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3篇.docx
《皮肤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皮肤科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2年*月*日阴茎分裂痣病例分析一、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发现龟头背侧及包皮内板黑斑2年,无明显不适症状。患者之前因包皮包裹未发现皮损,近期因担心皮损恶变故来治疗。患者平素体健,家族成员未发现相应家族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其他部位未发现明显不适。皮肤科情况:阴茎龟头处可见一黑褐色斑片,大小约L5cmXl.0cm;包皮内板可见一黑褐色斑片,大小约0.8cm0.6cm;龟头背侧及包皮内板两处境界清楚的黑褐色斑块,皮损距冠状沟距离大致相等。皮损无破溃、结痂、红肿及分泌物(
2、图1)。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镜检查(龟头背侧和包皮内板皮肤镜):黑色至浅褐色球状结构、皮疹形态不对称、颜色不均匀(图2)。结合临床表现并查阅相关资料,符合阴茎分裂痣。由于先天痣有恶变可能,并且该患者皮损不对称、颜色不均匀,建议其进一步病理检查,该患者拒绝进一步诊治。嘱患者定期随访,若皮损在短期内迅速扩展或出现破溃等,应进一步行组织病理检查及手术治疗。表1国内3篇阴茎分裂痣文章和本例的比较Tab.1(Comparisonthreearticlesdividednevusofpenisandthisease案例年龄(冢)初次发现年舲(岁)阴茎电头黑斑大小包皮内板近冠状沟黑斑大小病理诊断
3、皮肤镜诊断治疗方案本例23171.5cm1.0Cfn0.8cm0.6Cfn拒绝病理墨色至浅褐色球状结构拒绝治疗杨玲等N29282.0cm1.0cm花生米大小交界痣未做拒绝手术南海峰等收29242.0cm1.7cm2.5cm2.0cm混合痣未做转整形外科华春娟等为1717!.0Crn1.5cm0.6cm0.8cm皮内痣未做血旨蒂皮箱联合包皮环切术图1略龟头背侧及包皮内板两处皮损;图2a2c龟头背侧和包皮内板皮肤镜:黑色至浅褐色球状结构、皮疹形态不对称、颜色不均匀二、讨论分裂痣又叫做吻合痣,是一种发生于身体两个相邻部位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变异体。这种突变最早报道的是眼睑分裂痣,随后也出现了阴茎分裂
4、痣和手指分裂痣的报道13。临床上阴茎分裂痣非常罕见,1998年DeSrUeIleS等2首先报道了1例位于阴茎部位的分裂痣。到目前为止,关于阴茎分裂痣的国外文献报道有十余篇4,国内也只有3篇57(表l)o阴茎分裂痣皮损主要有以下特点:阴茎分裂痣位于龟头背侧及包皮内板;冠状沟不受累及;皮损以冠状沟为界,大致呈镜像对称分布8。同眼睑分裂痣的形成一样,阴茎分裂痣也可能发生于胚胎时期。虽然分裂痣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学者KonO等8推测在妊娠第1114周,随着外生殖器的发育,在形成包皮包裹龟头的过程中,“阴茎分裂痣前体”一分为二,形成了镜像对称的两处黑褐色斑,之后两处病变各自独立发展,皮损可能会略有
5、差别也可能大致相同。阴茎分裂痣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痣的类型还得通过病理切片才能明确。近年来,皮肤镜在皮肤科被广泛应用。研究者也可以通过皮肤镜进一步了解阴茎分裂痣的特点。阴茎分裂痣在皮肤镜下的表现有球状模式或球状模式与网状模式的混合模式9。本例报告皮肤镜下主要表现为黑色至浅褐色的球状模式。阴茎分裂痣皮肤病理绝大多数表现为皮内痣或混合痣10o在已报道的阴茎分裂痣病例中,也有发生了恶变的报道11o所以对于分裂痣的治疗还应根据病理提示的情况进行谨慎处理。关于阴茎分裂痣的治疗可以选择手术和激光,但优先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包皮内板痣切除后多能直接缝合,但是由于龟头处相对大面积的痣,切除后不可缝合,所以龟
6、头背侧痣切除后可以选择包皮移植,对于大的病变手术切除可能导致瘢痕和龟头变形12o我国学者将色素痣旁包皮内板游离,并移植于阴茎龟头痣切除后的创面,术后效果良好7,13o激光一般用于眼睑分裂痣,预后效果良好,若是病理提示良性,激光也可以用于阴茎分裂痣的治疗14。若病理提示分裂痣有恶变倾向的应该尽早进行相应的手术切除。但本例患者因过分担心故而拒绝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也拒绝治疗,应该对其进行密切随访。参考文献略。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病例分析头皮皮损切除后创面修复是皮肤外科的常见问题。由于皮损部位、周边皮肤伸展性及皮损良恶性的不同,临床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常用修复方法有直接拉拢缝合、游离皮片移植、局部任
7、意、带蒂皮瓣修复及应用皮肤扩张器等。直接拉拢缝合无疑是最简便、安全的选择,但在头皮缺损面积较大或周边头皮移动性差的情况下常不能直接缝合。相对于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美观性差1、皮肤扩张器手术耗时长2且并发症多3等缺点,局部任意皮瓣修复成为此类头皮缺损的常用方法。有报道提出4,直径在6cm以内的头皮缺损均可通过局部任意皮瓣完成一期修复。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头皮任意皮瓣修复手术22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外科门诊,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8-86(57.423.0)岁,病程0.3-30年,中位病程(P25-P75)为L4(0.58.0)年。头皮前
8、顶部皮损5例,双频部皮损11例,枕后皮损6例。皮损面积3.5CnIX4.OClir5.5cm8.Ocmo术前或术后经组织病理活检分别确诊为皮脂腺痣4例,疣状痣2例,鳞状细胞癌7例,基底细胞上皮瘤5例,瘢痕性脱发1例,日光性角化病3例。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恶性皮损周边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恶性皮损术前头颅CT显示均无骨质破坏。患者术前均签署手术同意书。二、手术方法1 .术前设计:良性皮损沿皮损周边,恶性皮损沿周边扩大0.52.0cm为皮损切除范围3。根据皮损切除后创面外形、周边皮肤移动性大小及皮瓣血运情况等设计皮瓣,在保证皮瓣血供基础上,以所形成皮瓣能完全覆盖缺损面,尽量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肤科 医师 晋升 主任医师 高级职称 病例 分析 专题报告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