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7号线2标二仙桥站降水井施工方案.doc
《成都地铁7号线2标二仙桥站降水井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地铁7号线2标二仙桥站降水井施工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 某某地铁7号线2标 某某站降水井方案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2第二章 工程概况32.1概述3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32.2.1工程地质条件32.2.2水文地质条件52.3 降水目的及方法6第三章 降水方案设计73.1施工降水方案概况73.2基坑涌水量计算83.2.1参数选择83.2.2受降水漏斗影响高差计算93.3降水井计算93.4降水井构造103.5降水井的布置103.6地面沉降113.7其他降排水施工措施11第四章 施工方法与施工组织124.1技术要求124.2主要施工方法124.2.1工艺流程124.2.2施工方法124.2.3成孔过程中泥浆处理措施144.2.4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
2、方法154.3 施工组织174.3.1进度计划174.3.2主要机械设备进场计划174.3.3劳动力进场计划18第五章 施工保证措施195.1安全保证措施195.1.1防火安全措施195.1.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195.1.3施工机械安全措施205.2质量保证措施205.2.1质量管理措施和管理体系205.2.2降水井质量保证措施215.2.3防止降水对周围建筑影响的保证措施225.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5.3.1管理目标235.3.2保证措施23第一章 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技术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技术标准、规程及相关法规、条例等;2、某某地铁7号线某某站区间地
3、质勘察报告;3、某某地铁7号线某某站施工图设计;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8、建筑现场临 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05);9、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0、某某市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疏解等方面的规定。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概述某某站为某某地铁7号线的第5座车站,车站位于某某西路、某某东路、建设北路及某某北路十字交叉路口,车站主体沿某某东路及某某西路大致呈东西向敷设于道路正中。本站为地下两层明挖车站,局部采
4、用盖挖法施工,采用13m岛式站台。车站总长214.0米,中心里程顶板覆土约3.0米,标准段宽22.1m。车站起点里程YDK6+156.800,车站终点里程YDK6+370.800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6+279.000。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2.2.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阶段、工可阶段、某某地铁7号线钻探资料及分层依据,结合本工程地质断面,划分岩土层。每个岩土层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杂填土(Q4ml):灰白、黄褐色、灰褐等杂色,松散中密,稍湿潮湿,成分较杂,由粘性土、砖块、混凝土碎块、砂、卵石等组成,表层多为混凝土,建筑弃土,厚薄不均,呈层状分布于地表,该层层厚
5、约1.04.5m。(3)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沉积(Q3fgl+al)黏土(Q3fgl+al):灰褐、黄褐色,含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结核,可塑硬塑,局部坚硬。区内均有分布,该层层厚1.07.0m,该层层埋深4.58.3m,层顶高程约501.94500.88m,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1.812.08g/cm3,天然含水率w=18.9031.30%,天然孔隙比e=0.570.98,液性指数IL=-0.080.66,天然直剪指标:凝聚力c=19.30128.70kPa,内摩擦角=6.9025.70,固结快剪指标:凝聚力c=47.40115.30kPa,内摩擦角=10.3022.50。黏土夹卵石(Q3f
6、gl+al):灰黄色、黄色,饱和,硬塑。区内呈透镜状分布,该层层厚03.0m,该层层顶埋深12.215.2m,层顶高程约409.66489.94m。粉土(Q3fgl+al):黄褐色,棕黄色,潮湿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土体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局部夹粉、细砂条带或团块。拟建场地范围内呈呈透镜状分布,该层层厚度约0.02.8m,该层埋深5.69.7m,层顶标高约494.86497.33m。粉细砂(Q3fgl+al):灰褐色、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次为云母片、岩屑及暗色细颗粒矿物,混粉土、粉砂团块。场地范围内仅个别钻孔揭示该层,该层厚约00.9m,该层埋深7.926.
7、3m。粉细砂(Q3fgl+al):深灰色、棕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次为云母片、岩屑及暗色细颗粒矿物,混少量粘性土。该层呈透镜体夹于卵石土层中,该层层厚0.04.2m,该层埋深8.024.2m,层顶高程约494.91489.44m。中砂(Q3fgl+al):深灰色、棕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松散。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次为云母片、岩屑及暗色细颗粒矿物,混少量粘性土。该层呈透镜体夹于卵石土层中,该层层厚0.05.0m,该层埋深12.226.20m,层顶高程约490.82479.120m。卵石土(Q3fgl+al):灰褐、黄褐等杂色,饱和,中密,卵石约占5060%,粒
8、径20100mm为主,充填物主要为中、细砂,部分粒径大于150mm,部分夹零星漂石其粒径200300mm,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及花岗岩等,中风化微风化,属坚硬岩,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部该层呈层状分布于场地范围内,层厚0.79.0m,该层埋深约6.729.8m,层顶高程约496.24493.42m。根据室内点荷载试验:Is(50)(Mpa)平均值计算常规岩石抗压强度(R)39.1119.10Mpa。卵石土(Q3fgl+al):灰褐、黄褐等杂色,饱和,密实,卵石约占5060%,粒径20100mm为主,充填物主要为中、细砂,部分粒径大于150mm,部分夹零星漂石其粒径200300m
9、m,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及花岗岩等,中风化微风化,属坚硬岩,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部该层呈层状分布于场地范围内,层厚0.714.9m,该层埋深约8.628.9m,层顶高程约487.66494.34m。根据室内点荷载试验:Is(50)(Mpa)平均值计算常规岩石抗压强度(R)39.1119.10Mpa。(4)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全风化泥岩(K2g):褐黄色、棕红色、紫红色夹灰白色条带,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岩芯呈土柱状,少量碎块状。本层发育厚度不均匀,勘察阶段仅在M7Z2-RXQZ-01#孔25.026.0m处揭示。强风化泥岩(K2g):紫红色,泥质结构,岩质软,节理发育
10、,岩芯多呈碎块状或饼状,岩芯碎块手可折断,该层成层状分布于砂卵石土层之下,层厚0.53.60m,该层埋深23.732.5m,层顶高程约479.01475.91m。中等风化泥岩(K2g):紫红色,泥质结构,岩质软,局部地段含少量砂质,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充填灰绿色黏土矿物,锤击声哑,无回弹,浸水后手可掰开。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该层顶板埋深25.5032.30m,本次钻探未揭穿。根据室内试验:天然密度=1.992.46g/cm3,天然极限抗压强度2.2113.90MPa,平均值7.00MPa,标准值6.59MPa,属于软岩。2.2.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地下水的赋存及类型拟建车站范围
11、内无地表水系流过。根据某某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赋存于填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基岩溶孔溶隙裂隙潜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及粘性土的饱气带中,普遍水量较小,且受含水层结构的影响,上层滞水通常无统一地下水位,上层滞水具有水量变化大、水位不稳定等特征。本车站孔隙水主要是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沉积(Q3fgl+al)砂卵石土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有效厚度15.019.2m,水位埋深6.08.40m。该卵石层主要充填物为砂土及黏土,富水性强,是主要是含水层,具有统一的潜水面,对基坑施工有一定影响。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白垩系灌口组
12、泥岩裂隙中,其透水性、富水性较差,水量小。该含水层地下水富集规律性较差,在裂隙、特别是构造裂隙发育地段,某些地方可形成富水块段,涌水量较大。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侯,多年平均降水量947mm及年降雨日达104天以上,充沛的降水量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其入渗补给量占垂向补给量的23%左右。另外,拟建场地地下水还接受北西方向过水断面的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的径流形式主要为孔隙间渗流。地下水渗流方向为水头相对较高处流向水头相对较低处,地下水径流方向大体由北流向西南。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某某地区丰水期一般出现在7、8、9月份,枯水期12、1、2月份,以8月份地下
13、水位埋深最浅,其余月份为平水期。在天然状态下,区内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 35m;洪水期地下水埋深24m,近来最高水位埋深约2.03.0m。本次勘察期间该场地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6.08.40m,稳定水位高程496.935494.655m,由于受周边降水施工的影响,故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小于近年来的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多年的观测资料,地下水位的年变化幅度多在1.03.0m之间。2.3 降水目的及方法为保持基坑开挖时基底无水,在土石方开挖期间利用降水井对基坑进行降水作业,确保土方挖运时基底无水,满足施工要求。本工程采用深井管井降水法。在基坑开挖及围护桩施工前,原则上沿基坑两侧布置
14、两排纵向降水井。车站施工期间采用管井坑外降水,降水井直径为600,沿车站及区间两侧梅花形布置,单侧井间距离20m。基坑开挖应保证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下1m。 第三章 降水方案设计3.1施工降水方案概况施工降水采用深井管井降水,井孔为钢丝绳冲击钻成孔,间距20m,孔径600mm, 井深25m。井管由多节钢筋混凝土管组成,内径300mm,外径400mm,每节长度2.5m。明挖区间井管上部5节井壁管,下部4节滤水管和1节沉砂管,管顶高出地面200mm;滤水段由300mm满布滤水孔的钢筋砼管,以及其外包的铁丝网、密网和疏网滤砂透水层组成(详见下图管井大样图)。井管吊放好后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滤料,滤料为
15、直径810mm的碎石,滤料填至井口下1m左右时用粘性土填实夯平。图3-1 某某站降水井管大样图3.2基坑涌水量计算3.2.1参数选择据本站水文地质条件,站区分布的卵石土、砂土间无隔水层,相互间水力联系好,可视作同一含水层。地下水赋存形式为孔隙潜水。下伏基岩泥岩透水性差,视作隔水底板。表层杂填土及粘性土中存在少量上层滞水,但水量很小。因此,本站基坑开挖的涌水量主要就是基坑在卵石土及砂土中的涌水量。基于上述分析,基坑开挖时,基坑涌水形成无压流动,其供给方向和排泄方向影响半径相同、水头基本一致。车站结构底板位于卵石土中,车站总长214m,宽22.1m。地下水位埋深为6.08.4m。根据地下铁道、轻轨
16、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采用块状基坑潜水完整井出水量计算公式: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k含水层渗透系数取k=20根据车站详勘察阶段抽水试验结果(m/d);S设计降深(水位降低值),22-6=16(m);H含水层厚度。即静止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为19.2m;R影响半径,降水时基坑影响范围(m);L基坑长度,按外扩2m计算取214+4+2.4m,基坑长度(m);B-基坑宽度(m), 每边按外扩2m计算取22.1+4+2.4m基坑宽度;r0基坑等效半径(m); Q单个降水井出水量,m3/d;Sw设计降水井中水位降深(m);r1. r2rn. 计算降水井至井群中其余各井的距离(m);
17、n降水井井数;d降水井井距之半(m);rw 降水井半径(m);R0R+r0引用影响半径(m);基坑涌水量一览表 S(m)渗透系数等效半径r0(m)涌水量k(m/d)(m3/d)162072.18104173.2.2受降水漏斗影响高差计算本工程降水井形成井点系统,考虑群井效应的有利影响(各个单井水位降落漏斗彼此发生干扰,产生群井效应,单井涌水量比计算的要小,但总的水位降低值大于单井抽水时的水位降低值),将两个降水井之间的中心点处视为水位最高点,计算受降水漏斗影响的降水高差。由于降水漏斗的降落曲线以降水井为中心向外扩散,与降水井对比处于等半径位置时降落曲线高程一致。h=IL1=1.2mI水力坡度,
18、一般取0.1。 L1井管壁至基坑或相邻两井间中点的水平距离(m)。即降水时的水位最高处比降水井处水位高1.2m,要求降水深度基坑深度+h。实际布设降水井深度均满足要求。3.3降水井计算1、单井理论出水量计算:Q=120rwlk1/3 (水位验算法)r单井滤管半径(m),本工程井管直径0.3m,r0.15m;l滤管长度(m),单位进水长度取值3m;Q=460.3m3/d;2、降水井数量计算;Q基坑总涌水量;Q单井出水量,由于管井理论出水量高于水泵出水量,以水泵出水量为准计算。某某站:n=24.89,为保证降水效果,实际设置26个降水井。考虑群井效应及降水漏斗影响,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和某某地
19、区降水施工经验,深基坑降水井间距一般不超过30m,综合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周边环境条件,原则上降水井沿基坑两侧对称布置(见附图降水井施工图)。基坑两端在超出至少2m位置布设降水井,使整个降水井系统形成封闭,满足降水要求。如场地条件允许,降水井尽量布设在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影响较小的地方。同时降水井的布设还必须考虑地下管线的走向,如降水井位置测放出来后与地下管线重合,则调整降水井的井孔位置。潜水泵通过排水管将水直接排在沉砂池中,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3.4降水井构造设计管道主管(集水管)采用400的水泥管,支管采用89mm的钢管。出水管和主管用单向阀连接,防止停泵时水倒流。本站布置5个排水口
20、,保证本站的水同时排放。由于场地原因,采用暗埋式降水井。图3-2 暗埋式降水井剖面图 3.5降水井的布置详见降水井布置图(附图)3.6地面沉降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降水中水会带走细砂,降水后地面有一定量的沉降,由于卵石在地层中起着骨架的作用,所以降水后含水层产生的沉降不是很大,按经验地面最终沉降量为2-4cm。降水过程应保持连续降水,即在结构抗浮措施未发挥作用前降水井保持连续工作,并且加强观测监控,依照反馈数据及时调整降水措施。3.7其他降排水施工措施沿主体结构基坑的桩顶冠梁上,设挡土墙,墙体高度高出地面20cm,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当由于下雨等原因造成基坑
21、表面积水时,应加大降水力度,确保满足基坑开挖要求,并在基坑内采用挖排水沟、集水井的方法积水,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第四章 施工方法与施工组织4.1技术要求基坑工程施工降水的要求很高,如果不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基底以下是无法保证安全和正常施工的,控制不当会造成基底土体隆起、围护结构整体倾覆及地面沉陷等严重后果。施工降水必须要满足建筑工程基坑技术规范和地下地铁工程有关规范要求。1、降水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1m。停止降水时,必须验算涌水量和结构的抗浮稳定性。当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得停泵;应在基坑回填土至原水位以上时方可停泵;2、滤水段钢筋混凝土井管空隙率不应小于20,滤料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3
22、、降水观测孔沿基坑中心向两侧垂直成排布设,并宜延长至基坑外2-3倍降深长度,临近地表水、地下给排水管道附近的渗漏水层和临近建筑物应增加观测点;4、抽水实施三班制,每班均需对各口降水井的流量和水位进行观测,及时反馈数据以便指导施工。观测水位时,应在降水前观测初始水位高程,以后定期观测,雨季增加观测密度。降水抽出的地下水含砂量应符合规定,发现含砂量过大或水质混浊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5、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不得渗漏和流入基坑,遇大雨或暴雨时,必须及时将基坑内积水排除,并配备排污泵,随时启用。4.2主要施工方法4.2.1工艺流程在场地提供工作面后马上准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流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 地铁 号线 标二仙桥站 降水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