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复习资料规划原理.docx
《楚雄师范学院复习资料规划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师范学院复习资料规划原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镇和城市是城镇型居民点,统称城镇。2 .现代城镇的定义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3 .城镇的特征(1.)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景观上不同于村庄。2 .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3 .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4 .用地相对聚集。5 .拥有较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6 .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延续发展的使命。4.城镇的界定标准1.我国的标准:(I)1955年:(2)1963年:(3)1984年:(4)1986年:5 .按照行政区划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6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
2、的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7 .一般人把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的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8 .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镇化也可以称为城市化。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按户籍管理办法可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9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
3、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代化的结果。10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诺瑟姆曲线表示。I1.中国的城镇化道路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2 .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和问题a.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b.城镇化地区差异明显c.政策和体制对城镇发展也有较大影响3 .未来城镇化发展模式多元化模式措施:(1)充分认识实施城镇化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需要(2)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4)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5)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夏代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测
4、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4 .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城市的雏形。5 .周代: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含义为:在营建都城时,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门。纵横各有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为祖庙,西为社稷。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朝廷宫室和市场共占地一百亩。6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大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5.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其
5、核心思想是:(1)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提出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2)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3)认为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并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O(4)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4.理论意义:提出了发展极限的概念,人口规模受到限制。(2)提出了有机平衡的原则一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有绿地。提出了动态管理的观念一土地的合理利用。(4)是城市规划的开端。1.卫星城镇的
6、概念:以疏散人口和控制大城市规模为目的的而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同时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的区域。2.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田园城市5 .法国人了勒.柯布西耶在1925年发表了城市规划设计一书,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O6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大纲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大纲体现了如下内容:(1)指出城市和乡村都是构成一定区域的组成要素。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及功能分区的概念。指出保存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7 .
7、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一一他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8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9 .实践的回顾与总结(一)经济恢走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1949-192)(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19531457)(二)958nl960年的城市规划工作(0)1-1965年的城市规划工作(五)14661976年的城市规划工作(六)19719808年的城市规划工作(七)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工作(1981)1989.12.26七届人大常麦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了
8、以法治城的轨道。2007.10.28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2 .城市规划的四种属性1.是一种科学3 .是一种艺术4 .是一种社会活动4.是一项政府职能5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6 .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
9、不漏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们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7 .和谐城市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第四章人口与社会1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地区包括城区和镇区。第五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1.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3)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4)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5)城市规划是长期性
10、和经常性的工作,(6)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2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城市发展战略。3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我国的详细规划属于这一层面的工作。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第六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4 .在城市规划中的防箧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地震烈度有基本烈度与设
11、计烈度之分。基本烈度通常是以100年内在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裂度为主准,它是设防的依据。(2)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3)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4)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应留有适当的防火间隔o(5)在详规中,对建筑密度的确定,各种疏散避难的通道和场所的安排等,都必须按照震时的安全需要来考虑。5 .城市防洪标准要区别不同城市及设施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频率,如重要城市,重要工业区以及面积达100万500万亩的农业地区,设计洪水标准频率为23,洪水的重现期为50-100年,更重要的城市及设施,要采用1.O.33标准频率,重现期为100300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楚雄 师范学院 复习资料 规划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