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冲突:基于对社会契约论的分析.docx
《论价值冲突:基于对社会契约论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价值冲突:基于对社会契约论的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价值冲突:基于对社会契约论的分析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基石之一,尽管以卢梭、霍布斯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对于“社会契约”的阐释各有不同,但作为一种理论,它构建了“自然状态”这一理想场域,并在其中推演了人类基本政治制度的产生逻辑。而无论是卢梭从“性善论”出发,还是霍布斯从“性恶论”出发,将理想的“自然状态”推演到社会契约的达成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其中都至少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素一一“人”和“利益”。一、作为社会契约伴生物的价值冲突的产生一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社会契约论中的“人”并不是一个脱离社会、只在自然意义上存在的个体,因为契约只有在社会环
2、境中才能订立、维持和湮灭,是对复数的人”的关系的规定。然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契约论所构建的“自然状态”模型中,“人”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范畴,同一个社会中,并非所有成员都被视为“人”。举例来说,成年女性就被排除在了社会契约论“人”的范踌之外。这种排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年女性彼时并不具有政治权利,因此,“人”在这里,是一个具有政治权利的社会个体的集合。在社会契约论所设想的“自然状态”中,人们之所以选择签订社会契约,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可见,私有产权的概念和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现象在“自然状态”之前就已经设定存在。一个事实是,私有更多社会资源一一不管是物质资源还是非物
3、质资源一一的个体,相较而言会有更强的迫使其他社会个体屈从自己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权力,其在政治层面的映射则形成了政治权力。经验地来看,一个拥有更多政治权力的社会个体,会更容易和更积极地捍卫、巩固和增进自身的政治权利。于是,更多的社会资源导致了更多的政治权力,进而产生不同社会个体之间对应然相同的政治权利的不同态度。而这种在“自然状态”中设定存在的不同态度,则使得社会契约在签订之前就不得不面对公平性和争议性的内在诘问,除非签订社会契约的社会个体之间进行严格的互相筛选,以保证他们在政治权力和对政治权利的态度上高度相似。一份有效的社会契约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转,不仅需要社会上具有政治权利的
4、个体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契约的制定中,而且要求他们能够具有高度重合的利益需求(诉求)。尽管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筛选具有高度相似的政治权力和对政治权利的态度的社会个体签订社会契约,较之于现代社会具有高得多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社会个体具有高度重合的需求一一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选择签订社会契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虽然在次要需求的优先顺序上存在分歧,但他们最主要的需求是重合的。于是,当社会契约在他们之间签订并开始生效、最主要的需求得到妥善安排和解决之后,“人”们之间围绕各自次要需求的优先度产生矛盾一一即“价值冲突”一一便几乎就是一
5、种必然,成为了社会契约的伴生物。二、价值冲突的结构化特征人面向自然和社会的需求是复杂的,众多需求在优先度上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于是,价值冲突就表现为了这样一种结构性冲突:具有相似内容的需求,在不同的社会个体的排列组合中具有不同的优先度。那么,人具有哪些内容相似的需求?在这方面广为人知而又接受度较高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归结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更高一级需求的出现以低一级的需求被满足为条件。这种不同需求之间的联接逻辑关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支持,在后者看来,”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又引起新的需要“2。尽
6、管从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来看,马斯洛的这一理论逻辑是顺畅的,但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却无法解释众多的特例。在这些特例中,人们的低一级的需求未被满足,但却在执着地追寻着需求层次理论中更高一级的那些需求。这些特例在过去通常被标识为“高尚”“美德”等,在现在却更多地以后现代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认识。从现实层面理解这一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张力,就得对其进行某种修正。这种修正并不包括他的有关于人的需求的分类,而是这一理论中有关于需求的分布结构和位移规律。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人在某一阶段并不仅仅拥有一种需求,而是从生理到自我实现的五种需求同时存在,只
7、是在特定的时期里,由于其中的某种需求占据主导地位,才使得他表现出某种需求导向的行为。因此,人们的不同需求在结构上更像是一种表盘而非金字塔。另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诚如马斯洛所认为的那样,人们的需求会沿着“生理一一安全一一社会一一尊重自我实现”的顺序依次发生位移。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数量多到不能视为例外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位移并不是线性而稳定的。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无数热血青年在自身生理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志愿军、投身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场,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无法理解的此类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
8、过程中,屡见不鲜。于是,这就带来并解释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冲突的两种特征:一是普遍化。一方面,每一个人都会在特定时期成为某种需求占主导的行为体,这就使得一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可能卷入社会性价值冲突之中;而在另一方面,价值传递的非线性规律,使得所有社会成员即使在旧有的、已满足的需求上具有共识,在关于下一个主要需求的认知上也会存在分歧,从而导致价值冲突的发生。二是结构化。从个体层面来说,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由不同层次的需求以不同占比相互组合的混合存在,占比最高的那个需求主导着这一社会个体的行为。当不同的社会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主导需求时,带有结构化特征的价值冲突就发生了。而从社会层面来说,相同需求主导
9、的社会个体总是会倾向于联合,以期实现群体共同的需求目标。当不同需求主导的群体在社会性稀缺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时,价值冲突就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从社会层面来看,这一价值冲突就明显地带有结构化的特征。三、价值冲突的类型在就价值冲突的结构化特征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价值冲突存在着不同的类型,至少在个体和社会层面如此。实际上,当我们将时间(或静止或运动)和空间(或个人或群体)这两大因素纳入考量之后,价值冲突至少可以分为如下四种:一是人际冲突。这是某一个时间切片下,不同的社会个体所产生的价值冲突。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最易于被我们的感官所捕捉到。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价 冲突 基于 社会 契约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5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