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
《房地产项目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项目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标段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施 工 方 案某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某某 年 11月 1 日目 录一 编制依据二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2场及周边环境程水文地质条件三 施工部署1 施工原则6工准备工段及施工顺序四 施工方案1 测量放线石方挖运破工程4 基坑支护1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简介:4. 2基坑支护方案 3质量检测和验收坑监测坑降排水措施坑安全防护及巡视检查五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六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七 重大危险源辨别及应急预案八 工期计划及保证措施九 冬季施工措施附件 准备用于本工程的主要工程机械设备表附件 拟配备本工程测量仪器设备表附件 劳动力计划表一 编制依据1.某某市某某房地
2、产开发项目(C、D1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某某.2)2. 拟建工程的场地总平面图、基坑支护设计图纸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JG107-20101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0212.某某市
3、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济建发200644号;13.山东省边坡工程与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鲁建发200627号;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T33-2001)15.建筑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8.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二 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某某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某某市旅游路以南,孟家水库西侧区域,北距奥体中心约2.7公里,属于龙洞片区的一部分。某某三标段工程包括C地块1#24#楼和1#8#车库,1#、3#、4#、5#、7#、9#、11#、13#楼地上1
4、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54.15m;2#楼地上14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42.7m;10#、12#楼地上13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为44.5m;6#、8#、14#、15#、16#、17#楼地上11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33.85m;18#、19#、20#楼地上9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28.05m;21#、22#、23#、24#楼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19.35m;1#6#车库地下1层,局部地下二层,7#车库地下1层,8#车库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56m2。该工程结构类型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主楼为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车库基础结构形式为独基、条基、防水底板。
5、本工程为群体工程,1#6#车库为一个基坑,7#车库为一个基坑,8#车库为一个基坑,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为3.5m11m,施工的内容主要是土方开挖、土石方运输和基坑边坡支护。2 现场及周边环境场地位于某某南部低山丘陵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属泰山北麓余脉,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上。拟建场地三面环山,东毗孟家水库,北侧为野峪岭,海拔高度为346米,南侧为棺材山。场区位于某某村旧址所在处,周边环境较为简单,无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等设施,场区地形复杂,场地内分布有回填建筑垃圾。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季节性孔隙潜水及岩溶裂隙水,因适逢枯水期,勘察期间在钻孔内大部分未观测到地下水。基坑北
6、侧和西侧为山岭,靠近山体部分需要做山体支护(甲方分包);基坑南侧为市政道路。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3.1 气象水文条件 3.1.1气象某某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温带湿润大区鲁淮区,为温暖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据某某气象台提供的近50年以来的资料,按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向风速、湿度与气压要素和冻土情况简述如下:年平均气温12.814.4,多年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 多年最低气温-19.7(1953年1月17日)。多年平均降水量632.5mm,最大月降水量503.2mm(1987年8月),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
7、年总降水量的56%左右.日最大降水量298.4mm(1962年7月13日),日最大降雪量190mm(1971年3月2日)。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5天,多发生在4月下旬至9月中旬。多年平均蒸发量2386.9mm。多年平均风速3.2m/s,年平均风速2.37.9m/s,多年平均月最大风速18.8m/s,月平均风速2.24.1m/s,多年最大风速33.3m/s(1951年7月21日),风向北东。历史上曾有龙卷风灾害发生。年间最早冻结日期为十二月中旬,最晚为第二年的二月中旬,一般在一月上旬开始冻结;最早解冻日期为一月上旬,最晚为三月上旬,平均为二月上旬,最长连续冻结日数为81天(1966年12月8日
8、-1967年3月6日),最短冻结日数为13天(1964年1月12日-24日),平均连续冻结日数在3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0.44m。3.1.2水文勘察区域附近主要有大辛河,大辛河发源于南部山区,在场地东部自南向北汇入孟家水库,水库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总库容156万立方米。在勘察区域中部有一泄洪沟存在,主要为山间沟谷雨水汇集冲刷侵蚀所制。3.2 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某某南部低山丘陵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属泰山北麓余脉,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上。拟建场地三面环山,东毗孟家水库,北侧为野峪岭,海拔高度为346米,南侧为棺材山。勘察区域地貌单元属于低山丘陵之间的山间沟谷洼地,
9、地势较高,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场地第四系地层主要为人工堆填土、山麓斜坡堆积成因的黄土状粉质粘土、粘性土及碎石土,下伏奥陶系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燕山期闪长岩。勘察区域范围内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勘探点孔口高程介于182.17230.78m之间,现状地面高差在50米左右。工作区中部有一西南-东北-东西走向的沟谷,两侧为黄土塬台,现被建筑垃圾覆盖。拟建勘察场地大部分为回填区,回填了厚度不等的建筑渣土,形成了多级较高的垂直陡坎,部分地段杂填土厚度超过25米。3.3 工程地质条件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 三标段场地第四系地层主要为人工回填碎石土、山麓斜坡堆积成因的黄土状粉质粘土、粘性土及碎石土,下伏奥陶系泥
10、灰岩、泥质灰岩、闪长岩及白云质灰岩,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可分为8个主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层杂填土:深褐色、黄褐色夹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碎石、块石、建筑垃圾互相夹杂而成,一般呈松散稍密状,填筑杂乱。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32.30m,平均12.75m;层底标高:168.84228.21m,平均195.16m;层底埋深:0.3032.30m,平均12.75m。层黄土状粉质粘土:黄褐色、棕褐色,可塑硬塑,粘粒含量较高,孔隙、裂隙较发育,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局部夹少量碎石。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207.90m,平均2.53m;层底标高:168.92224.51m
11、,平均188.08m;层底埋深:4.3031.90m,平均13.40m。-1层碎石土:黄褐色,稍湿,中密,碎石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碎块为主,次棱角状,粒径一般28cm,大者可达20cm,含量大于40%,粉质粘土充填。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6.30m,平均2.28m;层底标高:166.25218.86m,平均180.14m;层底埋深:5.2035.90m,平均21.04m。层粘土:棕红色,硬塑状态,切面较光滑,无振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含较铁锰斑点,局部夹灰岩碎石。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706.30m,平均2.11m;层底标高:165.84222.61m,平均183.32m;层底埋深:
12、7.1027.50m,平均16.53m。层胶结砾岩:灰色,钙泥质胶结,岩心呈块状、短柱状,长215cm,砾石成分为灰岩,粒径0.58cm,局部溶孔较发育。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7.50m,平均2.65m;层底标高:177.60207.35m,平均192.54m;层底埋深:5.0029.00m,平均14.32m。-1层全风化泥灰岩:灰黄色、棕黄色,岩芯多呈坚硬土状,局部呈块状,粒径410cm,岩质软,锤击易碎。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22.70m,平均6.86m;层底标高:182.86213.56m,平均199.18m;层底埋深:
13、4.5028.40m,平均17.61m。-2层强风化泥灰岩:灰黄色、棕黄色,块状构造,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长318cm,岩质较软,锤击易碎,岩溶较发育,局部呈蜂窝状,采取率4070%,RQD指标一般为2040。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17.70m,平均4.04m;层底标高:180.53220.65m,平均196.21m;层底埋深:3.8036.20m,平均17.47m。-3层中风化泥灰岩:灰黄色、棕黄色,块状构造,岩芯多呈柱状,柱长542cm,岩芯表面多见溶孔发育,岩芯锤击声音较脆,岩质较硬,采取率5070%,RQD指标一般为406
14、0。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局部分布,厚度:2.703.00m,平均2.85m;层底标高:184.39190.41m,平均187.40m;层底埋深:23.0033.00m,平均28.00m。-1层全风化泥质灰岩:灰紫色,岩芯呈坚硬土状,岩质软,钻进速度较快,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1.90m,平均1.23m;层底标高:204.34211.11m,平均207.56m;层底埋深:15.1022.10m,平均18.95m。-2层强风化泥质灰岩:灰紫色,块状构造,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长512cm,岩质较软
15、,锤击易碎,采取率4080%,RQD指标一般为2050。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局部分布,厚度:1.208.60m,平均4.62m;层底标高:195.79207.06m,平均202.37m;层底埋深:12.2029.50m,平均21.58m。-1层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灰色、黑灰色,块状构造,岩芯较破碎,多呈块状、短柱状,柱长434cm,裂隙发育,溶孔较发育,岩芯锤击声音较清脆,岩质较硬,采取率6080%,RQD指标一般为2050。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9.20m,平均2.37m;层底标高:164.2
16、4201.87m,平均177.09m;层底埋深:8.2037.60m,平均20.06m。-2层中风化白云质灰岩:灰色、黑灰色,块状构造,岩芯多呈柱状,柱长434cm,局部裂隙发育,岩芯表面多见溶孔发育,局部存在溶洞,粘土充填,一般洞径0.550.0cm,其分布无规律性,岩芯锤击声音较清脆,岩质较硬,为较硬岩,采取率6090%,RQD指标一般为3050。根据取芯情况,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10.50m,平均4.35m;层底标高:160.54190.24m,平均174.77m;层底埋深:13.0041.00m,平均26.05m。-1层全风化闪长岩:灰白色夹灰
17、绿色,呈粗砂或细砾状,除石英、长石外大部分矿物风化变质,形成次生矿物,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4.20m,平均2.01m;层底标高:193.02210.34m,平均201.87m;层底埋深:12.2018.00m,平均15.54m。-2层强风化闪长岩:灰白色夹灰绿色, 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长315cm,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多已蚀变,残留有部分原有结构痕迹,根据取芯情况,该层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14.00m,平均3.55m;层底标高:179.02215.33m,平均194.80m;
18、层底埋深:8.4030.80m,平均20.08m。-3层中风化闪长岩:灰绿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柱长645cm,局部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采取率6090%,RQD指标一般为4060。根据取芯情况,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未穿透。三 施工部署1 施工原则采用分区段分层开挖,槽边设置上下行坡道的开挖方式。开挖过程中遵循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基坑支护设计工况相一致, “开挖支护,先护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和“分层、分段、对称、限时”的原则。2 施工准备2.1组织准备2.1.1对施工现场作详尽的勘察了解,其内容包括工程的工作范围、周
19、围环境、交通运输等情况;并实地了解工程的水文、地质和地下管线等情况,做好勘察结果记录,与设计有关资料相比较,从而确定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施工顺序、施工计划等。2.1.2与相关管理部门和协作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对施工场地区域采用隔离封闭施工,各过往通道和安全区域派专人执勤。2.1.3主要劳动力:劳动力的安排主要根据计划工程量和工作项目,劳动强度,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提出的。本工程工作量大,为保证按期完成进度计划,在施工期间所需各工种人数见附表。2.2技术准备工作为正确组织施工,着重做好如下技术准备工作:2.2.1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的内容,审阅设计图纸与说明。2.2.2
20、审查复核工程的坐标、标高位置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熟悉地质情况,配合甲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坐标点、水准点的交接工作,并做好红线、挖填边线、建筑物等的测量放样工作。本工程配备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钢卷尺等全部鉴定合格(详见附表)2.2.3制定保证工期措施,采取多点、多面作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全面进行施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穿插施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的优势,确保按期完成。2.3 机械准备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合理确定机械设备的数量,编制机械需求计划表,详见附件。3 施工段及施工顺序3.1 施工段的划分由于该工程各楼座均有地下室,而且楼座与地下车库相连通,因此在基坑开挖时采用
21、附近楼座及其内侧车库整体大开挖。本工程开挖面积较大,工作面满足多台机械同时施工,可采取分区段开挖,根据地质及现场道路等情况并按照各区段工作量平衡的原则将本工程的土方开挖划分为六个区段。如下图所示: 开挖区段示意图3.2 施工顺序及方向划分3.2.1施工顺序总体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挖运渣土土石方开挖修整边坡、护坡(分层并养护)基坑整修工程竣工验收。土方开挖的具体施工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同时进行1、5区段的施工。2、3、4、6区段目前不具备施工条件,待具备施工条件以后6区段与2、3、4、区段可同时进行施工。2、3、4区段先施工3、4区段,最后再进行2区段的施工。土方的开挖按照自上而下
22、的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本工程基坑的平均开挖深度大约为7m-10m,上部土层平均厚度为2-10m,下部为岩石,根据实际情况及支护设计要求土方开挖1.5m左右为一层,石方开挖以2.5m左右为一层。支护工程随土方分层开挖进行分层支护。3.2.2 施工方向: 开挖及土石方运输方向:基坑坡道设置两条,一条于16#车库基坑南侧,一条于7#车库东南侧,根据基坑土石方开挖的分段情况及车辆进出的规划,确定基槽的开挖方向如下图,并随挖随支护。开挖方向图四 施工方案1 测量放线根据甲方提供的施工测量控制点和施工图纸,对所需开挖的基础测量放样,放出基底边界、基坑上口开挖边界,并在基坑开挖边线以外设置轴线控制点,作为挖土
23、过程中的边线和挖土的控制桩。实测完成后请监理复测签认作为施工依据,并注意保护好。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钢卷尺进行具体的控制点测放(测量仪器及设备详见附表)。标高控制使用水准仪控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及现场特点确定标高控制网。在场地四周引设标准测量基准点,埋设永久性标桩,并加以保护。控制桩分布图本工程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图中LD9、LD10)和图纸,自基础外侧外扩3.5米作为基坑开挖坡脚线,上部根据杂填的厚度2-10m按坡度1:0.5-1:0.8,岩石坡度按1:0.2进行外扩放坡,并做标示作为坡顶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映。2 土石方挖运2.1基坑分层开挖及基本原则:(1)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地产项目 土石方 开挖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