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财政金融(1).docx
《2.7 财政金融(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 财政金融(1).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刘昌黎文集第二卷日本经济研究论文2.7财政金融目录:淡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1985.2论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1985.4论日本的国债流通政策,1986.3 日本政府促进国债消化的政策措施,1986.5 论国国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89.3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1996.4 试论日本的金融大爆炸,1998.1 论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及其变化与改革,2000.4谈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现代日本经济1985年2期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日本国债发行量迅速膨胀,来年间增加了14.3倍,大大高于同期美国国债增加的1.5倍、英国国债增加的2.4倍、西彼j国债增加的4.8倍和法国国债增加的1.8倍。大量发
2、行国债是日本政府筹措财政资金的盎要途径,它一方面保证了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机能,另一方面又孕育了财政性通货膨胀,使日本陷入了“财政僵滞”的局面。日本为什么能够发行巨:额的国债,它与日本政府在国债发行、消化,流通和偿还等各个政策环节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有什么关系?这是深入研究日本财政和日本金融的费要内容。鉴于国债发行方法是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基础,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日本国债的发行方法及其沿革1 .日本银行认购方式日木银行认购方式是指政府发行的国债全额由日本银行包购,它始于1932年,是战前发行国债的基本方法。战后,按财政法第3条的规定,这种方法只适用丁大藏省证券、
3、粮食证券和外汇资金证券等短期国债的发行1972年以后,根据财政法的补充规定,借还债发行也可以采取日本银行认购方式,但认购额要以其所持有的期满国债数额为限度。2 .辛地加集团认购方式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是指政府发行的国债由银行集团包购包销,最初实行于1941年,战后发行政府担保债和普通国债时都沿用了这一方式。以普通国债发行为例,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成立募集和认购国债的辛迪加集团,包括全国主要的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现共有33个成员;其次,每当政府决定发行国债时,就由日本银行和辛迪加集团进行协商,并缔结募集和认购国债的契约:又次,按见约规定,六大证券公司首先进行募集活动,即在金融资本市场进行认购国债的
4、募集活动,主要任务是向个人推俏国债:再次,对于萼集后的余额,由各金融机构按合同分摊的比例自动认购:最后,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年后基本上由日本银行全额收购.3 .费金运用部认购方式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是用资金运用部的资金认购国债,起源于1894年965年以后,日本政府每年都用这种方式发行定数额的国债。4 .公募投标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资本市场公开招标的发行方法,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一是竞争投标与非竞争投标,其中,竞争投标是政府按投资者自报的价格和利率,或从高价开始,或从低利率开始,依次决定中标者名单,直到完成预定的发行额为止:非竞争投标是政府事先决定国债的发行价格和票面利率,投资者就认购数额进行投标,
5、当投标额超过预定发行额时,则按投标的先后顺序,决定每个投标者的认购比例。二是价格投标与利率投标,其中,价格投标是政府事先规定国债活券的票面利率,使投资行对票面额100日元的国债证券,分别以99.50日元的价格投标10亿日元,以99.51日元的价格投标15亿日元,以99.52日元的价格投标20亿日元,等等;投标结束后,从出价最高的投标者开始,依次决定中标者名堆,到完成预定的发行额为止。利率投标是骈先规定国债证券的认购价格,让投资者以各种利率,例如以8.12%的利率投标10亿日元,以8.13%的利率投标15亿日元,以8.1娱的利率投标20亿日元,等等:投标结束后,从要价最低的投标开始,依次决定中标
6、者名单,到完成预定的发行额为止。三是实行多种认购条件或单一认购条件,其中,多种认购条件是指中标者按自报的投标价格或利率来认购国债,单一认购条件是指中标者按投标结束后形成的相同价格或利率来认购国债。据统计,在19657975年的普通国债发行额中,用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发行的占84.5%其中金融机构认购占75.9乐证券公司认购占8.6%:用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发行的占15.5%。另外,公募投标方式虽然早在明治初期就已采用,但自1932年起就一直没再采用过,直到1978年中期国债发行增多以后,才又开始采用了。当年,用这种方式发行的国债占发行总额的2.8%:1982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1.5%。由上述可
7、见,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是日本发行国债的主要方法,而公募招标则是种开始增加的国债发行方法。二、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特点美英等国国债管理政策的重点,是调整期满国债的年限构成,平摊国债用用,至于发行方法,则基本上采用公募招标方式。相比之下,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重点是致力F国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偿还等具体环节,以保证国债大加、廉价、优先发行为口的。因此,日本的国债发行方法就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点:1 .统制性较强日本银行认购方式、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和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是日本传统的、独特的国债发行方法.长期实行这些方法的结果,首先是使日本银行、辛迪加集团成员以及资金运用部所认购的国债数额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下
8、。其次是使国债发行量不受金融资本市场资金量的限制,发行条件也不受各种利率变化的制约,从而国债的发行星和发行条件都置于了政府的掌控之下。日本之所以采取上述国债发行方法,除历史传统因亲外,主要是由战后金融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从战后初期一直到整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一直处于依赖例行超贷的局面。在这种形势卜.,若运用公募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不仅要受到金融资本市场资金余的限制,难以发行足额数量的国债,而且政府资金筹措和民间资金筹措的竞争,还会使国债发行条件提高,加重财政的偿还负担。2 .对日本银行侑用电胀的依陵性很大在美英等国,虽然也有中央银行直接认购国债的情况,
9、但这始终是在公募招标之后进行的,认购数额也很小.另外,美英等国的中央银行虽然经常购入国债,但却不像日本银行那样全额收购金融机构保有1年以上的国债。其主要原因,一是金融资本市场的资金相对充足,二是国债发行量相对较小。而在日本,不仅短期政府担保债和相行数额的借还债是搭日本银行认购方式、即依靠日本银行信用膨胀而发行的,而且在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中,如果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在一年后不能由日本银行全额收购,金融机构就会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不能继续认购新的国债,这种发行方法也就难以为继。可见,在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年纪年地发行巨额国债,就不能不依赖日本银行的信用膨胀。3 .间接扩大家庭和个
10、人认购用资金运用部认购方式发行的国债,表面上是动用政府资金,即资金运用部资金,而实际上却是依靠邮政储都筹集的家庭和个人资金。资金运用部的资金来源E要是家庭和个人的储蓄存款。所以,扩大资金运用部资金认购国债的过程,就是间接扩大家庭和个人认购的过程.这样,不仅把家庭和个人资金纳入/国债认购的施畴,而且把金融资本市场对国债发行条件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以普通国债的发行为例,只有证券公司认购的部分(不足10%),是受金融资本市场制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特点已发生了若干变化,其重耍标志,是1978年以后公募招标方式的应用开始增加了。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从国债管理政策方面看,为保证1975年以
11、来巨额国债的顺利发行,客观上要求发行方法多样化:其次,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在企业地备投资锐减、金碘市场资出现金过剩的情况下,公募招标方式有/运用的条件:另外,因经济低速增长,日本银行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动能减弱了,即日本银行的信用膨胀不再需要了。结果,日本很行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国债的比例趋于减小,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债愈益增多,给其经营和资金周转都带来了些困难,进而使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的运用受到/限制-三、日本发行国债方法的作用和影响1 .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作用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主耍作用,是保证r国债大量,廉价和优先发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国债发行量迅速增大从战后各阶段的部分资料看
12、,1946-1955年,短期政府证券的年发行额由1253亿日元猛增至17920亿日元,增加了13.3倍:国债余额中短期政府证券所占比垂,也由11.71提高到了43.0%.1955-1965年,政府担保债发行额由200亿日元猛增至3010亿日元,增加了M倍:其占财政投资贷款总额的比重也从6.74,上升到了1965-1974年,普通国债发行额从1972亿日元猛增至21600亿日元,增加10倍。到1980年,发行额又达到了创纪录的141702亿日元,一般会计对国债的依存度和国债余额对GNP的比里,也分别达到了32.6%和39.7%的空前高度。(2)减轻了国债费用负担长期以来,日本国债发行条件一直被控
13、制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0以付息国债的票面利率为例,19707980年间一直保持在638之间,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很少有的,大大减轻了日本财政的国债费用负担。同期,国债付息支出占国债余额的比重只从2.83%提鬲到4.61%,而美国分别为4.95%和4.73斩英国分别为6.4居和1.47乐西德分别为4.93%和6.01%,法国分别为5.91%和9.26%.可见,除英国1980年的4.47%外,日本的国债费用负担率是最低的。(3)保证了国债的优先发行故后日本政府的国债发行计划,除个别年度因税收增加而减少发行外,大都顺利实现了。特别是在税收不足的年度,还大大超过了预定的发行额.以1971年度和1975
14、年度为例,国债的实际发行额分别相当于原计划的276.%和274.4%相比之上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一般事业债,只分别完成了原计划的66.0与和65.5%o综上所述,日本的国债发行方法保证政府的资金筹措,满足了扩大财政支出的需要,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它使国债的发行量和发行条件摆脱了金融资本市场的制约,日本政府可以发行任意数额的国债,债台高筑,国债还本付息越来越成了财政的沉重负担。1965年,国债费用占日本财政支出的比率只为1.l乐而1983年则上升到了16.3%。这样,日本经济就潜伏了严重的财政性通货膨胀危机,是导致“财政偏滞”的主要原因之一。2 .日本国债发行方法的影响日本
15、传统的、独特的国僚发行方法,对日本的金融和金融政策都产生了特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影响了货币供应量在辛迪加集团认购方式中,金融机构认购国债的数额很大,在保持一年后几乎全额被日本银行收购。这意味着日本银行是国债发行的后盾,其全额收购不仅向金融机构提供了再认购国债的资金,而且成为日本银行扩大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歪要途径,被称之为“新金融调解方式,不过,这种新金融调解方式虽有利于日本银行在金融缓和时增大货币供应量,但却不利于日本银行在金融索缩时控制货币供应量。(2)导致J人为的低利率政策日本政府臼1932年采取日本银行认购方式发行国债以来,就推行了低利率政策。从1937年起直到战
16、后,在不具备实行低利率基本条件的情况卜.,又推行了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咒其原因,首先是政府既能够大量地、廉价地、大量地等措财政资金,又能够低负担地支付国债费用,日本银行也能够低成本地认购国债和收购国债。为此,日本政府不仅要把国债票面利率作为金融资本市场利率的战础,而且还要压低金融资本市场的利率,以保证国债的优先发行。其次,金融机构年复年地认购了大量的国flt,一旦利率提高,就意味若其所持有的国债证券贬值,为维护金融资本的利益,日本政府必须通过人为的低利率政策,来维持国债证券价格的稳定。另外,日本政府通过统制性的国债发行方法,既掌握了国债发行条件的决定权,又控制了国债收购价格,从而使人为的低利率政
17、策成为可能。(3)阻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日本发行的各种债券中,国债占绝大的比重“然而在1977年以前,除证券公司认购的国债外,大部分国债都不能在金融资本市场交易。其主要原因,一是日本政府有一些禁售限制,二是日木银行控制了国债丽券的收购价格,国债证券的交易价格不体现金融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成了种管理价格,即成了人为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和个人出存国债证券就会有费本损失。结果,金融机构就只能把国债证券卖给日本银行,资金运用部和个人则只能把国债证券保持到期满为止。由于国债证券流通市场难以形成,日本债券市场也就一直难以发达起来。(4)维持了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融资方苴由于国债发行方法保证了国债
18、大量、廉价、优先地发行,因此,在金融资本市场资金有限的情况卜.,就势必排斥民间债和其它有价证券的发行。结果,日本企业就难以拈直接金融方式来筹措所需要的资金,不得不依林银行贷款,从而维持间接金隅方式.(5)有利于日本银行的“窗口指导”国债发行方法挤压了民间资金筹措,导致了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在利率的市场机制受到制约,难以发挥资金配置机能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保证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特定产业的资金需求,就加强行政干预,对金融机构发号施令,即通过日本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的方式,按政府的意图分配信贷资金。注画日武田降夫等饰:日本财政要览,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3月出版,第130页。日中岛将蹲著:M日本的国债管
19、理政策-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出版,第168页.日冷木达郎著:话说国债h东洋经济新报社,1983年5月出版,第16页.日】中岛将隆普:KFl本的国债管理政策丸东泮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出版,笫138页。同上书,第143页.日武困隆夫等编:日本财政要览3,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3月出版,第77页.仁同上书,第126、】3。页。日中岛籽陵著:日本的国傣管理政策3,东洋经济新报社:,1980年2月出版,第202页.日冷木达郎著:话说国债h东洋经济新报社,1983年5月出版,第22页.论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日本问题(现为日本学刊)1985年4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不仅是一个大量发行
20、国债的国家,也是一个实行特殊国债管理政策的国家。所谓国债管理政策,是指政府在国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偿还等各个环节上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方法。研究日本的国债管理政策,不仅有助于了解日本国债本身的问题,而II对深入研究日本经济的全貌也是有意义的“一、日本国债管理政策的主要内容1 .保证国债顺利发行的政策发行国债是筹措政府资金的一种形式.与租税不同,发行国债所筹措的政府资金来自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是凭靠国家信用,通过金融交易筹措的一种有偿性资金。这种资金的筹措特点是:为满足财政膨胀的需要,必须大地地筹措:为减轻租税对国假还本付息的负担,必须廉价地筹措:为在金融市场资金量定的情况下确保政府的资金
21、需求,必须优先地筹措“而战后日本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随着财政规模的迅速膨胀,租税收入难于满足政府的资金需求:另一方iSf,企业资金严重不足,长期处于依赖银行超贷的局面,金融市场的资金量已动用到最大限度。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国债,不仅在数量上要受到金融市场资金量的限制,而且发行条件(包括国债的发行价格、票面利率、偿还期限)也要受到金融市场和利率变化的制约。这样,是很难满足大量地、廉价地、优先地筹措政府资金的特殊要求的。为越过这一障碍,日本政府实行了保证国债顺利发行的政策。主要是实行了日本传统的、独特的国债发行方法,即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简称日银)包购方式和资金运
22、用部包购方式.)上述发行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国债的发行数额和发行条件都由政府决定,从而把金融市场对国债的制约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例如,从1965-1975年,在普通国债的总发行额中,只有8.6%是受金滋市场制约的。2 .促进国债消化的政策日本政府利用辛迪加集团等包购方式,虽然可以摆脱金融市场的制约,发行巨额的低息国债,但国债毕竟要经由金融市场。因此,在金融市场不具备消化国债能力的情况下,还必须实行促进国债消化的政策。据1965-1975年的统计,在普通国债的总发行额中,有75.9。是通过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由金触机构认购的。而根据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的规定,证券公司认购的国债可以随时在金融市场向私人出
23、传,至于金融机构认购的国债,则必须保持一年以后才能由日银收购。因此,如何使金融机构有能力认购巨额的低息国他并把它保持一年以上,就成为消化国债的关键.为此,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耍措施是:推行低利率政策,即通过降低官定利率、短期资本利率、存款利率以及降低其它债券的发行条件,既使金融机构较为顺利地筹措认购国债的资金,又为压低国债发行条件打卜了基础:创造Hl消化国债的资金,即通过缓和“窗口限制二降低存款准备率以及由日银进行收购国债的买入操作,来增加日银的资金供给:压缩私债的发行量,使金融机构把资金用于购买国债。3 .维持国债价格的政策由于日本政府利用辛迪加集团包购方式等发行国债的方法,以及推行低利率政策等
24、促进国债消化的措施,一直把国债的发行条件压在很低的水平上,致使国债投资的利润率大大低于反映金融市场资金需求变化的国债潦通利润率,国债的市场价格大大打破了其额面价格。因此,当日侬收购国债时,若其收购价格是反映金融市场资金需求的市场价格,出售国债的金融机构就会产生资本损失。这对继续发行国债是相当不利的.为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日本政府又实行r维持国债价格的政策。其目标是,不仅不使国债的投资利泗率与流通利涧率相乖离,而且努力使国债的流通利涧率按近于投资利刑率。日本政府维持国债价格的关键措施,是把国债的交易所价格控制为管理价格。其具体做法,是由四大证券公司(大和、日兴、野村、山一)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所谓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7 财政金融1 财政金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6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