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空间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ocx
《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空间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空间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图3以清道光样式雷京城内外河道图为图底表现的清盛期乾隆朝京城西郊皇家园林范围示意图(红色粗虚线内),绿色填充部分为乾隆帝居园理政区域。摘要: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是康、乾二帝通力创作的一座完整的皇家国林。康熙帝营造西郊第一座完整的空家园林畅春园,是为了满足其阅武骑射、观耕格物、尊佛敬道、修身行孝和居园理政的五大治国功能要求。可推定康.黑朝畅春园是由畅春园居园、西花园、西厂三个区域组成,占地达5千亩,而西花园又包括西花园居园、圣化寺和御稻田。乾隆帝全盘继承里祖康熙帝治国迨园思想,扩大并完善了康熙时期的京城西郊皇家园林,至乾隆中期,京西皇家园林形成了一个无缝衔接的整体,占地超过京城:东起京城连畅春
2、园之御道,西至香山静宜园、健锐管,北沿清河、圆明园护军营、十方普觉寺,南沿长河与南早河之间地带达京城西城垣.畅春园、圆明园、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春熙院、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泉宗庙、乐等园等诂多居园,均以园中园的形式并存于乾隆朝京城西郊皇家园林之中。因而判断清朝盛期的皇家造园实绩,宜避免固于传统私家园林的园墙”之见,而应移情于多民族、多语言的泱泱大国之圣王君临天下的视角。关键词:园林空间文化遗产;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康熙帝造园思想;畅春园清康熙帝正式亲政(康熙八年,1669年)以后,逐步树立了以“中和“实学”为特征的皇家造园思想,即皇家园林在功能上应满足阅式埼射技勇、农耕格物致知、
3、尊佛道怀蒙藏、孝大后教皇子、居林苑理政务的全面要求。他最早通婆策划了清北京城西郊皇家园林的总体布局,其中就包括把营造畅春园纳入西苑皇家园林的大规划之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于其孙辈乾隆帝手中达到完美。从而使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宫苑登上了中国古典造国的终极巅峰,构成了中国古典社会的最后盛世标志之一,影响延续至今,其真实性对中国首都北京城的未来规划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价值。一、清盛期京城西郊皇家园林研究综述对北京西郊古典园林群空间文化遗产的研究,初期阶段以现状颐和园等少数遗存的里家园林实物,或者以造园图像资料保存相对完整的圆明园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内容,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伴随互联网时代
4、的到来,对于绝大多数巳经荡然无存同时又欠缺图像信息的园林遗址,不同学者由于关注点的差别所得出的结论出现了彼此矛盾的现象,研究成果依旧存在着不确定性,比如清代第一座独立营造的完整的皇家园林畅春园的范围,畅春园北新花园所指,康熙帝皇太后宫“澹泊为德”是否在畅春园内,蒙养斋在畅春园何处,镜峰和谦尊堂指的是畅春园哪里,圆明园的始建年代,清京城西郊皇家园林的通盘策划之依据,等等。当代全面通俗研究清京城西郊园林历史文化遗产的当属张宝章三山五园新探(2014)(1,书中认为畅春园占地800亩,西花园是畅春园附园,畅春园北新花园所指自怡园,IgI明园建成时间与张恩荫略论圆明园的早期形象(2005)判断一致为康
5、熙四十六年(1707年)2;李大平、朱诚如在圆明园营建始因新考(2009)中称圆明园始崖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3,即畅春园“北新花园”,亦即康熙帝皇太后宫澹泊为德”,不计福海一区则园林总面积达IoOO亩之多;何瑜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2020)认为“北新花园”属畅春园附园,康熙后期更名彩霞园,而澹泊为德、镜峰、谎尊堂均在西花园的康熙帝皇太后宫,圆明园建国时间应遵循清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4,在圆明园后湖东南角一带,占地150亩;杨菁乾隆时期北京万泉河上游皇家园林形成与发展概述(2020)联系自然地理条件,将万泉河上游作为一个体系进行讨论,从而反观乾隆盛期京城西郊
6、皇家园林与当初康熙帝造园思想的内在联系;贾瑁中国皇家园林(2013)主要依据康、乾造园事例总结出中国曳家园林的文化主题:治世安邦、田园村舍、昆蓬仙境、神佛世界和写仿天下侏强等今日宜逛园(2019)提出清代京城西郊庞大的皇家园林群是否像北京城一样具备通盘规划的问题乃。园林历史学界对于清廉、乾时期皇家园林空间规模的一般认知,大体存在若四种情况:一是娃立在对君主居园”的认知基础之上;二是根据皇家园林的墙垣围合与否,比如南苑、避暑山庄就有清晰的园墙及其数座城门,自然被看作是两座独立的皇家园林;三是根据皇家园林的比邻与否,圆明园就包含了紧邻的圆明园、长春园、熙春园、绮春园、春熙院等所谓的-圆明五园二或包
7、含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圆明三园”,虽然它们之间都有各自的园墙分隔,但由于零距离接触且功能统一,所以被看作是一座皇家园林;四是根据有否人工营造干预,如未框在皇家园墙内的农田,是耕作而非工程,因此不属于皇家园林范畴。以上观点与清朝末年里家园林的情形是相匹配的,但以此判定清盛期康、乾时代的京城西苏皇家园林空间规模,则与康、乾造园思想大相径庭。二、清盛期康熙朝京城西郊皇家园林在清廉熙朝(16621722年)以前历史上的北京城西部郊野,曾留下了北辽(1122年)一陵(北亚宣宗永安陵),金代(11151234年)二寺(香山寺、玉泉山),元代(12061368年)一墓(耶律楚材墓)二寺(甘露寺、护圣寺
8、)八景(香山八景),明代(1368-1644年)五寺(永安寺、玉华寺、洪光寺、圆静寺、于公寺)三园(未青轩、清华园、勺园),清代顺治朝(1644-1661年)一园(澄心园)O至清康熙帝亲政之前的500多年里,北京西郊皇家园林与寺庙的分布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康熙帝亲政以后,有计划地对京城西郊进行统一的皇家园林空间布局。康熙一朝建成了近20座有墙垣围合的皇家御苑、功臣亲王曳子患锌的赐园,还有近10座寺、庵、庙、观。年轻的康熙帝效仿乃父顺治帝驻辟京城西郊玉泉山,他接受了中原儒遒王朝居园理政的传统,至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闰五月初六日以后,幸玉泉山观禾、驻辟、听政;十六年(1677年)建造了香山
9、行官;二十三年(1684年)首次南巡返京后,在京城西北郊耗时5年,营造了清代第一座完整的包括武场、农田和寺观庙堂的皇家园林一畅春园,从此确立了他的中国古典园林最后一个高潮的其基者和推动者”8的地位。从康熙朝记录的文献上看,康照朝的畅春园是由三大区域(五个功能区)构成的一座大型综合的皇家园林,分别是畅春园居园、西花园、西厂,而西花园又包括西花园居园、御稻田和圣化寺。康熙朝畅春园全园占地达5千亩,而不是数十年以后乾隆朝畅春园(居园)的600亩。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从玉泉山首次移驻畅春园,从此畅春园开始了它的康熙朝历史:康熙帝在畅春园居园听政;诣畅春园西花园里大后宫“淆泊为德1问安;
10、令皇太子于畅春园居园无逸音读书;召法国传教士张诚(JeanFranCoiSGerbillon)到畅春园居园清溪书屋讲授几何学;御畅春园西花园含淳堂朝正外藩等宴;赐食大学士陈廷敬等人于畅春园居园韵松轩;御畅春园内西厂阅试武举骑射技勇;立畅春园蒙养斋修纂律吕算法;增建畅春园最大殿九经三事接见罗马教廷特使于清溪书屋;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卒于清溪书屋。三、康黑帝在畅春园开工前的营造经验规划清朝首座独立营造的皇家园林畅卷园之前,康黑帝巳经在清帝国域内积累了皇家园林的建置经脸,为他营造畅春国、布局京城西郊里家园林及形成皇家造国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康熊八年(1669年),16岁的康熙
11、帝真正亲政,正月十四日即合修乾清宫、交泰殿,二月八日疏浚京师护城河,十月九日重修卢沟桥,十一月二十七日立御制文石碑,十一月二十三日修造太和殿、乾清宫告成,十一月至十二月命欧洲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以西法绞架滑车数具自房山拉运青白石水盘、龟趺、碑身过卢沟桥至孝陵大碑楼工地;康熙十年(1671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再合南怀仁以十六轮运石炼车拉孝陵大石牌坊、擎天柱用石料过卢沟梆;康熙十一年(1672年),修贡院号房,孝陵全工告竣,闰七月重修紫禁城三大殿、后崇楼、太和殿斜廊平廊、保和殿斜廊平廊及围房,十一月三十日要南苑行宫;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进行南苑大阅,重修
12、交泰殿、坤宁宫及景和龙福二门,三月初五日修葺官殿损坏之楹柱;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命南怀仁设计督造观象台新仪器告成;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康黑帝命清景鼓仁孝皇后地宫开工;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香山行宫,南苑大阅;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曾以七言绝句内苑首次表达皇家园林对于君王修身、治国的意义,当年在京城修孔庙成;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命修葺京城西郊东区明皇亲李伟别鬓1清华园废址,在紫禁城内建毓庆宫作为太子宫;康熙十九年(1680年),改造南海淑清院建流杯亭,扩建玉臬山澄心园,修葺南海浪台,建浦台门楼假山及宛转桥等,二月进行南苑大阅;康熙二十年(1
13、681年),正月疏浚通州运河,二月景陵完工,兴修北海白塔,这年修葺南海瀛台完竣,重速黑龙潭神庙,修建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私人宅第乐善园;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建长春宫、启祥宫、咸福宫,依旧制重建文华殿,建澄心园城关、玉泉新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定天坛望灯杆木丈尺。在京城之外,康熙帝于康熙十年(1671年)、二十一年(1682年)两次东巡盛京祭祖谒陵,崎射于辽阔无垠的东北围场。这期间,康熙帝在辽东于康熙三年(1664年)建置开原城、铁岭城、宁远城;康超十四年(1675年)建锦州城;康熙十五年(1676年)龙置义州城;康熙十九年(1680年)要置广宁城;康熙二十年(1681年)要置宁
14、海城(金州)。又在柳条边外于康熙五年(1666年)修筑宁古塔新城;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筑吉林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筑谖辉城、黑龙江城和布特哈城,沿黑龙江两岸建置卡伦(哨所)。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康熙帝着手汉族地区的河务,他视察河运,亲自查看水情;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在跑北京七百里,地处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查哈尔蒙古东四旗接壤之地的蒙古部落中,筹建占地广阔的木兰围场;同年于京师密云县东外一里开启了北巡塞外的第一座行宫园林刘家庄行宫。四、康熙帝治国造园思想决定清盛期皇家园林规模与形式在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16841687年)的畅春园建造过程中,
15、康熙帝的治国造园思想已趋于成熟。康熙帝作为带领清帝国走向完整与强盛的君主,他心目中的家园就是全部的国土,他所解读的园居场所巳非私家墙垣围合之隔。“康熙帝倡导造园,是与他的修身、治国分不开的9纵观康熙帝一生的思想与行为,可以肯定的是,一切都以治国为中心。皇家造园对于康熙帝而言,只是在他治国大道上的一种实践形式。第一,康熙帝强调“首崇满洲”。他继承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强军思想,提倡军人国语骑射”的满洲意识与军事技能,如此才是大清帝国的长远之计,也是根本的治国方针。康熙帝在位期间更是勤于行围骑射,他的行围射获牲兽数量惊人,以亲身实践奉行骑射之祖制。康熙帝命人修缮和新建的宫廷园林、离宫别苑、行宫围场等数
16、量庞大的皇家园林里,都必须包含或者以清语骑射功能布局为主。康熙帝从未间断地举办南苑大阅、京城三海紫光阁大阅、畅春园西厂阅武、白洋淀水军会师、玉泉山阅兵,并在东北盛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三大围场,木兰秋独形成定制,避暑山庄骑射、马戏、摔跤等军事竞赛频繁。基于满族骑射的传统,在皇家园林里驯养动物,也是康熙帝造园的一大特色。康熙朝每每在里城西苑紫光阁科试武进士,康熙帝都亲临回视,他有时还亲自射靶,以示重视。在康熙朝,即使是宫廷园林,也不能缺失军事演练的功能内容。更不用说南苑、木兰、盛京、吉林和黑龙江五大围场了,完全就是为围猎骑射而设置的超大规模的型家园林。即使康熙帝南巡江宁时,亦把阅武作为重要的观摩活动
17、。第二,康熙帝格外关心农事,重视农业生产,生怕粮食不足而殃及清帝国初期脆弱的经济和政局,认为农桑是为王者治理国家的大计。康熙帝南巡时注意南方的物种生长特点,而且他大多有亲身的体验,比起习以为常的当地人,他知道得甚至更为详尽。康熙帝自我总结说过:朕自幼客观稼稚。所得各方五谷、菜蔬之种,必种之,以观其收获。诚欲广布于民生,或有裨益也TI0。康熙帝抱有朱子理学的“格物致知”世界观,提倡科学种田。他身体力行,耕耘劳动,培育出高产作物,在皇家园林里从事种植试验,利用清皇家园林之丰泽园、畅春园、静明园、避暑山庄的空间开垦稻谷和园艺试验田,从而使其皇家园林的功能大为扩展。第三,康熙帝继承并发挥了祖父皇太极满
18、、蒙、汉一体”的国家观。他坚决废长城而不用,视长城内外为一家。同时尊崇喇噫、双儒、萨满与西学,“一国多制”的架构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并完美地整合。康熙帝毅然反对中原历史上华夷之辨”的狭隘思维,坚持“中华大一统”方针,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国在十七世纪末“统一”思想的正式形成。康熙帝宣扬多民族、多信仰的治国思想,在整个康熙朝的多元政治、文化背景下,国土空间成批次营造,特别是里家园林陆续扩大数量和规模。佛学喇喊教、儒家理学与萨满习俗分治并存,互相良性作用于皇家园林”这个神奇的事物,并在其中组成了信仰活动的诸多有形有声的要素。使得皇家园林成为国家、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亦是文化活动的载体、科学活动的载体、国家
19、军政活动的载体,已非宋明以降区区园冶造景赏玩之物。清初皇家园林依靠丰富的空间与时光化解了似乎无法调和的信仰危机与民族矛盾,容纳了中华盛世的百余年昌盛。随着康熙帝统治的国度变得一年比一年稳固充裕,承接多元文化的皇家园林数量渐增,规模不断扩大,功能类型越来越丰富。康熙帝治国的多元文化心理,在他执政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营造的畅春园、木兰围场及其中心行宫避暑山庄等里家园林里多有体现,或者说康熙朝皇家园林的功能布局满足了清初蒙藏喇噫教、中原儒家理学与道家思想、满洲清语葛射、西方科学实践的多元文化活动,康熙朝的皇家园林已然成为多族群诸文化乂和的场所。第四,儒家“孝慈仁思想被康熙帝全盘吸收并传扬。“孝道”是康
20、熙帝仁政治国的法宝。依靠皇家构筑之我体彰显君主的“大孝”,体现了康熙帝的治国艺术。畅春园居园宫门前举力、“千叟宴”以敬各界耆老;修筑宫城内之慈宁宫以欢愉祖母;造避暑山庄“松鹤清越”以祝寿嫡母;赐建萼辉国以悌兄长;修缮孝陵以悲父皇;往盛京修宫苑以祭奠先祖。康熙帝虽然没有尽孝亲生母亲的机会,但是他成人后尽大孝于嫡母孝惠章皇太后,履行了孟子的又一句名言大孝终身哀父母”,为臣民树立了光辉的儒家思想风范。特别是,康熙帝凭借皇家园林的媒介,营造“尽孝”的场所空间,为星家园林注入了新鲜血液,延长了中国传统皇家园林的寿命。女真人信奉自然之神的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祭祀行为祈福避邪,凝聚着传统氏族的精神。满族家祭
21、是一种普遍的祭祀仪式,代表了神圣的满族祭典。康熙帝一生三次东巡盛京,修缮先祖宫苑遗业,传承皇家祭祀典章,崇尚孝之美德,强化治国纲领。康熙朝十分重视盛京旧宫苑的维护修葺,康熙朝满文黑图档中总共有50个年里关于盛京宫殿的营造修缮记录,共有7个年里关于盛京皇陵修缮的记录11。在盛京的旧宫苑里,康熙帝将尽孝宗族的祭祀活动典礼化,与汉儒孝道不谋而合,借此宣扬国家一统的思想,把宗法观念输入大清国民的意识里,使多民族的精神信仰冲破血缘宗亲的至酷,温得中华大地上更广大的信众。第五,康熙帝坚守儒家简素居园的理念。虽然康熙帝皇家造园的全园规模是中华君主专制社会历史上空前的,大手笔二但是他的皇家园林之居园却是相对狭
22、小。康熙帝在1居园”方面彰显的是帝王之亲民尺度,并求得简素清虚的心性自由。比如康熙帝之畅春园居园.竟与皇子赐园之熙春园、圆明园体量相当;为木兰围场服务的数十座行宫居园相对也是较小的,它的中心行宫避暑山庄虽以墙垣围合8000亩,但山地和平原就占据了近90%,亦即避务山庄真正的居园面积仅与畅春园居园相当;至于康熙帝巡幸驻辟之处很多时就是帐篷而巳。正如康熙帝自己所描写的畅春园:“茅屋涂茨,略无藻饰,于焉架以桥梁,济以舟楫,问以篱落,周以缭垣”121康熙时代的法国来华耶稣会士白皆(JoachimBouvet)记述道:“康熙皇帝曾经在北京郊外二法里外造了一座他很喜爱的园囿(畅春园),里面除了他命人开凿的
23、两个大水池和几条河道外,再也没有什么使人感到与一个既富有又强盛的君主所应有的豪华气派相称的东西了3。另一位法国来华传教士张诚神父于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记录御苑瀛台:“这里的宫苑确实精致,但却不富丽奢华部分原因是由于(康熙)皇帝崇尚节俭,不为私欲而搜加公众开支P4。次日张诚神父又被宣召进入畅春园康熙帝寝宫,他又记录道:“那里既不富丽也不堂皇我们在那里见到的一切陈设都很朴素”15五、康熙帝治国造国思想下的畅春园与京城西郊皇家园林规划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决定了他的皇家造园思想。结合清史文献的原初记述,可以想见京城西郊一座统一的皇家园林大格局在康熙帝的胸中形成:西起香山,东达海甸,北倚北里河,南抵长
24、河。它要承担康熙帝赋予的五大大功能需求:一是营造开阔的山林空间,满足皇帝阅试武举,展示官兵的辂射技勇,保持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二是开辟广袤的耕作田地,满足皇室与京城官民的食品供姑,尤其必须有康熙帝试种御稻米、格物花木的场所,保证和夯实国家的经济基础;三是安置寺宇宗祠,满足蒙、藏、汉、回等多民族信仰,共享皇家园林山水,实现一国多制、民族和睦共处的成效泗是完善尽孝情境,在其中的每一个早晨都要前往皇太后宫间安,时常扶辇陪伴太皇太后、皇太后赏景看花,让君主做臣民孝道的楷模尽显于皇家园林;第五才是里帝的理政居园,召见外藩,与臣议事、编雄典籍、修身怡情等。康熙帝皇家园林的五大使用功能也是非常实用的,其中蕴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盛期 京城 西郊 皇家 园林 空间 文化遗产 真实性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