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docx
《浙江省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前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我市地处浙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地质环境更杂,地质灾在类型以山区突发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平原区地面沉降为次。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增多。为切实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为地质灾在防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6温州市地质灾击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6规划遵循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地质灾击
2、防治管理办法及地质灾宙防治条例等法规,依据C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浙江省地域灾害防治规划和冬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A等相关规划,根据温州方地质灾害现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按照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确定了20032020年我市地质灾击防治工作的总体l标、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划定了四类防治分区,基本确定了未来18年内,特别是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制定了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本C规划共分六个部分,附表四张.6规划由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与浙江省第十地质大队有关专家共
3、同进行编制.在搜集、整理有关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同时,吸收,借鉴大量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多年来阻州市地质灾击防治工作方法和经脸,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态势,按省厅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制。规划B基准年:为2002年,规划期限:近期到2007年,中期到2012年,远期到2020年。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一)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汉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邻福建省,西连丽水市,北接台州市,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d18之间,Wi域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全市现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
4、清二市,永嘉、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洞头六县,现有乡H7个、镇129个,总人口738.81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27人。温州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裕皱带,中生代以来的活动大陆边缘,分布大量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和侵入岩,形成独具古火山特点的地膜特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是梯形倾斜,绵亘有涧宫、括苍、雁荡诸山脉,群山叠崎,溪潦潴潺,平原处河网如织,纵横交错汇集于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江川河流,由西向东注入东海。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面枳9212平方公里,平原2059平方公里,岛屿17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018.1摄氏度,年平均降
5、雨量在12552009富米之间,据百年资料统计,最大年降雨时2919.8亮米(1911年),最小年降雨量1103奉米(1979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常有台风,近52年的台风资料统计,严重影响有46次,直接登陆有U次,台风圾大风力达12级以上。温州是浙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国首批M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5至6番J9982
6、002年全市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12%以上的年递增率,累计增长81.3%,年均递增12.6%o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60.97亿元,工业总产值2273.66亿元,温州经济呈现出以市场为主导的鲜明特色。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洞头五岛相连工程、而速公路部分路段、东瓯大桥等)相继建成.城镇建设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展里未来,温州市新一届政府勾绘出了一幅宏伟的发展前景,“一港三城”战略构想的实施,必聘加快推进温州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温州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与战略格局审定为向东、跨江、面海、扇形,将有170多项浩大工程、1700多亿巨额投资建设,实现温州成为省三大中心城山之和浙南闽北
7、大都市的宏伟目标。(二)地质灾宙现状与发展趋势1 .地质灾宙现状至2003年3月,我市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基本结束.据区划成果资料,我市共发现地质灾宙(隐患)点1191处,灾害类里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而沉降和地面羯陷,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是我市最主要和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除地面沉降属缓变性地质灾害外,均属突发性地防灾害。地后灾害(隐患)分布我市三区、二市、五县境内的陆域范围,涉及全市225个乡饿,大多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据统计,地质灾宙(除忠)点在规模上有大型3处,中型29处,小里1159处,已造成人员死亡Ill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373万元(其中突发性地质
8、灾害所造成的损失6146万元,占96%),以及大量房屋倒塌、农田毁坏、交通中断、水利设施破坏等重大损失.我市地质灾击防患点多面广,涉及与影响城镇居民、乡镇村落、厂旷企业、道路交通和水利工程设施等众多方面,Fl前绝大部分点仍处于不程定或稳定性较差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口达32461多人,潜在经济损失在48787万元以上,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滑坡(隐患)滑坡(的患)是我市地质灾害中垃为常见的类型,所占比例为58%,遍布全市山地、丘陵与岛屿。威至2003年,全市共发生大小滑坡448处,其中中型8处,小型440处,发现滑坡隐患241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10处,小型230处:
9、以土质滑坡为主,岩质滑坡较少:滑坡(海患)体坡度陡缓不一,一般为2065,有时与崩塌体相伴出现。上质滑坡多与火山(沉积)岩、花岗岩地质体相关,岩质滑坡则与火山沉积盆地内的沉积岩地质体相关。人类工程活动和强降水因素的强加作用是我市滑坡(隐忠)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汛期和台风暴雨期是发生滑坡的高发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达7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783万元,占突发性地质灾害的61.6%。1990年10月1日平阳县鳌江镇山外村荆溪山山体发生剧滑,方量达12万方,造成6人死亡、13人出伤、轻伤100多人,损坏房屋1073间,冲埋农作物47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100万元。(2)崩塌(
10、隐忠)崩塌(隐患)是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共发生450处,约占3随,主要分布于公路沿线、露天矿山、陡崖及高陡边坡地带。类里以岩质崩塌为主,部分土成或岩土混合,规模多为小型,中里1处,人为作用(开挖公路、切坡建房)、降雨和重力作用是发生崩塌的最主要因素。全市因崩塌造成3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13万元,约占突发性地质灾害的6.7K1999年9月4日永嘉县桥头镇间水坑村附近330国道公路边坡发生1200方的崩崩体,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3)泥石流(隐患)主耍发生于火山(沉积)岩分布的深切狭窄沟谷、坡降较大的山区,沟谷型泥石流是我市主要发生并造成严克危害的泥石流类型。至2003
11、年,全市共发生泥石流38处,泥石流隐患7处。其中中型6处,小型39处。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水土流失、强降雨或暴雨,对泥石流分布区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据统计,全市因此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947万元,约占突发性地质灾击的31.7%。1990年9月4日苍南县蒲城乡西门外村牛城岭因特大暴雨引发2万方的泥石流,冲毁民房40间、农田发6亩、道路3.5公里、桥梁3座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30万元。(4)地面塌陷本市仅发现1处,位于苍南县矶山镇温州矶矿内的鸡笼山矿段、福德湾村南坪山及南阳居民区一带,系由温州矶矿地卜.采坑引起的地面局部卜沉,影响范围0.18平方公里,达中型规模,有2
12、000多村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严重威胁51人,潜在经济损失达100O万元。(5)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共发现6处,分布于龙湾永中街道、乐清天成、平阳钱仓、昆阳、螯江及鹿城滕桥卜岸等地。其中,龙湾永中街道一带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以永中街道为中心约4.8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并已出现明显的地面沉降迹象,最大卜沉幅度达18师米,平均沉降速率30亳米/年:乐清天成乡带约2平方公里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地面下沉幅度最大已达45厘米:其它4处也有明显迹象.过量抽取深乂孔隙承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最直接原因。地面沉降已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地面建筑物变形、农IH根毁、防洪排涝能力降
13、低等直接后果和一定的经济损失,正日益严道影响上述地区的正常生活牛.产、经济建设与城镇规划等。2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我市现状地质灾击发生历史较长,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但主要发生在1977年一2002年,1990年以后有明显蝌多趋势,1999年为高发期。据调查分析,我市发牛的地质灾害大部分由人为因素引发,约占80%以上,长降雨和暴雨是产生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较可能发生地侦灾害的重点地段分布于:丘陵山区内的重要城镇周边,在建和规划中的重点工程,金温铁路、金明温高速公路等主干交通沿线和或要水库库岸,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山区县乡级公路沿线,大中型矿山的尾矿废渣堆场和闭坑、废弃、露采矿山,风景名胜区内
14、的险要地貌,以及自然斜坡较陡、风化残坡枳层较厚、火山沉枳岩发育的山区等。陵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由削坡建房、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将会明显增多,市区周边、永嘉南部、乐清的乐成镇和北雁景区、鹿城西部、瑞安西部、平阳东部、苍南西南部、文成的玉壶、大彷、珊溪及泰顺的罗阳、泗溪等地是未来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和重点防葩的地区,龙湾一瑞安东部平原是地面沉降最易发生和严强的区域。综合分析我市地质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历史和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气象趋势预测,我市今后每年将新增地质灾害1030处,多发时段主耍集中于67月的梅汛期和89月的台汛
15、期,以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和公路崩塌灾害为主。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并加以落实,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及存在向避1 .地痂灾害防治工作进展自1990年贯彻6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B以来,我市地质灾害调隹与防治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一地质灾害调查区划与防治规划工作全面展开。2000年后,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区)已开始了专项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防治规划工作,基本完成了鹿城区、瓯海区、永嘉县、乐清市的区划与规划,并逐步向其它各县(市、区
16、)铺开。至2003年初,全市的地质灾吉调杳与区划工作已初步完成,基本查明了我市地质灾宙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并开始若手建立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击数据库,编制县(市、区)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明显进屣。初步建立了我市市、县(市、区)二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落实r相关职员:基本建立了汛期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行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和建设用地地质灾需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了地质灾宙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提高了地J贞灾害勘查、治理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群测群防工作得到了重视。一一地质灾害
17、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突发性地侦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对已发现的地痂灾害隐患点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了监测贡任人,并在临灾预报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由部、省、地方共同出资,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永嘉瓯北镇屿塘山滑坡进行了治理:瑞安赵山渡公路崩塌、温州机场路山体崩塌、乐清西门滑坡、永嘉西溪茶一村滑坡泥勺流、洞头东屏大而滑坡及金温铁路沿线等地质灾宙的治理己全面实施,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已陆续完成了治理:另外,还对温州杨府山、泰厥泗溪幽门滑坡、瑞安桐溪滑坡等10多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勘查,为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至2003年初,全市发
18、现H已完成初步调查的地质灾害(降患)点达1191处,广泛分布于全市的山区、沿海平原及岛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主要以区划调查与应急调查相结合,目前已完成勘查、治理或搬迂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尚不到50处,还有近千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待进一步包清,玳要的地质灾击隐患点尚需作进一步勘查与评价。平原区地面沉降调杳程度较浅,地面沉降监测网尚未建立。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直有增无减,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见和沉降范围还在不断地增大和扩展,按目前地下水开采状况和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地面沉降还将加剧发展。矿山地历灾害防治工作尚未起步,历年来形成的大时露天采场和细采矿山有待系统调查与规划防治,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19、和技术需加强研窕与评价。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将不断推进,人为诱发地侦灾害有增多趋势。一一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防治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手段落后,管理难以及时到位,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地面沉降监测网也正在建设之中,群测群防网络尚不完善。全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尚未建立,难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随着地质灾击防治工作的大幅度增加,无论在地质灾击勘查与评价研究上,还是在地质灾杏监测与治理中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与推广,现有勘查防治技术和技术人员的数量与素痂均难以适应新时期的
20、要求,尤其是乡镇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用的方法还较原始、技术手段落后,缺乏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m,群测群防工作质量与成效差,无法无正实现全面有效的地质灾在监测与预测、预报、预警。-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除部、省打也侦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夕卜,尚无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性管理条例和保障法规实施的规章性管理办法,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检隹机制有待加强与完善。目前,全市有八I多个或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每年还有新增的灾杏(随患)点。因经费严重不足,大量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的勘查与治理,仍在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四)地版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1 .地质灾害易发区截至2003年初,
21、全市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了地质灾害调台工作,初步取得了区划成果资料。通过对已有区划成果资料的利用和综合分析,依据地质灾需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地形地貌和气候植被特点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定性评价和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将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类共65个区(附表一),面积8833平方公里,约占温州陆域面枳的75乐其中高易发区21个,面积908平方公里,中易发区28个,面积3084平方公里,低易发区16个,面枳4841平方公里。对不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划定为地膜灾宙不易发区,面积约2951平方公里,约占温州陆域面积的25%.2 .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
22、宙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牛.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地区,主要指突发性地质灾宙所影响的范用,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可能发生并造成危害的影响区域范围。我市地质灾害大多皇单点分布,少数为多点成群或面状分布,不同灾害类型具有不同的危险区分布特点:滑坡、崩塌危险区大多局限于点上及其下方数I米至百米范围内,呈点状或小区域型分布,距离可能受宙对象较近,突发性较强:泥石流危险区多分布于沟谷及沟口,呈线形、扇形展布,路径距离较远,发生强度股较大,影响范阳较广;地面塌陷危险区限T地下矿山开采区内,出面型分布根据地质灾害(院患)点的稳定性与潜在危害程度,同时考虑灾宙(隐患)规模与发
23、生灾情大小,全市共有577处稔定性差或较差、危害程度较大以上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约占总数的48乐主要分布于:温州西部及其周边山体;永嘉县南部的瓯江与桶溪江沿岸、北部及西部:乐清市的乐成镇、智仁乡、白丁镇、福溪乡、仙溪镇、龙西乡及芙养镇等地:洞头县的东屏镇:瑞安市北部的芳庄乡、金川乡、林溪乡、湖岭镇,西部的龙湖镇、平阳坑镇、营前乡及东部的桐浦乡、莘牌镇等地:平阳县中部的鳌江镇,西部与北部及南鹿岛:苍南县南部沿海及西部:文成县的中部、南部及东北部:泰顺县南部及中部。这些灾害(隐患)点中主要为滑坡(隐患)和崩塌(隐患),滑坡(隐患)点有314处,约占54%,规模达610万立方米,崩塌(隐患)点有2
24、33处,约占40%,规模30万立方米,其它为泥石流(隐患)点26处,地面沉降3处,地面堀陷I处。除少数为潜在发生点外,大多数点已出现过程度不同的灾情,造成6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97万元,且发展趋势仍处于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差状态,单点威胁人数1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一旦发生灾情,将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稳定性评价原则,将稳定性差或较差且危害程度达到重大级以上或灾害(隐患)体规模为大、中型者确定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我市共有重大地质灾在(隐患点85处,分布于永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乐清、瑞安等县(市)及温州三区。其中,以滑坡(隐患)点居多,崩塌(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温州市 地质灾害 防治 规划 2003 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7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