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docx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一、基本原则(一)按需引进、服务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坚持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引进人才要有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高层次人才引进要向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倾斜;同时要全面考虑补充其他学科发展建设等急需的人才。(三)择优引进、确保质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等
2、方面的综合考核与考察,坚持科学评价,择优引进,确保质量。(四)严格审批、强化管理。高层次人才引进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严格遵守引进单位考察、校学术委员会论证、校长办公会研究、党委常委会审批制度,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强化日常管理与考核,以确保引进效果。二、引进方式(一)全职引进个人或团队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成员必须符合吉林省的调入政策或公开招聘政策,方可申请办理相关调入或公开招聘审批手续,调入或公开招聘后即为学校事业编制在职人员。(二)柔性引进个人或团队柔性引进以“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为基本原则,聘期内每年连续在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或每年累计在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
3、在校工作时间多于2个月者按实际工作月份发放相关待遇。三、基本条件(一)引进个人或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2 .本人所研究学科领域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地位,取得过同行专家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成就。3,身心健康,能胜任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二)引进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团队研究方向属于国际重大科技前沿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团队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在所在科研领域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近5年内承担过国内外重大科技任务,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潜
4、力。2 .团队成员之间应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一般由35人组成。团队成员应符合学校引进人才的范围层次标准(具体范围层次附后),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符合引进人才第二层次标准;团队中应至少有一名核心成员符合引进人才第三层次标准,或两名核心成员符合引进人才第四层次标准;团队其他成员应符合引进人才博士标准。四、范围层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引进人才分下列五个层次:(一)第一层次1.中国科学院院士。3 .中国工程院院士。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5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杰出人。6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名)。7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
5、果奖的特等奖获得者(第一名)。8 .相当于上述层次的其他人才。年龄原则上在65周岁及以下。(二)第二层次1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4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5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6 .国医大师。7 .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8 .在国内外担任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9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前两名、二等奖第一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等
6、奖前两名、一等奖第一名。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等奖第一名。11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者。12 .相当于上述层次的其他人才。年龄原则上在60周岁及以下。(三)第三层次1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 .全国名中医。8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 .国家卫
7、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 .省部级科研、教育教学、人文社科奖项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名)。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自然科学类需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Sel一区期刊(中国科学院版)发表论文5篇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需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SSCl或SCl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或在CSSCl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以上。12.相当于上述层次的其他人才。年龄原则上在55周岁及以下。(四)第四层次1.省(资深)高级专家。2 .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3 .长白山学者。4 .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5 .省名中医。6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研
8、究生学历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或青年项目主持人,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需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SCl二区以上期刊(中国科学院版)发表论文8篇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需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SSCl或SCl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以上,或在CSSCl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以上。7 .相当于上述层次的其他人才。年龄原则上在50周岁及以下。(五)第五层次1.“985”、“211”院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博士毕业生。8 .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博士毕业生。9 .紧缺专业博士毕业生。年龄原则上在40周岁及以下。五、工作和生活待遇(一)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1.第一层次人才(1)提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高层次 人才 引进 管理办法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