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共3篇).docx
《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共3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共3篇)目录篇一、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会2篇二、党课讲稿: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7篇三、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2X28篇一、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2024年5月23日,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
2、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对大家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吸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
3、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
4、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
5、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中,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科学阐明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深刻遒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是艰
6、巨,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原则,并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用“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中央全会、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地方考察等多个重
7、要场合,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等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一文,收录了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一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8、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一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关于统筹谋划好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习
9、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谋划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关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也是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一关于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
10、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注重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二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就
11、一定能谱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篇章,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辉煌。篇二、党课讲稿: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与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判断。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表述上虽只有一字之别,但在概念内涵、内容定位、实践目标、意义指向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理论意蕴。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12、”,体现了我们党在认识现代化建设规律上的过程性和深刻性,在推动理论发展上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总结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变和历史启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发展。一、“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调整与现代化中国式道路的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形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由邓小平首先提出。邓小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一)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的历史背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推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指
1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展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探索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确定“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在战略步骤上,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P439)o”四个现代化”和“两步走”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初探索。十一届三中
14、全会以后,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摆在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问题。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新变革,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也实现了飞跃式提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在现代化建设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经历了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更是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错失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时代机遇,我国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此背景下,邓小平结合世界新形势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四个现代化”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审视。自1975年起,邓
15、小平在出席会议、发表讲话、会见外宾、与人谈话中经常谈及四个现代化,对四个现代化作了大量新的论述、解释和阐发,比如强调“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3(P141)“把我们的目标定低一点,如果我们赶超做得很好,那不是更好嘛!总之,要比较实际一些”4(P211)o1979年3月21日,他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J两天后,他在政治局会议上又把他刚刚提出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14(P496-497).所谓“中国式的”,是指现代化
16、的目标设定比较低、人均收入不高、现代化水平不高,到20世纪末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的现代化。正如邓小平所言:“所谓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不是达到同等的水平.达到比较接近通常说的西方的水平。要做到这一步,我们要付出很大的努力J4(P53)(二)“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家”的内涵在邓小平的话语中,“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小康社会”,是“小康之家的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现代化”,他强调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3(P237)这表明,“中国式的现代化”不
17、同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而是具有特定内涵指向的现代化。那么,何谓“小康之家”“小康社会”?邓小平指出,“小康社会就是还不富裕,但日子好过”5(P1243)。从指标来看,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中国就是一个小康社会的状态,虽然同西方比还是落后,但日子比较好过。邓小平反复指出,到20世纪末,“我们肯定不能达到日本、欧洲、美国和第三世界中有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本世纪末,我们只能达到一个小康社会,日子可以过。经过我们的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
18、活了5(P732)“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在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八百美元。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5(P86I)“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虽然还很低,但日子好过”5(PloI3)。可见,对于“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谨慎的态度,其标准较低、发展目标不高、中国特点鲜明,意在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其深刻原因在于,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这一客观实际出发。邓小平强调:“我们讲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因为我们必须认识中国的现实,立足于
19、中国的现实来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也要根据现在中国的薄弱基础来决定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4(P64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等人设想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从“根据现在中国的薄弱基础来决定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在“两步走”的基础上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可见,邓小平对原来的战略设想作了相应调整,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从20世纪末变为21世纪中叶。
20、(三)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的重大意义: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话语的中国表达,是话语创新的生动体现。从理论上看,“中国式的现代化”,既要坚持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又不盲目对标对齐,而要立足自身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中国式的现代化”要学习发达国家,其现代化水平就是达到或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式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不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基础而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最广泛的一场社会变革,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都是一个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
21、段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在邓小平看来,“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较低水平的现代化,即便如此,实现这一目标也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必将走向高水平,从而进入一个新阶段、具备一定新形态。从实践上看,“中国式的现代化”表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走出一条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邓小平强调:“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不论搞农业,搞工业,搞科学研究,搞现代化,都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4(P377-378)“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以后,
22、邓小平反复强调,“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3(P143)o靠着这样的思想路线,党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奇迹。“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后,党围绕这一命题进一步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在理论上提出了许多创见,在实践上制定了应循之路。比如,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坚持
2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6(PlI0);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体制机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基本框架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内容,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进行了细化,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界定,强调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4、,党的十七大又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概而言之,从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紧扣 推进 中国式 现代化 主题 进一步 全面 深化改革 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