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重庆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政策】重庆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重庆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重庆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有关部署,加快推进我市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组织开展废IH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35号)要求,结合圭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I,四个五年规划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设背景(一)城市人口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3208.93万人,较2019
2、年增加21.09万人,连续16年保持增长,城镇人口达到2229.08万人,较2019年增加56.56万人,常住人M城镇化率达到69.5%,较2019年提高1.30%,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61个百分点。人口分布呈现西密东疏的状态,主城都南区的城镇化率达到78.52%,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2.72%和49.76%o(二)经济社会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主要经济指标恢曳好于预期,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持续巩固。经济呈现逐季恢复、稔定转好态势,供需两端恢更性增长势头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2.79
3、亿元,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3.9%、1.3%和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9.4%,停产半停产规上工业企业减少438家。里济结构不新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更加明显。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5%。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24元,增长6.6%、高于经济增速2.7个百分点。新动能发展持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
4、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行业快速成长,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8%以上。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和13.5%。(三)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实施“碧水、蓝大、绿地、田园、宇静“五大环保行动,围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色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国家山水林川湖草工程试点和缙云山、水
5、磨溪等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匆工作,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实施岩溶石漠化治理4(K)平方公里、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1.6万亩、退耕还林23.5万亩、天然林保护52万亩、长江防护林保护18万亩,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范闱内废弃露天矿山修爱,全市森林耀盖率提高到52.5%。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四)建设底础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已基本形成由回收网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支柱,加工利用为核心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截至2020年底,全市回收企业共6224家,全年新增2295家,同比增长58.4%;个
6、体经营户增加113户,现总计6537户,同比增长1.7%:回收网点约8927个,同比增长1.3%.从业人员近12.63万人,同比增长57.1%,再生资源产业园和交易市场各I个,大型利用基地25个,可循环快递回收装置网点2278个。废旧物资加工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以粉煤灰、煤砰石、尾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为典型的企业循环产业链和以化工、建材、机械等主导产业为纽带的园区循环型产业链,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4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园区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效率、产业关联度及污奥物减排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增强,行业企业不断加大对回收拆解设施、
7、设备的投入,行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废旧物资加工利用水平稔步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基础良好.2020年,全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总量共计1316.1万吨,同比增氏8.14%。其中,峻钢铁回收量为711.5万吨,加工利用量300万吨左右;废有色金属回收量为65.5万吨:废纸回收量为316万吨:废塑料回收量为65万吨:废橡胶回收量为32.8万吨;废纺织品产生履约100万吨,回收量为24万吨,回收率约24%;废玻璃产生量约300万吨,回收垃为48.8万吨,回收率约16.23%:废电子电器产生量约527.5万余台,回收量为222.5万台,总拆解量为222.5万台:机动车保有量763.
8、8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504.4万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量为8.9万辆,回收率为1.17%,略高厂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回收各类再生资源总值约379.37亿元,同比增长1431%.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稳步发展。二手商品交易流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线下二手商品交易市场213个,现有旧货企业(经济门点)资产总规模超过386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基本形成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旧货流通网络体系。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开展二手车交易诚信体系建设,探索二手车共享模式,打造二手车市场线上线卜融合营销模式,创新两种“1+N”发展模式,实现车源共享、评估互认、跨区流通,二手车
9、交易便利。二手商品经营管理日趋专业化、特色化,新型旧货流通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迭代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现有再制造企业13000家。政策保障体系继续完善.2016年以来,结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等文件要求,市级层面陆续出台了6关于构建我市与生活坨圾分类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等58项政策文件,涉及再生资源、废Ill物资回收利用等内容,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市核审计力度持续提高,建立第三方、第四方审核审计机构双层级监督审核机制。目前,我市已形成加强能源
10、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山清水秀美期之地的基本共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还需进步统筹协调,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有待健全,废Ill物资回收网络仍存在短板,回收设施布局尚不均衡,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水平有待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等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JJ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困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
11、示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者力建设废IH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工作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健全法律政策标准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挖掘废旧物资利用价值,营造企社会关心、支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引导、各界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依据各区域工作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体系建设,形成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重点突破、以
12、点带面.以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提高区域重点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提升重点行业及领域资源利用效率,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带动笫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创新驱动、分类指导.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城市废旧物资回收分拣体系,探索创新废Ill物资回收模式,提升再生资源精细化加工利用水平,形成低成本、易更制、可推广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新模式。三、主要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I日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设施布局应遵循相对集中、集约用地、统筹布局的原则,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现设施集中布局、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废旧
13、物资循环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废旧物资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变,城乡居民二手商品交易更加规范便利,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实现集聚化发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政策更加有效。(二)具体目标到2025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回收网络设施更加健全,建成规范回收站点78OO个,绿色分拣中心IO个,交易中心2个。废旧物资回收量和增长率明显提升,9种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1600万吨,其中废塑料回收量达100万吨,增长率达5%o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到10万次,可循环快递回收装置网点5000个,回收
14、企业数量达8500个,增长率达3%。至I2025年,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废Ill物,WMMtMn20WWftTfiF.-MjttdfttWIlii.MOtf11WIkiflCft.VPPfarjWi.Htti,2SJiIftZfMXiK.资减三:化及资源化利用率有-效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实现集聚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量1600万吨,回收加工利用率达100%。到2025年,: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环境更加优良,城乡居民二手商品交易更加便利,线下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数300个,二手商品经营企业数员(含个体工商户)16000个。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更加规范,交易规
15、模明显提升,流通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制造企业数量达1750个。到2025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规划和区域交易中心规划,完善旧货市场土地政策.四、主要内容(一)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1.有序构建多层级回收利用体系.以便利居民交售废IH物资为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废Ill物资回收、分拣、打包网点等设施建设,加快健全“前端收集、一级收运、二级转运的垃圾收运系统,逐步完善村(社区)可回收物回收站点、乡镇(街道)中转站、区县分拣加工中心、区域回收加工利用基地(物资集散基地)及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组成的可回收物回
16、收利用体系,推动废纸、废塑料、废Ill轮胎、废金属、废玻璃、废纺织品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市供销合作社按联近分工负近)2着力提升源头分类和处理能力.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推动建设兼具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减少再生资源进入垃圾清运体系,支持回收企业在社区、商圈、公共机构等场所投放智能回收设施,扩大智能回收设施减盖范困。探索自动回收设施布点与专业物流相结合等回收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创新适应垃圾分类需求
17、的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打造集信息、交易、结算为一体的“互联网+回收智能化平台。推动垃圾转运站指加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功能。探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与垃圾处理循环经济园区设施共享、生态共生。(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市供销合作社按职苏分工负点)3.因地制宜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合理规划建设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规范回收处理站点。逐步完善大件垃圾拆分处理设施,加强全过程监管,有效掌握大件垃圾流量、去向。以主城区为试点推动中转站增加大件垃圾破碎功能,逐步推动各区县烟加大件坨圾预约上门回收服务。提升站点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确保整洁卫生和消防安全。支持回收企
18、业采用自建、承租、承包等方式运营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形成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基础网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市供销合作社按职贵分工负贵)4提升分拣中心规范化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废旧物资回收设施、技术、模式绿色化发展水平,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在废旧物资转运领域的应用。依托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推进建设规模适当的再生资源球色分拣中心。鼓励忠县、彭水等区县建设批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城市矿产综合性分拣中心,服务中心城区和渝东北、渝东南片区。支持万州、江津、秀山、合川、永川、大足等区县建设专业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中心和废
19、钢铁加工利用基地,提高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废钢铁分拣加工能力。鼓励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利用中心,开展废玻璃及废纺织品回收、分选、加工及销售。(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供销合作社按职点分工负费)5加快推进回收专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行规模化、规范化运营。引导回收企业按照卜游再生原料、再生产品相关标准要求,提升废Ill物资回收环节预处理能力。培育多元化回收主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回收企业与物业企业、环卫单位、利用企业等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
20、鼓励钢铁、有色金屈、造纸、纺织、玻璃等生产企业发展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模式,构建废金属、汽车、动力电池、光伏板、家电等专业回收网络。探索实行生产者货任延伸制度,开展包装回收试点行动.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动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利用隹后服务体系建立再制造逆向回收网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市供销合作社、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贵)6 .强化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互联网+废旧物资,产业链条,加快互联网与峻旧物资回收行业深度融合。支持回收企业收编整合传统回收人员,利用信息高效匹配
21、提高回收效率。围绕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快递包装等废旧物资,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试点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稳步推进智能回收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汁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形成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全流程闭环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坏政管理局按联责分工负责)(二)提升再生资源分林加工利用水平7 .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水平.依托现有资源
22、循环利用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园、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统筹规划布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做好用地、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推进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高值化利用。以龙头企业带动塑料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废旧塑料再生资源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与四川省实现区域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置能力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构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包装废弃物等新品类的区域回收利用体系。编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规划和区域交
23、易中心规划,统筹规划布局,做好要素保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淞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这委、市商务委、市供销合作社按职责分工负支)8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研发.枳极引进废旧物资利用技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循环,推动产业向多元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加大再生资源先进加工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提质改造,开展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各类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技术装备研发,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各领域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推动政产学研用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策 重庆市 废旧物资 循环 利用 体系 示范 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