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变局下引智回流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研究.docx
《百年大变局下引智回流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大变局下引智回流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百年大变局下引智回流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呈现多中心化发展趋势,“东升西降”的态势愈加明显,中国综合实力和大国形象凸显,海外人才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认同感不断增强,归国意愿提升,回国就业和创新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2,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2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
2、例新增“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章节,全面系统提出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首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进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等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323。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时,提出要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4。紧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特征,从思想认同分析角度出发,对海外人才特别是出国留学人才回流的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现状剖析,提出对策建议,是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凝聚海外人才、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时代需要。一、理论基础:从思想认同看人才回流的影响因子及理论根人才资源是一
3、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进程加剧,世界各国将第一资源定位于人才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争取祖(籍)国人才的引智回流是各国在人才抢夺战中的重要策略。人才流动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制度的因素等都会对人才回流产生影响。(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应重视“推拉理论”模式下价值判断对人才流动的深刻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人才迁移视角分析人才回流现象形成的诸多理论当中,较为经典的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推拉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等,分别从全球经济和政治理论的分配不均,商品资本、劳动力资源等国
4、际流动来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其中,R赫伯尔提出经典的“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活条件,人口迁移中迁入地的有利因素成为拉力,迁出地的不利因素就是推力,在此基础上,E.S.1.ee补充了中间障碍因素。我国学者王辉耀将推力总结为:政治、政策、经济、人文、服务、生活和学术597。不管是推力、拉力还是中间障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最终都会通过综合、全面和深刻的思想博弈在移民本人或家庭当中形成一个价值判断,从而影响选择方向。从以“推拉理论”模式为核心的人口迁移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要求吸引和争取人才回流的祖(籍)国要全面增强有利于人才回流的拉力因素,深刻把握不利于迁出地的推力因素,不断完善海外人才
5、所关注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思想共识;要及时分析影响人才回流的中间障碍因素,不断化解不利于人才回流的政治、社会、文化障碍,不断消除障碍因素对于人才回流的影响;要时刻把握每一个历史时期、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形势特征,充分考虑推拉作用影响的中长期效果和当下作用,既抓好长期规划,又注重分期分类,重在帮助移民形成有益有效的价值判断。(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应重视“社会适应”过程中文化冲击对人才流动的深刻影响社会网络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迁移理论的主流,提出社会网络的存在与否对移民迁移决策以及特定目的地的选择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625。社会网络
6、由家庭、朋友和社会纽带组成。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Oakley)认为社会网络为移民提供情感型、信息型和工具型三种支持。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最早提出“社会适应”一词,指出社会适应是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有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适应方式7。海外人才出国时会对经济文化冲击有一段时间社会适应期,而回祖国后文化的逆向冲击也会出现重返文化休克,对母文化的再适应情况。文峰对海外华裔青年来华留学进行社会适应研究发现,他们对中华文化不仅表示认同,还有一定的责任感8。殷实认为,归国文化冲击在海归中普遍存在,若归国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较好地应对归国后的文化冲击9
7、。因此,从社会适应的理论出发,要求吸引和争取人才回流的祖(籍)国要注重思想上的绵绵用力,要抓好人才出国前的文化教育和价值体系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要通过关系网络、个人身份等社会认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文化认同对海外人才形成强大吸引力,争取人才回流的同时通过社会网络扩大心理认同的影响范围与幅度,产生更多的思想认同;要关注海外人才回流后在国内的社会适应情况和他们在国外的社会交流情况,以分类施策。(三)从历史文化学角度看,应重视“人文情怀”氛围下责任信念对人才流动的深刻影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乔治格梅尔奇(Gmelch,G)将影响国际遣返的因素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
8、就是爱国一一社会因素10o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文明先列,追溯海外人才回流史应从近现代开启,而留学归国人员是中国近现代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类别。最早一批是洋务运动初期官派留美学生,后来回国并为国家政治、军事、教育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唐绍仪、唐国安、曹绍基、詹天佑、郊荣光等。对近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留日、留法勤工俭学、留苏学生等,大批留日学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很多留法、留苏学生回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最新科学技术运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革命先驱,童第周、钱三强成为“中国
9、克隆之父”和“两弹一星”元勋,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都是留学归国人员的榜样,为了报效祖国不惜放弃海外的一切优厚条件。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仍深藏在全体中国人民的记忆里,烙印在全体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影响着一代代的海外人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留学报国传统”11。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海外人才特别是中老年海外人才选择回国的主要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倡导的“落叶归根”“乡土之情”深刻影响着海外人才的行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也是影响海外人才回流的家庭因素,但是这个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代际原因,情感纽带和爱国情结会越来越琉远。因此,要高度重
10、视历史文化因素对海外人才的重大影响,如若让传统文化离场,海外人才住在国的文化就有可能随时入场,导致“华人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部分或全部放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同化或融合现象”12。二、实践分析:我国海外人才思想认同的比较分析与变化趋势海外人才对于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等方面认可度的变化,会深刻影响他们当前或未来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取舍,必须从各方位要素出发,注重从实践中分析海外人才引智回流中的变化趋势,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一)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海外人才对国家经济实力认同度的对比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吸引人才大幅回流我国海外人才回流问题定量研究显示,科
11、技、经济、高等教育等因素对出国人才回流具有显著影响。作为我国最早对海外人才回流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者,孙健将改革开放历年来学成回国人数与经济、科技、高等教育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科技、经济等因素对我国海外人才回流具有显著影响13。诸多学者根据历年出国留学人员和归国人数与人均GDP、科技投入力度、海外人才集中部门工资增长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人才回流数量与这些因素具有极大关联度14,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00O亿元,学成回国人数将增加959人”15.从历史趋势来看,在国内经济、教育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的时候,海外人才回流率总体不高,甚至一度出现过大批留学人员滞留不归
12、的现象。1978T998年间,赴美的留学生回归率为18.8轧仅有3万人,赴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地的留学生回归率也只有50%6670针对海外人才回归率不高的情况,邓小平曾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16中国自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拉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综合实力进一步彰显为全球影响力。中国统计年鉴显示,留学回国人员从2000年的0.91万人增长为2009年的10.83万人,2019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回国率达82.49
13、%o根据CCG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结果,2019年受访海归在选择回国发展城市时,考虑最重要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报告还提出,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受访海归对中国本土领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成果较为认可,其中“市场覆盖度”受到普遍认可。海外人才回流率从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表明,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就表示由衷认同,并希望参与其中。(二)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海外人才对国家政治制度认同度的对比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折射出的“中国吸引力”,提升人才回流意愿制度因素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动因之一,良好的创业工作环境、科学民主的政
14、治参与环境、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都体现在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当中,成为海外人才回流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阵营对中国进行各方面打压,直接影响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群体对国情的认知,特别是政治、制度上的认同。有学者运用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数据发现,“制度逃离”是华裔人才放弃回流现象背后的明显原因17,“由于我国法律、经济等制度完善程度尚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部分海外人才放弃归国”18。过去,海外人才主要回流为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创业领域,他们对政府办事效率、创业制度环境、学术科研氛围有不适应和不认同的情况619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
15、目标,不断破除不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不管是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小康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极大彰显和肯定,折射出的是“中国吸引力”,海外华侨华人目睹中国的各方面成就,由衷感到自豪和充满希望19。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疫情下留学生决定回国的考虑因素前3项就是“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占
16、比56.8%)、“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占比36.8Q。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以团结抗疫的实例数据和协商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的中国智慧,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海外人才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认同度对比显示,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文化情结始终是人才回流的根与魂老一辈的华侨华人带有朴素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侨特别是加入住在国国籍的华人,其二代三代四代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弱化。近现代公派留学生回国率高且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20世纪90年代自费留学政策放宽之后,自费留学大军不断
17、增长,留学生的年龄也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他们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深,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且许多家长对于低龄出国留学孩子的期望是“更易于升读国外大学,更快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留学国公民”20。此外,留学范围不断扩展,文化的冲击不仅来自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北美、欧洲,还有来自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拦等,文化差异性不断扩大。值得关注的是,百年大变局下世界呈现多中心发展趋势,各国文明丰富多彩,以美为首的西方不断挑起矛盾冲突之时,中国则彰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西式民主与文化价值不再被奉为圭臬,且美国在无力解决自身经济与就业困境时存在排斥华裔学者和留学生的情况。中国共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年 变局 下引智 回流 海外 人才 思想 认同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