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
《【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内蒙占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冬4独%向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内政发(2022)24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承业单位:左一现将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8月19日(此件公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目录总则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资源现状第二节发展成就第三节面临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三章矿产资源保护和勘查开发总体布局第一节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第二节提升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水平第三节强化国家
2、规划矿区保障能力第四节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区管控第五节规范重点勘查开采规划分区建设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第一节统筹推进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第二节稳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第三节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第五章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第一节持续开展矿产资源差别化管控第二节逐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第三节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第四节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第六章矿业绿色发展第一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第二节着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第七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强化规划管控作用第三节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和审批制度第四节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检查第五节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总则为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进资
3、源高效利用,推动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内蒙古自治区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是盟市、旗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重要遵循“涉及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相关行业及区域规划
4、,应当与本规划相衔接。规划适用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矿产资源。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2021202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资源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24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为119种(不包括由自然资源部统计管理的石油、天然气、铀和目前未统计汇总的地热、矿泉水),上表矿产地215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891处。全区有45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10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煤炭、铅、锌、银、稀土、银、错、普通萤石、晶质石墨等矿产是自治区的优势矿产。2020年,开采矿产121种,完成采选业总产值24
5、62.6亿元,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14.19%。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形成地质调查、勘查、采选、冶炼、加工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能源矿产品种齐全。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群)、开鲁盆地和海拉尔盆地(群)。煤炭保有资源量5179.1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总量的29.02%,且大部分具有煤田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厚度大、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等特点,具备建设特大型能源基地的资源条件,对全国能源结构和布局有重要影响。已探获的铀资源量位居全国首位,已形成我国北方重要的铀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稀土资源得天独厚,保有稀土氧化物资
6、源量居全国第一,包头被誉为“稀土之都”,稀土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83.7%o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具有规模开发条件,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大兴安岭中南段和狼山地区,3个地区有色金属量占全区总量的95%以上,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供应基地。非金属矿产分布广泛,普通萤石、晶质石墨、高岭土、盐、石膏、芒硝、天然碱等矿产优势明显。第二节发展成就“十三五”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内蒙古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落实了自治区区域发展方向。基础地质调查有序推进,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全区累计投入资金约11亿元,共完成1:25万区域重力测量6.26万平方千米、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38万平
7、方千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8.06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4.8万平方千米,通过实施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提高了自治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提供了一大批综合异常和重要矿(化)点。完成了西乌珠穆沁旗、额济纳旗等以旗县为单元的1:10万水文地质调查36.4万平方千米,实施了通辽地区、河套灌区综合开发利用评价,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提供了服务。矿产资源勘查成效显著,资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强化找矿突破行动,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入,累计投入矿产勘查资金42.6亿元,新增大中型矿产地117处,其中,大型63处、中型54处。重要矿产成果突出,新增煤炭1136.14亿吨,铜金属量145.
8、9万吨、金金属量323.8吨、锡金属量33.3万吨、锢金属量23.1万吨,晶质石墨矿物量4475.2万吨,新发现那仁乌拉鸽钱银多金属、维拉斯托锂多金属、查干文都日品质石墨等大中型矿床。银、铅、锌等优势矿产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复兴屯、东花脑特银多金属、呼勒图锌多金属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地方财政投入1.7亿元,安排地热勘查项目48个,实现了地热勘查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的勘查经验。矿产资源开发更加合理,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引导高效利用萤石资源,乌兰察布市开展了萤石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在采选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较大创新,提高了重要非金属资源的产品附加值。加强了对错煤、焦煤、无烟煤的保护利用,严禁超规模
9、生产,多管齐下实现有效保护。煤炭实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自然保护区内退出矿业权592个。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得到优化,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矿产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矿产资源规模化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矿山数量由2015年的4776家减少到2020年底的3393家,大中型矿山数量由579家增加到955家,大中型矿山比例由12.12%提高到28.15%,较2015年提高了16.03个百分点。矿山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水平逐年提高,“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达到国家“三率”指标最低要求。矿山生态文明稳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成效显著。
10、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绿色矿山建设得到了矿山企业的积极响应。自治区已有381家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其中,67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3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内的141家矿山已有55家纳入了绿色矿山名录,其中,赤峰北成功列入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名单。全区投入4.3亿元,启动实施了21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井印发实施了自治区绿色勘查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地质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分期治理验收制度,生产矿山累计投入治理资金约97.83亿元,累计治理面积约711.8平方千米,通过实施分期验收制度,强化了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了“还旧账”进
11、程。各级财政投入20.39亿元,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215.5平方千米,矿山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开发与治理并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向基金制度的转变,进一步推动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入了新局面。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显著提升。自治区开展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和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梳理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推动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实行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矿业权审批下放。加强勘查开采公示信息抽查,逐步由重事前审批转向
12、重事中事后监管,由重微观管理转向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基本构建起符合自治区实际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机制。第三节面临形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要求守好生态底线。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更加突出生态的重要性,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发展,也关系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任何地方的发展,都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十四五”时期是全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关键时期,必须妥善处理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济高
13、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障力度。矿业开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内蒙古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要提高地质调查和勘查经费投入,有针对性地加大油气、稀土、稀有、稀散矿产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力度,兼顾铁、铜、银等大宗紧缺矿产勘查,努力形成一批能源资源接续区,保障能源资源供应。矿业绿色发展要求资源高效利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煤炭、钢铁、水泥为代表的传统大宗矿产需求即将进入峰值,以铝、铜、铅、银为代表的大宗矿产需求仍将保持高位,以锂、钻、稀土、地热、煤层气、页岩气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矿产需
14、求快速增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积极建立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体的矿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矿业布局,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随着“放管服”管理改革的深化以及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能职责的落实,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不断优化矿业领域营商环境。调整矿业权出让权限,全面实现同一矿种矿业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压缩矿业权审批时间,精简申请材料,优化申报程序;简化归并评审备案和登记事项,压缩办理环节和要件,缩减矿产资源储量政府直接评审备案范围;推动建立部门间联审机制,形成“要我办”到“我要办”工作机制的转变,依托自治区
15、蒙速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争取实现“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的高效服务。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适应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10-绕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与重要矿产勘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能耗双控要求,实施分区管控、总量调控、源头把控,以保护优先、集约集聚开发为主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
16、建设,推动矿产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导向、保障有力。强化基础地质工作,加强重要矿产勘查,推进北山地区地质专项,勘查重点平面上由东向西转移,垂向上由地表勘查逐步向深部探测转移,促进自治区矿产资源勘直开发布局优化升级,保障重要矿产供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强化水资源刚性硬约束,提高准入门槛,将各类勘查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推进矿产资源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强化资源保护,持续开展开发利用总量调控,构建以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
17、区为主体的矿产资源集约集聚、规模化开发格局,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全面治理、协调发展。坚决遏制矿山环境问题增量,加快消减矿山环境问题存量,推进黄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加强矿种差别化和区域差别化管理,落实自然资源工作新的职责定位。第三节规划目标1.2025年目标。到2025年,煤炭、稀土、铜、金等重要矿产的供应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勘查开发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基本形成绿色勘查开发新格局。资源保障更加有力。进一
18、步夯实基础地质调查,解决一批制约资源和环境的关键问题,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加大重要矿产勘查力度,实现找矿新突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15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稳步增长。专栏I基础地质调查及矿产资源勘查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1-2025年属性础质作基地工1:10万地卜冰资源勘查与区划万平方千米30预期性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万平方千米1预期性类别指标名称单彳立2021-2025年属性1:2.5万综合地质调查万平方千米1预期性水热型地热资源调查万平方千米7预期性煤层气调查万平方千米1预期性矿产资源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处10-15预期性新增资源量铜金属万
19、吨50预期性金金属吨50预期性产源查矿资助增源肽新资田银b。万吨5预期性包Taa吨500预期性锢In吨500预期性锡金城万吨5预期性钥金属万吨5预期性稀土REO万吨100预期性萤石矿物万吨500预期性铅+锌金属万岫500预期性根金属吨2000预期性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推进自治区矿业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差别化高质量协调发展,分区更加合理、管控更加有效,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稳步推进煤炭、稀土等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和国家规划矿区建设,全区煤炭年产量10亿吨左右,稀土氧化物和鸽按照国家下达指标生产。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自治区矿山数量进一步减少,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在期矿山总数控制在290
2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35%左右。提高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除煤层气、富铁、金、地热、矿泉水外,原则上不再新建小型及以下矿山。科技投入逐步增长,矿山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三率”水平达到国家要求,资源就地转化率逐步提高。专栏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属性产源发用保户矿资开利与煤炭年开采总量亿吨10预期性在期矿山总数个2900预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35预期性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建立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制度,实行第三方评估制度和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强化黄河流域、乌海及周边
21、等重点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强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严格监管,督促矿山做到边生产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矿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更加精细,资源家底更加清楚。积极探索砂石“净矿”出让,出让收益征收、分配机制更趋合理。矿产资源-14-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矿产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2.2035年展望。到2035年,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更加稳定,勘查开发空间布局基本合理,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协调,矿山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达到更高水平;资源节约与高效
22、利用的绿色开发模式全面形成,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第三章矿产资源保护和勘查开发总体布局第一节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严守生态安全边界。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要求,认真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沿黄生态管控线内,严禁新建、扩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和重点勘查开采区要做好与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衔接,统筹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资源开发应符合国土空间管控有关要求。推进东部地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统筹协调好生态保护
23、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勘查开发格局,开展老矿山深部勘查,提高已有矿山资源利用效率。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地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在兴安盟中部一赤峰市北部、赤峰市南部敖汉旗地区,重点勘查开发铜、银、铁、铅、锌、锡、缶、金等金属资源,提高金属资源保障能力,建成重要的多金属资源基地。推进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耕地集中区或硒元素含量高值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推动中部“几字弯”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拦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位于黄河“几字弯”地区,是生态重要区,也是自治区重点发展区域,要积极推动资源绿色开发、清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 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 2021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