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
《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41.1 编制目的41.2 编制依据41.3 适用范围41.4 工作原则42组织指挥体系53灾害救助准备54信息报告与发布64.1信息报告64.2信息发布75应急响应85 .1I级响应85.2 11级响应115.3 IIl级响应135.4 IV级响应155.5 启动条件调整176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176 .1过渡期生活救助176.2 冬春救助17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187保障措施197 .1资金保障197.2 物资保障197.3 通信和信息保障207.4 装备和设施保障217.5 人力资源保障217.6 社会动员保障227.7 科技保障227.8 宣传和培
2、训238附则238 .1术语解释239 .2预案演练2310 3预案管理2311 4预案解释2412 5预案实施时间241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我区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治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3、急预案等。1.3 适用范围(1)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发生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2)当与我区毗邻的区或毗邻县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区行政区域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我区行政区域内应急救助工作。(3)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1.4 工作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坚持灾害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实现灾害全过程管理。2组织指挥体系市区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减灾委)为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
4、构,区减灾委主任由区政府区长担任,副主任由区政府相关的副区长担任,区减灾委成员包括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民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区水利局、区商务局、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审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学技术局、生态环境局、团区委、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领导组成。区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区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决定启动救助预案。区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承担区减灾委员
5、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兼任。由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救灾行动,按有关规定执行。3灾害救助准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向区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自然资源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区应急管理局部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视情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救助准备措施:(1)向可能受影响的各街道办事处或应急管理部门通报预警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准备工作要求。(2)加强应急值守,密切跟踪灾害风险变化和
6、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3)协调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做好救灾物资调拨准备,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启动与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4)派出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检查指导各项救灾准备工作。(5)向市、区人民政府报告预警及灾害救助准备工作情况,并向区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6)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4信息报告与发布全区街道办事处和区应急管理局按照国家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部门间共享工作。4.1信息报告1. 1.1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各街道办事处或
7、区减灾委成员单位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区域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区应急管理局报告;区应急管理局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对造成我区行政区域内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区应急管理局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同时上报区人民政府、市应急管理局、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和国家应急管理部。4. 1.2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前,区应急管理局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逐级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灾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区应急管理局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应急管理局报告。灾情发生重大变化时,
8、区应急管理局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报告。灾情稳定后,区应急管理局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及救助数据报市应急管理局。5. 1.3对干旱灾害,区应急管理局应在旱情初显、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初报灾情;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续报一次灾情,直至灾情解除;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4.1.4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区减灾委或者区应急管理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全面客观评估、核定灾情数据。4.2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信息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要主动通过应急广播、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
9、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配合做好预警、灾情等应急信息发布工作。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5应急响应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I、IEIIEIV四级。6. 1I级响应7. 1.1启动条件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I级响应:(1)死亡或可能死亡5人以上(含本数,下同);(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000人以上;(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600间或200户以上;(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5000人以上;(5)灾害造成群
10、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特别巨大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社会关注度特别高;(6)其他自然灾害专项预案I级响应启动后视情启动。5.1.2启动程序区减灾委办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区减灾委提出启动I级响应的建议,由区人民政府(区长)决定启动I级响应。5. 1.3应急响应措施由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区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工作。(1)召开区人民政府会商会,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区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及有关受灾街道参加,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关于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对指导支持灾区减灾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2)区领导率有关部门或区减灾委
11、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3)区减灾委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灾区需求,向区人民政府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灾情、灾区救灾工作情况及需支持的事项。区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灾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区减灾委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4)根据灾区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区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及时下拨市、区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区应急管理局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发放。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区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向市财政局、应急
12、管理局申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和物资的支持。(5)市公安局分局加强灾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消防、武警有关部门根据区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请求,组织协调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地方人民政府运送、发放救灾物资。(6)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价格应急监测,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保障市场供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配合区应急管理局做好救灾物资的调拨工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无线电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查处无线电干扰,保障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必要时,临时指配无线电应急通信频率给救灾单
13、位组建无线电通信网络,确保救灾任务完成。组织协调救援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灾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质量安全应急评估等工作。区水利局指导灾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应急供水工作。区卫生健康局及时组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传染病防控队伍等赴灾区协助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疾病预防控制和心理援助等工作。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工作。区科学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提供科技方面的徐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区自然资源局准备灾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灾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开展灾情监测和空间分析,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7)区委宣传部
14、组织做好新闻宣传等工作。(8)区应急管理局、区民政局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指导、管理有公开募捐资格且已合法登记备案的慈善组织开展公开救灾募捐活动,指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9)区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开展灾区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并根据需要实施心理抚慰。(IO)灾情稳定后,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灾害评估工作的有关部署,区应急管理局、受灾街道办事处、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区减灾委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5. 1.4响应的终止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区人民政府(区长)决定终止I级响应。5.2 H级响应5.3 .1启动条件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发生重
15、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II级响应:(1)死亡或可能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不含本数,下同);(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2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00间或100户以上、600间或200户以下;(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4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5)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巨大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社会广泛关注;(6)其他自然灾害专项预案II级响应启动后视情启动。5.2.2启动程序区减灾委办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区减灾委提出启动II级响应的建议,由区减灾委主任决定启动II级响应。5.2.3响
16、应措施由区减灾委统一领导、组织抗灾救灾工作。区减灾委主任组织协调区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区减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1)区减灾委主任主持召开会商会,区减灾委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及有关受灾街道参加,分析灾区形势,贯彻落实市党委、人民政府、市减灾委和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减灾救灾的指示,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2)派出由区减灾委领导带队,由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核查灾情,指导当地开展救灾工作。(3)区减灾委办公室与灾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灾区需求,向市人民政府和
17、市应急管理局报告灾情和灾区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区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灾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区减灾委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4)根据各地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区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及时下拨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并向市财政局、应急管理局申请上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和物资支持。区应急管理局为灾区紧急调拨生活救助物资,指导、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落实和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发放;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工作。(5)区卫生健康局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疾病预防控制和心理援助等工作。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自然灾害 救助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7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