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工作细则(2024.3.1执行).docx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2024.3.1执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地质工作细则(2024.3.1执行).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煤矿地质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井工煤矿、露天煤矿,下同)、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细则。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冲击地压、工程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
2、灾地质因素;(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2 .缓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3 .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二)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1 .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曲,或伴有一
3、定数量的断层;2 .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三)复杂构造。含原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主要包括:1 .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2 .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3 .紧密褶曲,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四)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主要包括:1 .紧密褶曲、断层密集;2 .形态复杂的褶曲,断层发育;3 .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第十二条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
4、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一)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一参与煤层厚度评价的见煤点总数;,一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煤厚变异系数y计算方法:y=-=100%(2-2)S=V(2-3)式中:y煤厚变异系数;一每个见煤点的实测煤层厚度,m;M煤矿(或分区)的平均煤层厚度,m;一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S均方差值,m。第十三条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进行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编写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可与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合并编写,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A,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批,无上级公司的煤矿应聘请专家评审。第十
5、四条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一种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燥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冲击地压危险等级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区、分煤层划分地质类型。第十五条煤矿地质类型每3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突水(透水、溃水溃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较大以上事故或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第二节煤矿地质基础资料第十六条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区域地质资料和图件:(一)矿区内各类地质报告;(二)矿区构造纲要图;(三)矿区地形地质图;(四)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五)矿区主要地质剖面图。第十七条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及图件:
6、(一)地质勘探报告、建矿地质报告、原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等;(二)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三)煤矿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四)煤矿煤岩层对比图;(五)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原层加绘立面投影图和立面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六)煤矿地质剖面图;(七)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的多煤层煤矿);(八)勘探钻孔柱状图;(九)矿井瓦斯地质图;(十)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十一)井上下对照图;(十二)巷道布置图;(十三)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急倾斜煤层要绘采掘工程立面图);(十四)井巷、石门地质编录;(十五)工程地质图件;(十六)其
7、他图件。第十八条煤矿必须备齐下列地质资料台账:(一)钻孔成果台账;(二)地质构造台账;(三)矿井瓦斯(煤层气)费料台账;(四)煤矿水文地质资料台账;(五)煤质资料台账;(六)井简、石门见煤点台账;(七)工程地质资料台账;(八)资源储量台账;(九)井(矿)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十)井下火区地质资料台账;(十一)封闭不良钻孔台账;(十二)其他资料台账。第十九条煤矿企业、煤矿应制定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第三章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第二十条建设煤矿、生产煤矿、资源整合煤矿等应结合未来35年采掘接续规划,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第二十一条煤矿隐蔽致
8、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井(矿)田内及周边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离层空间,地下含水体,地表水体,井下火区,油气及油气井、煤层气井,冲击地压危险性,古河床冲刷带、岩浆岩侵入体、煤(岩)层风氧化带、火烧区、古隆起、天窗、暗河、溶洞等不良地质体,边坡稳定性等。第二十二条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井(矿)田内及周边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积水边界、积水标高、积水量等)及补给来源、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塌陷及大面积悬顶分布范围等。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等矿
9、图上,建立井(矿)田内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第二十三条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井(矿)田内及周边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矿界煤柱等。井(矿)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的封孔质量。建立井(矿)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油气井、煤层气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第二十四条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井(矿)田边界断层和井(矿)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井(矿)田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井(矿)田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原矿构造纲要图。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倾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岩性及胶结情况,断层两盘伴生裂
10、隙发育程度,断层延展情况,断层导(含)水性等。第二十五条陷落柱普查,应查明井(矿)田内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层位、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导(含)水性等。第二十六条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井田内煤层厚度和变化规律,煤质,煤体结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瓦斯参数及瓦斯赋存状况,系统收集井田所有的瓦斯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第二十七条导水裂隙带普查,应采用实测方法确定井田导水裂隙带高度,并预测波及范围和程度,受底板水威胁的矿井应查明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离层空间普杳,应当对煤层覆岩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力学性质、含水层富水性等进行分析,参考相邻矿井离层情况判断离层发
11、育的层位。第二十八条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井(矿)田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岩层岩性组合和空间分布、水源、富水性、水位、水温、水质以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第二十九条地表水体普查,应查明对井(矿)田开采有影响的河流、湖泊、积水区、山塘、水库等地表水系,有关水利工程的汇水、疏水、渗漏情况,以及采矿塌陷区、地裂区的地表汇水情况,地表堤坝、沟渠、排水沟等防排水设施情况,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淹没范围情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等。露天煤矿还应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对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等。根据煤矿受地下水、地表水等威胁情况,开展防治水“三区”划分。第三十条井下火区普
12、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第三十一条油气及油气井、煤层气井普查,应查明原层附近的油气富集情况,包括储集层位、储层厚度、范围、油气成分等,研究富集规律。查明油气井和煤层气井分布、生产状况、井结构、开发层位、开发工程、封闭情况等。第三十二条冲击地压危险性普查,应查明井田内煤层顶板上方100米范围内坚硬岩层厚度、分布、物理力学性质等,查明孤岛煤柱、上覆遗留煤柱等,鉴定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第三十三条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应查明井(矿)田内古河床冲刷带、岩浆岩侵入体、块(岩)层风氧化带、火烧区、古隆起、天窗、暗河、溶洞等分布范围。第三十四条边坡稳定性普查,应查明露
13、天矿边坡各岩层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软弱夹层的层位、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特征,软弱结构面与边坡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等;评价边(护)坡、排(研)土场及其基底稳定性。煤矿应查明工业广场(露天矿坑)、生活区是否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煤矿应查明井(矿)田内因采矿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第三十五条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费用可从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煤矿集中的矿区,可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区域性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和治理。第三十六条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每3年开展1次。因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的煤矿,应加大普查频次。煤矿应当根据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情
14、况编写报告。第四十条井工煤矿补充勘探工程布置应坚持并上下结合,且与井巷设计工程结合。勘探线原则上应垂直于煤层走向布设。沿走向推进的露天煤矿应平行于煤层走向布设,勘探线之间应尽量保持平行等距,并和地质剖面线一致。补充勘探钻孔应穿过最下部可采煤层底板至少30米。第四十一条勘探工程原则上应布置在已有的勘探线上。井工煤矿加密勘探线应尽量与石门、采区上(下)山等主要井巷工程的方向一致。为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和井巷设计需要等勘探工程,可按实际需要合理布置。第四十二条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有益矿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采样化验,圈定符合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要求的范围,编写相关报告。第四十三条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工作应由煤矿
15、企业组织实施,由具备相应地质勘查能力的单位承担,现场工程结束后6个月内提交补充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勘探设计和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批,设计和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第五章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第一节地质观测第四十四条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观测、描述、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记录簿上,记录簿统一编号,妥善保存;(二)观测与描述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重点突出、图文结合、字迹清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三)观测与描述应记录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与记录者姓名;(四)观测与描述应做到现场与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五)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转绘在
16、素描卡片、成果台账及相关图件上,由观测人员进行校对。第四十五条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层、顶底板及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卷道变形、冒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等情况进行观测。露天煤矿采煤工作面观测间隔根据工作面推进速度和煤层稳定性来决定;煤层测绘点间距应以能连出圆滑的分界线为准;煤层顶底板(包括夹砰)测绘点间距不应大于20米,特殊情况应加密。第四十六条沉积岩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碎屑岩类(砾岩、砂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碎屑成分、大小、形态、磨圆度,岩石分选性,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二)黏土岩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及页理特征,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
17、形状,可塑性,吸水软化或膨胀特点,黏结性,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三)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大小、形态、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特征、方向性和充填物,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四)沉积岩层还应描述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对于煤层对比困难的煤矿,应系统收集沉积相、沉积旋回等资料。第四十七条煤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井简、石门和穿层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应进行观测;顺煤层巷道的观测点间距按表5-1执行,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5-1煤屋观冽点间距煤层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观测点间距/Z
18、m50l255OIO25o(二)观测煤层厚度、煤分层厚度、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夹阡(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煤体结构及其空间展布,裂隙发育特征;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按表5-1规定的问距探测煤层全厚;(三)层位难以判断、原层对比困难时,还应观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四)煤层含水性、产状要素;(五)煤层顶底板特征,包括伪顶、直接顶、基本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六)煤层变薄、分岔、合并时,应观
19、测煤层结构、煤厚、煤质、煤层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等;(七)煤层尖灭时,应对尖灭层位进行全面观测,分析尖灭原因;()在煤层被冲刷区域,应观测冲刷带岩性、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等基础资料;(九)煤层风氧化带等其他需要观测的内容。第四十八条断层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二)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及导(含)水性等;(三)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生小构造、断层类型;(四)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的组合特征:(五)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
20、结构、围岩破碎程度、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等。第四十九条褶曲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褶曲形态、两翼产状;(二)褶曲位置、轴面、走向、倾伏向和倾伏角;(三)褶曲与煤层厚度变化、煤体结构变化、顶底板破碎等关系。第五十条岩浆岩体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结晶与自形程度、分布排列特征;(二)岩体产状、形态、厚度、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第五十一条陷落柱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形状、大小和陷落角;(二)柱面形态;(三)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导(含)水性;(四)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五)陷落柱的伴生构造。第五十二条露天煤矿边坡观测应包括下列
21、内容:(一)边坡岩层(岩体)的岩石特征,软弱结构层(面)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接触关系、接触面的特征及产状;(二)与边坡稳定有关的各类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曲和裂隙等的性质、产状、发育方向及程度、裂隙带宽度、充填物等;(三)松散及风化岩石的岩性、次生矿物、岩石破碎程度、与坚硬岩石的接触关系及接触面特征等;(四)测量台阶高度、平盘宽度、边坡角,计算边坡稳定系数;稳定时,应编绘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或底)水平切面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厚煤层时,应编录煤门一帮素描图和必要的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水平切面图。第三节综合分析第五十八条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
22、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围绕煤矿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立足煤矿,结合区域,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第五十九条综合分析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含煤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二)煤层结构、煤体结构、排层厚度、煤质等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三)构造及其组合特征、形成机制、展布规律和预测方法;(四)含煤地层中岩浆岩侵入体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五)瓦斯(或二氧化碳)赋存规律;(六)水文地质特征;(七)冲击地压特征;(八)煤层顶底板、陷落柱、老空区、地热等地质问题;(九)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十)采探对比;(十一)影响边(护)坡、排(砰)
23、土场稳定性的因素;突出危险性等;(四)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采空区、老窑位置、离层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置及封孔情况等;(五)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冲击危险性;(六)勘探孔、煤层气井和油气井及油气等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七)露天煤矿滑落层(面)的赋存状态及边坡滑落规律,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等,预测边坡稳定性;(八)地表水体、沟谷、开采塌陷等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第六章煤矿建设阶段地质工作第一节基本要求第六十五条煤矿建设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系统收集编录煤矿建设阶段工程所揭露的一切地质资料,及时预测预报并研究解决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地质 工作 细则 2024.3 执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80785.html