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人民政府的教育治理探索:为新中国教育奠基.docx
《华北人民政府的教育治理探索:为新中国教育奠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人民政府的教育治理探索:为新中国教育奠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华北人民政府的教育治理探索:为新中国教育奠基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9月26日成立于河北平山县王子村,于1949年2月4日开始迁往北平1140,467。1949年10月27日,鉴于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成立,毛泽东主席签署撤销令,华北人民政府于10月31日正式撤销。华北人民政府从成立至撤销,历时约一年零一个月,其运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可视为毛泽东“联合政府”主张的初次落实,具有新中国前奏和雏形的性质2。一如董必武在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因此它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中划时代的一次大会。”3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华北人民政府职能兼
2、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在政治、经济、财政等各个方面“都起了他一定全国范围的作用”口13。教育属于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华北人民政府在一年多的执政时间里,关注到教育方针、政策施行、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这不仅有力推动了原晋察冀、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的教育发展,一些政策理念、施政行为还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延续,为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学界对于老解放区教育多有谈论,但对华北人民政府时期教育关注不多。本文即聚焦华北人民政府在教育治理上所作的可贵探索,考察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治理智慧。一、新的形势要求与教肓存在的问题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11月9日发起石家庄
3、战役,于12日攻克这一华北重镇,原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因此连成一片。为破除过去两区分割的弊端,中共中央决定将二者合并,并于1948年9月26日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如果说刘少奇1948年2月16日报中央合并两区的提议,更多着眼的是新形势下两区合并便于管理以及对西北、中原、华东“不可限量的”支援的话4,那么毛泽东则是站在全国解放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他在回复刘少奇的电报中要求中工委讨论制定涉及财政、经济、军工等各个方面的“带着党纲政纲政策几重性质”的文件,“我们如果要取得全国胜利需要有中央一个文件,党内外才有明确遵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章程”5o自1948年下半年始到1949年初,解放战争的形
4、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歼灭,中国人民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局势已经奠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向全党提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61429,1440“建设”成为当时突出的党政标志性话语之一,它既是华北人民政府得以成立的主要原因,也是成立之后的华北人民政府所致力的方向。教育在新世界的建设中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在毛泽东的报告之后,相关人士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1949年
5、5月20日,董必武在华北小学教育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目前革命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而华北地区已经完全解放,今后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各种建设,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设,教育工作在建设中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建设”所须面对的,除了实现一系列的崭新主张,还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既往存在的问题。由于“战时”的“时”与“各解放区”的“地”两个主要方面的限制,党的教育方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不一致,在整体上体现出明显的非正规、不统一的缺点。这些问题在包括晋察冀、晋冀鲁豫在内的各解放区都共同存在,不过是不同地区的表现具有个体差异。教育的非正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因受战争时势的影响,无论是在教育方针还是在教育实施的各个方
6、面,均体现出明显的实用性、临时性特点。自抗日战争以来直至解放战争的十多年间,教育具有显著配合战争和服务生产的辅助功能。教育工作的任务,在广大解放区被定位为“服务战争,服务生产”。1946年12月10日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即明确指出,“各级学校及一切社教组织亦应立即动员起来,发挥教育上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卫战争服务”,在实施原则上则是“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联系”“时事教育与文化教育相配合”“教育内容与战争生活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8。而随着土地改革运动成为年度工作中心,教育工作也被要求同其配合开展9。无论是服务战争、配合土改,还是支持生产、服务人民,其原则都是“服务
7、实际”。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于1946年5月20日提到了目前边区教育总的方针,“仍是坚定不移的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人民的民族的立场,根据群众需要与自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以致用,适应和平民主建设需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具体斗争内容不同,使得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之下的教育内容也体现出很强的临时性特点。因为强调教育的辅助支持作用,教育内容若不能及时反映时势变化,反倒会受到批评,“抗日时期的课本,有抗日反汉奸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内容,而无今天反对中美反动派勾结进行反革命战争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内容;有减租减息的内容,而无土改的内容。教学时就应把这些
8、内容改换为适合目前形势与情况的材料”1127-28。而对于服务实际、学以致用的强调,则导致了“过去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忽视文化政治教育分量重而较抽象等偏向,致使学生所得的文化知识不多,实际活动亦限于狭隘经验,增加知识有限,群众普遍反映上学不顶事”1129。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学生学习生产,则按照农民、工人、商人的活动规律,设立早学、午学、晚学、隔日班、全日班,并避开麦收、秋收、锄苗等农忙时节来安排假期,对教育服务功能的如此强调,无疑会导致常规教学活动受到干扰U243,出现“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与课外活动过多”的情况。自抗日战争以来,不同解放区执行的均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但因各地行政区隔
9、明显、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具体教育政策在制定与执行上并不统一。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华北区一年来小学教育工作的概况即指出,“但因战争和灾荒的影响,各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的不同,领导上重视程度的差异,小学教育工作的进展是极不平衡的。又由于对小学教育全华北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区在工作实施上,关于小学的性质、方针、制度、办法也不一致”,导致“过去意见分歧,各行其是的现象”13431,435o特别是在“教育服务实际”的原则规范之下,教育要“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应该满足群众的这一要求”,即使在同一解放区之内,“各地不必拘于一致,可按照各地的具体情况”1242-43来安排教学活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育重
10、点,由各区依具体情况决定之”1439得到了更为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各区依具体情况决定”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晋察冀边区要求“严格防止并肃清旧型正规化的思想建设有较长期计划的教育制度,提高与培养各种干部与建设人才”,其中学“学校性质带有双重性,是干部教育,也是升学深造的预备教育”,老解放区的小学“主要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整顿小学,健全各种制度整理编级,克服战时参差不齐及流动现象。有重点的建设新的正规化小学”1015,16,18;晋冀鲁豫边区“无论新老解放区均应注意生产教育中学基本上应掌握干部教育的精神小学虽属国民教育的范围,但高校必须就实际情况为依据,一般亦略带干部教育性质”口439-40;太岳
11、革命根据地强调的是“在生产间隙中参加学习”,其文化教育的重点是“社会教育重于国民教育”1242,“学用一致,要甚学甚,推行教育与生产,劳动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5;冀鲁豫行署指示的教育方针,则要求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中心工作就是我们的中心课程”16,“人民大众的读写算能力与科学常识等大众文化的提高,都必须服从上述这种实际斗争的需要,与实际斗争结合”17。综观华北老解放区的教育,它“是在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紧密“配合当时军事政治斗争”,因此不能按照常规的办法开展教育,而是要在“游击战争环境中”“创造许多新的办法”坚持与发展教育工作。这样的教育“不能以数目字来
12、衡量”,但是“得到了非凡的成功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应写它特殊的一章”71。但至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在新的形势下审视老解放区教育,其非正规、不统一的缺点得到了一致的重视。晋察冀、晋冀鲁豫的领导者普遍认为,过去的教育行政领导弱化,教育方针、学制、课程等缺乏通盘计划1892-93,产生了重政治、重生产、重社会生活,轻文化、轻学习,教师、学生校外活动多,学校工作队化等问题,因而在今后需要强化领导,并确立统一、正确的课程、学制,“纠正漫无学习标准和修业期限的游击作风”,以便切实提高教育水平19108-109o二、华北人民政府的教育治理合并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区、成立华北人民政府的一个中心目的,正如中共中央
13、华北局给毛泽东和中央的报告所言:“建设华北解放区,需要统一集中,需要计划性,需要正规化”20;“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建设工作以奠定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基础。”21112T13“正规化”作为教育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循着以下几个方面渐次推进。(一)改正教育方针执行上的偏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直以来被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总方针得到执行。随着新的形势的变化和新的建设任务的确立,这一方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其侧重便不得不从对政治、生产、社会生活的强调而转向文化学习。这样的转向在以前部分边区中早露端倪:晋绥边区为满足学生的文化要求和适应边区培养知识分子的需要,要
14、求施行“以文化教育、业务教育”为主的教育方针,提出中学文化课、业务课要占比80乐小学文化课、业务课要占比100M22;太岳区中学教育要“增强文化教育,增添自然科学课程”23。而随着华北全区的解放,教育建设对于政治、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得到极大的重视,文化学习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任务再次得到强调,“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则将影响到政治经济建设的进展提高国民文化,应看做是我们很重要的政治任务”24。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以来的多份文件,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予以了明确。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教育等方针政策的报告,对过去“打出课堂去”、“中心工作即中心课程”、不单设科目的“单元教育”、取消正规学校和文化教学的主张与实
15、践进行了严厉批评,主张不能完全否定旧教育制度、旧型正规化和学制上应有的衔接,学生停课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生产、演剧等须经学校批准,在校学生中途抽调要经华北人民政府或行署特别许可,须“建立一定的正规学制和加强文化教学的方针”25156-157。华北小学教育会议结合小学教育对加强文化教学的方针作了有针对性的解读,小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知能,健康身体,进步思想,劳动习惯,爱人民爱国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公民”,“在今天华北已开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情况下,就必须把培养儿童读写算能力,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做为首要的任务”24。1948年8月20日至9月5日召开的华北中等教育会议,指出过去中等教育没有足
16、够地重视普通中学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只似训练班的偏向,明确规定了中学教育的普通教育性质,其任务是“为人民民主共和国培养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及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材”,“培养大量的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在今天是有头等重要性的政治任务”26。(二)强化教育行政上的领导晋察冀、晋翼鲁豫的领导者在总结教育的弱点和缺点时不约而同地指出,“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很弱”1892,“领导上注意不够,放任自流,有的教育无专人负责”19108.强化教育行政上的领导,1948年以来在部分根据地实际已经得到重视,太岳区行署主任牛佩琮在中学教育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就“关于领导问题”做了专门介绍。在华北人民政府召开的小学
17、教育、中学教育会议上,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强调。首先是健全领导机构建设,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需要按编制补充满员;其次是明确了专著教育科、县政府教育部门、区文教助理员、村政府、中心小学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责任;再次是强调了工作纪律和视导检查工作。为了加快推进教育行政工作,以往解放区通过会议形式来讨论有关事项、决定并发布规章制度的方式作为有效行政手段而被推广使用。1948年8月11日,薄一波在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上就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建议作了报告,系统阐明了文化教育工作施政建议。1948年8月20日至9月5日,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召开,会议对以往的中等教育工作作了检讨,并
18、反复讨论了中学教育的性质,”通过了普通中学与师范学校实施办法,及中小学教职员待遇标准等草案”。1949年5月20日,华北小学教育会议召开,制定了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小学教师服务暂行规程等规章制度。参加这些会议的人员主体非常广泛,特别是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涵盖了工、农、知识分子、军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而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到会的则有各行署、各市政教育行政负责人及中学、师范校长代表等40余人;华北小学教育会议出席者有行署、省市教育行政负责干部和其他单位代表71人,其中包括叶圣陶、孙起孟等民主党派人士。如此广泛群体面对面的充分讨论,如此高级别的政府负责人、教育行政主管和基层的教育代表深入交流
19、,无疑使教育行政决策能够凝聚更多的教育共识,同时也有利于政策执行者更好地理解政策和高效地执行政策。(三)建立各种正规教育制度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对此特别指出:”应该整顿各级学校教育,按照必要和可能,建立各种正规教育制度。”21121首先是完善教育体系。原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内部教育发展并不平衡,但总体上的成人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均有一定基础,相较之下的大学教育在办学种类、数量与水平上则要逊色得多。宋劭文即认为晋察冀的大学教育只是“在小学、中学发展的基础上,也创办了相当高中程度的专科学校和大学”1892,但那一时期的大学、中学从总体上看,则仅“是训练班性质”71。为完善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
20、育发展,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了由董必武主席兼任主任的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在接管平、津等大城市原有高校基础上,先后发布南开、北大、清华、北洋、师大等院系调整,改北平政法学院为政法大学、成立农业大学等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的决定。华北局委员会1949年1月29日通过的华北目前形势与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将完善教育体系列为重要任务,“根据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需要,有计划地、普遍地发展国民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门大学、成人补学教育,创办高级的与中级的各项职业学校,创办师范学校解决师资困难”27o其次是为各级学校接管、恢复、整顿、发展而建立各项制度。第一类制度涉及新解放区的教育接管与改造,多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
21、宣传部对各局予以指示的形式发布,”在中央政府未成立以前,党的中央宣传部不得不实际上暂时代替中央政府的文教机关,管理国家的文化教育工作”28o譬如中共中央关于北平各大学处理办法的批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保护和改革新收复区学校教育的方针给中原局宣传部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争取改造知识分子及对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等,华北人民政府遵照相应指示开展工作。第二类制度涉及教育结构与教育服务,指向教育稳定之后的发展与提升。华北人民政府第二次政府委员会于1949年2月24日通过一九四九年华北区文化教育建设计划,要求“建立各种正规教育制度”29。自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以来相继公布华北区普通中学暂行实施办法(草案)华北区师范学
22、校暂行实施办法(草案)华北区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华北区小学教师服务暂行规程华北区普通教育实施办法草案等制度,对教育方针、任务性质、学制、课程、组织、编制、会议、师资与师生待遇等问题给予了全方位的解释和限定。课程作为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按照重要程度尝试逐步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上述小学、普通中学、师范学校暂行实施办法中包含了相应课程规定,以及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下学期各级政治课的规定华北人民政府关于中等学校政治课课程标准等项的指示针对具体学科的课程规定,与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1949年10月颁布的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一起,构成了大体覆盖大、中、小完整教育体系的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北 人民政府 教育 治理 探索 新中国 奠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