种发展规律。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也就有什么样的文明形态,而不是反过来。奴隶社会创造奴隶制文明,封建社会创造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创造“现代文明”,等等。文明时代的最充分发展始于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一定发展的私有制和阶级社会,”随着在文明时代获得最充分发展的奴隶制的出现,就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这种分裂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期”。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是文
15、明时代的三大时期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雇佣劳动制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隐蔽的奴隶制。这样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而不够发展的产物,在其存续的合理时期是确保生产力不断发展、维系文明稳定存续的制度保障,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受剥削的劳动群众则始终是创造文明的主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既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及其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就由文明发展的动力、保障逐渐演变为文明成果进一步合理分配、享有的障碍甚至是破坏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共同体普遍利益要求的新生阶级、集团就要通过阶级斗争最终走上历史舞台,继而革新或更新政治和精神文化,开创新的文明形态。社会形态的历史沿革,由此就呈现为文明形态的不
16、断传承与超越过程。当然,这样的普遍规律是对人类发展本身的历时性总体分析,它始终生成于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活动及其共时性普遍交往,并通过他们的首创性实践来开辟前进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形态生成根据及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探索自身发展实际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南。第四,深刻揭示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矛盾性质、处境。马克思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
17、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这说明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人们生产生活的制度形式(经由对生产力及全部生产生活发展的能动反作用)直接决定着其文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文明成果的创造者与所有者、享有者是分离的,且前者作为被统治阶级而遭受后者的剥削、压迫,不平等的制度现实是“文明时代全部社会问题的直接矛盾之源。而“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文
18、明时代还意味着“鄙俗的贪欲”和“流俗的伪善”文化顽疾的兴起。”鄙俗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一一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文明时代越是向前进展,统治阶级就越是不得不给它文化的消极、腐朽面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粉饰它们,即实行“流俗的伪善“,这种伪善“在下述说法中达到了极点:剥削阶级对被压迫阶级进行剥削,完全是为了被剥削阶级本身的利益;如果被剥削阶级不懂得这一点,甚至想要造反,那就是对行善的人即对剥削者的一种最卑劣的忘恩负义行为鄙俗的贪欲”在这里不是对人类价值需求进行泛道
19、德批判,而是揭露私有制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正常需求的异化,即为物质所奴役、变异、日益空虚化;”流俗的伪善”揭示了少数剥削者、统治者基于意识形态偏见而对被统治者的精神毒害、操纵及由此而来的消极、腐朽精神文化。这种现实造成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复杂性质。这一思想并不因为时代变革就丧失其真理性,只要人类社会还处于私有制和阶级社会,只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还是文明演进的某种主导、强迫力量,人类文明的这种矛盾性质及其文化弊病就无可避免。这对于我们全面看待人类文明发展,深刻认识非文明现象的制度根源,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三)文明进步的主题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文明发展是否走向进步、是否有其
20、进步主题,是研窕文明问题必须回答的问题。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根本不同于虚无主义立场、自然主义观念。虚无主义立场的实质是直接取消问题本身,其世界观、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即经由虚无观念本身虚无一切;自然主义观念将关于自然界的进化观念机械比附于社会历史,不能揭示其由以发展进步的客观根据和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关注文明问题,旨在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探求思想真理,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思想指引。以全人类为主体来考察,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在其物质生产基础上和全部社会活动中创造创新文明并不断推进其形态革新的曲折进程,是一个指向、走向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这不是说文明进步是所谓单线、直线式的,而是说基于社会基
21、本矛盾的复杂运动,文明的历史发展总体呈现进步趋向,并且最终指向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后者正构成文明进步的内在主题。文明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进步问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效应、价值和意义问题,文明形态的演进也体现于并表现为主体本身的历史发展。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是泛泛地关注“物”(现实世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是由关注人、人民、人类的现实命运和彻底解放而关注“物: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进步主题的揭示,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人本身的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2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第一种形态属于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发展主要依靠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财富创造规模、效率相对低下,社会革新相对缓慢,政治文化以维护特定的身份等级制度为根本,特权和专制是其典型特征;与此相应,社会普遍崇尚神祗、绝对、权威等传统思想道德理念。第二种形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社会创造了“现代文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极
23、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人类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现代民主政治走上历史舞台,理性、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理念深入人心、广为发展,现代科学与人文精神极大张扬。这一阶段,人本身的发展进步以物的依赖性即资本和货币关系为中介、基础,文明在总体上的全面性、丰富性与现实的个人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片面化、畸形化并行不悖且互为前提。由此可见,历史地看,文明必定有其进步涵义,但现实地看,文明绝不意味着全面进步。只有在无产阶级掌握了全部社会生产力,建立全新的社会公有制,扬弃“现代文明”的全部成就,才能开创人类文明的“自由个性”时代,即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代。那时的文明才是彻底消灭剥削、压迫和一切消极腐
24、朽文化,真正实现人类全面进步的文明。马克思对文明进步主题的揭示及其演进规律的说明,来自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和全面把握,其科学精神与人民立场是内在统一的。科学精神即客观看待现实、如实揭示真理,人民立场即意味着从“人本身的发展进步”审视、考量文明进步。人类文明不论演进到什么地步,都要“讲科学”,即客观全面把握自身运动规律;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将人的发展进步置于其价值中心地位。只有这样,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和建设成果才谈得上。二、“现代文明”的全面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不是泛泛探讨文明,其关注的重点始终在“现代文明”即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恩格斯 文明 基本 内容 当代 意义 理论 逻辑 现实 转换 创新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