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
《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灿烂的文化。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无一不璀璨夺目。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习近平主席也强调:“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
2、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小学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诗词的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低段),第二学段为50篇(中段),第三学段为60篇(高段),而且后面附录的“关于优
3、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给出了一部分具体的篇目。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每学期在书上出现的古诗只有四首,以这样的数量计算,整个小学读完也只有寥寥32首,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我们进行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旨在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词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稚嫩的心田。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诵读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使他们拥
4、有一个和美的人生。二、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1)语言习得能力:语言习得能力可以分为感受能力、领悟能力、积累能力、运用能力。感受能力,就是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感情)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领悟能力,主要指对语言运用之妙的领悟,而主要不是指对思想内容和写作形式的透彻理解。积累能力,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孤立的词语积累,而是文道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的积累,它有利于提高语感能力。运用能力,指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言知识的应用。本课题是基于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2)古诗词教学:古诗词言简意丰,表达准确,意境深远。古诗词教学包括古诗
5、词的教、古诗词的学和教学古诗词的载体三个内容。其中载体包括1适合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小学古诗词教材及相关内容的适当拓展2有利于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理论依据: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
6、词。2 .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积累古诗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T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在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应趁此时其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3 .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7、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4 .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研究动态:1.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哈韩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5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杨丽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词诵读研究指出语文教学要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
8、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及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6 .广西师范大学的赵珊珊在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指出诵读法是古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教师应追本溯源,讲求诵读质量和诵读效果,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声音中体会汉字的灵性,体会古诗词独有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的沃士上。4、竦州市城南小学的周少英在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一一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指出借助一定的语言手段让我们的古诗教学充满情和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好
9、这些财富。7 .四川师范大学的杨莉声在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指出古诗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精粹,当之无愧的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接触民族历史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笔者结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成都市三所小学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前辈的相关理论上又作了进一步探究。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旨在通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古诗词的能力,能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
10、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古诗词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总结出一套学生想学、乐学的教学方式。(二)研究内容:1 .分析当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以及学校教师教学的课堂现状,分析归因。2 .形成一套古诗词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将着重探索三种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低年级侧重研究基础传授课,中高年级侧重于古诗词拓展阅读课、自主创新课。3 ,研究一系
11、列如何提高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方式方法。4 .将古诗词读、赏、写结合,以学促发展,以学促提高,以学促应用。5 .创设古诗词学习的校园氛围(人人爱读古诗词,班班诵读古诗词),开展古诗词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如古诗词改编、古诗词擂台赛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词学习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情景剧、古诗词板报等,为提升学生的能力提供资源和帮助,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四、研究过程三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启动与准备阶段(2017.32017.10)。全体芙蓉小学古诗词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课题初期准备活动,在明确该课题的价值的前提下,对后续工作进行布置,明确各位成员的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小学生 语言 习得 能力 古诗词 教学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