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基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docx
《【党课讲稿】基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基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讲稿】基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并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重要部署。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高度契合性。基层政协尤其是县级政协作为各级政协中数量最多、最贴近群众的政协组织,不仅在政协工作全局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更成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渠道。当前,基层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仍面临制度机制滞后、社会氛围不浓、平台效能有限、队伍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对标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亟需进一步完善基
2、层政协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政协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潜能效能,以高质量履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一、基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优势基层政协作为人民政协制度在基层的实现载体和统一战线组织,是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以其广泛性和包容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全国政协、省政协,基层政协的履职导向、工作重点和实践方式具有明显的特点优势。(一)履职导向突出基础性相较上级政协组织,基层政协的履职导向更突出基层基础。由于处于基层一线,同时具有独特的政治地位与政治职能,近年来,基层政协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基层政协协商民主作为社会
3、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基层民主政治格局中,基层政协有着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广泛的参与实践。通过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一些市县政协以在乡镇(街道)设立政协联络组等专门协商渠道的方式,不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通过政协协商程序参与到地方公共决策过程之中,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同时,由于处在人民政协组织架构的最底层,基层政协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在党委、政府、各党派和各界群众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推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在充分理性地表达和平等对话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汇聚力量的工作
4、3。可以说,基层政协在履职导向和职能作用上更贴近群众需求和地方发展实际,更加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二)工作内容聚焦现实性一方面,基层政协与乡镇、社区、村落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其工作平台就在基层,对乡情民情的了解更深刻,同地方人才精英的联络更便利,这就使县级政协的工作内容更贴近地方发展实际和基层群众关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上至公共议题的谋划制定,下至具体事务的决策考量,通过自身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的有效运行,基层政协既与地方党委政府对接呼应,确保各项方针政策通过政协组织载体在基层有效贯彻,也能在协商过程中积聚地方发展的社会力量和群众智慧,为党委政府
5、提供符合实际的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基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当地工作,具有情况熟、人脉广、经验足、政治威望高、位置相对超脱的先天优势。基层政协机关人员相对较少,委员中以实用型人才居多,大多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或致富能人,具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其提案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基层政协委员空间分布较为集中,有利于根据自身所长和地域特点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履职特色和工作成效更加突出。(三)实践方式更具多样性相较于上级政协组织,基层政协的地域特色更加明显,其组织方式、工作方法和实践平台更加丰富多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的最前沿。基层政协能够发挥“船小好调头”优
6、势,根据协商内容需要和群众议事习惯,灵活运用各种协商议政方式方法、平台教体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在乡镇(街道)建立政协工作联络站、在社区成立委员联络室等方式,把政协协商延伸到田间地头、搬进企业工厂、拓展到网络云端,并以此作为衔接基层协商的重要平台,形成协商大格局,从而解决乡镇(街道)委员相对分散、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比如,河南省潦河市探索推广的“专业人才+政协委员”议政工作法、周口市淮阳区的智慧政协综合管理平台等,通过探索切实有效、便捷易行的实践机制打通政协履职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扩大政协协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人民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了新模式、积累了新经验。二、基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
7、民民主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协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取得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基层群众的现实需要相比,当前基层政协在制度供给、主体规范、程序运行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困境。(一)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履职工作弹性较大总体上看,人民政协履职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基层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模糊、流程不具体、履职后劲乏力等问题。这说明基层政协工作的制度机制仍需完善。一是在目标任务上,现行制度规范大多以原则性规定内容为主,而具体到基层工作层面的法律依据和专项工作规
8、范则相对偏少。出台的一些实施办法比较笼统,对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的界定不够清晰,政策执行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因而导致部分基层政协工作针对性不强,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决策衔接不够,影响基层政协履职质量提升。二是在程序运作上,有些涉及基层政协协商的制度规定虽然在宏观层面制定了指导性意见,但缺少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办法,导致协商程序运行中存在较大弹性空间。有些地方基层政协在提案办理、成果报送、跟踪问效等方面尚未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程序体系,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甚至出现协商流于形式甚至陷入空转的现实困境。三是在刚性约束上,现有的履职制度缺乏完善的程序规定和监督约束举措,在基层容易出现该协商的
9、问题不协商、该征求的意见不征求,以及协商会变成情况通报会、表态会等现象。部分基层政协由于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少数基层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出现重形式轻实绩,甚至存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现象。(二)协商氛围不够浓厚,主体作用发挥相对有限近年来,随着各地积极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协商民主成为新形势下基层政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基层政协组织积极开展了诸多探索实践,使得基层协商氛围日益浓厚。但从形成自觉协商意识和完整参与实践的角度审视,仍存在一定成熟空间。一是在协商理念层面,公共协商意识和协商自觉尚未形成。一方面,由于部分基层单位、地方党委政府对政协协商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基层政协在履
10、职中处于被动地位,主动参与、配合推进协商民主的积极性不高,为达成“共识”而不“批评”,把协商“合作”变为单向“服从”,思想观念束缚较多4,理性、平等的协商氛围不够浓郁。另一方面,基层政协委员中,高层次、高学历的专家型委员相对较少,部分委员缺乏主体意识和专业能力,在群众中代表性不强、履职能力不足,在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过程中,无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一些委员不能很好地处理委员履行职能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往往把表达“个体利益”作为履职重点,把政协委员身份当作一种荣誉或政治待遇,履行委员职能时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主体作用发挥有限。二是在实践参与层面,受经济基础、人才资源等多方面
11、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基层政协协商实践呈现出非均衡性。从区域分布看,相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好经济条件和组织基础的基层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更具主动性,协商实践创新更活跃,程序机制较为完善。从群体构成看,传统领域主体在资源、信息占有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农民以及弱势群体等由于协商规则制定和机制运行中的话语权相对较低、利益关联较弱、制度化参与渠道不足,在实践过程中较易被边缘化,从而导致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不足,制约基层政协履职质量的整体提升。(三)平台运行有待规范,提质增效仍有扩展空间目前,各地政协积极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大力加强协商平台建设,打造了“委员工作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基层 政协 践行 全过程 人民 民主 现实 问题 对策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